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蝶恋花·桐叶晨飘 |
释义 | 蝶恋花·桐叶晨飘 - 正文 桐叶晨飘蛩夜语。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体裁】:词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桐叶晨飘蛩夜语。 ○●○○○●▲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 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 江海轻舟今已具。 ○●○○○●▲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 蝶恋花·桐叶晨飘 - 注释 1. 长安:是周、秦、汉、唐的古都,这里是借指南宋京城临安。 2. 《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他是为了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才献上这篇赋的。 蝶恋花·桐叶晨飘 - 赏析 开头一句“桐叶晨飘蛩夜语”,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蛩夜鸣,都引发的是悲秋之景。“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了同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无往而非凄清萧瑟的景象,这就充分渲染了时代气氛和词人的心境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启后,“秋光”点明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叶落、虫语,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长安路。”这一句有两重含意,一为写实,一为暗喻。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无光,隐喻着词人对南宋小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 “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词人北望长安,东望临安,都使他深为不安,而最使他关切的还是抗金前线的情况,那大散关头和清澈的渭水之旁,曾是他“横戈盘马”之处,也曾是他立志恢复中原与实现其理想的所在,而今的情况又怎样呢?“忽记”,乃油然想起,猛上心头,“应”字是悬想,但愿“如故”,更担心能否“如故”,也就是说,随着王炎内调以后形势的变化,金人会不会乘虚南下呢?表明词人对国事忧虑的深重。 这两句不是旁斜横逸的转折,而是词人所感情事的变化,词人联想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战斗经历,说明他旅思的内涵,不是个人得失,不是旅途的风霜之苦,而是爱国忧时的情怀。 下边转到描写个人的前途方面。“江海轻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来,这句话含有想隐归江湖的意思。词人对个人的进退是无所萦怀的,难以忘情的是“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一卷兵书”,既可实指他曾向王炎提出过的“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的一整套进军策略,也可虚指为抗敌兴国的重大报负,“无人”不是一般所说的没有人,而是春秋时期秦国随会对晋国使臣所说的“子无谓秦无人”中“无人”的意思,也就是慨叹朝廷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途令人担忧。 歇拍两句从慨叹转为激愤:“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词里活用了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了。这“悔”的后面是“恨”,透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不过只用“悔”字表现得婉转一些罢了。 蝶恋花·桐叶晨飘 - 简评 这首词是陆游离开南郑入蜀以后所写的。上片写对南郑戎马生活的怀念,下片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词共四个层次,第一层抚今,第二层思昔,第三层再回到现实,第四层又回顾以住,今昔交织,回环往复,写得神完气足。 蝶恋花·桐叶晨飘 - 话外音 “黯黯长安路。”从写实方面来说,当日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为金人占领,词人在南郑王炎宣抚使幕中时,他们的主要进取目标就是收复长安,而一当朝廷下诏调走王炎,这一希望便化成了泡影长安收复,渺茫无期,道路黯黯,这一切使得词人不禁凄然神伤从暗喻方面来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