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德烈·卢布廖夫》 |
释义 | 片名:安德烈·卢布廖夫 安德烈·鲁勃廖夫 Andrei Rublyov Andrei Rublev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主演:尼古拉·格林柯 Nikolai Grinko Ivan Lapikov 阿索洛米欣 Anatoli Solonitsyn 片长:205 分钟 类型:剧情 战争 地区:前苏联 导演:安德列.塔尔可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年份:1969年2月 语言:俄语 意大利语 级别:Argentina:13 Finland:K-16 Sweden:15 West Germany:12 电影海报 影片简介: 安德烈·鲁勃廖夫所处的不仅是一个诸侯王公之间的相互残杀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饱受鞑靼人劫掠蹂躏和其他不幸灾难的悲惨时代。 15世纪初,鞑靼人的铁蹄践踏着大公割据的俄罗斯大地,黎民百姓在大公的暴政下水深火热,圣像画家安德烈·鲁勃廖夫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在大公的邀请下,鲁勃廖夫前往莫斯科为教堂作画。但在创作的过程中,鲁勃廖夫却对圣像内容产生了巨大的质疑,这种矛盾的心态使他联想到现今俄罗斯民众经受的磨难与自己为贵族服务的事实,最终,他毅然离开教堂回到了原先的修道院。 不久,鲁勃廖夫被迫再度回到莫斯科进行圣像创作,但这次他却亲临了所有俄罗斯人的苦难。大公的弟弟勾结鞑靼人篡位谋反,弗拉基米尔城的居民被无辜残杀,教堂在战火中摧毁,画家的眼中全是地狱的景象……鲁勃廖夫再次陷入艺术与现实反差的困境,他又回到安德洛尼科夫修道院,将自己完全封闭,拒绝继续作画。 经过多年的反抗征战,鞑靼人的军队终于被赶出俄罗斯的大地。1423年,大公第三次邀请鲁勃廖夫到莫斯科作画,在一个铸钟少年的感染下,鲁勃廖夫最终完成了《三位一体》的传世名作。 § 导演介绍 《安德烈·卢布廖夫》俄罗斯导演,诗人之子,1954年考入国立莫斯科电影学院,毕业作品是和同学合作拍摄的《小提琴与压路机》。首部剧情长片《伊凡的童年》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其后每部作品均获得众多国际殊荣,很多评论家视《安德烈·卢布耶夫》为他最伟大的杰作。1982年脱离苏联,1986年因肺癌逝世于巴黎。塔氏作品以如诗如梦的意境著称,主题宏大,流连于对生命或宗教的沉思和探索。伯格曼评价“他创造了崭新的电影语言,把生命像倒影、像梦境一般捕捉下来”。 § 影片评价 《安德烈·卢布廖夫》本片堪称与爱森斯坦的历史史诗相媲美的旷世名著,全片如同一幅历史的壁画一样呈现出卢布耶夫漂泊浪荡的一生,并用史诗般的气势刻画出他与冷酷无情的时代进行抗争。在经历了炮火/鲜血的锤炼洗礼后,他重新振作并完成了三圣像。影片对中世纪俄罗斯社会对艺术的无情践踏、对人性的蔑视和压迫都有细致的描写,但叙事性并不强,拍竣后遭到官方禁映,直到1971年解禁,获得戛纳影展的国际影评人奖。 § 幕后花絮 《安德烈·卢布廖夫》·1966年冬天,电影完成并且有选择性地在私人荧幕上放映。第一次官方正式放映,是在1969年的莫斯科,是在1969年五月的戛纳电影节放映后不久。国际上的发行开始于1973年。 ·在拍摄牲口被大火烧的场景时,母马的身上盖着石棉,这样就可以保护它免于被烧伤。但是拍摄过程中,马儿从楼梯上摔下来的时候,它的头部被击中了。工作人员是从一个屠宰场要来的这匹马,并且在第二天还将仍用于拍摄。于是他们决定在电影里保留这一段。·Vasili Livanov宣称是他提出该片的拍摄计划的,并且自己很想担任主演。但是Tarkovsky更希望把这个角色给一个不知名的演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