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裂拟迷孔菌 |
释义 |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裂拟迷孔菌 拉丁学名 Daedaleopsis confragosa (Bolt. : Fr.) Schroet. 参考文献 Krypt. Fl. Schles. 3: 493, 1888; 真菌 Tai, Sylloge Fungorum Sinicorum, p. 448, 1979; Gilbertson & Ryvarden, North Am. Polyp. 1: 226, Fig. 104, 1986. 同物异名 Boletus confragosus Bolt., Hist. Fung. t. 160, 1791. Daedalea confragosa (Bolt. : Fr) Pers., Syn. Meth. Fung. p. 501, 1801. Trametes confragosa Lloyd, in Yasuda, Bot. Mag. Tokyo 31: 60, 1917; Teng, Fungi of China, p. 377, 1996. § 形态描述 担子果一年生,无柄,木栓质。菌盖半圆形或近扇形,扁平至垫状,2.5-7×2-12cm,厚0.5-2cm,表面近白色到浅黄色,有时基部呈褐色,初期有细绒毛,后变光滑,具同心环纹和放射状纵条纹,有时具小疣;边缘薄而锐,颜色较深并稍内卷。菌肉近白色至浅褐色,厚1-8mm。菌管与菌肉同色,长4-14mm,基部有时呈迷宫状,边缘呈招状并有少数分叉,褶间距约1mm。孔面与菌盖同色或稍暗;管口略圆形,每毫米1.5-2个,薄壁常呈锯齿状。 菌丝系统三体型;生殖菌丝透明,薄壁,具锁状联合,直径3.5-5μm;骨架菌丝无色,厚壁,直径3-6mm;缠绕菌丝无色,厚壁,分枝,直径1.5-2.5μm。 担孢子圆柱形,稍弯曲,透明、平滑,7-10×2-2.5μm。子实层中有树枝状菌丝,可突出子实层外。 § 生态环境 生于阔叶树上,如桦、赤杨、柳等树上。稀生于针叶树上。木材白色腐朽。 中国分布 河北琢鹿,16123。山西,19531IX,刘波采,18624。江苏南京鸡鸣寺,7943。湖北神农架,46124,46657。江西武功山,16124。广西凌乐老山,20734,20736。四川米亚罗,29669。陕西太白山,23545。甘肃天水关山,10113。新疆玛纳斯大白杨场,21330;巩留莫合,25048。 世界分布 中国、英国、挪威、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还有其他国家。 § 讨 论 本种是一个多变化的种类。它与Daedaleopsis tricolor的区别为后者担子果近韧革质,菌盖呈紫褐色到栗色,子实层体褶状。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