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袁家沟口战斗
释义 中文名称: 袁家沟口战斗

发生时间: 1935年7月1~2日

发生地点: 陕西省山阳县袁家沟口

§ 事件介绍

事件背景

事件内容文件

内容文件

红二十五军到达黑山街后,初步决定在小河口一带伏击敌人,提出"哪一股敌人先到,就坚决消灭哪一股"的口号。据此,部队不顾数十天连续行军作战的疲劳,紧张地进行战斗准备工作。指战员斗志昂扬。活动在当地的第三、第四路游击师和地方党政组织也积极领导群众侦察敌情,封锁消息,组织担架队、运输队,准备配合主力作战。4天后,一切准备工作均告就绪。

6月29日下午,敌警备第一旅(两个团)进到了黑山街附近。军首长决定伏击该敌。为吸引敌人深入根据地中心区,红二十五军以小部队与敌接触后,即向预伏地域小河口撤退。到小河口后,经过勘察,发现地形不利于伏击,即决定继续西进,到达袁家沟口、桃园岭一带。袁家沟口到桃园岭是一条长达五公里的山沟,两侧山高林密,沟底的一条小路是敌人必经之道。军首长考虑到这里的地形和群众基础较好,当即确定以这一带为伏击战场。为继续诱敌深入,红二十五军经桃园岭向西北撤到红岩寺。

7月1日,敌警备第一旅追到袁家沟口。军首长查明这一情况后,即率部队连夜轻装返回桃园岭及其以东地区设伏。具体部署是:第二二三团占领袁家沟口北面一线高地;第二二五团两个营占领袁家沟口西南的东沟、李家沟南侧高地,另一个营在桃园岭堵击敌人;第三路游击师控制袁家沟口东南山,以切断敌人退路;第四路游击师配置于牛耳川附近,担任对战场南面的警戒。

7月2日拂晓,各部队已进到指定位置,在晨雾弥漫中,发现敌人正在袁家沟口村西集合,尖兵己出发向西前进。军首长当机立断,适时发出总攻击命令。红军向敌密集队形突然开火,猛烈攻击。第二二三团从北面猛冲下去,敌遭此突然打击,立即乱作一团,一部占领村庄抵抗,企图掩护主力展开,组织反扑。在第二二三团的猛烈打击下,经一度激烈的白刃战斗,敌一部就歼,其余敌人仓皇向西南山上逃窜,遭第二二五团迎头打击。敌人在第二二三、第二二五团前后夹攻之下,大部破歼。敌旅长率残部向东南方向突围,又遭第二二五团和第三路游击师阻击。敌占据一小寨子顽抗,在红军多次猛攻下,到午后,终于全部破歼。

袁家沟口一仗,全歼敌人"围剿"中行动最为猖狂的陕军警备第一旅,毙伤敌团长以下300余人,俘敌旅长唐嗣桐以下14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40挺、长短枪1600余支。红军仅伤亡百余人。

29日,国民党军陕西警备第一旅追到黑山街附近。红二十五军决定以伏击战法消灭该旅。当即以小部队与其接触后,即退至山阳县以西的袁家沟口、桃园岭一带。这是一条长约5公里的山沟,两侧山高林密,便于设伏,为隐蔽企图,部队撤至袁家沟口西北之红岩寺。7月1日,警备第一旅追至袁家沟口。当晚,红二十五军进入预定地区,第二二三团占领袁家沟中北面一线高地;第二十五团主力占领袁家沟口西南的东沟、李家沟南侧高地;第二二五团一部由西向东堵击;当地游击师在东南高地及其附近地区担任断其退路和警戒任务。2日佛晓,红二十五军趁警备第一旅在袁家沟口村西集合之机,突然发起攻击,激战至午后,将其全歼。共计毙伤敌300余人,俘虏敌旅长以14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40余挺、长短枪1600余支。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陕苏区的第二次反革命"围剿"。

§ 事件意义

事件意义

袁家沟口战斗,一举歼灭了陕军警备第一旅。这是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第二

次反"围剿"中的一个重大胜利,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奠定了基础。主要经验是:

1.作战方针正确。反"围剿"开始时,省委和军首长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正确地决定"诱敌深入"、"先拖后打"的作战方针。在这一作战方针指导下,红二十五军机动灵活地

展开了游击性运动战,在根据地内外广大地区大踏步地进退,避开敌人的合击,摆脱敌人的压缩包围,一再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与敌主力决战,在被动中争取了主动。经过将近一个月同敌人的周旋,终于打乱了敌人的"围剿"部署,分散和疲惫了敌人,从其30多个团的多路"围剿"部队中诱出一路,引入根据地中心区,从而在敌强我弱的全局中,造成了局部优势,为歼灭敌警备第一旅创造了条件。

2.选择良好的战场。袁家沟口一带不但地形条件好,而且是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又是第四路游击师的诞生地和第三路游击师经常活动的地区,群众觉悟高,地方武装力量强。这一切。都便于红军隐蔽意图,部署兵力,秘密运动,突然出击,而使敌人耳目失灵,处处陷入被动。

3.正确果断地定下"走"和"打"的决心。当敌进到根据地边缘黑山街附近时,红二十五军在与敌稍作接触后,即佯作不支向小河口方向撤退。敌人追来,红军又走,待敌深入

根据地中心区袁家沟口后,红军则迅速回兵伏击。这样,便灵活地处理了"走"和"打"的关系,成功地引诱和迷惑了敌人,隐蔽了红军的意图。在红军进入伏击地域后,当发现敌人正在集合时,军首长紧紧掌握了出敌不意、攻敌不备的战术原则,适时而果断地发出攻击命令,因而取得胜利。

4.作战部署周密,战斗动作迅速勇猛。军首长根据地形条件,采取左右夹击、前堵后截的部署,使敌一经进入伏击圈就难以逃脱。战斗发起前,各部队秘密迅速地接近敌人;战斗打响后,先以猛烈的火力予敌以重大杀伤,同时发起猛烈攻击,经过反复冲杀,终于全歼敌人。

毛泽东指出;"退却的军队能够选择自己所欲的有利阵地,使进攻的军队不得不就我范围,这是内线作战的一个优良条件。弱军要战胜强军,是不能不讲求阵地这个条件的。但是单有这个条件还不够,还要求别的条件和它配合。首先是人民的条件。再则还要求好打的敌人,例如敌人疲劳了,或者发生了过失,或者该路前进的敌人比较地缺乏战斗力。"(《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91页)。袁家沟口战斗的胜利,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所论述的这一作战原则。

主题关键词: 先拖后打 奇兵设伏 歼灭战 诱敌深入

分类:民主革命战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