词条 | 赵简子 |
释义 | § 人物简介 赵简子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其先祖与秦同姓。赵简子又名志父,亦称赵孟。卒于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生年不祥。《史记》云,晋顷公九年(前517年),“赵简子在位……简将合诸俟戍于周。”假如他20多岁执晋国政的话,其生年应在晋平公二十一年(前537年)左右,寿70多岁。 赵简子的青少年时代处于晋平昭年间,当时,晋国内政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原来地位显赫的旧贵族正在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赵、韩、魏、智、范、中行六家所取代,形成异姓大夫专权的局面。六卿相互之间围绕晋国统治大权和土地也展开了激烈地明争暗斗,矛盾十分尖锐。在这场角逐中,赵氏家族曾一度凌驾于众卿之上,但自“下宫之难”后一蹶不振,直到赵简子父景叔继位,其势力仍不及范氏、中行氏。这种局面延续到赵简子继位初期。年仅20多岁的赵简子执政以后,在复兴赵宗室的责任感的驱使下,励精图治,终于使赵氏东山再起。 赵简子在政治上表现得极为成熟。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赵简子、荀寅占领汝滨,令晋国民各出功力,共鼓石为铁,以铸刑鼎,上刻范宣子所用“夷鬼立法”。其核心是倡导“法治”,以法作为社会的行为规范,具有明显地反对宗法分封制的非正统色彩,因而曾遭到孔子的贬责。 颁布成文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它使罪与非罪的标准明确并昭示于众,实际上是对奴隶主“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黑暗恐怖政治的否定,体现了社会进化的要求。李悝在总结赵简子“刑鼎”,子产“刑书”,邓析“竹刑”的基础上,写成了《法经》,使法家文化日臻完善,成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确立封建制度的根本理论依据。 § 力推改革 赵简子赵简子执政不久,六卿在逐步瓜分晋国土地和人口的同时,都在各自的封地内进行全面地改革,为最终夺取晋国的统治大权作准备。其中韩、赵、魏三家采取了比较进步的政策,而尤以赵简子的改革措施最为彻底,改革所带来的成效也最为显著,为赵宗室的兴盛、强大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经济上,赵简子革新亩制,调整赋税。春秋末年,适当扩大亩制有利于农业和地主经济的发展。为此,六卿都突破了“百步为亩”的旧经界,但范氏、中行氏和智氏的亩制不及韩赵魏的亩制大,韩魏的亩制又不及赵的亩制大。赵氏亩制“以百廿步为宽,以二百四十步为长”。而赵氏赋税却最轻,范氏、中行氏、韩魏“伍税之”,赵氏“公无税焉”。孙武分析了六家改革后,认为赵氏改革是比较成功的,因此“晋国归焉”。 政治上,赵简子礼贤下士,选贤任能。他重用董安于、尹铎、傅便、邮无正、史黯、窦隼等人,同卫庄公、扁鹊、姑布子卿等名土的关系也极为融洽。赵简子虚心纳谏,表彰敢于指出他错误的臣下。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事先告诉他一定要拆除荀寅等人所筑的壁垒。尹铎到任却加固增修原有的壁垒。赵简子到晋阳,看到壁垒,一定要杀掉尹铎才入城。经人进谏,指出增修壁垒的必要,赵简子反而“以免难之赏赏尹铎”。赵简子家臣周会“好直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每听朝,常面露不悦,大夫请罪,赵简子说:“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是以忧也。”“简子由此能附赵邑而怀晋人”。 军事上,赵简子奖励军功,以功释奴。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赵简子率军迎战增援范氏、中行氏的郑国军队,誓师时宣布,“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这个命令的颁布,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对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 § 讨伐战争 赵简子车马坑改革使赵氏的经济势力得到增强,政治威望得到提高,彻底改变了过去赵氏处于劣势的不利状况。此后,鞅秋联合韩魏,把矛头指向六卿中最主要的对手范氏、中行氏两家,揭开了讨伐战争的序幕。 赵氏与范中行氏之间爆发的这场冲突,导火线是暂住邯郸的卫贡五百户人口的归宿问题。实际上,这是新兴的异姓强族觊觎和争夺晋国大权的斗争的必然反映。 定公十三年(前497年),赵简子想把卫国进贡的五百户人口从邯郸迁往晋阳,遭到同宗大夫赵午父兄的拒绝,赵简子一怒之下,杀了赵午,于是,赵午子稷、臣涉宾“以邯郸叛”,午是中行氏(荀寅)之甥,而荀寅又是范氏(士吉射)的姻亲,因而得到范氏、中行氏的支持。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以晋君名义伐赵氏之宫,“赵简子奔晋阳”。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以范、中行氏的失败而告终。 赵简子之所以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首先是因为他十分注意建立可靠的根据地。赵简子先后派董安于、尹铎治理晋阳,尹铎到晋阳后,立刻“损其户数”,调整赋税,争取民心,修建垒堡,加固城防,使晋阳成了赵氏稳固的后方。其次,赵简子善于利用六卿之间的矛盾,结成反对范、中行氏的统一战线。战争爆发时,整个晋国两大敌对阵营各派的组合,力量对比的变化瞬息万变,错综复杂。赵、韩、魏、智氏之间,四家权卿与晋君之间,特别是赵氏与智氏之间矛盾重重。然而,在未取得对范氏、中行氏的最后胜利之前,赵简子尽量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注意争取韩魏智氏,特别是晋君的支持。对智氏的胁迫,他委曲求全,默许有功之臣董安于自杀。当范、中行氏以晋君名义伐晋阳时,赵简子没有公开反叛晋。侯,并设法尽快恢复同晋公室的关系,从而得到国人的拥护,扭转了战争的不利局势。再次,赵简子还非常注意改善同别国的关系。哀公四年(前491年),赵氏与范、中行氏战事正酣,楚乘晋内乱,“乃谋北方”。赵简子被迫妥协,对土蔑说:“晋国未宁,安能恶于楚,必速与之。”遂“致九州之戎,将裂田以与蛮子而城之”,满足了楚国要晋引渡戎狄的要求,避免了晋楚之间的直接冲突。最后,作为晋军统帅,赵简子身先士卒,具有勇于牺牲的精神。哀公二年(前493年),晋郑两军战于铁,赵简子中箭负伤,面部血流不止,却“鼓音不衰”。赵简子攻卫,他虚心听取烛过的劝告,“去犀蔽屏橹,而立于矢石之所及”,指挥作战,故能“一鼓而士毕乘之”。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中行文子、范昭子奔齐,“赵氏竟有邯郸、柏人”,形成“赵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侔于诸侯。”的局面。 从哀公六年(前489年)至哀公十七年(前478年),赵简子为避免同智氏之间矛盾的进—步激化,转移国内视线,巩固既得利益,又发动了一系列讨伐卫、齐、鲁、鲜虞的战争。哀公六年,赵简子帅师伐鲜虞。哀公十年春,赵简子帅师伐齐。哀公十四年春,伐卫。然而,这一进程因赵简子染疾而中断,“使太子无恤将而围郑”,从此,赵简子退出晋国的政治舞台,结束了他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简子卒,太子无恤代立,是为襄子。”四卿中年资最长的智襄子(智瑶),乘机独占了大部分范氏、中行氏故地,把持了朝政,取赵氏而代之,成为四卿中最强的势力。导致后来与赵氏的战争,使晋国历史进程出现反复和挫折。 § 历史影响 赵简子综观赵简子生平事迹,可以说他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赵简子在军事上讨伐晋腐朽势力的同时,在经济、政治、思想各个领域也向旧的宗法制度发起猛烈冲击,严重动摇和瓦解了奴隶制的基础,加速了晋国封建化的进程,其影响甚至波击到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这是因为赵简子改革为赵氏立国奠定了基础。赵简子继位之初,赵氏家族已处于存亡绝续的关头。由于赵简子采取了卓有成效的革新措施,使赵宗室的势力迅速增强。赵襄子正是在继承其父改革的基础上,争取民心,任用贤臣,虚心纳谏,终于同韩魏一起灭了“贪愎好利”的智氏,才有晋静公二年“灭晋后而三分其地”的结果,韩、赵、魏“三家分晋”实际上奠定了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的争霸格局。 赵简子的经济、政治、军事改革措施最为彻底,很少保留奴隶制残余的痕迹,加速了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赵简子浇铸了战国时代近200年灿烂的赵文化基业。晋自西周初年立国,即奉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基本国策,具有融和不同民族文化的传统。赵简子、赵襄子两代改革后,进一步发扬光大了晋“观事而制法,因事而制礼”的优秀传统,使赵文化含有“中原古文化的农耕文明和北方古文化的草原文明二位一体”的典型特征。在经济、军事、文化、商业、建筑等方面以其鲜明的风格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应有贡献。[2] § 驭人之道 阳虎阳虎是春秋时期一个颇为独特的人,既是治国之奇才,又有毁国之诡才。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赵简子却敢大担重用。 阳虎在鲁国为官的时候,挪用公款,假公济私,贪污受贿。但是由于他手段高明,一些知情者虽然不满,却也奈他不何。后来由于过于嚣张,嫉妒他的人和他的仇家联名向鲁君告状。于是鲁君下令查封他的家产,把他驱逐出鲁国。 后来阳虎来到齐国,取得了齐王的信任。齐王让他管理齐国的军事。开始时,阳虎励精图治,把齐军打造成了一支进可攻、退可守的精锐之师。齐王看到本国力量强大,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每日寻欢作乐。阳虎见有机可乘,就和部将密谋造反。不料被人告密,他只得仓惶逃到赵国,投靠赵简子。 孔子听说此事后,认为赵简子收留乱臣,后世将会有乱。 赵简子淡然一笑:“阳虎只图谋可以图谋的政权。” 赵简子果然放手由阳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赵国国力日益增强,在诸侯中的声望也与日俱增。但是阳虎又开始旁若无人地敛财,并聚集了一帮门客。 一日,赵简子将一个密折给他,上面赫然记录着阳虎网罗家臣、侵吞库金的事实。阳虎看过以后,吓出一身冷汗,以后行事再也不敢过于张狂。 § 史记记载 《史记 赵世家》 【原文】赵景叔卒,生赵鞅,是为简子。赵简子在位,晋顷公之九年,简子将合诸侯戍于周。其明年,入周敬王于周,辟弟子朝之故也①。 晋顷公之十二年,六卿以法诛公族祁氏、羊舌氏②,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族为之大夫。晋公室由此益弱。 后十三年,鲁贼臣阳虎来奔③,赵简子受赂,厚遇之。 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医扁鹊视之,出,董安于问。扁鹊曰:“血脉治也④,而何怪⑤!在昔秦缪公尝如此⑥,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学也。帝告我:“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⑦。”公孙支书而藏之,秦谶于是出矣⑧。献公之乱⑨,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殽而归纵淫⑩,此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疾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11),间必有言也。” 【注释】①辟:同“避”。 周敬王之弟子朝在都城自立为王,敬王不能入都,只好在外躲避。详见卷四《周本纪》。 ②公族:诸侯国国君的同族。 ③阳虎来奔:阳虎是鲁国季孙氏家臣,阴谋作乱失败,逃奔晋国。事见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阳虎,《论语》作阳货。 ④治:平和。 ⑤而:你。 ⑥秦缪公:即穆公。 ⑦男女无别:指男女之间不顾男女有别的礼教。 ⑧谶:古迷信认为将要应验的预言或图文。 ⑨献公之乱:即晋献公宠骊姬所引起的晋国的长期动乱。 ⑩秦晋殽之战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见卷五《秦纪》、卷三十九《晋世家》。关于“归纵溪”事,《左传》、《晋世家》均不见记载。 (11)间:病愈或好转。 【译文】赵景叔去世,他生子赵鞅,这就是赵简子。赵简子在位期间,晋顷公九年(前517),简子会合诸侯在周境内驻守。第二年,送周敬王回周朝,因为他在外躲避他的弟弟子朝。 晋顷公十二年,六卿依照法令诛杀了国君的宗族祁氏和羊舌氏,把他们的领地分为十个县,六卿分别让自家的族人去做大夫。晋国公室从此更加削弱。 再过十三年,鲁国的乱臣阳虎逃到晋国来,赵简子接受了贿赂,对他给以厚待。 赵简子生了病,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害怕了。医生扁鹊看过后走出来,董安于询问病情,扁鹊说:“血脉平和,你们何必惊怪!从前秦穆公也有过这种情况,过了七天才醒过来。醒来的那天,告诉公孙支和子舆说:‘我到了上帝住的地方很快乐。我所以停留的时间久,是由于我正好在受教。上帝告诉我:‘晋国将要大乱,五世不得安宁;他们的后代将称霸,没有年老就死去,称霸者的儿子将要让你们晋国男女混杂。’公孙支写下来并把它藏好,秦国的预言这时就传出来了。献公时的混乱,文公时的称霸,襄公时在殽山大败秦军,回去就纵容淫乱,这些都是您知道的。如今你们君主的病与秦穆公一样,不出三天病一定会好转,好转之后一定有话要讲。” 【原文】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①,广乐九奏万舞②,不类三代之乐③,其声动人心。有一熊欲来援我④,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又有一罴来⑤,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笥⑥,皆有副⑦。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⑧,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将大败周人于范魁之西⑨,而亦不能有也。今余思虞舜之勋,适余将以其胄女孟姚配而七世之孙⑩。’”董安于受言而书藏之。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 【注释】①钧天:天之中央。 ②广乐:盛大宏伟的音乐。 九奏:多次演奏。 万舞:周代一种规模盛大的舞蹈的名称。 ③三代:指复、商、周。 ④援:抓。 ⑤罴:熊的一种,俗称人熊。 ⑥笥(sì,四):装衣物或饭食的竹器。 ⑦副:辅助的。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皇霸篇》注认为,“副”指笥中之策的副本。 ⑧属:托付。 ⑨嬴姓:指赵氏,赵氏的祖先为嬴姓。 周人:指卫人,卫人的祖先康叔为周武王同母弟。 本句指的是后来赵成侯三年代卫,夺取七十三座乡邑之事。 ⑩胄女:指虞舜后代的女儿,即后文之姓嬴。胄,古代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七世孙:即后文之武灵王。按,简子至武灵王共十世,这里说七世,有误。 【译文】过了两天半,简子醒过来了。他对大夫们说:“我到了上帝那里非常快乐,和百神在钧天游览。听到了宠伟的乐曲多次演奏,还看到了万舞,不像是夏、商、周三代的音乐,那乐声非常动人。有一头熊要来抓我,上帝让我射它,熊被射中了,死了。又有一只罴过来,我又射它,罴被射中,也死了。上帝非常高兴,赐给我两个竹箱,都配有小箱。我看到一个小孩在上帝身边,上帝又托付给我一只翟犬,对我说:‘等你的儿子长大了,把这只犬送给他。’上帝还告诉我:‘晋国将逐渐衰落,再传七代就要灭亡,嬴姓的人将在范魁的西边大败周人,可是你们却不能占有那里。现在我追念虞舜的功勋,到时候我将把舜的后代之女孟姚嫁给你的第七代孙子。’”董安于听了这番话就把它写下来妥为保存。他把扁鹊说的话报告给简子,简子赐给扁鹊田地四亩。 【原文】他日,简子出,有人当道,辟之不去①,从者怒,将刃之。当道者曰:“吾欲有谒于主君。”从者以闻。简子召之,曰:“②,吾有所见子晰也③。”当道者曰:“屏左右④,愿有谒。”简子屏人。当道者曰:“主君之疾,臣在帝侧。”简子曰:“然,有之。子之见我,我何为?”当道者曰:“帝令主君射熊与罴,皆死。”简子曰:“是,且何也?”当道者曰:“晋国且有大难,主君首之。帝令主君灭二卿,夫熊与罴其皆祖也⑤。”简子曰:“帝赐我二笥皆有副,何也?”当道者曰:“主君之子将克二国于翟⑥,皆子姓也。”简子曰:“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长以赐之’。夫儿何谓以赐翟犬?”当道者曰:“儿,主君之子也。翟犬者,代之先也⑦。主君之子且必有代。及主君之后嗣,且有革政而胡服⑧,并二国于翟⑨。”简子问其姓而延之以官⑩。当道者曰:“臣野人,致帝命耳。”遂不见。简子书藏之府。 【注释】①辟:排除,引申为驱赶。 ②:通“嘻”。表示惊喜的叹词。 ③子晣(zhé,折):《索隐》认为子晰是人名。晣。晣,或作“晰”。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引《史诠》曰:“晰,明也,谓梦中明见子耳。《索隐》以子晰为当道人名,非。”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皇霸》注云,顾炎武、钱大昕等对“子晰”的解释与《史诠》同。 ④屏:退避。 ⑤以上两句指的是简子灭范氏和中行氏二卿,熊与罴是二卿祖先部落的图腾。 ⑥这句指后来赵襄子灭代和知氏。 ⑦翟犬者,代之先也:代属北狄,其始祖以犬为国腾,所以说狄犬是代的祖先。 ⑧革政而胡服:指后来的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政策。 ⑨二国:指中山国和胡地。 ⑩延:聘请。 【译文】有一天,简子外出,有人拦路,驱赶他也不离开,随从们很生气,要杀他。拦路人说:“我有事要拜见主君。”随从把他的话禀告简子,简子召见他,一见面就说:“嘻!我曾经清楚地看见过你呀。”拦路人说:“让左右侍从退下,我有事禀告。”简子让人们退下。拦路人说:“您生病的时候,我正在上帝身边。” 简子说:“对,有这件事。你见到我的时候,我在做什么?”拦路人说:“上帝让您射熊和罴,都被您射死了。”简子说:“对,将会怎么样呢?”拦路人说:“晋国将有大难,您是为首的。上帝让您灭掉两位上卿,熊和罴就是他们的祖先。”简子说:“上帝赐给我两个竹箱,并且都有相配的小箱,这是什么意思?”拦路人说:“您的儿子将在翟攻克两国,他们都是子姓。”简子说:“我看到一个小孩在上帝身边,上帝给我一只翟犬,并说:‘等你的儿子长大了把这只犬送给他’。把翟犬送给小孩是什么意思?”拦路人说:“小孩就是您的儿子,翟犬是代国的祖先。您的儿子将来必定占有代国。到您的后代,将有政令的变革,并且要穿胡人的服装,在翟吞并两国。”简子问他的姓并且要聘他做官。拦路人说:“我是乡野之人,只是来传达上帝的旨意罢了。”说完就不见了。简子把这些话记载下来保存在秘府里。 【原文】异日,姑布子卿见简子,简子遍召诸子相之。子卿曰:“无为将军者①。”简子曰:“赵氏其灭乎?”子卿曰:“吾尝见一子于路,殆君之子也。”简子召子毋恤②。毋恤至,则子卿起曰:“此真将军矣!”简子曰:“此其母贱,翟婢也,奚道贵哉?”子卿曰:“天所授,虽贱必贵。”自是之后,简子尽召诸子与语,毋恤最贤。简子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③,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恤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奏之。”毋恤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简子于是知毋恤果贤,乃废太子伯鲁,而以毋恤为太子。 ①无为将军者:秦秋时诸侯国的军队都由正卿统率,所以卿也常被称为将军。“无为将军者”也就是没有能做正卿的人,即简子的地位无人继承,所以下面简子才说“赵氏其灭乎”。 ②毋恤:又作“无恤”。 ③宝符: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凭证,也指代表天命的符节。 【译文】另一天,姑布子卿拜见简子,简子把儿子们都叫来让他看相。子卿说:“没有能做将军的人。”简子说:“赵氏要完了吗?”子卿说:“我曾在路上看到一个孩子,大概是您的儿子吧!”简子又叫来儿子毋恤。毋恤一到,子卿就站起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简子说:“这孩子的母亲卑贱,是从翟来的婢女,怎么说他尊贵呢?”子卿说:“上天赐给的,即使卑贱也定能显贵。”从此以后简子常把儿子们都叫来谈话,毋恤表现最好。简子有一次告诉儿子们说:“我把宝符藏在常山之上,谁先找到了就赏给他。”儿子们赶快跑到常山上去找,结果什么也没找到。毋恤回来后说:“已经找到宝符了。”简子说:“你说吧。”毋恤说:“从常山上往下看到代国,代国可以夺取过来。”简子这才知道毋恤果然是贤才。于是废了太子伯鲁,把毋恤立为太子。 【原文】后二年,晋定公之十四年,范、中行作乱。明年春,简子谓邯郸大夫午曰:“归我卫士五百家①,吾将置之晋阳。”午许诺,归而其父兄不听,倍言②。赵鞅捕午,囚之晋阳。乃告邯郸人曰:“我私有诛午也,诸君欲谁立?”遂杀午。赵稷、涉宾以邯郸反。晋君使籍秦围邯郸。荀寅、范吉射与午善③,不肯助秦而谋作乱,董安于知之。十月,范、中行氏代赵鞅④,鞅奔晋阳,晋人围之。范吉射、荀寅仇人魏襄等谋逐荀寅,以梁婴父代之;逐吉射,以范皋绎代之。荀栎言于晋侯曰:“君命大臣,始乱者死。今三臣始乱而独逐鞅,用刑不均,请皆逐之。”十一月,荀栎、韩不佞、魏哆奉公命以伐范、中行氏,不克。范、中行氏反伐公,公击之,范、中行败走。丁未,二子奔朝歌⑤。韩、魏以赵氏为请。十二月辛未,赵鞅入绛,盟于公宫。其明年,知伯文子谓赵鞅曰:“范、中行虽信为乱,安于发之⑥,是安于与谋也。晋国有法,始乱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安于独在。”赵鞅患之。安于曰:“臣死,赵氏定,晋国宁,吾死晚矣。”遂自杀。赵氏以告知伯,然后赵氏宁。 孔子闻赵简子不请晋君而执邯郸午,保晋阳,故书《春秋》曰:“赵鞅以晋阳畔⑦。” 【注释】①卫士五百家:赵鞅曾包围卫国,卫人进献给赵鞅五百户士民,原来被安置在邯郸。 ②倍:通“背”,违背。 ③荀寅、范吉射与午善:据《左传•定公十三年》载,荀寅、范吉射与赵午三人有姻亲关系。 ④中行氏:即荀氏。荀寅祖父荀偃任中军统帅,晋国中军后改称中行,荀氏因而又称中行氏。 ⑤二子:指范吉射和荀寅。 ⑥发:挑起。 ⑦畔:通“叛”。 【译文】过了两年,晋定公十四年(前498),范氏、中行氏作乱。第二年春天,简子对邯郸大夫赵午说:“把卫国的五百户士民还给我,我要把他们安置到晋阳。”赵午答应了,回去后他的父兄却不同意,就违背了诺言。赵鞅逮捕了赵午,把他囚禁在晋阳。通告邯郸人说:“我私自诛杀赵午,各位想立谁?”于是杀了赵午。赵午之子赵稷和家臣涉宾凭借邯郸反叛。晋国国君派籍秦包围邯郸。荀寅、范吉射和赵午友好,不肯帮助籍秦反而策划叛乱,董安于知道这一情况。十月,范氏和中行氏讨伐赵鞅,赵鞅逃到晋阳,晋人包围晋阳。范吉射、荀寅的仇人魏襄等谋划驱逐荀寅,让梁婴父取代他;驱逐范吉射,让范皋绎取代他。荀栎对晋君说:“先君对大有令,领头叛乱的要处死。如今三位大臣都领头作乱,可是单单驱逐赵鞅,这是施用刑罚不公平,请把他们全都驱逐了。”十一月,荀栎、韩不佞、魏哆奉国君的命令讨伐范氏、中行氏,没有取胜。范氏、中行氏反过来讨伐定公,定公还击,范氏、中行氏失败逃跑。丁未这天,两个人逃到朝歌。韩不佞、魏哆为赵鞅求情。十二月辛未这天,赵鞅进入绛城,在定公宫中盟誓。第二年,知伯文子对赵鞅说:“范氏、中行氏虽然确实发动了叛乱,但这是董安于挑起的,这就是董安于参与了策划。晋国有法,开始作乱的要处死。那两个人已经受到处治,而唯独董安于还在。”赵鞅为此事忧虑。董安于说:“我死了,赵氏可以安定,晋国也能安宁,我死得太晚了。”于是就自杀了。赵鞅把这件事告诉了知伯,此后赵氏才得安宁。 孔子听说赵简子不请示晋君就逮捕邯郸大夫赵午,以致退守晋阳,所以在《春秋》中记载说:“赵鞅凭借晋阳叛乱”。 【原文】赵简子有臣曰周舍,好直谏。周舍死,简子每听朝,常不悦,大夫请罪。简子曰:“大夫无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孤之腋。请大夫朝,徒闻唯唯①,不闻周舍鄂鄂②,是以忧也。”简子由此能附赵邑而怀晋人③。 晋定公十八年,赵简子围范、中行于朝歌,中行文子奔邯郸。明年,卫灵公卒。简子与阳虎送卫太子蒯聩于卫,卫不内④,居戚。 晋定公二十一年,简子拔邯郸,中行文子奔柏人。简子又围柏人,中行文子、范昭子遂奔齐。赵竟有邯郸、柏人。范、中行余邑入于晋。赵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侔于诸侯⑤。 ①唯唯:恭顺的应答声。 ②鄂鄂:直言争辩的样子。鄂,通“谔”。 ③附:归附,顺从。怀:安抚。 ④内:同“纳”。收容,接纳。关于阳虎送卫太子,卫不纳事,详见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 ⑤奉邑:领地。 侔:等同。 【译文】赵简子有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进谏。周舍死后,简子每当上朝处理政事的时候,常常不高兴,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你们没有罪。我听说一千张羊皮也不如一只狐的腋下皮毛。大夫们上朝,只听到恭敬顺从的应答声,听不到周舍那样的争辩之声了,我为此而忧虑。”简子因此能使赵地的人顺从,并使晋人也归向他。 晋定公十八年,赵简子在朝歌包围了范吉射和中行寅,中行寅逃奔邯郸。第二年,卫灵公去世。赵简子和阳虎把卫太子蒯聩送到卫国,卫国不接纳,卫太子只好住到戚城。 晋定公二十一年,赵简子攻入邯郸,中行寅(文子)逃到柏人。简子又包围了柏人,中行寅、范吉射(昭子)于是又奔到齐国。赵氏终于占有了邯郸、柏人。范氏、中行氏其余的领地都归入晋国。赵简子名为晋国上卿,实际上独揽晋国政权,他的封地等同于诸侯。 【原文】晋定公三十年,定公与吴王夫差争长于黄池①,赵简子从晋定公,卒长吴②。定公三十七年卒,而简子除三年之丧③,期而已④。是岁,越王句践灭吴。 晋出公十一年,知伯伐郑。赵简子疾,使太子毋恤将而围郑。知伯醉,以酒灌击毋恤。毋恤群臣请死之。毋恤曰:“君所以置毋恤,为能忍訽⑤。”然亦愠知伯。知伯归,因谓简子,使废毋恤,简子不听。毋恤由此怨知伯。 晋出公十七年,简子卒⑥,太子毋恤代立,是为襄子。 【注释】①争长:争为诸侯之长,即盟主。 ②卒长吴:终于以吴王为长。按,此处所记与卷五《秦本纪》、卷三十九《晋世家》及《国语》等相同,但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及《左传》所记是以晋定公为长。 ③三年之丧:守丧三年。古礼规定,君主去世,臣应守丧三年。 ④期(jī,机):一周年或一周月。这里指一周年。 ⑤訽(gòu,够)同“诟”。耻辱。 ⑥晋出公十七年,简子卒:据《左传•哀公二十年》记事,赵简子于此年已不在世,鲁哀公二十年当晋定公三十七年。本文所记简子卒年有误。 【译文】晋定公三十年,定公与吴王夫差在黄池的诸侯盟会上争做盟主,赵简子跟随晋定公,终于让吴王为盟主。定公在位三十七年去世,简子免除了守丧三年之礼,一周年就结束了。这一年,越王句践灭了吴国。 晋出公十一年(前464),知伯讨伐郑国。赵简子生病,派太子毋恤率兵包围郑国。知伯喝醉了,用酒强灌毋恤并打他。随从毋恤的群臣要求把知伯处死。毋恤说:“主君所以让我做太子,是因为我能忍辱。”但是他也怨恨知伯。知伯回去后,就对简子讲了,让他废毋恤,简子不听。毋恤从此更加怨恨知柏。 晋出公十七年,赵简子去世,太子毋恤继位,这就是赵襄子。 § 孔子非议 孔子“赞谏臣”孔子非简子 《说苑·臣术》云:“简子有臣尹绰、赦厥。简子曰:‘厥爱我,谏我必不于众人中;绰也不爱我,谏我必于众人中。’尹绰曰:‘厥也,爱君之丑而不爱君之过也;臣爱君之过,而不爱君之丑。’孔子曰:‘君子哉!尹绰面訾而不誉也。’”孔子在赞扬赵简子谏臣尹绰的同时,含蓄地批评了赵简子的囿于面子,文过饰非。虽然,刘向《说苑》为“杂史”而非“信史”,也有“小说家”之嫌,但此记载也不是空穴来风,其间也会有历史的影子的。 “忧贤者”孔子赏其“智” 孔子对赵简子也有肯定的一面。《太平御览》卷469引《王孙子》曰:“赵简子猎于晋阳,抚辔而叹。董安于曰:‘今游猎,乐也,而主君兴叹,何也?’简子曰:‘汝不知也。吾校鯠养食谷之马以千数,吾家养善逐之犬以数百,欲以猎兽也。忧邻国养贤以猎吾也。’孔子闻之曰:‘简子知所叹也!’”《吕氏春秋·恃君》(卷20)曰:“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曰:‘何其久也!’史默曰:‘谋利而得害,犹弗察也。今蘧伯玉为相,史鳅佐焉;孔子为客,子贡使令于君前,甚听……其佐多贤也。’赵简子按兵而不动。”这是孔子对赵简子的为数不多的赞誉之笔,从而肯定赵简子也有忧患意识与理性明智的一面;同时,赵简子因孔子、子贡佐卫,而不敢轻举妄动,也说明其对孔子的敬而畏之。 总之,能走进孔子视野中的晋人,赵简子首当其冲,通过赵简子这一面镜子,可折射出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段里,孔子与晋人、晋地的特定的关系。由于与孔子同时代的赵简子,大刀阔斧的改革,引领了时代新潮流,对孔子的“从周”和“复礼”形成巨大的冲击,故孔子对其颇有微词,未能“西游晋国”的“公案”,也就不判自明了;故,“孔子与赵简子”以其特定的历史组合,就永远地定格在了历史的天幕上。 § 扁鹊奇诊 扁鹊晋国大夫赵简子,又名赵鞅,掌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一日突患重病,卧床昏迷不醒,汤水难进。恰逢扁鹊行医来到晋国,被赵简子家臣董安于请至赵宅诊治。扁鹊来到赵简子的病榻前,屏息端坐,轻轻掀起赵简子的被角,摸准他的寸口,就切起脉像来,接着又仔细察看了他的面部神色,又翻开眼帘端详一番,然后俯耳细听了他的呼吸。向家人询问了他发病的经过和患病后的症状。一会儿,扁鹊便从容不迫地站起身来,拱手环视众人,说道:“诸位不必担忧。简子大夫得的这病,叫血脉症,系劳累过度引起,以前秦穆公就得过这病,曾经七天七夜卧在床上,不省人事。后来自己慢慢苏醒过来,告诉身边的人说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去了一趟云云。现在,简子大夫得的病,和过去秦穆公得的病相同。你们不要给他乱吃药物。也不要求神弄鬼,那都无济于事。让他静静地躺着,现在已经第五天了,过不了三天,他一定会自己醒过来,醒后也会说一些见到玉皇大帝之类的稀奇古怪的事。” 果然,两天半以后,赵简子长长地嘘了一口,自己慢慢地苏醒了过来。喝了一碗人参莲子汤后,顿觉神清爽、对病榻周围的人说:“我刚才到了玉皇大帝那儿,可真快活呀!和神仙们一道游览天庭,观仙女载歌载舞。真是不同凡响。我还射死了两头熊,玉皇大帝赏赐予我一头犬。”赵简子绘声绘色地描述病中的梦呓,和扁鹊断言的症状一模一样。董安于和赵夫人便把扁鹊诊病的经过告诉了简子。赵简子佩服扁鹊临危知吉、奇诊如神的本领,命左右取重金锦缎赏赐,扁鹊不受,后来赵筒子将属于晋国管辖、扁鹊经常采药的古蓬山一带四万亩土地,赐给了扁鹊。这四万亩赏地,虽多是荒山野林。都有取之不尽的药材,扁鹊也就受领了。 § 赵简子墓 赵卿鸟尊1987年7月,太原第一热电厂在太原市南郊的金胜村附近,进行厂址的第五期工程扩建,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古代墓葬。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对该地区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古调查,又通过查阅历史档案,认定这里是一片历史久远、墓葬集中的古墓葬群。 调查小组就调查情况向国家文物局、省市党政机关领导和省文物局作了汇报。国家文物局迅速批示,马上进行抢救性发掘…… 之后,随着一件件文物的出土,考古专家发现,这座墓葬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堪称已发现的东周晋国墓葬之最,但其中最精美的,当属鸟尊。 鸟尊通高25.3厘米,是一件酒器,器形呈昂首挺立的鸟形,鸟颈与中空的腹腔相通,锋锐的弯喙成为自动开合的流口,当倾斜鸟身往外倒酒时上唇会自动开启。复位后,口即闭合,可防尘、防虫,十分巧妙。 发现———墓主人名字叫赵孟 在山西,先秦古墓经历了两千余年,多数早已被盗,这座大墓竟未遭盗扰,保存如此完好,十分罕见。那大墓的主人究竟是谁呢?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在墓主人内棺附近发现一件刻有五个线刻文字的青铜戈。这个铜戈是墓主人生前佩带的防身之物,那么这五个字是什么意思? 1965年,在侯马晋国遗址,人们发现了一批晋国盟书。考古专家惊奇地发现,“侯马盟书”上的文字,与春秋大墓墓主人身边的青铜戈上五个线刻铭文的字体极为相似。按照侯马盟书上的文字字形,这五个字被考定为“赵孟作御戈”,由此推论墓主人就是赵孟。 根据这个重要线索,再查阅相关历史书籍,考古专家发现,在晋国历史上的赵氏家族祖孙数代中有五位赵孟,分别是死于公元前599年的赵宣子、公元前545年的赵文子、公元前457年的赵简子、公元前425年的赵襄子和公元前350年的赵成侯。省社科院的专家说:“古人的长幼排序很有讲究,家中的老大、老二、老三,在古人那里称为伯、仲、叔、季或者是孟、仲、叔、季,老大均叫孟或者伯。”晋赵简子的战车战马考证———赵孟原来就是赵简子 那么,哪一位赵孟才是这座大墓的主人呢?经过对墓葬出土文物的研究,专家认为它是春秋晚期的墓。此外,墓中随葬兵器约650件,远远超过同一时期的诸侯墓和卿大夫墓。墓主人腰间就佩有4把铜剑,棺内还有其他各类兵器逾40件,这种现象在当时是罕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享受这样的厚葬呢? 社科院专家介绍,在西周时期,对于鼎的运用很有讲究,也是有礼制规定的。比如,周天子用九鼎,各封国国君和以后的上大夫或者卿大夫用七鼎,下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而考古专家在春秋大墓中发现,它前后使用了二十七个鼎,并且它的正鼎是七个的、六个的、五个的,表明规格非常之高。 再加上在位于赵卿墓的东北侧还陪葬着面积达110平方米的大型车马坑,赵卿墓发掘出的战车和战马数量大大超过了当时一些诸侯国国王的陪葬,可见墓主人生前拥有庞大的武装力量,经常转战疆场,军威显赫,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勇士。 通过种种分析、研究,专家确定,这座墓葬的拥有者,很可能就是担任晋国执政卿达22年,叱咤疆场,雄霸于诸侯的赵简子(赵鞅)。也就是他在2500多年前命董安于修建晋阳古城,开启了太原城的历史。赵卿出身在晋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的赵氏家族,他在位期间通过九年的斗争,击败了晋国六大权卿中的范氏、中行氏,为三家分晋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赵卿鸟尊———青铜时代的极品 随着一件件文物的出土,考古专家发现,墓主人的口中含着玉、头两侧和身体表面,都装饰着各种各样的玉佩饰以及水晶珠、金带钩等,极为富丽奢华。墓中还出土了包含青铜、黄金、玉石、骨、陶、蚌、贝等质地的随葬品3000件以上。还有一处大型的由马坑和车坑组成的陪葬车马坑,这个面积达150平方米的曲尺形车马坑,内放马46匹,车16辆。车种类多达七、八种,车舆形态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其中圆形车舆属国内罕见。墓葬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堪称东周晋国墓葬之最,但其中最精美的当属鸟尊。 夏朝至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青铜时代。赵卿墓中的青铜器多达1690件,是最主要的随葬品。几组大小相次排列的铜鼎,19件音色齐全的编钟,以及总数超过了650件的青铜兵器,都是墓主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也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一个缩影。 鸟尊通高25.3厘米,是一件酒器,器形呈昂首挺立的鸟形,鸟颈与中空的腹腔相通,锋锐的弯喙成为自动开合的流口,当倾斜鸟身往外倒酒时上唇会自动开启。复位后,口即闭合,可防尘、防虫,十分巧妙。鸟尾下的小巧的虎形支脚,可使鸟尊盛满酒时平衡稳定。鸟尊造型和谐,纹饰华美,铸造精巧,浑然一体。即便是分铸的器盖上的纹饰也与整器的装饰图案连接的天衣无缝,连鸟足掌上的蹼也制作得生动逼真,能将冰冷的青铜掌控到如此地步,让人不得不赞叹其工艺之精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