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释义

§ 个人简历

在慕尼黑学习表演,深受好莱坞的影响。

1965年开始拍摄短片。1969年第一部长故事片问世。

1971年以后,摆脱话剧的影响和刻板的表现形式,把注意力集中到50年代经济起飞时的社会形态。全才型,身兼导演、编剧、演员、制片、剧场经理、编曲、设计、剪接和摄影等多职,14年拍片生涯总共执导过41部电影,死时才37岁,死于吸毒过量。法斯宾德作品擅长结合好莱坞类型片和国度的风格化倾向,对德国社会抱敏感的批判态度。一方面追求布莱希特的疏离感,不让观众入戏,另一方面采用通俗剧的桥段,并将俗气推到极致,以制造戏剧效果。1982年法斯宾德猝然离世,年仅37岁。他在14年时间里,拍摄了25部故事片,14部电视片和两部纪录片,创作力尤其惊人,堪称世界电影史上最富创造力而多产的导演。几乎是同时代与他一起并称为“德国新电影运动四杰”中的其他3人(温德斯、荷索、施隆多夫)所拍摄影片的总和。他几近疯狂的创作、他的感情,以及他的生活融为一体无法分割。

他是个天才,24岁的他便凭借处女长片《爱比死更冷》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以其风格化的影像,对爱情的重新诠释,获得世界瞩目。

他是个疯子,从1965年首次接触电影一直到1982年去世,他一共拍摄了43部电影电视作品,并编导演出了27部舞台剧,这一切只用了十七年。

他是个狂人,他藐视自然规则,认为自己拥有神的力量,他曾经说过:“要是原子弹大战爆发的话,人们将会紧紧地跟随在我身边,因为即使有炸弹掉下来,它也无法摧毁我,我拥有比炸弹更强大的力量。”

他是个虐待狂,他肆意侮辱着自己的爱人和朋友,艾玛?赫曼、英格丽?卡文、阿敏、冈瑟?考夫曼这些他曾经的爱人都常常是他辱骂发泄的对象,有些更是常常拳脚相加。而一起的工作人员也多很惧怕这个歇斯底里的家伙。

他也是个受虐狂,他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睡眠,他的烟不离手,他每天喝两瓶威士忌,他吸食大量毒品,并一直服用安眠药。他认为这是对其顽强意志力的自我磨练,、。他就是云纳?莱纳?法斯宾德(RainerWernerFassbinder)。1982年6月10日凌晨三点半,当他的剪辑师朱莉安?劳伦兹回到他们的寓所,却发现没有听到法斯宾德惯有的鼾声,闯进房中,发现他早已气绝。那年,法斯宾德刚满37岁。

这位“德国电影的神童”、德国新电影运动四杰之一的著名导演就这么离开了这个他即爱又恨的世界。他的一生,好像烟花一样,短暂却又华丽纷呈。虽然已经死了这么久了,他却仍然拥有大量狂热粉丝,坚定又忠贞的崇拜着这位导演,即是由于他为观众带来了大量精彩的影视作品;而更多的则是他那传奇的一生,他的经历,他的习惯、他的言论、他的作为,都使他有着致命的吸引力。相比他的电影,他的一生更加精彩。

一、童年,没有童年。

在法斯宾德的后期作品《十三个月亮之年》中,有个镜头是电视里刚好放着他自己的访谈,法斯宾德对着镜头说:“我的童年就是没有童年。”而在另一个关于法斯宾德的纪录片中,法斯宾德也曾经说过大致相同的话。如果多看几部他的作品,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除了《恐惧之恐惧》里面有女儿的形象、《中国轮盘》里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孩子之外,在法斯宾德的作品里,孩子这个角色一直是缺席的。

而这个角色的缺失,很大程度与法斯宾德自己的童年生活有关。1945年5月31日,法斯宾德出生在慕尼黑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亲贺穆斯?法斯宾德这时已经有了两个与前妻生的孩子,对于这个新出现的小生命,他是没有什么太过在意的。而他的母亲莉丝?萝特需要帮助丈夫打理诊所事务,也没有时间照顾小法斯宾德。法斯宾德更多的是一个人独处,而当他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婚,年幼的法斯宾德跟随母亲一起生活,母亲为了养家,把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更是没有时间照顾小法斯宾德。后期为了有个安静的工作环境从事翻译工作,母亲更是有意疏远法斯宾德,常常给法斯宾德些钱把他打发在大街上。这种生活让母子间的依赖变成了一种相互的敌意,有时甚至是相互的恶意攻击。而这个冷漠缺乏爱的童年,正是法斯宾德独特性格形成的主因。

童年的孤独和缺乏爱成了法斯宾德一生的梦魇,当他成年后,他的许多行径都可以理解为对童年噩梦的一种对抗:

对爱的不信任

法斯宾德法斯宾德一生有过很多段爱情,但是没有一段会得以长久。而这些爱情的夭折,很大程度是法斯宾德自己对爱情的不信任造成。当他与爱人相处久了,会主动怀疑彼此的爱情,会质疑爱情的真实、会质疑爱情是否长久,而这种不信任的后果就是,在他开始怀疑彼此的爱情的时候,他就会主动离开爱人,例如冈瑟?考夫曼、例如萨林、例如阿敏,每一个他生命中重要的爱人都是在两人爱得最热烈的时候,法斯宾德却突然毫无征兆的离开。

这种心态的深层原因则是因为他对寂寞的恐惧,他害怕被拒绝,更害怕被伤害,害怕爱人总有一天会离开自己,而爱人离开后的寂寞和无爱恰恰是他最害怕的。所以他会选择自己先主动离开,并马上寻找新的替代品,投入一场新的恋情之中。这种极强的自我保护心理,正是由于对童年孤独的恐惧心理造成的。

在他的电影中,对爱情的不信任,也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佩特拉的苦泪》中,佩特拉一方面用金钱和名誉引诱着卡琳,另一方面又时刻处于与卡琳的爱情猜疑当中,佩特拉即需要用金钱换来卡琳更多的爱,同时对金钱是否能换来爱情又是佩特拉始终的疑惑。而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法斯宾德本人,法斯宾德对自己的容貌始终是不自信的,甚至是非常自卑的,他不相信这种容貌是否会有人真的会爱上他,于是他不断的使用金钱和名誉来守卫自己的爱情,而过多的金钱使用,使得法斯宾德更加怀疑爱情的牢固性。

同样的问题也反应在法斯宾德的另一部作品《福克斯和他的朋友》里,由法斯宾德亲自饰演的福克斯,为了获得爱情和友情,把自己的财产都分送殆尽,但最终朋友却都一一离他而去,而他只能僵死街头,悲惨收场。这个结局虽然在法斯宾德的生命中并未真实出现,但是在他的心里却应该是反复的预演多次了,以致于法斯宾德如此深的恐惧和质疑爱情,。

不断的付出,希望获得感情

由于童年一直被笼罩在无爱和孤独的阴影下,法斯宾德会比别人都更渴望获得感情和关注。而他获得感情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慷慨的赠予。这种慷慨甚至有些疯狂及不计后果。

童年时代的法斯宾德就经常用母亲给他的钱请朋友吃东西或一起看电影,而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光始终是他冷漠的童年少有的几缕阳光。因此法斯宾德也在心里认定友情或是爱情都是需要购买的,所以当他成年之后,他的慷慨行为就更加疯狂了。他常常送母亲极贵的礼物,而他身边的同事、朋友常收到法斯宾德的巨额礼物。法斯宾德早期的爱人冈瑟?考夫曼曾经在一年之内收到过四辆Lamborghinis轿车。而他的其他男朋友也同样因为与法斯宾德的相处获得了很多赠予。法斯宾德另一个男友摩洛哥人萨林在和法斯宾德相爱后,先是告别了过去受德国人歧视的劳工工作,获得了有体面的身份。法斯宾德带着萨林到处旅游,为其买房子,最终使得萨林对法斯宾德也是死心塌地。同样还有阿敏?梅耶尔,这个年轻人在认识法斯宾德之前,白天从事屠夫工作,夜晚则住在一间酒吧,当他获得法斯宾德的爱情之后,法斯宾德使他成为了一间咖啡厅的经理,并且搬到法斯宾德的公寓与法斯宾德一起居住。

法斯宾德付出的另一种手段就是名誉的引诱,在这里主要指参演法斯宾德的电影,以获得更多的知名度和体面的身份。有时法斯宾德会直接拍部电影送给自己的爱人。法斯宾德在早期的电影《瘟神》之中,为了讨冈瑟?考夫曼的欢心,冈瑟与海瑞相遇后,专门设计了一个段落为飞机航拍,一辆汽车奔驰在宽阔的乡间路上,以表达对冈瑟的爱情,而这一段落无论是投入的资本还是色调都与影片其他段落大量的室内简陋布景及灰暗色调格格不入,但这也恰恰说明了法斯宾德对冈瑟?考夫曼感情的重视。而为了进一步讨得冈瑟?考夫曼的欢心,法斯宾德量身为冈瑟拍摄了一部《威迪》,该片为法斯宾德第一部宽银幕全彩色电影,并专程跑到西班牙进行拍摄,拍摄资金约为68万马克,作为法斯宾德的第六部作品,基本为法斯宾德前5部作品的投入总和(《爱比死更冷》、《外籍工人》、《瘟神》、《丧心病》、《咖啡馆》)。

而遇到萨林之后,他也马上为萨林安排了一个角色(《四季商人》中主人公回忆里的那个虐囚的中东人)。而之后的《恐惧吞噬心灵》更是找来萨林担任男主角,饰演其中的阿里,为了让他这位从未接触过表演的爱人更好的演出,法斯宾德耐心的指导萨林表演,甚至为萨林设计好眼神的方向。

阿里?梅耶尔也同样在法斯宾德的很多电影中出演角色,如《库斯特婆婆上天堂》及《恐惧之恐惧》,而在与阿敏为原型的电影《福克斯和他的朋友》里,在片头就打出了献给阿里的字样。而之后,当阿里由于法斯宾德服药自杀,法斯宾德还专门拍了《十三个月亮之年》送给这位曾经的爱人。

其他很多人也都有过被法斯宾德利诱的经历,如法斯宾德早期作品中的主要演员海瑞?鲍尔,他一直渴望自己担当导演,法斯宾德也多次许诺帮助他当导演。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法斯宾德的好朋友克特?拉伯身上。而其他如艾玛?赫曼、英格丽?卡文、乌利?罗梅尔,也无一不是在法斯宾德的名誉利诱下死心的跟定法斯宾德,。

而在法斯宾德的电影中,这种付出的场面也同样屡见不鲜,无论是《佩特拉的苦泪》中可怜的佩特拉,还是《福克斯和他的朋友》中天真的福克斯,或是《站长的妻子》中为妻子疯狂的伯怀瑟,及《莉莉?马莲》里为了爱人冒着危险偷取资料的薇琪,无一不是为了爱情不惜付出一切的人物。而这些人物中,最甚的当属《十三个月亮之年》的依薇拉,为了爱人不惜变性,当然,他的结局也是最可悲的。

在工作中加深感情

法斯宾德在法斯宾德的访谈中,他曾经说过,他是在成年中才慢慢了解自己的母亲的。工作对他来说不单单是事业,更是他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这个片场里的暴君,粗野的外壳下其实一直藏着一个胆小的孩子,在接受采访时常常露出羞赧的样子,他的眼睛从不正视镜头,多是低着头,用手摸着脸或揉着眼睛,与其说是一种姿态,更多却是紧张。童年时候的遭遇也说明法斯宾德并不是一位很擅长交际的人,只有在片场上,人们才能看到他另外的一面,锋芒的一面。

同时,在片场上,法斯宾德也可以与其他朋友走得更近,他的朋友都是他的工作伙伴,在工作中,这些工作伙伴有些则成了他的爱人、好友。他会有意的找母亲来参演自己的影片,他常常会说这是因为自己没有钱雇到母亲这样的演员,但更多的确是他希望以这种方式与母亲进行交流,更多的了解,虽然这种交流有时未必会真正成功,但法斯宾德却一直在尝试着。。。

二、反剧场与早期的法式电影

大约在1964年的时候,年仅19岁的法斯宾德进入慕尼黑一所叫做弗瑞德-莱昂哈德工作室的戏剧学校选修戏剧课程,在这个以青年人明星梦为噱头的戏剧学校里,法斯宾德并不见得真正学到什么东西,而正是从这开始,他开始接触到了戏剧,也最终走进了电影。

不过法斯宾德真正的接触戏剧应该是1967年加入行动剧场开始的,在行动剧场他学到了更多关于戏剧导演及编剧的知识,同时也展示出了其不凡的组织能力。并且在这,他认识了克特?拉伯、皮尔?拉本、芬格勒兄弟、乌苏拉?史特拉兹。加上艾玛?赫曼,这些人成为法斯宾德将来电影团队的主要构架。

由于一些原因,行动剧场被解散了,法斯宾德和行动剧场的主要成员重新组成剧团,命名“反剧场”。

“反剧场”不断探索和演出,不但为法斯宾德获得了更多的名声,也为他拍摄自己第一部处女长片筹到了资金。1969年,法斯宾德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处女长片----《爱比死更冷》而出品公司便是反剧场电影公司。而之后,法斯宾德的电影时代宣告开始。

极简的法式电影

每一个著名的导演,他的作品都是风格化,与众不同的电影风格仿佛导演的标签,也是导演艺术观的一种表达。而法斯宾德的电影也同样如此,极简的风格成为法斯宾德早期电影的主要特点。

从《爱比死更冷》开始,法斯宾德便一直秉承极简主义风格,镜头上大量固定长镜头的使用,道具和布景的舞台化,而在表演上,他早期的电影,人物的台词也都很少,而且多是面无表情。

这种极简主义风格的形成,首先是经济条件限制所致,法斯宾德拍电影的条件一直很艰苦,他们没有钱进行更好的布景,使用更好的摄像机。在拍摄《爱比死更冷》及《外籍工人》等片时,由于没有资金,他们租了一个超大的摄像机,摄像机非常笨重,移动起来非常困难,因此法斯宾德便有意放弃了移动镜头的使用,大多是一个固定镜头下来。时间久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另一方面,这种极简风格也是受德国另一位著名导演让-马希-史特劳普(Jean-MarieStraub)的影响,史特劳普向来是以极简主义的电影风格享誉欧洲的,法斯宾德与史特劳普相识很早,早在1968年的时候,法斯宾德就曾经在史特劳普的电影《新郎、喜剧演员与老鸨》中出演角色。而法斯宾德在拍摄《爱比死更冷》的时候,也在片头字幕中标出曾获得史特劳普的帮助。

爱比死更冷

“爱情是一种最精良、最狡猾,也是最有效的社会压迫工具!”-----法斯宾德

只是借用一下法斯宾德处女作的名字,不过这个名字却包含着法斯宾德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虐待亦或压迫。而这个主题在他早期的电影里更甚。正像上面那句话说的一样,在法斯宾德的眼里,爱情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压迫工具,爱情的双方都会用爱情来压迫彼此,而在生活表现上,则主要是虐待与被虐待的关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电影里,法斯宾德都是以此理论为行为准则的。

法斯宾德在生活上,艾玛?赫曼应该是法斯宾德的虐待理论中受折磨最多的一个了,早在1965年尚未加入行动剧场的时候,艾玛就已经和法斯宾德相识并很快相爱了,而在与法斯宾德的爱情中,艾玛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始终处于被虐待的一方,他不但要和法斯宾德及其男友克里斯托弗?罗瑟住在一起,更要出去卖淫养活法斯宾德,而在生活中,法斯宾德对艾玛非打即骂,艾玛因为无法忍受法斯宾德的虐待,自杀三次,而在片场,艾玛虽然出演了法斯宾德的大部分影片,但却多是一些小角色,就连工资,如此老资格的她也始终是最低的。而法斯宾德对艾玛的虐待并不代表法斯宾德不爱艾玛,当听说艾玛自杀,他会紧张到每一个小时打电话询问一下,后来还打算领养艾玛的孩子。法斯宾德的《爱比死更冷》里的三人关系,便是艾玛与法斯宾德及罗瑟在生活中关系的一种借用。

同样的,唯一一个跟法斯宾德结婚的女人英格丽?卡文也受尽法斯宾德虐待,两人结婚后,法斯宾德不允许她再去演戏。还曾经当众剪掉过英格丽?卡文的头发。即使是法斯宾德深爱的冈瑟?考夫曼,也常常被法斯宾德取笑他的肤色问题,而那部为冈瑟?考夫曼量身打造的《美国大兵》,单从片名,就是对冈瑟身份的一种恶意暗示;在《威迪》中也是如此,冈瑟在剧中的身份是一个白人贵族与黑人奴仆的私生子,由于冈瑟一直自称是纯正的巴伐利亚血统,这种暗示对冈瑟是非常恶毒的。而在后期对待阿敏,他更像是一个暴君,完全无视阿敏的感受,喜怒无常的法斯宾德常常以歇斯底里的咆哮对待阿敏,可怜的阿敏只能小心的躲到一旁(这在法斯宾德的纪录片《德国之秋》里便有记录)

而在对待演员时,他也常常使用虐待的手法,他并将其视为一种激发演员表演激情的手段,其中艾玛?赫曼是最主要的受害者,法斯宾德常常批评艾玛?赫曼的表演差劲,而艾玛丢这种批评也同样表现出了极强的反应,或是泪流满面,或是歇斯底里。但是不可否认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艾玛?赫曼演技发挥最棒的时候,这也说明法斯宾德对演员的虐待是源于对演员习性的敏锐观察,而这恰恰是作为一名优秀导演所必须具备的。

§ 代表作品

导演作品

《水手奎雷尔》(Querelle,1982)

《维洛妮卡?福斯的欲望》(VeronikaVoss,1982)

《崔恩斯的剧场》(TheaterinTrance,1981)(纪录片,91分钟)

《劳拉》(Lola,1981)

《莉莉玛莲》(LiLiMarleen,1981)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BerlinAlexanderplatz,1980)(电视剧集,14集)

《第三代》(TheThirdGeneration,1979)

《一年十三个月》(InaYearofThirteenMoons,1978)

《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TheMarriageofMariaBrown,1979)

《德国之秋》(GermanyinAugust,1978)(合导)

《绝望》(Despair--AJourneyintoLight,1977)

《站长夫人》(TheStationMaster'sWife,1977)(上下集电视电影,1983年以剧情片形式发行)

《纽约妇女》(WomeninNewYork,1977)

《我只要你爱我》(IOnlyWantYoutoLoveMe,1976)(电视剧集)

《撒旦的一击》(Satan'sBrew,1976)

《中国轮盘赌》(ChineseRoulette,1976)

《畏惧与恐惧》(FearofFear,1976)

《狐及其友》(FoxandHisFriends,1975)

《铁丝上的鸟》(LikeaBirdonaWire,1975)

《屈丝特婆婆上天堂》(MotherKustersGoestoHeaven,1975)

《寂寞芳心》(EffiBriest,1974)

《恐惧蚀人生》(FearEatstheSoul,1974)

《世界旦夕之间》(WorldonaWire,1973)(上下两集电视电影)

《诺拉?海曼》(NoraHelmer,1973)

《玛塔》或《深闺怨妇》(Martha,1973)(电视剧集)

《裴特拉的苦泪》(TheBitterTearsofPetravonKant,1972)

《牢蚀》(JailBait,1972)

《八小时不成为一日》(EightHoursAreNotaDay,1972)(五个单元的电视影集)

《不来梅的自由》(BremenFreedom,1972)

《四季商人》(TheMerchantofFourSeasons,1972)

《英格史达特的先锋》(Pioneersinlngolstadt,1971)

《当心圣妓》(BewareofaHolyWhore,1971)

《美国大兵》(TheAmericanSoldier,1970)

《尼克劳斯豪森之旅》(TheNiklaushausenJourney,1970)(合导)

《威迪》(Whity,1970)

《咖啡屋》(TheCoffeeHouse,1970)

《死亡之河》(RiodasMortes,1970)

《尼古拉斯殿之行》(DieNiklashauserFart,1970)(电视剧集)

《R先生为什么疯狂地杀人?》(WhyDoesherrR.AmokeRun?,1970)(合导)

《瘟疫之神》(GodsofthePlague,1969)

《爱比死更冷》(LoveIsColderthanDeath,1969)

《外籍工人》或《卡策马赫尔》(Katzelmacher,1969)

《小混乱》(TheLittleChaos,1966),短片

《城市游民汉》(DerStadtsreicher,1966),短片

编剧作品

《干柴烈火》(Gouttesd'eausurpierresbrulantes,2000)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BerlinAlexanderplatz,1980)

《德国之秋》(GermanyinAugust,1978)

《站长夫人》(TheStationMaster'sWife,1977)

《世界旦夕之间》(WorldonaWire,1973)

《玛塔》或《深闺怨妇》(Martha,1973)

《八小时不成为一日》(EightHoursAreNotaDay,1972)

《尼克劳斯豪森之旅》(TheNiklaushausenJourney,1970)

《尼古拉斯殿之行》(DieNiklashauserFart,1970)

《R先生为什么疯狂地杀人?》(WhyDoesherrR.AmokeRun?,1970)

§ 魔鬼的同盟

法斯宾德他英年早逝,只活了37岁。

他自学成才,24岁开拍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长片。

他在14年时间里,拍摄了25部故事片,14部电视片和两部纪录片。

他吸烟,他酗酒,他吸毒,他双性恋。

成名之后,他更是挥霍所有博自己的“同志”一笑。

他被称为“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心脏”、“‘新德国电影’最有成果的天才”、“德国电影的神童”、“德国的巴尔扎克”,“德国的安迪·沃荷”“与戈达尔和帕索里尼比肩的电影巨人”“当代西欧最有吸引力、最有才华、最具独特风格和独创性的青年导演”。

他是个电影天才、电影全才,不仅编导自己的大部分影片,而且有时还亲自掌镜摄影、亲自剪辑,甚至亲自配乐。此外,他在德国话剧“反剧场”运动中还作出不小的贡献,创作并导演、主演了很多舞台剧,甚至广播剧。

1945年5月31日,法斯宾德出生于巴伐利亚,父亲是个医生,母亲是个兼职翻译。法斯宾德出生的年代,正是德国最穷困混乱的时期,家里挤满了破落的亲戚朋友。法斯宾德从小就缺乏父母之爱,一方面小法斯宾德更加孤独内向,另一方面他也学会了虚伪的讨好和乖巧。法斯宾德的家,也是父亲的诊所,坐落在一条通向慕尼黑市中心风化区的街道旁,风化区的妓女们经常到这个诊所做政府的例行体检,小法斯宾德从小就生活在以性为生意的氛围内。五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小法斯宾德由母亲抚养。

自私的母亲,一直是法斯宾德的作品中常见的形象,可能就是源于这段两人生活的折磨记忆。法斯宾德八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和一个19岁的少年成了情人,而这个19岁的情人觉得自己应该以父亲的身份对法斯宾德尽责,小法斯宾德的苦恼可想而知。[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6: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