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 |
释义 | 苏联侵略阿富汗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发生在1979年12月27日至1989年2月15日其间。1979年12月,苏联经过精心策划,以苏军土耳其斯坦军区的8个师(5个摩托化步兵师、1个坦克师、l个空降师、1个炮兵师),空军前线航空集团军及部分配属部队约10万兵力,采取突然袭击方式,发动对阿富汗的武装入侵。 § 历史背景 苏军装甲车在阿第二大城市坎大哈街头横冲直撞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 苏联除在东南亚选择侵略印度支那作为突破口,在南亚则把印度和阿富汗作为其南下战略和亚太战略的两根主要支柱。苏联于1971年8月同印度签订了带军事性质的“印苏和平友好条约”,接着便于11月21日支持印度军队向东巴发动全面进攻,迫使在东巴的巴基斯坦军队投降。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苏联在赢得这一胜利之后,又把矛头对准了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山国,部族在国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9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阿富汗地处战略要冲,19世纪就是英俄角逐的场所。长期以来,阿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1973年7月17日,前首相达乌德联系一批受苏联影响的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但达乌德上台后,不愿完全听从苏联摆布,并公开宣称阿美关系是头等重要的。1978年4月27日,亲苏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杀死了达乌德,所谓“四月革命”宣告成功。 新政权成立后,大批苏联军政人员以“顾问”名义控制阿富汗政府机关、企业和军队。同年12月阿苏两国签订了为期20年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规定双方将加强“军事领域内的合作”,并主张“建立有效的亚洲安全体系”。阿富汗当局的内政措施也基本上是在苏联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以苏联的模式为发展方向。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说是企图变阿富汗为苏联的“卫星国”,不能不激起阿富汗人民的愤怒反抗。 亲苏人民党主席纳吉布拉视察1978年6月,东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首先爆发反政府武装起义,同年冬,全国28个省的大多数均已出现武装抵抗活动。1979年3月,一场大规模的起义在阿富汗的三大城市之一的赫拉特爆发,井促使国内反政府武装斗争进一步蓬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当局为了保住他们对这个经营多年的国家的控制权,决定直接出兵干涉。 苏联出于其“南下”战略和稳定国内少数民族的考虑,很早就对阿富汗进行渗透和颠覆活动,企图在阿建立亲苏政权。1979年,亲苏的阿人民党内部阿明与塔拉基两派矛盾加剧,苏联试图借塔拉基除掉阿明,但由于计划败漏,阿明抢先动手解决了塔拉基,控制了政权,与苏联离心倾向日趋明显。为加强对阿控制,保障南下印度洋的战略通道,苏军方决定武装入侵阿富汗。 § 战争进程 1979年12月28日,苏军第300摩步师由捷尔梅兹进入阿境,解除驻防马查里沙里夫阿军第18师武装后经多希开往喀布。1979年11月,苏军在苏阿边境捷尔梅兹建立进攻指挥部,秘密调集军队,利用苏在阿富汗原有的军事顾问团和军事基地,大量向阿境运送空降兵和特种部队,控制阿战略要地。 1979年12月25日夜,苏军以检修武器为名解除阿军武装,完成了入侵前的准备工作。12月27日晚7时,苏联在经过精心策划之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苏军105空降师在苏驻阿克格勃人员协助下,突然攻入阿首都喀布尔,占领阿中央电报大楼,切断阿与外界联系,苏特种作战部队占领阿明官邸,打死阿明及家庭成员,夺取总统府、广播电台和其它政府部门。经过3小时战斗,苏军完全控制了喀布尔市。原驻阿巴格兰姆空军基地的苏军伞兵趁机控制了机场和阿苏公路最重要的咽喉棗萨兰隧道。这时,在阿富汗的苏军人数已达8.5万人。 1979年12月28日晨,苏军地面部队在航空兵掩护下,越过苏阿边界,沿东、西两条战略公路向阿境纵深高速推进,实施钳形突击。阿军虽有10余万部队,但由于受苏联顾问控制,未能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少数地区的零星抵抗被苏军粉碎)。1980年1月2日,两路苏军在阿南部重镇坎大哈会师。l月3日,苏地面部队多路出击,分别占领了连接阿巴(基斯坦)、阿伊(朗)的主要通道和城镇,封闭阿富汗全境,完成了军事占领。10日,由苏联扶持的卡尔迈勒政府成立,苏联完全控制了阿党、政、军各部门。在突袭行动中,苏军以伤亡200余人的轻微代价,达到了战争初期目的。 阿富汗游击队苏军的武装侵略,激起了阿富汗人民的强烈反对。在阿富汗广大农村,抵抗苏军侵略和打击阿亲苏傀儡政权的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游击队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以山区为基地,小股分散活动,广泛开展袭扰战、伏击战,频频袭击苏军及傀儡政府人员,给苏军以巨大杀伤。在国际支持下,抵抗力量以阿巴、阿伊边界为基地,训练部队,补充给养弹药。至1986年,游击队已增至20万人。 为镇压阿游击队反抗,苏军收缩力量,以主要兵力控制大城市、战略要地和交通线,集中兵力对游击队及其基地进行大规模“清剿”。苏军在战斗中大量使用武装直升飞机寻歼山区游击队,辅之以高密度的空中轰炸,给游击队和平民造成巨大伤亡。阿游击队在连续8年的战斗中,虽多次遭受较大损失,但力量逐年增强,在南部和中部山区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基地,多次打退苏军对潘节希尔山谷的围攻,使苏军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 战争影响 截止1989年,苏军在阿死亡1.5万人、伤3.6万人、损失飞机(含武装直升飞机)600架、坦克及装甲车近千辆、各型军车5000余辆,耗费400亿美元,战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据统计,阿方约有100万人死亡,13万人被监禁。 § 战争分析 最后一批侵阿苏军经阿富汗海拉顿撤退回国苏联入侵阿富汗是二战后几十年来第一次直接出兵占领一个第三世界主权国家,标志着70年代苏联对外扩张的顶点。 但是,与苏联的主观设想相反,一如当年美国在越南那样,苏联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泥沼。尽管苏联现代化装备的军队到1985年增加到15万人,却丝毫看不到取胜的前景。阿富汗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抵抗,大大小小各种抵抗组织多达数百个。1980年由七大派抵抗组织建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的统一战线,在战场上协同作战。苏军侵阿8年多,伤亡达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背上了沉重包袱而狼狈不堪。同时,国际舆论强烈谴责苏联侵略行动。1980年1月,联合国全体紧急特别会议通过要求苏军从阿撤军的协议。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联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之后,终于作出撤军的“政治决定”。1988年5月,苏联根据由联合国主持,由巴基斯坦、喀布尔政权、苏联和美国四方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开始撤军。1989年2月15日,驻阿苏军总司令罗莫夫最后一个跨过苏阿界河。苏联结束了长达9年多的阿富汗战争。这是阿富汗人民在国际反霸正义力量支持下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 参考资料 [1]《世界史·现史编》 吴于廑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