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袁宝华 |
释义 | § 基本资料 姓名:袁宝华(1916- ) 籍贯:河南南召 经历:先后担任东北工业部秘书长兼计划处长,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物资管理部、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等重要经济管理部门的局长、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副主任、主任等领导职务。他创建并领导了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并任会长。 § 生平 袁宝华,1916年1月生,河南南召人。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大学文化。1934年至1937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参加一二九运动,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北京大学党支部宣传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 1937年至1940年任河南开封及南阳平津同学会执委会委员,中共河南南阳中心县委委员,中共豫鄂陕边工委委员,中共南阳地委委员兼南召县委统战部部长。1940年至1945年,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任党支部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1945年至1949年任中共通鲁地委城市工作队队长,中共吉江省委干部科科长兼吉江建设学院院长,中共乾安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洮安县委书记,中共嫩江省委分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嫩江省委研究室副主任兼省委青委书记。1949年至1957年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计划处副处长、处长,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秘书长,重工业部钢铁局副局长、基本建设局局长。其间:1956年2月至12月任重工业部办公厅主任。1957年起任冶金工业部办公厅主任、部长助理。1956年至1960年9月任冶金工业部党组委员、副部长(1959年9月起)。1960年5月起任国家经济委员会物资管理总局副局长,9月起任国家经委副主任,1963年5月起兼任国家物资管理总局局长。1963年起任国家经委党组委员、国家物资管理总局分党组书记。1964年11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物资管理部部长、党组书记、党委书记。1966年至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69年起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生产组组长。1970年6月至1978年3月任国家计委革委会副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1978年6月至1981年3月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1年3月至1982年5月任国家经委主任、党组书记(至1982年4月)、党组副书记(982年4月起),1982年5月至1988年4月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其间:1980年4月起兼任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1985年5月至1991年11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曾任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企业管理学会会长,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重要经历 新中国的成立,他先后担任东北工业部秘书长兼计划处长,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物资管理部、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等重要经济管理部门的局长、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副主任、主任等领导职务。他创建并领导了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并任会长。在此期间,他作为代表出席了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国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三大当选为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袁宝华 40多年来,袁宝华一直在国家工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工作,长期担任主要负责工作,经历了建国以来共和国经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参加过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参加了莫斯科156项建设项目的谈判。 五十年代,为发展中国钢铁工业,他不辞辛劳,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戈壁山川,选厂址,上项目。现在全国大大小小的钢铁基地的建设,许多都与他的努力有关。 六十年代,他又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创建国家物资管理系统的工作上。“文革”开始不久,他受到了“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69年由周恩来总理点名“解放”出来,在“四人帮”严重干涉破坏的困难条件下,协助余秋里等维持了全国工业交通和经济活动。 改革开放一开始,袁宝华就率国家经济代表团先后访问了美、日、英、法、德等国家,系统考察了国外企业的管理情况,对比中国企业管理状况,提出了加强企业管理方面的许多新建议。之后,他用了八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抓企业的全面整顿工作,抓职工文化、技术的“双补”工作,都有建树。他主持制订了《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和《企业法》。1978年后,在他再次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主任时,就力主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组织制订方案,进行试点,并总结、推广了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他的出色工作,受到了几代领导人的高度器重。1980年,他陪同邓小平会见日本生产性本部代表团;在中共十五大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就有关问题与他亲切交谈。 § 成就与贡献 袁宝华对中国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熟悉中国经济情况,从实践到理论有较系统成熟的见解。他一贯主张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尤其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力主经济建设要走出中国自己的新路子。无疑,这一见解对中国经济建设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他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他形象地说:“管理科学同科学技术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个车轮,但在这两个车轮前边还有一个导轮,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保证。” 除了在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工作中卓有建树,袁宝华对职工教育和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3月和1985年6月,经中共中央决定,国务院任命,袁宝华先后兼任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在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和党组书记的六年时间里,他和学校其他领导一道,弘扬中国人民大学的优良传统,发挥学科优势,团结协作,民主办学,锐意改革,保证学校在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受到广大师生的爱戴。 § 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 “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是由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于2005年推出的中国企业管理的最高奖项。为了推广企业管理中的新经验,表彰在管理创新中涌现的优秀人才,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每年都要经过严格评选,在全国范围内对2-3名在管理创新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企业家授于“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每位奖金10万元。 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从2005年开始设立“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每年举办一届评选活动。首届(2005)表彰、奖励工作在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圆满完成,表彰、奖励了谢企华、鲁冠球、常德传等三位著名企业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名誉会长袁宝华等领导同志为(首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得者颁奖,受到社会各届广泛关注。 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 袁宝华同志建国以来主持我国经济工作达几十年之久,深受经济界、产业界的尊重和爱戴。袁宝华同志十分重视企业管理工作,在1983年1月提出了“以我为主,博釆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十六字方针,推动了我国企业界对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创新,所结出的丰硕成果,全面提升了中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设立“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的宗旨是:通过表彰和奖励在中国企业管理领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并在形成体现中华文化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企业家,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现代化事业, “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奖企业家必须达到的标准是:1、在企业主要管理岗位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连续5年以上,在社会上有较高知名度;2、具备突出的管理能力,包括:开拓创新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挑战和风险应对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学习和自醒能力;3、在企业经营和管理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形成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中华文化的管理方法或管理模式或管理理论,在本企业实施成效显著;4、所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和谐,即能正确处理好与员工、股东、供应商、客户、政府有关部门、社区等的关系,诚实守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5、在任职期间,所在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上升态势,目前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同行业居于前列,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 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成立“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审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候选人由企业家本人按照标准及申报材料的要求向“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审委员会秘书处自愿申报产生。每届当年的申报工作结束后,评审委员会秘书处把候选人的有关材料提交专家委员会进行初审,以确定进入评审的候选人。为提高评审工作的社会透明度,经过初审确定进入评审的候选人的有关材料及相关情况将在搜狐网、中企联合网上公示。在此期间,“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审委员会秘书处将接受社会各界对候选人资格的质询。之后,秘书处把经初审确定进入评审的候选人的全部材料、公示结果及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的情况提交“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审定,确定“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奖人。“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奖结果将在有关媒体上正式公布。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将在当年的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举行“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颁奖仪式,向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奖杯和奖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