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许翰英 |
释义 | § 简介 许翰英 许翰英嗓音甜润,功底厚实,具有生活化、性格化的表演特点。演《丹青引》时,当场挥毫作画,传为美谈。许翰英继承荀派艺术,学其神似不追求形似,经过他的努力,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尤以《红娘》一剧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屡演屡满,是他的拿手好戏。[1] § 职业经历 许翰英饰红娘 许翰英自幼酷爱京剧,曾在北京“鸣春社”搭班学艺,后来又随前辈艺人律佩芳、何佩华、赵绮霞等先生学戏。直到拿手戏很多,又有了雄厚的基础时(23岁)才正式拜“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门下深造。并得到梅兰芳的指教,技艺大进。一时曾有男(许)翰英、女(童芷苓)芷苓之说,成为“荀派”演员佼佼者。 许翰英继承荀派艺术,学其神似不追求形似,经过他的努力,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1947年,北平的《纪事报》社,举办选举新四小名旦活动。全国各地京剧观众均能参加。自8月1日至9月14日,共收选票20余万张。15日揭晓:张君秋、毛世来、陈永玲、许翰英当选。以后,京剧界及社会广大观众公认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是四小名旦。 1948年,四小名旦之一的李世芳,从山东青岛演出返回北京途中,机坠身亡。四小名旦空缺一位,于是许翰英在北京被补选为四小名旦,誉满全国。解放初他参加青岛市文联京剧团后成为青岛市京剧团头排旦角,一出《红娘》红遍大江南北,久唱不衰。后来他参加了江苏省京剧团。常演剧目有《勘玉钏》、《金玉奴》、《香罗带》、《钗头凤》等。 许翰英于1959年秋天,由江苏省京剧院调入徐州市京剧团,并被任命为团长。他还当选为徐州市六届人大代表,获江苏省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被选为中国剧协江苏分会理事。他未能逃过“文革”的厄运,1970年,徐州市所属的文艺团体集中在铜山茅村乡搞斗、批、改。许翰英随剧团住在后川村,时下三伏天气,酷暑难当。他一面学习,一面艰难地挑水劳动。那年他正是知天命的半百之年。一年后的1971年6月8日蒙冤致死。终年51岁。[2] § 艺术成就 建国之初,许翰英曾在北京成立“北京许翰英京剧团”,个人挑班演出。后在全国各地或带领演出小组、或搭班演出,誉满全国各地。20世纪50年代初加入“南京新宁实验京剧团(后更名为南京市京剧团)”,许翰英继承“荀派”艺术。学其神似,不以形似,根据自己的优点大胆突破程式。经他的努力。塑造了众多可爱的艺术形象。经常上演的剧目有《红娘》、《勘玉钏》、《金玉奴》、《丹青引》、《红楼二尤》、《玉堂春》等、他演每一出戏都有独到之处、绝活、令观众叫好的地方,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如在他经常上演的炮戏《红娘》中饰演红娘,奉老夫人之命去请张生,在"流水板"唱腔前的音乐过门里他连用了两个转身然后呢嘴一笑,堪称-绝。每到这时不但台-下观众满堂喝彩,台上的演职员也在舞台两侧争相观看。 许翰英的“水袖”和“园场”表演也有独到之处。他用的水袖特别长,困场也是大步量。如‘红娘’和张生同去书房寄回信时,他用园场走路、开门、让路、进门、拿墨、研墨等一连贯的优美形体动作,既把"红娘"这-角色质朴、可爱、聪明、伶俐、见义勇为的性格突出地表现出来、又带来非常好的演出效果,令入叫绝。 在《丹青引》一剧中,他在舞台上边演戏边当场作画,四句唱腔完毕时,一幅国画也画成,每次演出都获得满堂叫好,许多观众当场索画。许翰英嗓音甜润,功底厚实,具有生活化、性格化的表演特点,而且勇于刨新,对成就永不满足。他既无门户之见,又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当时中国京剧院同北京京剧院联合排演了田汉的新编京剧《西厢记》,演出引起轰动,许翰英主动去北京向同为“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学习,放弃自己长期以来已经成功塑造的‘红娘’一角,改演小姐崔莺莺。在唱腔上,学习‘张派’的路子,一改过去"荀派"花旦以念白和表演为主,而以大段唱腔来表现崔莺莺的内在情绪。使他的艺术全面成熟,演出也获得极大的成功。 在近40年的舞台生涯中,许翰英以其精湛完美的表演技艺,创造了许多古代各个时期具有浓重民族色彩、性格各异的东方女性形象;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束缚、好打不平、成人之美的使女红娘;渴望美好生活、善良多情、珍惜初恋的风尘女苏三;解人急难却又疾恶如仇的寒家之女金玉奴;性情刚强,出于污泥而不染,对恶势力付之以喜笑怒骂烈女子尤三姐…他继往开来,为中国戏曲艺术画廊增添了一笔财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主要剧目 《勘玉钏》、《金玉奴》、《香罗带》、《钗头凤》、《丹青引》、《花田错》、《拾玉镯》、《钗头凤》、《红楼二尤》、《杜十娘》 、《鱼藻宫》、《绣襦记》、《英杰烈》、《红娘》《玉堂春》。 § 个人荣誉 曾被补选为京剧四小名旦,获江苏省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