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蝶恋花·河中作 |
释义 | 蝶恋花·河中作 - 正文 尽日东风吹绿树。 向晚轻寒,数点催花雨。 年少凄凉天付与,更堪春思萦离绪。 临水高楼携酒处。 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 楼下水流何处去,凭栏目送苍烟暮。 【作者】:赵鼎 【朝代】:南宋 【体裁】:词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尽日东风吹绿树。 ●●○○○●▲ 向晚轻寒,数点催花雨。 ●●○○,●●○○▲ 年少凄凉天付与,更堪春思萦离绪。 ○●○○○●▲,●○○○○○▲ 临水高楼携酒处。 ○●○○○●▲ 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 ○●○○,○●○○▲ 楼下水流何处去,凭栏目送苍烟暮。 ○●●○○●▲,○○●●○○▲ 赵鼎是解州闻喜人。宋时解州隶属于河中府。这首词自注“河中作”,词中又自称“年少”,根据这些来看,本词当作于崇宁五年(1106)赵鼎中进士前后。高中进士后他就离开家乡汴京等地任职了。 蝶恋花·河中作 - 赏析 这是一首故地重游的怀人词,怀念往昔一位曾于临水高楼一曲赋别的女子。上片记时,下片记地,风物依然,而她已不,通篇贯串着伤离念远之情。 开头三句点明时令,又以春尽花落、孤独寂寞的时空环境暗寓“重来崔护”之感。“年少凄凉”四字蕴含无限伤感。“年少”本是青春和欢乐的时节,但词人却感到凄凉,完全是为“春思”和“离绪”所困,而主因则于词人多情。但把“年少凄凉”说成是“天付与”,则又有自我解嘲的味道,意思是情之所钟,无可解脱。这“年少凄凉”的况味,不能不甘心忍受了。 “临水高楼”三句,紧接上片的“离绪”而转向怀人。这三句是追叙往事,“临水高楼”这昔游之地回忆当年送别时的情景。“曾倚哀弦”,指以丝竹伴唱。词唐宋时是合乐歌唱的,有琵琶等弦乐伴奏。“倚”就是以声合曲。黄金缕用来形容初春鹅黄色的柳条,古人有折杨柳赠别的风俗“歌断黄金缕”这里也有作为离别之曲的含意,与上句“哀弦”相应。 “楼下水流何处去。”从“临水高楼”的眼前实景出发,以“水流”比喻“人去”,写得自然熨贴,不露针线,密合无缝。“相随流水到天涯”,寓含飘泊流落的命运,以及一去不返、此恨绵绵的情意。这样情意本词中也都包含“楼下水流何处去”这个深表关切的问侯之中了。 结句“凭栏目送苍烟暮”,其意为凭高极目,远望水流人去的天际,寄托遥思,不觉暮烟四合。感伤离别之情,就寓于久久痴望中,有着悠悠不尽的余味。 -------------------------------------------------------------- 蝶恋花·河中作 - 话外音 “楼下水流何处去”一句引用唐杜牧的《题安州浮云寺寄湖州张郎中》诗:“去夏疏雨余,同倚朱栏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宋时将杜牧此诗谱作歌曲,传唱一时。晏几道有《玉楼春》词:“吴姬十五语如弦,能唱‘当时楼下水’”,可以为证。 -------------------------------------------------------------- 蝶恋花·河中作 - 集评 皮日休《桃花赋》序说宋璟“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能吐婉媚辞。”越鼎另一首《蝶恋花》说:“漫道广平(宋璟封广平郡公)心似铁,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无疑赵鼎是借宋璟以自道。事实上“铁肠石心”的人何尝不可以有“词赋风流”的另一面,尤其是抒发他们的少年情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