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褒斜道 |
释义 | 褒斜道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和汉中的山谷,两侧高峻,褒水经流其中,长凡四百七十里。其南口曰褒,在原褒城县北十里,今汉中市北五十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三十里,故名“褒斜谷”。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条成语对大多数人来说却并不陌生。 成语里的“栈道”是指褒斜道。 § 简介 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的山谷,其南口曰褒,在今汉口区北25公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15公里,长凡235公里。 褒斜道位于汉中市北50千米,是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的一条要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贯穿褒斜谷而得名。起自汉代褒中县(今陕西省汉中市与勉县交界处)褒口、经三交城、赤崖,溯褒水 河而上,出斜谷至眉县,全程235千米。褒斜道为秦昭王时所开,当时人们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以业,多次增修。褒斜道开凿建成,沟通了秦岭南北的联系,加强了中原与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公元前206年,刘邦经褒斜道赴汉中就汉王位。 § 历史 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踵继,多次增修,后人就命名为“褒斜道”。汉武帝大加修凿褒斜道250公里,从而出现了“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盛况。 褒斜道是从眉县斜峪关沿石头河上行至嘴头(太白县城),越秦岭分水岭,顺红岩河谷,经白云镇河王家楞,至留坝县江口镇,又沿着褒河下行经武关驿、马道驿至褒城汉中。全长380公里。唐天宝十五年,玄宗李隆基为多安史之乱,逃往四川,便是取褒斜道入蜀。 § 地图 褒斜道北段褒斜道南段 § 相关诗歌 褒斜道中 朝代:唐 作者:薛能 诗词正文: 十驿褒斜到处慵,眼前常似接灵踪。江遥旋入旁来水, 山豁犹藏向后峰。鸟径恶时应立虎,畬田闲日自烧松。 行吟却笑公车役,夜发星驰半不逢。 褒斜道 解释: 无 作者小传: 薛能,字太拙,汾州人,登会昌六年进士第。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李福镇滑,表署观察判官,历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摄嘉州刺史,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权知京兆尹事,授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忠武。广明元年,徐军戍溵水,经许,能以旧军,馆之城中。军惧见袭,大将周岌乘众疑逐能,自称留后,因屠其家。能僻于诗,日赋一章,有集十卷,今编诗四卷。 § 历史地位 褒斜道 火焚水激 石破天惊 对于许多国人来说,也许栈道的概念很模糊,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条成语对大多数人来说却并不陌生。 褒斜道成名的背后 成语里的“栈道”是指褒斜道。此道兴建始于殷周,是古时关中通往汉中、四川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褒斜古道北起秦岭北坡的斜水(今眉县石头河),沿河谷和山势穿越整个秦岭后从汉中北郊的褒河而出……在7条栈道里,褒斜道最具古道特点。离开陕南古城汉中,沿褒水一直走到源头,只要越过这段褒水、斜水的分水岭五里坡,便可穿过秦岭,经周至、户县直达长安。 褒斜道因沿褒水、斜水而行,两岸多悬崖峭壁,难以修筑道路,故架栈道以利通行。整个栈道上为绝壁,下有滔滔不绝的褒水,修筑难度极大,但经过历代的修造,形成了规模宏大、规制整齐、建造精巧的栈道工程。沿着怪石丛立的褒河河谷,两边悬崖峭壁上遍布形状规则,大小不同的上、下两排方孔。大方孔为铺设栈道路面所用,小方孔则用来安放支撑路面的支架,形成了中国最为壮观的空中走廊。 这条古栈道之所以名传天下,还得从秦末楚汉战争说起。公元前208年,楚怀王与众起义军有约在先:谁先攻进咸阳,就立谁为王。结果刘邦先破秦都。项羽却恃强背约,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入汉中后,一把火烧掉了当时关中与巴蜀间的交通要道———褒斜栈道,并依张良之计,于公元前206年,一边派人修复被自己烧毁的栈道,一边与韩信带领大队人马,从西边的陈仓道出兵,一举定三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由此而来。 褒斜道南起汉中褒河镇,褒河是陕南的一条河。陕南以水而闻名,褒河则以美女而闻名,这个美女就是周幽王的爱妃褒姒———“烽火戏诸侯”里那个“一笑倾国”的美丽而幽怨的“冷美人”。相传褒姒就是汉中褒河人,当时此地属于古褒国,以鱼鲜味美而著称。 褒斜道 开创人工开凿隧道的先河 褒斜栈道虽然以其直接、通畅、飞檐走壁的特点打通了秦岭天险,但当它走到汉中褒河的时候,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石山。原来由于褒谷口这一带地势非常的复杂和险要,尽管古人想尽了办法,但平常在悬崖上打孔埋桩搭建栈道的技术在这里却无法施展。一时间,褒斜栈道修到褒谷口时被迫停工……此时是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闻讯后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商议,随后下诏采用“火焚水激”的物理方法在这里开凿一条长15米,高宽约4米的穿山隧洞,称为石门。而那时的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还是一片蛮荒之地。 这一凿可了不得,在使得褒斜栈道更畅通的同时,也使得另外一座金牛道和褒斜道实现了“并轨”。更重要的是,这一凿开了世界上依靠人工开凿隧道的先河,也凿出了世界交通史上第一座人车并行的通车隧道。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石门建成后,凡遇栈道通塞、修葺之事,历代过往的文人骚客、达官显宦在感慨之余,常就地题刻以抒怀,留下被后世称之为“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存”、“国之瑰宝”和“书法宝库”的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遗憾的是,这条栈道上的“石门”在上个世纪70年代修建褒河水库时被淹没……文献记载,镂刻于1900年前、东汉永平年间的摩崖石刻对褒斜道南段栈道设施记载最为权威详尽,“始作桥阁六百二十三间,大桥五,为道二百五十八里。邮、亭、驿、置、徒司空、褒中县寺并六十四所”。 多位专家研究后认为,褒斜道为长安往来蜀道的最早栈道,历史记载里也发现最早,使用时间最长,对历史、文化、贸易所起作用最大。 “在那个重型科学机械根本就无从谈及的年代,古人是怎样穿越蛮荒险峻的秦岭?又是怎样给栈道做路线规划?怎样在悬崖上凿孔打桩?如何人工开通石门?使得一座座木质栈道在山涧水上连成一片直达百里之外?这是目前国内外许多栈道专家和学者苦苦思索求证的答案,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来看,许多问题至今无法解释和说清楚。”杜映辰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