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裴让之 |
释义 | § 概述 裴让之父裴佗,仕北魏为赵郡太守、荆州刺史。裴佗死时,裴让之年仅16岁。其母辛氏颇有见识,任劳任怨,或广延师友,或亲自教授,裴让之兄弟才得以成才。 § 经历 裴让之自幼好学,以富于文才、伶俐善辩知名。东魏天平中(534—537年)举秀才,对策高第,陆续被授为屯田主客郎中、太原王府记室,以及负责接待外宾的主客郎。 后来裴让之的二弟裴诹之逃往西魏,兄弟五人因此被囚禁入狱。北齐神武帝高洋怀疑裴氏兄弟对自己不忠诚,责问他们裴诹之为何不在东魏?裴让之回答说:“昔吴、蜀二国,诸葛兄弟各得遂心,况让之老母在,君臣分定,失忠与孝,愚夫不为。伏愿明公以诚信待物,若以不信处物,物亦安能自信?”高洋很称赞他的话,遂释放了裴让之兄弟几人,不再追究。 裴让之曾担任过文襄大将军高澄的主簿,兼中书舍人。后来又兼散骑常侍,出使梁朝。高澄入朝时,裴让之为他导引,举上文雅,神态端庄蕴籍,因而得到高澄贯识,被提拔为中书侍郎。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受魏禅建立北齐,裴让之又被任命为清河太守。 清河境内有两个豪强官僚,名叫石转贵、孙舍兴。两人在当地任官很久,性情奸猾,常以各种借口诈取人民财货,民愤极大。裴让之到任后,即将二人捉拿在案,以贪赃枉法之罪处死,于是清河地方贪官污吏纷纷收敛恶行,社会秩序很快趋于安定,百姓安居,人称善政。而裴让之却因此得罪了权贵。当时清河王宇文岳为司州牧,派人来追查这个案子。侍中高德政素与裴让之不和,便乘机以裴让之在魏静帝逊位与诸臣告别时表现得十分悲伤的事密奏于齐文宣帝高洋,说裴让之“眷恋魏朝”,高洋大怒,虽然裴让之的好友杨愔挺身相救,仍无济于事。裴让之遂被“赐死”于家。 裴让之擅长诗文,与其弟诹之及皇甫亮并知名于洛下,且得时人“能赋诗,裴让之”的美誉。他的诗作传至今日的有《有所思》、《从北征》、《公馆宴酬南使除陵》等,载于《艺文类聚》、《乐府诗集》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