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袁廉民
释义

§ 个人简介

袁廉民

袁廉民(1932- ),1932年生于浙江慈溪市,著名风光摄影家。曾在海内外举办个人黄山摄影展多次;出版黄山摄影集著4部,代表作品《蒸蒸日上》、《云涌玉屏峰》、《松魂》等。现为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理事、安徽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士、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一级摄影师。,有摄影专集《黄山奇观》。

§ 人生历程

袁廉民

袁廉民1947年从慈溪县立中学毕业后,曾先后在上海中药行、照相馆学徒,业余补习文化;1950年5月,由上海至沈阳参加工作,在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教育电影所学习电影、摄影技术,师从著名电影摄影师王玉如。

1952年,20岁的袁廉民在辽宁工作。当他在《中国摄影》上看到黄山风光照片,就被黄山的秀美折服。到安徽去工作,用镜头记录黄山之美,成为袁廉民的最大愿望。

1963年,他的姐姐、姐夫由上海公安军转业来安徽,他是家中独子,父已过世,觉得应该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就也调到安徽。

1971年端午节,天气阴冷,在青阳出差的袁廉民见缝插针,挤出时间直奔黄山。身背20多公斤摄影器材,袁廉民徒步在崎岖山路上攀登。途中遇上大雨,又买不到食品,爬到黄山玉屏楼时,风狂雨骤,相机也摔坏了……当黄山那鬼斧神工、惊心动魄的奇景出现在眼前时,袁廉民激动地热泪盈眶!

30年来他的工资有一大半都用在黄山身上,老母亲侍奉到99岁高龄才仙逝,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家中的两个孩子需要照顾。由于绝大多数去黄山都是自费,为了凑住足差旅费,一家人节衣缩食,生活过得很艰辛。但一提到黄山,袁廉民就眼睛放光,浑身是劲!工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

近40年登黄山180多次,他用手中的相机拍摄黄山“万千风情”。在风霜雪雨的黄山山峰上,在苍劲挺拔的黄山松下,望着远处的云海,袁廉民期待着黄山展现她最美的风姿。 16个冬天到黄山拍摄雨景,6个春节在山上度过,袁廉民说,“黄山是自己的情人”。

目前,袁廉民已经出版了三本黄山摄影画册和一本黄山摄影指南。第一本画册《黄山奇观》由李可染亲自题字,1980年第一次在上海举办摄影展时,更是得到刘海粟大师的高度评价。 [1]

§ 人物速写

他穿着一身便服,戴副普通眼镜,流露出知识分子的文静、恬淡与随和。

§ 生活风格

袁廉民生活俭朴,从不抽烟、不喝酒,有时偶饮一点儿,从不过量。 [2]

§ 作品风格

袁廉民

袁廉民先生的摄影还有朴实中见奇丽的特点。不管如何美丽,他的作品从整体上还是沉着、平稳、厚实的,这使美丽有了重量。

须知黄山本身已经够奇丽的了,如果摄影上再玩太多的“花头”,容易由奇趋假、弄巧成拙。袁廉民先生懂得这个美学原则。他只是凭着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对黄山魂魄的了解,苦苦地等待,多方位地捕捉,一旦心境与造化际会,便让它们烟雾缭绕又朴实无华地进入镜头。因此,这又可以说是一个忠厚人眼里的黄山系列,美而可信,没有太多的装饰。

凡是欣赏过袁廉民的黄山风光摄影作品的读者与观众,无不为其境界而称奇。那些松云氤氲的摄影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既是景物与情思的融会,又是动静与虚实的统一。

§ 成就

从20世纪70年代起,致力于我国著名山岳风景黄山的拍摄,30年间登山不辍,多达150余次。

先后在日本、美国以及上海、安徽、深圳等地举办了个人黄山摄影展览;出版了黄山摄影集与理论专著4本,发表黄山摄影作品1300余幅,其中彩色作品《蒸蒸日上》被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列入建国50年来优秀摄影作品,曾选作我国政府总理向世界各国政府首脑祝贺新年的贺年片口 《黄山玉屏峰》选作1979年9月《人民画报》与《中国风光》大画册封面,受到了海内外读者广泛的好评。黑白作品《松魂》列入世界华人摄影家的精品佳作。[3]

袁廉民已经出版《黄山奇观》、《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黄山》、,《黄山摄影指南》(理论)、《黄山摄影艺术集》等四部著作。

§ 计划

2010年是他从事摄影事业60年,也是他拍黄山40年,所以他准备在明年出版一本名为《锦绣黄山》的黄山摄影集,让黄山的美景在他的镜头下全方位地展现出来。 “登黄山是我人生的一种追求,除非我老态龙钟了,不然,什么也阻止不了我攀登黄山的步伐。”袁廉民说。

§ 咬定青山不放松

袁廉民作品

第一次上黄山的情景

那次是1971年的端午节,他和一位同志每人只带了两个鸡蛋,一路颠簸,他戴顶大草帽,到半山腰照几张后,相机还坏了。那次未经领导同意,算私自上山。只在山上住一宿,第二天六点就下山。回来后腿肚子都硬了,疼了3、4天。

1972年北京搞影展,他在黄山拍的第一件作品就入选了。

从那以后,三十多年里,他150多次到黄山创作。2001年《黄山——袁廉民摄影集》出版,冯其庸的序言称他是“黄山的当代知音”,“摄影界的袁廉民和国画界的刘海粟,可以说是当代黄山的一双知音。”这话恰如其分。

他把黄山作为知音,尤其近20年,每逢春节前后,必赴黄山摄影。隆冬时候,在海拔两千几百米的高山上,其艰难、危险可想而知。有一次在始信峰蹲在冰雪上取景,因身体重心前移,顺势滑下去,前面就是悬崖深谷,千钧一发之际,是一位年轻影友将他牢牢护住,避免了一次不可设想的严重事故。

他的身体一直很好,背着一、二十斤重的东西,现在还照样爬山自如。

§ 一手执笔一手拿相机

30多年来,袁廉民一次次投入黄山的襟怀,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发现黄山的魂魄。在他的作品中,山、石、松、云都浸润着他的情感,似乎这些自然景物都是有灵魂、有性情的。袁廉民一直在探求民族形式的风光摄影。他认为“物貌的具体姿态,不仅仅取决于自然生活和自然运动中的现象,同时也取决于审美者的观察点。”在黄山,袁廉民结识了艺术大师刘海粟、李可染、王朝闻、郎静山等。他们的艺术见解对袁廉民探求民族形式画意摄影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方面与大家积极交流,一方面袁廉民也非常注重自我知识的积累。他说,摄影是门综合艺术,要向书法、美术、音乐等学习、吸取精华,他自己也涉猎广泛,看了许多文学、美学方面的著作,同时,他还不忘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有多篇人物专访、作品体会等文章见诸报端。袁廉民称自己是一手执笔一手拿相机,这既是他有别于与其他摄影家的地方,也是他的摄影作品能够更上层楼的秘诀。 [4]

§ 艺术追求

“根据我自己的经历、资历、影响和身体状况,我一定要把黄山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我虽然退休已17、8年了,但艺术家是没有退休的,艺术追求永无止境。我要继续耕耘,希望不断有所创新。去年我上黄山三次,今年已去了两次,现在我正在编订一本新的摄影作品集,明年就能出版,初步定名为《锦绣黄山》。”

他又说:“在山岳中,黄山最美,安徽有个黄山,开采不尽。我一生要不断和她交流亲近,拍到80岁,我还可以继续拍,一定要超过自己的期望!”

§ 作品赏析

《蒸蒸日上》

《蒸蒸日上》

细看这幅作品,画面由红日、云海、天空、山峰构成,磅礴、奇伟、瑰丽、雄壮,立刻把人吸引住了:

辽阔的云海之上,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未受光照的山峰,穆然肃立;天空一片辉煌瑰丽。

那红日犹如跃动的熔金,那山峰铁铸一般沉雄,那云海洪波涌起,气势磅礴。这幅作品象征的是我们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国家、伟大的中华民族犹如旭日东升,凝聚着我们民族复兴的宏伟意志!《蒸蒸日上》以后广为流传,屡获殊荣。1986年,被选作我国政府总理致世界各国政府首脑的新年贺卡;2008年“双林杯”徐霞客旅游带全国摄影大展上,又被选为“一级收藏”,堪称是国宝级的艺术珍品。

拍摄背景

1977年春天,这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春天,袁廉民当时就想,今年拍黄山要不同于以往,应该通过大自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气势来反映全国知识分子期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希望,因此他决定拍摄黄山的日出。

然而,天公不作美,黄山连续下了五天的大雨,直到5月18日下半夜的时候,一直守候在山上的袁廉民发现山腰有云雾在飘动,他知道天将要放晴了,于是凌晨4点多就赶到原先找好的拍摄点去等待,果然,上天不负有心人,一张名传国内外的《蒸蒸日上》诞生了。

贡献

《蒸蒸日上》1978年改名为《旭日东升》后,被选入《人民画报》的中心画页,1979年入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本以祖国锦绣河山为内容的摄影画册《中国风光》,先后被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列入新中国成立50年来优秀摄影作品,曾被选作我国政府总理向世界各国政府首脑祝贺新年的贺年片,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

1978年,《人民画报》还是我国对外宣传的主要媒介,以26种文字向外发行,《人民画报》采用时,用名《旭日东升》。以此为模本,全国画出许多招贴画、油画。深圳海关,一进国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幅巨画;黑龙江漠河的北极村汽车站里,也是这幅照片……

《云涌玉屏峰》

细看这张照片,云烟升腾中,群峰高峻奇秀,气势磅礴,缥缥缈缈,灵动而神秘。斯诺夫人见到,特地给中国有关方面来信,称赞说:“袁廉民拍的封面令人惊叹,看到这种云雾中隐约闪现的景致,仿佛置身于古老道学的玄秘奥妙之中。”香港《大公报》专门撰文,认为“非有过人识见”不能有此构图方式、产生如此“气势磅礴”之作。这幅作品因同样表现出袁廉民的艺术造诣、美学涵养,堪称其摄影艺术之“双壁”。

拍摄于1978年4月

贡献

《云涌玉屏峰》,又被选为1979年《人民画报》(海外版称《中国画报》)“中国风光特辑”的封面[5]

拍摄花絮

然而在这一个个具体的日子背后,则是100余次登黄山、30多个冬天的驻守、16个春节的等候。

上世纪70年代末,袁廉民在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工作,在这里他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工作。一般春节前后没有紧急任务,这段时间比较空闲,他就趁机到黄山上呆半个月。从第一次登黄山到现在,袁廉民已经有30多个冬天在黄山上拍摄冬景,有16个春节是在山上度过的。为了拍出最佳效果,他有两次甚至差点丢了性命。“现在道路都修得比较好了,但下过雪,尤其是雪化了以后再经过一夜的冻结,路上都是冰溜子,非常难走。早些时候道路不好就更不用说了,那时候连冰鞋都没有,只能靠在鞋底绑一些绳子来增加点摩擦力。”

有一次袁廉民已经滑下山去了,是一棵松树救了他的命,树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还有一次在斜坡上拍松树,高一点矮一点都不行,在上来下去调整取景比例的时候,袁廉民重心一失衡,顺着斜坡就滑下去了。当时幸亏有个摄影爱好者在身边,拽住了他羽绒服上的一根绳,他才捡了一条命。他开玩笑说:“心诚则灵,虽然经历了千难万险,但因为我的真诚,上天给予我关照和保佑,多次化险为夷。”

§ 漫谈黄山摄影的规律

袁廉民作品

黄山素称“天下第一奇山”。它是我们伟大祖国座美的宝库,是举世瞩目的风景胜地。这里,天然美景比比皆是,旱己成为国内外摄影家注目的对象,他们拍摄出了无计其数的佳作,给后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成功的范例。回首往事,我虽有百余次登山的纪录,但失败多于成功。这里撰文对近30年的黄山摄影作了回顾与总结,以求教于海内外同道影友。

到黄山摄影,如何制定自己的工作方法呢?如果你是初访黄山,那么应先熟悉旅游线路,对主要景区作全面的了解。最好从前山攀登,正面观赏黄山的雄姿,登上了天都峰,下到玉屏楼,然后再攀莲花峰,经天海、光明顶,环绕西海,到达北海宿营。这条路线既能浏览黄山五大主峰的雄伟气势,又欣赏了“迎客松”、“鲫鱼背”等自然奇观。这时,你对黄山有了一个总休的认识,为深入发掘黄山美景打下一个基础。

黄山摄影的工作方法

黄山年之中约有240天处于阴雨雾雪的天气。如果不是傍沱大雨、漫天风雪,应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气象的变幻。我常常独自一人,登上事先选定的拍摄点,面对茫茫雾海,耳听松涛奏鸣,耐心静候摄影良机的到来。在这种天气里等候,不是每次都有收获的,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有时等待数小时、半天,甚至一天,扫兴而归也是家常便饭。多年在黄山摄影的体会,我总结成两句话:“宁可老天负我,我不负老天也。”实际老天爷并不负我,常常给予思赐与厚爱,也许,这就是“心诚则灵”吧!我的黑白作品《黄山石笋峰》,就是在1972年初春在雨雾中等候了四个多小时所摄取。此作曾入选全国影展,成了我黄山摄影的处女作。

按照黄山晴雨明晦变化的特点,我们在黄山摄影,喜称“猎影”。这个“猎”字,道出了黄山摄影抓取瞬间与运动的特点。雨后放晴,“三岳五海”处处呈秀,面对天然奇景,激动无比!此时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又要动作敏捷,像猎人那样对准目标,谁确无误地把它“捕捉”下来。1978年4月28日,连续数天雨雾之后,这天晌午,风停雨止,茫茫天空阵阵透亮,预示着天气转好,盼望已久的美景即将出现。“无限风光在险峰”,我立即“全副武装”迅速向天都峰攀登,在险峻的“鲫鱼背”处,等待着理想拍摄时机的到来。由于事先已选定了拍摄点,并对画面的构图,色调的处理均已“成竹在胸”,我只用了半个小时,拍摄完成了《云涌玉屏峰》彩色作品。此作后来选作了《中国画报》与《中国风光》画册的封面。这天下午我采取的工作方法是边攀登边拍摄,打的是“运动战”。虽然只围绕着天都峰选点取景,但收获极其丰硕。

黄山摄影的最佳时机

黄山被人们赞誉为“人间仙境”。凡有“仙境”之称的地方,一般都离不开云雾。云雾随季节、气候、风向、山势的不同而变化,时而成为风平浪静的海湾,时而成为波涛翻滚的汪洋,时而像奔腾千里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棉袅袅婷婷。云雾装扮着黄山仪容,时时出新,魅力无穷!明代文人杨朴在游记中写道: “它山以‘形’胜,观可穷;黄山以‘变’胜,观不可穷。”“变”字道出黄山的魂魄,道出了黄山的精神。把握变化的时机,也就成为我们到黄山摄影成败的关键。

雨后,雪霁时的黄山

此时群峰竞秀,万壑腾烟,尤其在久雨之后,往往伴随着滔滔云海。这时的奇景是黄山自然美的集中体现。雪后的黄山,遍地铺银,树上挂满洁白的冰花,好似珊瑚玉雕,极其瑰丽。每年元旦、农历立春前后是拍摄黄山冬景最理想的时间;冬日寒烟、雾霭浓重,黄山的景物都疑结上了洁白的雾淞。正是:峰峦光连白,千树“梨花”开,奇草结珊瑚,万物皆素雅。雾淞非常似雪,比雪还浓郁,比雪还强劲,比雪还卓美,我将它称作“立体雪景”。拍摄雾淞与雪景一样,宜选择明朗的晴日。洁白的雾淞,在阳光照耀下具有明暗层次,在蓝天衬托下,雾淞酷似珊瑚玉雕,奇丽无比。冬日的云海,常在峰间徘徊,有时整天不散。

黄山自然美景是客观存在的,但从摄影角度来要求,最佳的拍摄时机往往十分短暂,真可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里,我特别强调了雨雪之后的初晴,突出一个“初”字。如果将此比做一台戏剧的话,那么它的高潮是在序幕,而不是在戏中或尾声。

季节交替中的黄山

季节更新的时候,气温变化明显,阴晴雨雪无常。我有幸曾在黄山亲历了四季的变化,凡季节更替的时候,壮观奇景时时出现。春初,随着北方冷空气的袭来,伴有雨雪和云雾,我冒雪登上玉屏楼,抓住了一次很好的拍摄时机。只见挺拔的迎客松披银挂翠,报春的山花冲破覆盖的冰霜欣然开放。我拍下了这个季节交替中的奇趣画面。清明时节,细雨纷霏,晴阴雾雨,变化莫测;雨后放晴,常有云雾缥缈,云海浩荡。此时山花初绽,奇葩争妍。深秋时节,流云飞霞,醉叶斑斓。有时一夜之间,群峰换上了银装,而秋天还不舍离去。于是我拍摄了洁白的冰雪镶嵌着红宝石般的秋叶。一幅作品中出现了两个季节的景色,是颇有意趣的。

朝晖夕照中的黄山

此时丹霞满天,色彩绚丽,变化莫测,极具诗意。日出后、日落前,柔和暖色调的光线,是风光摄影最具表现力的光线。此时逆光斜射对比度小,空气透视感极强。如遇到云海,更能呈现汹涌澎湃之势;有时阳光透过云层薄雾,金光万道,光柱四射,气氛极其壮丽。我们在黄山摄影,十分珍惜黎明和黄昏的时间,经常两头见黑地奔波在峰峦山谷之间。每当晓雾初开,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座座山峰被染得赤壁殷殷红。此时所拍摄的景物,远比我们眼睛所见的更加鲜艳,更加瑰丽。

对于黄山摄影中诸多方面,我曾有过许多实践和探索。我以为除掌握黄山的自然规律、熟悉拍摄对象之外,还应该强调形神与情思的结合,讲究意境的追求,寄寓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

摄影还是一项与科技密切结合的艺术形式。因此,熟练地运用摄影技术技巧,重视提高图像的质素,刻画形象,锤炼形式,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这也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6]

§ 感悟

“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许多人条件比我好,我觉得关键是有同等条件给你时,你要能够抓得住。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就能取得应有的收获。”

§ 尾声

作品拍摄完成,袁廉民与黄山的“爱情故事”只是开了个好头。到日本的大阪办黄山影展,到美国去办黄山影展,到香港举办黄山影展……袁廉民如同一位信使,将黄山美景送到世界各地,吸引国内外摄影家及游客来到黄山。 1991年,黄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袁廉民提供精品力作十幅。一幅幅黄山风光摄影作品在高雅艺术馆展览,一本本编印精美的摄影集出版,一张张旅游宣传图册音像、光盘发行……袁廉民与黄山一起走入千家万户,走向全世界。

“黄山是中国最美的山,开采不尽。我一生要不断和她亲近交流,争取拍到80岁! ”袁廉民与黄山的激情之恋继续上演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