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象头花 |
释义 | § 植株形态 块茎扁球形,直径1-6厘米或更大,颈部生多数圆柱状肉质根,周围有多数直径1-2厘米的小球茎,均肉红色(故有红半夏、红南星之称),小球茎逐渐与母体分离,然后萌发为独立的植株。鳞叶2-3,披针形,膜质,最内的长13-20厘米,淡褐色,带紫色斑润,包围叶柄及花序柄,上部分离。 § 叶子形态 象头花叶1,叶柄长20-50厘米,肉红色,基部粗可达1-2厘米,下部1/4-1/5鞘状。幼株叶片轮廓心状箭形,全缘,腰部稍狭缩,两侧基部近圆形。成年植株叶片绿色,背淡,近革质,3全裂,裂片无柄或近无柄,中裂片卵形,宽椭圆形或近倒卵形,基部短楔形至近截形,骤狭渐尖,长7-23厘米,宽6-22厘米;侧裂片偏斜,椭圆形,外侧宽几为内侧的2倍,比中裂片小,基部楔形,长6-20厘米,宽5-19厘米,均全缘,侧脉5-10对,集合脉距边缘3-6毫米,有明显的网脉。花序柄短于叶柄,长10-0厘米,粗3-6毫米,肉红色,花期直立,果期下弯180度。佛焰苞污紫色、深紫色,具白色或绿白色宽条纹(宽1.5毫米),管部长4-6厘米,圆筒形,粗1.2-2厘米,喉部边缘反卷约1毫米;檐部下弯成盔状,长4.5-11厘米,渐尖,有长1-2厘米或5-6厘米以上的线形尾尖,下垂。[1] § 花朵形态 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紫色,长圆锥形,长1.5-4厘米,粗2.5-6毫米,花疏,雄花具粗短的柄,花药2-5,药室球形,顶孔开裂,附属器绿紫色,伸长的圆锥状,长3.5-6厘米,基部粗4-8毫米,向下渐狭成短柄,上部粗约1毫米,由中部以下开始下弯,有时几弯成圆圈,稀近直立。雌花序圆柱形,长1.2-3.8厘米,粗0.8-2厘米,花密,子房绿紫色,顶部扁平,近五角形,下部棱状楔形,长5毫米,柱头明显凸起,胚珠2,近纺锤形,白色,珠柄短,直立。 § 果实形态 浆果绿色,干时黄褐色,倒圆锥形,长达1.2厘米,粗5毫米,种子1-2,倒卵形或卵形,种皮淡褐色,骨质,表面泡沫状。花期5-7月,果9-10月成熟。 § 产地分布 中国特有,产云南北纬23度以北的大部分地区至四川西南部、贵州西南部及广西西部,海拔960-3000米,生于林下、灌丛或草坡。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宝兴。 § 医药用途 块茎入药,有毒,功效同夫南星(《植物名实图考》),民间用以外敷乳腺炎,颈淋巴结核,无名肿毒,毒蛇咬伤(云南昆明);内服可治跌打损伤(云南保山);兽医用于治疮黄肿毒、锁喉黄(云南富民)。 § 别名 老母猪半夏(云南昆明、峨山),岩芋、小独角莲、独叶半夏(云南昆明),野芋头(云南昭通),红南星、红半夏、大半夏(云南曲靖、昆明、富沅、西畴),南星(四川稻城、会东、平武),半夏(四川越西、广西凌乐),三不跳、野磨芋(广西凌乐),虎掌(四川洪七),狗爪南星(贵州织金) § 【来源】 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紫盔天南星Arisaema francketianum Engl.,以块茎入药。夏季采挖,晒干。 § 【性味归经】 辛,温。有大毒。 § 【功能主治】 散瘀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胃痛,乳腺炎,疮疖肿毒,颈淋巴结结核,毒蛇咬伤。 § 【用法用量】 3~5分,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