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赖永海 |
释义 | § 基本信息 姓名 赖永海 任教专业 哲学-哲学类 在职情况 在 性别 男 所在院系 哲学系 § 本人简介 导师姓名赖永海专业名称中国哲学 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研究专长:佛学;宗教学;中国哲学。研究方向:中国佛学;儒家哲学;宗教与文化。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目前承担的项目:“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百科全书”;“法藏文库”;“南京大学佛学博士文库”;“儒释道与宗教学综合研究”。 § 代表性著作 《佛学与儒学》 § 代表性论文 《国佛性论》 § 参考资料 赖永海的教学评价: http://pinglaoshi.com/teacherId108785 § 简介 赖永海先生,1949年7月生于福建漳州,于1985年获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禅学研究》主编、《世界弘明哲学季刊》编委会顾问。此前,他先后于197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于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年,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评为“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同年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一 教学与科研 在教学上,自1986年至今,赖永海先生先后讲授过《中国哲学史》、《佛教哲学》、《宗教学概论》、《中国佛教史》、《佛教经典研究》、《先秦诸子》、《宗教与文化》等研究生课程。1988年,他荣获南京大学新星科学奖;同年,又荣获南京大学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自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后,赖永海先生先后招收了博士生33名,包括海外留学生9名。其中,已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者11名,包括海外留学生1名;在读博士生22名,包括海外留学生8名。自1987年起,他先后指导了硕士研究生21名,其中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者16名。 在科研上,1988年,他曾以《佛道思想、礼仪研究》课题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赞助,同年又以《佛教与中国文化》课题获美国王安汉学基金赞助;1990年,他以《佛儒交融与人生佛教》课题获台湾中国佛教文化研究院基金;同年,他又以《宗教学研究资料汇编》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1996年,他以《中国佛教史》研究课题获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目前,他正在进行教育部博士点课题《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和撰写工作。此一工作完成后,他将着手《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与撰写。 在成果上,赖永海先生成绩斐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专著宏富;第二,主编专业丛书和学术刊物;第三,积极参与相关学术活动,并发表了大量论文。在专著方面,自取得博士学位以来,他先后出版了《中国佛性论》、《佛学与儒学》、《中国佛教文化论》、《湛然》、《佛道诗禅》、《宗教学概论》、《佛典辑要》、《维摩诘经释译》、《楞伽经释译》、《梁高僧传释译》、唐高僧传释译》、《宋高僧传释译》等学术著作14部,其中有不少在台湾出了繁体版,有些还在韩国出版了韩文版;在主编的书刊方面,他先后主编有《中国佛教百科全书》【1】、《禅学丛书》【2】、《现代佛学文库》【3】等,并一直担任大型佛学研究刊物《禅学研究》的主编和《世界弘明哲学季刊》编委会顾问。在发表论文方面,他先后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各种论文50多篇。 § 贡献 二 主要学术观点与贡献 在《中国佛性论》一书中,赖永海先生在学术界第一次明确提出“佛性理论是中国佛学的主流”的论断,并第一次对中国佛教的佛性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任继愈、季羡林、张岱年、郭朋、傅伟勋等海内外著名学者的充分肯定和赞许,认为它对中国佛教思想的研究“有首创之功”。《光明日报》曾在头版头条的报道中指出:“《中国佛性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对中国佛教佛性的起源、演变和思想体系进行深入的探索……,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中国佛性理论的专著,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学术研究工作。” 赖永海先生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的《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一文,在学术界第一次明确提出“佛教影响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最大者,是其本体论的思维模式,而佛教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者,是儒家的人性论和心性论”。他明确指出,“从学术层面上说,佛教的中国化,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佛学的儒学化、心性化”。 在赖永海先生的《佛学与儒学》一书中,他对佛学与儒学的修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从哲学的高度对佛教的顿悟见性及儒家的本体功夫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认为,不论是佛教的顿悟还是儒家的明诚、复性,都是基于本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他第一次明确地把顿悟、体认与本体论直接联系起来,认为顿悟、体认是把握特定对象【4】的一种特殊的同时又是卓有成效的思维方式,指出,正如本体不可能是部分相加的产物一样,对于本体的认识和把握也不可能是各个局部认识之总和【5】。因此,中国佛教往往重顿悟而轻渐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