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董其武
释义

§ 简介

董其武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十五军第101师中将师长时期照片

董其武,1899年出生在山西省河津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于太原考入学兵团。1921年参加国民军第二军。1927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先遣纵队支队长,转战豫皖。1928年秋到傅作义部队,任三十五军团长等。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1936年任少将旅长,在“绥远抗战”中率部一举将红格儿图的日伪军歼灭,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七七事变” 后,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绥南战役、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1940年起,先后担任暂三军中将军长,骑四军军长,第十二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1946年底,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绥远省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49年9月,接受中共和毛泽东的主张,为和平解放绥远和迅速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建国后,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军区副司 令员,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1951年,率部赴朝鲜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 令员。1953年任六十九军军长。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

§ 生平年表

董其武,1899年11月27日(农历10月25日)出生,父亲为了给祖父买口棺材安葬而借高利贷,以至打了三十年长工。董其武自幼由外祖母抚养,他六岁起在大舅父范必英的私塾读书,并做家务,长而好学,攻读经史。

1917年,董其武因一副对联得到舅父好友李天培的赏识,被保荐到河津县城读高小。

1919年,董其武徒步八十里到太原,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阎锡山创办的斌业中学,编入学兵团第一营第一连第一班。

1923年董其武中学毕业,怀着“富国强 兵”之志,毅然投笔从戎,入斌业专门学校继续学习军事,并当班长, 临近毕业时,董其武得罪了阎锡山督军府的副官,又不肯写悔过书,便愤然离开学校。

1924年董其武到陕西,在刘镇华的镇嵩军任排长,不久参加胡景翼国民军第二 军,任第九混成旅第二团排长、连长、营长,第九混成旅中校副官。

1926年冬,董其武在开封与书香世家出身的姚勤修结婚。

1927年4月国民二军失败,师长郑思诚带董其 武到武汉,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少校侦察队队长,并任北伐先遣总队支队长,转战豫皖各地,屡立战功,后升任中校副团长。

1928年初,因不是蒋介石嫡系部队,董其武所在部队竟遭编遣,他本想到上海另谋出路,结果生活陷入绝境,当时天津特别市警备司令傅作义正在扩编军队,他遂变卖衣物作路费,千里 迢迢奔赴天津;同年秋到天津,冬天时经考察被录用委任为额外上尉参谋。

1929年春任 陆军第三十八师八十九团上尉参谋、少校参谋、干部政治训练所队长。上将董其武身着首次授衔后的55式礼服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董其武任陆军第二十八师第八十九团(团长柴作舟)中校副团长,指挥全团作战;9月冯、阎失败大战结束,阎锡山在山东的部队向黄河以北撤,为 了减少敌人追击的压力,挑了四个营一千精华成立奋勇队,命柴作舟带领打蒋军几个重点阵地,柴作舟交董其武负责,部队被蒋军重重包围,幸被接过黄河,柴作舟逃跑,董其武 升任第八十九团团长,12月任八十三团团长。

1931年1月任陆军第七军第十师二十旅第四十团团长,6月任陆军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第六十八师二一八旅四三六团团长,驻防绥南,当时土匪猖獗,危害民众,董其武在肃清匪患中,不为赃官巨款贿赂而徇情枉法 ,坚决严惩匪首,秉公执法,为民除害,使绥东五个县的社会治安大为好转;9月“九一八”事变后,董其武给傅作义写信,要求到东北抗击日寇,率领部队厉兵秣马,枕戈待旦。

1933年4月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在怀柔、石厂一线阻击日寇,率领全团官兵浴血奋战,打退日寇十多次的猖狂进攻,直至《塘 沽停战协议》签定后才被迫撤出阵地,9月5日被授一等功勋章一枚。

1936年秋,董其武升任陆军第六十八师第二一八旅少将旅长;11月参加绥远抗战,头一仗便是董其武指挥 的红格尔图战役,他率领部队星夜行动,出其不意,分路抄袭敌后,一举将红格尔图的日伪军歼灭,并击落敌机一架,为百灵庙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

1937年7月抗战爆 发后,董其武率部转战平绥一线,参加察北战役,打下日伪军在察北的重要据点商都,阻截了日军南下的要路;9月与八路军紧密配合,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0月参加忻口会战,董其武率领三千精华袭击了坂垣司令部,缴 获三门野炮,一百多匹军马,俘虏一名参谋,取得了辉煌战果,自己身负重伤;11月4日参 加太原战役,坚守北城与日军多次搏斗,未让日军越雷池一步;11月8日部队从太原突围,12月董其武升任陆军第三十五军第一〇一师中将师长,辖第二一八旅、山西独立第七旅和 警备第三、第九团,转战晋西北。

1938年4月率部参加了“绥南战役”;同年底,董其武随傅作义回绥远地区,整军练武,第一〇一师改编为三三制,撤销两个旅部,直辖三个 团。

1939年11月率部参加了“包头战役”。

1940年1月参加“绥西战役”;3月18日,董其武利用黄河大水,在上游筑起大坝,20日开水,把日伪军在后套的据点都淹没, 接着与据守在五原县城里的日军桑原特务机关长和增援部队须腾大佐打了一仗,最后彻底消灭了敌人,连续苦战一百多天,三战三捷,沉重打击了日寇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 中华民族的抗日救国精神;7月升任暂编陆军第四军中将军长,8月份蒋介石在重庆召见,9 月份回绥。

1942年9月,暂编第四军改为骑兵第四军,董其武仍任军长。

1944年1月18日任陆军三十五军军长,辖第一〇一师和新编第三十一、新编第三十二师,8月奉命到 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二期学习。

1945年6月毕业后回绥远,任第十二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11月贺龙带领部队打绥远,董其武以十二战区政治部主任的 身份兼任包头城防司令,指挥了包头战役,前后月余,贺龙部队返回,董其武仍回十二战区政治部;12月19日授华胄荣誉奖章一枚。70年代末,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朱大纯、程思远、杜聿明、董其武、孙兰峰(自左至右)相携而行

1946年1月1日,国民政府以抗日期间著有 功绩,授董其武青天白日勋章;4月任暂编第三军军长,先后参加了绥包、集宁、张家口战役,受到国民政府褒奖,改任张家口警备总司令;10月15日,董其武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兼 绥远省保安司令。

1948年秋任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归绥指挥所主任,在此期间,他坚持拥护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张,积极扩大生产,治理黄河,改善民生,兴办教育,搞好蒙汉团结。

1949年1月21日北 平和平解放后,董其武审时度势,接受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方式解决绥远问题 的主张,回绥远后便同解放军停战并建立联络和通商;7月南京政府派军令部长徐永昌和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到绥远见董其武,任为西北军政副长官进行拉拢, 劝绥远部队西撤,董其武表面应付,冲破重重阻力,于9月19日率绥远军政人员通电起义,首创当时著名的“绥远方式”;10月1日建国后,绥远地区开始改造;12月董其武任绥远 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对稳定绥远局势竭尽全力。

1950年4月,董其武到北京汇报部队解放军化的情况 ,周恩来马上要新华社将全文向全国新闻单位发通稿;4月27日,毛泽东又在丰泽园接见了董其武,鼓励他加入共产党,毛泽东还将报告批给傅作义说:“二十三 兵团进步如此之大且快,可为庆贺。”7月董其武在京开会,专门向华北军区书记杨成武首次提出入党的愿望;12月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任命董其武为兵团司令员,辖第三十六军、第三十七军、骑兵第四师和骑兵独立第三旅、第四旅。

1951 年1月第二十三兵团开出绥远,到河北省景县龙华整训;9月7日,董其武率领第二 十三兵团(辖第三十六军、第三十七军,共四个师)入朝鲜;9月20日至11月4日,第二十三兵团干部战士在朝鲜人民的支援下,冒着敌机日夜轰炸,克服运输、器材等种种困难,胜 利完成了修建机场任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授予他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1月30日第二十三兵团回国。

1952年3月,董其武被任命为中 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九军军长(仍为正兵团级),第二十三兵团缩编为第六十九军,年底回国。

1953年春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致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的建 设,他多次组织部队进行实兵实弹演习和全军示范性的演习,率领部队圆满完成了军事训练、国防施工、营建生产等任务。

1954年9月推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9月22日授予上将军衔,27日参加了授衔仪式,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5月 率二十八师修建十三陵水库。

1962年初夏,东南沿海战 备紧急,气氛紧张,董其武写信给军区党委,一面要求率部出战,一面再次申请交出私宅。

1963年8月河北遭受特大洪灾,他亲自指挥了抗洪抢险。董其武与邓小平亲切交谈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董其武主动要求离 军长职。

1968年9月军委批准他离职,毛泽东批示把董其武接回休息,一切生活待遇不变,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保护下,他没有受到大的冲击。

1973年,他随中国政府代表 团访问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

1979年,董其武任慰问团副 团长,去云南、广西慰问参加对越战争的解放军和民兵。

1980年1月董其武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

1982年12月12日,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董其武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龄从两年前算起。

1983年6月17日,董其武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副主席。

1984年底,董其武和其他政协委员一起到广州、深圳、珠海参观,提出了十条建设性意见。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胜利功勋荣誉章。

1989年3月3日,董其武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1]

§ 治家之道

1983年董都祥与父亲董其武在家中

董其武与夫人姚勤修结发终生,相濡以沫。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他们对自己的七个孩子,既倾心呵护,又严格教育,用心血和智慧打造了一代家教新风。

正如其次子董都祥在《董其武日记·后记》中回忆的那样:“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凝聚着父母亲的辛劳与汗水。我们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在思想上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关心和爱护。……当我们做错什么事情的时候,最怕见到又最想见到的人是父亲,因为我们既怕他的严厉批评,又想得到他的亲切教诲。他对我们每个子女的优缺点都能作出准确评价,也能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性格和具体情况,进行不同方式方法的开导和教育。他对我们既严肃批评,又循循善诱,总能让我们心悦诚服,备感亲切,备感温暖。”[2]

§ 重要经历

抗日爱国将领

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在和平起义通电上签字

董其武将军在忻口会战中指挥部队英勇作战力挫敌军。这是抗战初期华北方面举行的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一次著名战役。日伪军投入兵力六七万人,国民党军投入10万余人,战役历 时23天,双方死伤数万人。在忻口会战中,董其武旅奉命担任袭击日军板垣前线指挥所和摧毁敌炮兵阵地的艰巨任务。他精心部署,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战斗中不幸左臂负伤,血流不止,但仍坚持指挥战斗。后因弹片未取出而感染,臂部红肿,仍然不让向总部报告,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他在担任师长期间,先后率部参加了包头战役、绥远战役和五原战役,重创日军,屡建功勋 ,因此又被升任暂编第4军军长,后调任第35军军长。日本投降前夕, 他任第12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从长城抗战到日本投降的12年间,董其武将军率部坚决抗战,保卫国土,功勋卓著,为国人所敬仰,不愧是一位抗日救国的著名爱国将领。

绥远和平起义

1949年9月19日,全国大陆解放前夕,董其武将军在绥远率部起义,胜利 实现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绥远方式”。这是他对中国解放事业作出的一大贡献。

绥远国民党军是华北“剿总”管辖的部队,有一个军部、8个师、8个旅,董其武为华北“剿总”驻归绥指挥所主任,也 是绥远省主席、绥远省保安司令。2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接见傅作义、邓宝珊两将军时,提出了“ 绥远方式”,即两军划一分界线,维持现状,让董其武将军做好内部工作,待条件成熟时起义。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绥远方式 ”,就是有意保留一部分国民党军队,作暂时的让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

董其武当时在归绥主持军政工作,谈判的情 况不断由傅作义将军派人与他通报。协议签订后,董其武将军为贯彻协议,实现和平解放,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在当时复杂的情况下,他妥善解决许多矛盾,稳住了局势。蒋介 石、阎锡山极力阻挠破坏,派军令部长徐永昌等,到归绥、包头强令部队西撤,还用封官许愿等办法,制造分裂。董其武将军团结各界、各族知名人士,粉碎了蒋、阎的破坏。当 时华北全境已解放,许多特务、土匪分子,窜到绥远来,活动十分猖獗。7月24日,发生了杀害华北人民政府派驻归绥联络处工作人员王世鑫事件,董其武将军惩办了凶手,对特务 、土匪进行了打击。后来,受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委托,傅作义、邓宝珊将军赴绥远促成起义早日实现。我负责从华北人民银行拨款10万银元,供傅将军慰劳将士之用。经过多方 努力,排除种种困难,终于在董其武、孙兰峰将军的率领下,胜利举行了“九·一九”起义。

抗美援朝

董其武任志愿军23兵团司令时期照片

董其武任志愿军23兵团司令时期照片新中国成立不久,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并武装占领中国领土台湾,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安全。全国人民一致愤怒声讨美帝罪行,要求支援朝鲜人民,参加抗美援朝。当时,绥远省军区召开英 模会议,有13名战斗英雄联合签名,表示要求上前线,打击侵略者。10月25日,彭德怀司令员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这时听了董其武将军的汇报,更坚定了要求派起义部队参加抗美援朝的决心。1951年9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入朝作战,担任了修建泰川、院里、南市三个机 场及后勤警戒任务。从9月20日至11月4日,第23兵团干部战士在朝鲜人民的支援下,冒着敌机日夜轰炸,克服运输、器材等种种困难,胜利完成了修建机场任务。10月22日,泰川 、南市机场遭到美B-29重型轰炸机的轰炸,后又有成批飞机轮番向三个机场轰炸。据不完 全统计,共投下炸弹4925枚,定时炸弹1925枚。广大干部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日夜不停地排除定时炸弹,抢修筑机场。董其武将军亲自到机场指挥,与战士们一起排除定时炸弹。

第23兵团完成修筑三个机场任务后,向志愿军司令部、华北军区写了一份报告,并转报给朝鲜人民政府。中央军委发 来贺电,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长也发来贺信,说:“你们在抗美援朝打击侵略者的斗争中,建立了伟大的功勋。这一功勋,朝鲜人民永志不忘;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也 莫不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授予董其武、高克林等六同志各一枚“自由独立二级勋章”。[3]

§ 光荣入党

毛泽东:董其武一定要授上将

1982年12月23日,83岁高龄的董其武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4月,毛泽东曾在中南海设宴招待董其武,畅谈三个小时,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52年全军精简时,第23兵团缩编成第69军,董其武被特例任命为正兵团级军长。毛泽东解释说:“按说正兵团级应任大军区的副职为宜,但这样就没有兵权了。所以,还是让你当军长。”

1955年首次授衔时,军区拟定给董其武上将军衔。鉴于当时正兵团职可授上将或中将,而董其武自己在国民党部队军衔只是中将,他马上找杨成武说,杨司令有功应授上将,我过去有罪不该授上将。杨成武向中央汇报此事,毛泽东让他立即转告董其武说:杨成武是共产党员,授不授上将没关系,董其武一定要授上将。在当时全军范围内,军长及起义将领授衔上,对他的待遇都开了特例。董其武当时深感不应要党特殊照顾,而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授衔翌年便第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文革”风暴卷起后,董其武主动要求离职。1968年,毛泽东批示:把董其武接回休息,把他的小汽车也调来,一切生活待遇不变。1980年,董其武已年过八十,却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1982年12月23日,总政治部批准他为党员,党龄从两年前算起。[4]

§ 诗句

1)“为迎春风排万难,义旗终插青山巅。弃暗投明党指路,起死回生恩胜天。从今矢志勤改造,他日立功赎前愆。任务不计多艰苦,喜见万民解倒悬。”——写于1949年10月1日[5]

2)“欣逢盛世开太平,愿为苍生献此生。行见华夏乐小康,更期世界跻大同。”——写于1982年12月[4]

§ 评价

董其武的一生,是由起义旧军人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和共产党员的典型。他出身贫苦,受欺压的生活激起了朴素的爱国情感,既渴望光耀门第,也渴求能抵侮抗强。在军阀迭起的黑暗社会中,他虽选择比较开明、作风比较正派的将领傅作义,却仍摆脱不了军阀混战的泥潭。不过从作风上看,董其武长期保持着农民将领的特色,生活正派,维护下属,在作战中讲谋略,抗战也很勇敢。在民族抗战中,他守卫北平,激战绥远,在忻口会战中负伤,五原歼敌功勋卓著。这些品质,成为他后来选择走向光明道路的思想基础。

绥远起义后,他在跟随傅作义认真做好起义军队解放军化、地方解放区化的工作中,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袖的接见与关怀,接受了马列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认识到应该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明确了应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方向。[4]

§ 个人荣誉

上将军衔

一级解放勋章

胜利功勋荣誉章

自由独立二级勋章

§ 视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