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娜斯塔西娅》
释义

片名: 安娜斯塔西娅 《安娜斯塔西娅》

安娜丝塔西娅

真假公主

Anastasia

主演: 英格利·褒曼 Ingrid Bergman

海伦·赫斯 Helen Hayes

尤伯·连纳 Yul Brynner

片长: 105 分钟

类型: 剧情

地区: 美国

导演:阿纳托尔·理维克 Anatole Litvak

年份: 1956年12月

语言: 英语 法语

级别: Finland:S UK:U USA:Unrated West Germany:12

§ 剧情介绍

据说1917年,俄帝罗曼洛夫王朝遭革命推翻,贵族与侍从完全逃脱,沙皇及其妻小入狱并于1918年被执行枪决。不久民间传闻末代沙皇的小女儿,也就是安娜丝塔西娅·妮可莱娜公主殿下遁逃没死,年仅六岁的她跟祖母皇太后逃难时失散了并且在孤儿院里度过了童年岁月。这种说法经年累月就流传开来,于是十多年后,流亡的皇室开出重金悬赏寻找安娜公主。1928年的巴黎,俄国复活节的时候,沙俄遗将布宁将军看中了一位外貌极像安娜公主的女子,在塞纳河边找回了正要投河自尽的她,决定将其训练之后冒充公主前去领取赏金,却不想那女子恰好就是安娜公主本人!

《安娜斯塔西娅》她说她最向往戏剧的新奇生活。

她说只有尝过悲哀的人才会懂得幸福。

在她的辉煌岁月里,她剪短发,短发便成为当年的流行发式;她不化妆出现在银幕上,化妆品销量便降低;她演修女,进修道院的人便增加;有些信件的地址只写上伦敦、她的姓名,便能送到她手里;喜爱她的影迷甚至亲自把一头羊从瑞典赶到罗马去送给她。

她像飞雪一样美丽纯洁、清新动人。

她生死在同月同日,她风华绝代。

为了纪念她的美丽,有一种玫瑰以她的名字命名。

…………

1915年,斯德哥尔摩的弗雷德和加斯特斯·褒曼夫妇张开双臂迎接他们美丽的女儿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为她起名Ingrid Bergman(英格丽·褒曼),与时年两岁的瑞典公主同名。

褒曼两岁丧母、十二岁亡父,年幼的她只有在亲戚的抚养下长大。孤寂的童年造就了她的沉默寡言和对表演的浓厚兴趣,常常独自沉浸在遐想的世界中。褒曼自己也承认:“小时候我是个非常忧郁孤独的小姑娘。我太腼腆了,很少和人交往。我经常幻想出一些可以跟我说话的人物,这些幻想中的人物在我身边,我跟他们谈心,他们照我希望的那样来回答我。就这样我成了演员,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演戏。不是我选择了表演,是表演选择了我。”

高中毕业,她考入瑞典皇家戏剧学院,为表演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初的几部影片下来,评论界给予了她高度的赞扬——“无人不被她的美丽和才华所折服”;24岁,她来到好莱坞,凭着惊人的美貌和非凡的演技迅速成为一线明星。她高贵端庄、嗓音迷人,她的美清新典雅、表演自然纯朴,很长一段时间都以本色出现在影片中;34岁,正当事业如日中天的她遇到意大利新锐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他拍摄的那部《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令她为之倾倒。已经结婚育子的她不顾世人的反对,只身来到意大利、投入罗西里尼的怀抱,还为他生了个儿子。这一举动令举世哗然,她受到来自各界的强烈攻击和坚决抵制。

与罗西里尼七年的婚姻,是她事业的最低潮,两人合作的影片均不成功;41岁,她不顾罗西里尼以自杀相威胁,接演了《真假公主》。而此时,她生命中的黄金时光已经过去了。

人生的际遇真是奇妙,那一年,也就是1956年,英格丽·褒曼与安娜丝塔西娅公主的命运有了交汇点。安娜渴望着亲情与温暖,褒曼渴望着被她的观众重新接受,类似的经历和感同身受的心理令她把安娜飘零的身世、多舛的命运、失魂落魄的境遇与善良、倔强、顽皮、幽默和自尊的个性完全融入到了表演中,将角色演绎得丝丝入扣、细腻动人。我相信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褒曼一定是满怀着激情和怜爱,忧世伤生,同这位末代公主完全合二为一了

§ 幕后花絮

老演员Helen Hayes(海伦·赫斯)塑造的皇太后形象相当出彩,把封闭、孤寂、固执、严厉和慈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安娜斯塔西娅》当她抱着褒曼说如果她是假的请千万不要告诉自己,那种患得患失令人心酸。她是充满感情的祖母,却不乏皇太后的威严与明智,她清楚身边是一群弄臣,不卑不亢地应对着一切变故。她对自己的孙女说:“没人能怪我与亡灵一起生活,但是你就应享有女性同等的幸福……李文堡说舞厅是当年的风光再现——她真无知。时代在进步,玛琳嘉雅,我们要跟上时代,否则就要跟过去的虫子为伍了。我代表过去,我喜欢——过去是美好的,现在充斥着冷漠与疏离。将来?……幸好我不用去烦恼。但是你不同,你要掌握自己的将来。”

Yul Brynner(尤伯·连纳)扮演的布宁将军正如褒曼在剧中所描绘的那样:像伏特加,快捷、强硬、敏锐。我开始很不喜欢他的光头扮相,可细想起来却最接近沙俄遗将的感觉。只是我并不喜欢安娜最后的归宿:布宁爱上安娜是人之常情——她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女人,然而从始至终布宁并没有对安娜表现出深厚的情意,我也看不出安娜爱上他的理由——虽然爱并不需要理由。确实,他最终放弃了即将到手的财富,我却看不出那是因为爱情还是出于良心发现,影片似乎只是为了公主有个王子相伴才安排了这样的结局。然而,在这样一个温情、简单的故事中谁还会去苛责它呢?

除此之外,皇太后的侍女——李文堡男爵夫人也非常不错,演员将这个可爱的老处女演绎得活灵活现。而英格丽·褒曼更是凭借卓越的演技一举夺得纽约影评人协会和奥斯卡奖双料影后,再次崛起于影坛。美国人最终原谅、并不得不接纳了这位真正的艺术家。

最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剧本不落俗套:它通过很多细节证明落魄女子正是安娜公主,却又设置了重重悬念作势要推翻这个事实。影片开始前的字幕里就有这样的句子——“她若是果真没死,只有她知道本片故事的真假。”而结尾,当安娜 《安娜斯塔西娅》与布宁双双失踪,需要给新闻界一个交代时,皇太后幽默地说她要告诉记者们“戏演完了,回家去吧!”这真是妙趣横生,受到暗示的观众不觉莞尔。

从《Munkbrogreven》(门克桥的伯爵)到《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从《Gaslight》(煤气灯下)到《Spellbound》(爱德华大夫),从《Notorious》(美人计)到《Joan of Arc》(圣女贞德),从《Anastasia》(真假公主)到《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东方快车谋杀案),直至最后的《Autumn Sonata》(秋天奏鸣曲),正如“清纯”专为奥黛丽·赫本而设的一样,“高贵”这个形容词也非英格丽·褒曼莫属。在褒曼身上奇妙地融合了两种特质:一方面她雍容、高贵、丰腴、典雅、端丽难言,像全世界的王后;一方面她又率真、质朴、亲切、淳厚、活泼自在,全然是位北欧农妇。

事实证明褒曼本人就是一个极度率性而为的人。她有过三次婚姻、四个子女,她追求起爱情来完全听凭感觉指引。她不在乎周遭的议论、不顾及选择是否正确,为此付出了饱受绯闻困扰、险些葬送了前程的代价。然而在谈起自己的一生时,褒曼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对此我非常感激。我想当个演员,而且很轻松地就有机会成为演员,还总能得到好角色。我从来没有挨过饿,我再也没有其它奢望,所以,我非常幸福!”

这份知足与恬淡令谁能抗拒她的魅力呢?

附:我不得不承认,喜爱英格丽·褒曼除了她自身的人格魅力外,还因为她也是Tim Roth最喜欢的女演员。

§ 媒体报道

1915年,斯德哥尔摩的弗雷德和加斯特斯·褒曼夫妇张开双臂迎接他们美丽的女儿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为她起名Ingrid Bergman(英格丽·褒曼),与时年两岁的瑞典公主同名。 《安娜斯塔西娅》

褒曼两岁丧母、十二岁亡父,年幼的她只有在亲戚的抚养下长大。孤寂的童年造就了她的沉默寡言和对表演的浓厚兴趣,常常独自沉浸在遐想的世界中。褒曼自己也承认:“小时候我是个非常忧郁孤独的小姑娘。我太腼腆了,很少和人交往。我经常幻想出一些可以跟我说话的人物,这些幻想中的人物在我身边,我跟他们谈心,他们照我希望的那样来回答我。就这样我成了演员,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演戏。不是我选择了表演,是表演选择了我。”

高中毕业,她考入瑞典皇家戏剧学院,为表演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初的几部影片下来,评论界给予了她高度的赞扬——“无人不被她的美丽和才华所折服”;24岁,她来到好莱坞,凭着惊人的美貌和非凡的演技迅速成为一线明星。她高贵端庄、嗓音迷人,她的美清新典雅、表演自然纯朴,很长一段时间都以本色出现在影片中;34岁,正当事业如日中天的她遇到意大利新锐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他拍摄的那部《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令她为之倾倒。已经结婚育子的她不顾世人的反对,只身来到意大利、投入罗西里尼的怀抱,还为他生了个儿子。这一举动令举世哗然,她受到来自各界的强烈攻击和坚决抵制。

与罗西里尼七年的婚姻,是她事业的最低潮,两人合作的影片均不成功;41岁,她不顾罗西里尼以自杀相威胁,接演了《真假公主》。而此时,她生命中的黄金时光已经过去了。

人生的际遇真是奇妙,那一年,也就是1956年,英格丽·褒曼与安娜丝塔西娅公主的命运有了交汇点。安娜渴望着亲情与温暖,褒曼渴望着被她的观众重新接受,类似的经历和感同身受的心理令她把安娜飘零的身世、多舛的命运、失魂落魄的境遇与善良、倔强、顽皮、幽默和自尊的个性完全融入到了表演中,将角色演绎得丝丝入扣、细腻动人。我相信在 《安娜斯塔西娅》影片的拍摄过程中褒曼一定是满怀着激情和怜爱,忧世伤生,同这位末代公主完全合二为一了。

非常喜欢那个年代的好莱坞影片,像白衬衣一样干净舒适、泛着清香。《罗马假日》、《魂断蓝桥》全是这一类型的影片,简简单单一个故事,却可以让你念念不忘一辈子。哪怕把情节一五一十地叙述出来,观众还是会想看,好比同样的青菜炒鸡蛋,有的厨子就是能做出特别的味道——吸引我们更主要的是演员的表演与自身的魅力。

有谁见过41岁的公主?我们早已习惯了肌肤吹弹可破的白雪公主、娇嫩敏感的豌豆公主、纯真无私的人鱼公主、甜美自如的茜茜公主,谁也想象不出她们国破家亡后的模样,褒曼为我们展现了。虽然印象里英格丽·褒曼的气质更像是一位王后而非公主,然而《真假公主》所讲述的正是一个中年女子的故事,褒曼用自身的成熟赋予了公主以新的形象,荆钗布裙也难掩高贵之气。

影片一开始就是悲怆忧伤、旋律简单的戏剧化音乐,打出主演大大的名字,再配上壮丽的节日气氛,反差强烈。对于逃亡、流落在外的王族来说,昔日的权力、荣耀全都灰飞湮灭、不复存在了,留下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只有财富了。为了这财富,那个刚从精神病院逃出来、走投无路的落魄女子将要被冒充作公主去领取赏金;为了这财富,骗子们绞尽了脑汁向她灌输公主的每一处生活细节、夜以继日地训练,全然不顾她的健康状况;为了这财富,沙皇的遗老遗少们得以重拾往日的权威和优越感,审视、评鉴却又蔑视她。她受不了没有尊严的鉴定,她说“穷人只有一个好处——他们知道如何自爱。”终于,需要偏安于丹麦的祖母皇太后出面甄别她的真伪了。

在哥本哈根,昔日的繁华仿佛又回来了。片中,英格丽·褒曼的美如珍珠般柔和,无须借助首饰就能焕发光彩。她口含香槟且笑且言的气度令人如饮醇酒,那种大方高贵与风致嫣然真是妩媚入骨,正如她对追随在皇太后左右、倾慕自己美貌的堂兄保罗王子所说的那样“每次都听到你的思考滴答声:‘克呖——克呖——克呖……她是?她不是?’非常不迷人,吵死人了。今晚我只想快乐度过。你知道我是谁吗?……不是,我是女人。”

只有她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份,然而,皇太后拒绝接见她——太多女子为了钱来同自己相认了,这位年迈的皇太后早已看透了世态炎凉,更重要的是孤伶伶的她也同样热切地渴望着亲情的温暖,这才承受不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与打击。她失去了所爱的一切,丈夫、家庭、地位、国土,留下的只是回忆,她关闭了心门。

“相认”那场戏是全剧的高潮。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包袱”——谁都知道皇太后最终一定会接受安娜,可我们无法预测她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契机、以哪种方式接受自己的孙女;谁都知道导演在吊我们的胃口,可我们心甘情愿充当上钩的鱼。

安娜用什么来证明自己?外貌?世上不乏相似之人。言谈举止?可以训练模仿。皇室的生活细节?可以搜寻资料博闻强记。不为人知的秘事?世上少有探听不到的秘密,更何况皇室成员的秘密。不接受就是不接受,任凭什么解释都是矫情和无耻。好在安娜看穿了祖母冷若冰霜的外表下脆弱的心,她倔强、强硬又满含深情的诉说催人泪下,终于融化了坚冰,在那一轮又一轮的拒绝几乎要令我们失去希望与耐性的时候,影片恰到好处地显现出了转机。

§ 精彩剧照

《安娜斯塔西娅》

§ 相关评论

《Anastasia》,迪斯尼十年前的动画片,翻拍自英格丽·褒曼当年的电影《真假公主》。

也许是受父母的影响,也许是中国的气质天生与俄罗斯相近,我对俄国总有份额外的亲近感,亲切得如同品尝妈妈亲手《安娜斯塔西娅》烹制的罗宋汤。老托尔斯泰,自是无需多言,我连MSN都用了安娜的名字;此外,十九世纪那些油画画片,或者是一百多年来的俄罗斯音乐,甚至连俄罗斯风格的发饰,也都存心收藏过。打开手边的抽屉,在绿豆荚铁皮盒里,就能看见一对葡萄柚配祖母绿六角镶水钻花瓣小球,只是不知何日能有相配的心情。彼邦叫作沙俄抑或苏联,本即无足轻重,重要的是他们那一件件华美瑰丽的建筑与装饰,珠宝与匣椟。

《Anastasia》并非彼邦所绘,但迪斯尼的手笔却因为沾染了俄罗斯的开阔疏朗,也变得气宇轩昂起来,开片时分的圆舞曲与皑皑白雪,引领我们进入安娜曾经生活过的圣彼得堡,此中即可见其不凡功力。托尔斯泰的安娜,与《真假公主》里的安娜,自不可同日而语,但两者相似的贵族气质与压抑不住的青春活力却又都让我们身不能至而心向往之。那些饶舌近似俄文的英语对白也是轻易就能触动笑颜——特别是小公主踏破魔瓶时,那句恰到好处的Dosvidanye。

Anastasia的项链与音乐盒都是我喜爱的风格,看着上面那行“相聚在巴黎”的金色字体,忽然向往起巴黎,虽然这份向往很迟,迟了整整八年。Helene Segara翻唱过片中的十二月歌谣法文版,《Loin du froid de décembre》。英文版原名是《Once upon a December》。原先总觉得法国要比意大利浮浅一些,更不及俄罗斯的悠久与广袤,但今天的自己,已经能透过时尚繁华的表面望进它的内心深处,也终于已经懂得无须因为人人夸许,就否定了它无尽的香氛与魅生活有时难免予人无法解脱的困扰与重压,好在艺术仙子总不忘及时降临,伸出翅膀拯救深陷尘世泥淖的我们那脆弱的自尊。《Anastasia》的出现,其实并非想要述说俄国公主的沦落复归,也不是为了描绘她在时尚之都身着香奈尔翩翩起舞的某段罗曼史,那原本应该是一曲贵族的哀歌,是早被现实逼得一去不复返的那些曾经辉煌的时代的余韵。屈原公子当年的香花香草,一朵朵一株株也都前赴后继地消散凋零了,只留下诗人在湖畔吟唱的歌谣,化作潮润温暖的泥土,培到我们荒诞的生命根基上;只留下那些目空九霄的灵魂,还会耐心等候着明年明岁,来生来世,一场不再幻灭的盛开。

§ 阅读链接

http://www.dyddy.com/html/movie_detail/2/2189.html

§ 参考资料

http://www.dyddy.com/html/movie_detail/2/2189.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