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释义

§ 简介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位于新县城南白毛尖,是新中国批建的第一批县级烈士陵园。

始建于1957年,占地22公顷。

1989年8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整个陵园由大门、《燎原》浮雕墙、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堂、烈士事迹陈列室、英烈广场、流芳园、红星亭、大别山魂——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组成。

§ 详细介绍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大门

大门为“八一”型现代建筑风格,庄严典雅,轩昂壮丽。门上镶嵌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十一个耀眼夺目的金色大字。

《燎原》浮雕墙

《燎原》浮雕由10幅历史画面组成:火炬象征着革命“火种”;中央的三面红旗代表诞生于鄂豫皖苏区的三支主力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红旗右侧的红军战士头像和党旗则表示红军的性质和“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红旗下边的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旧址,象征着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权和大别山革命斗争指挥中心的建立;浮雕右下方的农民赤卫队的旗帜和奋起暴动的农民形象,代表了《燎原》浮雕墙

黄麻起义、白沙关万人暴动、开辟柴山保革命根据地等农民武装斗争;浮雕右下方的焚烧地契、帐册和开仓分粮、分物等形象,象征着党的土地革命斗争历史;浮雕右上方举手宣誓的群众形象象征新县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右侧一组革命先烈形象表现了革命志士为共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斗争精神;浮雕右上方农民送子参军象征人民对红军的支持,冲锋陷阵的红军指战员象征着红军反“围剿”、红军主力长征和北上抗日的战略转变历程;右上方熠熠生辉的“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象征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苏区人民功勋不朽。

革命烈士纪念塔。塔身呈五边形结构,高13.1米,这个特别数字象征和纪念着鄂豫皖苏区为革命献身的13万多名优秀儿女。塔的正北侧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的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其余四面为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我军著名将领许世友的题词以及吴芝圃、刘名榜等领导同志的题词。英烈广场

英烈广场由英名墙、永生火炬雕塑和鄂豫皖苏区鼎盛时期形势图组成。英名墙似一叠打开的历史画册,镌刻着鄂豫皖三省廿六县万名革命先烈的英名;永生火炬雕塑铸造有多组革命斗争场景和烈士影像,象征着革命烈士在烈火中永生;广场地面显示的是鄂豫皖苏区鼎盛时期的形势要图,红色区域代表着鄂豫皖红色苏区,地面上的26盏地灯象征鄂豫皖苏区当时建立的26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所在地。整个广场展现了鄂豫皖苏区人民功勋不朽、浩气长存。

流芳园排在流芳园第一位的是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原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烈士半身雕像。这尊雕像是198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纪念吴焕先烈士牺牲五十周年而雕塑竖立的,雕像基座正面“功勋卓著”是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题词,基座背面是吴焕先烈士生平简介,其余两面分别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徐向前、程子华、韩先楚、郭述申的题词。

§ 建筑构造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烈士纪念碑 高13.1米,正面有朱德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烈士纪念堂 存放有各个时期的烈士英名录,陈列着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焕先等,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等著名烈士事迹介绍,珍藏着一代名将许世友等将军和烈士珍贵遗物。

革命斗争陈列室 主要反映鄂豫皖苏区首府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和鄂豫皖苏区各个革命斗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吴焕先半身塑像 由青色花岗岩底座和汉白玉半身塑像组成,底座镌刻有李先念、徐向前等领导人题词。烈士纪念亭 为仿古建筑,登上亭台,可俯瞰新县山城风光。

烈士墓地 松柏叠翠,环境幽静。安葬着近百位烈士和红军将领的骨灰,其中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郭述申、共和国著名将领吴先恩、张池明电影《五更寒》主人公原型刘名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创作者之一程坦均安息在这里。

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属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是旅游、休闲、娱乐、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场所

§ 陵园结构

沿浮雕右侧拾级而上,耸入眼帘的是革命烈士纪念塔。塔的正北侧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的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其余四面为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我军著名将领许世友的题词以及吴芝圃、刘名榜等领导同志的题词。 离开塔旁,步上平台,呈现在眼前的是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堂。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纪念堂为古典苏式建筑风格,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上部为半球形,下部为四方体。进入悼念大厅,正面由红色花岗岩装饰的三面红旗上面,镶嵌着毛主席的亲笔题词“死难烈士万岁”六个鎏金大字。正下方是由橄榄枝、菊花、绶带编织而成的汉白玉花环,两侧8个陈列柜里摆放着各个时期的《革命烈士英名录》。大厅穹顶垂挂的红五星组合和墙上巍巍大别山的背景,夕阳血色的主色调,营造了凝重、肃穆、庄严的氛围。

由悼念大厅往左,进入序厅,这里集中简明地介绍了鄂豫皖苏区产生、发展、壮大的历程。序厅展墙上的鄂豫皖苏区大事年表(1927—1947)是对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历史的全面概括。大别山革命不息、火种不灭、红旗不倒,在中国各大革命根据地独树一帜。 看到的是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鄂豫皖根据地为革命牺牲的先烈有13万之多,当时,首府所在地新县人口不足10万,就有5.5万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展墙上展示的十位著名烈士就是鄂豫皖苏区为革命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的杰出代表:潘忠汝(黄麻起义总指挥)、徐子清(商南起义总指挥)、舒传贤(六霍起义总指挥)、许继慎(红一军军长)、蔡申熙(红二十五军军长)、邝继勋(红四军军长)、曾中生(鄂豫皖区特委书记)、沈泽民(鄂豫皖省委书记)、吴焕先(红二十五军政委)、高敬亭(红二十八军政委)。 走出序厅,穿过“工”字形长廊,来到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厅。陈列厅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厅内以照片、文献资料、图片、实物等展出形式,

离开陈列厅,来到庄严肃穆的英烈广场。广场由英名墙、永生火炬雕塑和鄂豫皖苏区鼎盛时期形势图组成。英名墙似一叠打开的历史画册,镌刻着鄂豫皖三省廿六县万名革命先烈的英名;永生火炬雕塑铸造有多组革命斗争场景和烈士影像,象征着革命烈士在烈火中永生;广场地面显示的是鄂豫皖苏区鼎盛时期的形势要图,红色区域代表着鄂豫皖红色苏区,地面上的26盏地灯象征鄂豫皖苏区当时建立的26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所在地。整个广场展现了鄂豫皖苏区人民功勋不朽、浩气长存。

英烈广场的右侧是我们由衷景仰的流芳园,这里松柏掩映,碑碣林立,一排排整齐的水泥墓冢内,长眠着百余位革命先烈、老红军和红军将领的英灵。座座荒冢埋忠骨,面面碑碣祭英灵。墓前陈列的红白相间的花环寄托了革命后代对先烈的无尽哀思。 流芳园

排在流芳园第一位的是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原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烈士半身雕像。这尊雕像是198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纪念吴焕先烈士牺牲五十周年而雕塑竖立的,雕像基座正面“功勋卓著”是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题词,基座背面是吴焕先烈士生平简介,其余两面分别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徐向前、程子华、韩先楚、郭述申的题词。

排在流芳园第二位的是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原中纪委副书记郭述申。流芳园内还安葬着刘名榜、吴先恩、肖永银、程坦、潘焱、张池明、吴华夺等领导人和将领的骨灰或遗骨。沿苍松翠柏重重掩映的后山拾级而上,来到红星亭。亭为仿古建筑,精美大方。登上亭台,近处,古树参天,松柏相拥,绿茶飘香,风光旖旎,凉风阵阵袭来,令人心旷神怡;远处,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别墅庄园,雕梁画栋,尽收眼底。

整个烈士陵园的至高点是白毛尖,海拔235米。陵园的主体建筑大别山魂——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就高耸在这蓝天白云之上。碑高21.7米,以两把钢刀和一支梭标组成,挺拔的造型酷似汉字“山”的形象,既表现了苏区群峰绵亘的特点,又蕴含着革命烈士与挺拔的大别山同在的浩然正气。同时,斜卧主铭石、主题墙、园区铺装、台阶、休憩廊、绿化带、观景平台等互相映衬,和谐统一,形成庄严而震撼人心的氛围。

§ 参考资料

[1] 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http://www.eywlsly.com/about.asp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