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葛量洪
释义

§ 简介

葛量洪

葛量洪爵士,GCMG(SirAlexanderWilliamGeorgeHerderGrantham,1899年3月15日-1978年10月4日),又译葛亮洪,英国殖民地官员,早年曾于香港辅政司署供职,及后历任百慕大与牙买加两地的辅政司、尼日利亚的布政司,以及斐济总督兼西太平洋高级专员等职,1947年至1957年出任第22任香港总督,是除麦理浩勋爵外,任职时间最长的港督。

在港督任内,葛量洪爵士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内战中击败中国国民党,并于1949年建立了新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出现,使香港在人口、社会和经济各方面都出现既深且广的转变,而国、共两党在香港的冲突和政治事件的迭起,以至于朝鲜战争的爆发,都使葛量洪爵士面对着极其严峻的考验。不过,在他的带领下,港府作出多项重大措施,使香港成功克服困难,并且建构出香港在战后的基本格局,渐渐从转口港转型为以制造业为主的出口港。

§ 早年生涯

葛量洪葛量洪在1899年3月15日生于英国大伦敦瑟比顿(Surbiton)的奇彭纳姆(Chippenham)。父亲名费德里克·威廉(FrederickWilliamGrantham),任职执业大律师;母亲则名叫亚历山德拉·埃塞雷德·玛丽·西尔维·埃米莉·冯·赫德(AlexandraEthelredMarieSylvieEmillievonHerder)。葛量洪早年入读威灵顿公学,其后入读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并在1917年编入第18营皇家轻骑兵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役。大战完结后,葛量洪升读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其后以文学硕士资格毕业[2]。

葛量洪的父亲在一次大战期间被杀,结果母亲在战后再婚,嫁给来自挪威的蒙特将军(GeneralMunthe)。蒙特将军曾参与八国联军之役,也担任过袁世凯的顾问。所以葛量洪的母亲在再婚后随丈夫迁居北京[3],而葛量洪本人则获英国殖民地办公室聘请,派往香港辅政司署,并于1922年12月乘船抵港。

虽然来到香港,但他只逗留了数天,就被送到内地学习中国方言。自1923年至1925年间,葛量洪都是在广州和澳门两地学习广东话,虽然他最终通过了所有测试,但整体上他仍是学不成[5]。在1925年,葛量洪到北京探望母亲和后父,并游历了紫禁城和颐和园各名胜,此外,他还学习了国语。在1925年返港后,葛量洪才正式开始在香港辅政司署的职务。

自1925年至1935年的10年间,葛量洪大致上都是担任特别助理辅政司,但就曾经放了两次长假期。第一次是放了18个月假回英国读法律,而第二次则是于1934年获送到帝国国防学院进修。在1934年的时候,葛量洪又取得了英国内院的执业律师资格,而适值当时香港法官短缺,因此他返港后曾一度被借调任初级裁判官。虽然葛量洪对法律十分有兴趣,但认为自己天资有限,所有借调18个月后就返回辅政司署。

由于在辅政司署多年都没有晋升的机会,使葛量洪在1934年的时候向殖民地办公室申请调职,最终更得到批准。葛量洪在1935年10月离开香港,至1935年12月抵达百慕大出任辅政司。尽管他获擢升为辅政司,但他的薪金却只及在香港工作的三分一。

§ 殖民地生涯

百慕大在1935年至1938年,葛量洪担任百慕大辅政司;至1938年,他被调到牙买加任同职[2]。在牙买加期间,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葛量洪曾参与和美国的合作,让美国海军动用牙买加之海港作中途站,而美国政府就转赠50部旧型潜水艇以作回报。未几,葛量洪再度在1941年获调到西非尼日利亚出任布政司[2],当时的尼日利亚是盟军的重要据点,除了有两个派往缅甸的师在当地受训外,尼日利亚也是棕榈油和橡胶一类军需品的主要供应地。葛量洪在尼日利亚接待过途经那里的政要,而他亦曾参与过盟军在西非举行的连串军事会议。

葛量洪在1945年二战尾声的时候,被擢升为斐济总督兼西太平洋高级专员,其中西太平洋高级专员一职曾一度于二战期间搁置。虽然葛量洪早年出任辅政司和布政司的时候,就曾多次署任总督,不过斐济总督仍是他第一次正式出任的总督职级职位。在任内,葛量洪着手于重建战后斐济,除修复在战时被破坏的基建外,他又设法恢复当地经济,另外,他亦积极推动成立各种机构,谋求国际合作,以改善南太平洋的发展和福利事业[1]。葛量洪曾到访过南太平洋诸岛,体察民情,此外他亦曾与汤加女王等地方领导人物会面。

在1947年,葛量洪再获调任,到香港出任总督[2]。葛量洪于1947年7月25日抵达启德机场,随后乘船到皇后码头正式履新。此外,在斐济任辅政司的列诰,也随葛量洪调到香港供职。

§ 香港总督

杨慕琦

背景

葛量洪于1947年抵港履新时,香港可谓“百废待兴”。历经自1941年至1945年的日治时期,以及战火的洗礼,战后香港之社会基建受到了严重破坏。尽管重光后的过渡军政府和随后杨慕琦爵士的民事政府,皆大肆重建,但在短时间内,香港的市面仍然充斥着一种荒凉的气氛。至于在社会面貌上,战后香港放宽了很多限制,华人的地位日渐平等,以往太平山山顶不准华人置地居住的惯例在1947年撤销,而华人加入行政立法两局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紧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以后,中国大陆却没有恢复和平。物价飞涨、贪污腐败以及国、共两党的不和,终于促使国共内战的爆发。而经过了1948年至1949年之间所发生的“三大战役”,则标志着国民党的失势已成定局。由于中国在二次大战后,局势依然动荡不堪,这促使二战后继续有大量难民涌入香港。这种现像在1949年共产党在中国大陆执政后,情况更有加剧之势。虽然在这批难民之中不乏是为逃避共产党政权的资本家,但是难民的涌入仍然对香港构成了沉重负担,更衍生出种种社会和政治问题。1952年的尖沙咀。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外,二次世界大战后所衍生出的“冷战”,也同样对香港构成负面打击。为免共产主义散播开去,“赤化”其他国家,“恐共心理”与“杜鲁门主义”成为了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共产主义所取的态度。正因如此,与共产中国边境接壤的香港就夹在“两大意识形态阵营”之间。其中朝鲜战争在1950年的爆发,更差一点使香港的经济崩坍。

尽管面对种种的困难,葛量洪在10年的港督生涯中,却成功化解种种危机,使香港经济从谷底反弹,并渐渐步入现代化。

§ 难民涌入

在开埠初期的香港,不少华人均视香港为暂托之居。在香港工作赚钱后,一般都会回乡安居,所以人口流动性十分之高。同样在昔日的时候,内地军阀一旦爆发地方内战,都会有不少难民涌入香港,但这批难民往往在这些地方内战完结后就返回内地,因此港府一向也不会对难民提供特别的救济和支援,恐防会变相吸引难民。香港首次有大批难民打算永久居留,要算是在1937年日本侵华后的一段时间;不过这批难民却在香港沦陷后,遭日治政府强行遣返内地。

然而,由于国内的持续动荡,香港在战后的人口数量却急速标升,至1946年中已经回复至战前达100万人的水平。由于葛量洪没有预料难民不会返回内地,结果踏入1950年年中,香港的人口更剧增至接近240万人的水平,全港大约每三人就有一人是难民[15]。在1950年5月,葛量洪终于宣布封锁边境关卡,限制难民进入香港,以纾缓香港的人口压力。但是,尽管港府关闭了关卡,却仍然持续有小量难民进入香港。沙头角香港以往的边界随了有一些哨岗外,基本上是不设防的,人们可以自由进出中、港两地,而主要的进出地则在文锦渡、罗湖和沙头角三地。可是在共产党立国后,双方却开始在边界设置障碍,而中共一方更在文锦渡设置了大型扩音器,专门谩骂港府。至于在边界的管制上,共产党的边境守军有时会开放关卡,但很多时又会关闭关卡,严禁任何人士前往香港。而在关卡关闭的日子,中国人民解放军甚至曾经枪击已越过障碍、逃抵英界的难民;而解放军士兵也曾经越界,将难民捉返华界。此外,负责在边防巡逻的香港警察与驻港军人也时常受到解放军的袭击;有些警察曾因为在巡逻时过分接近边界,遭解放军开枪示警;另亦有警员在英界边防视察时,遭越境的解放军阻止巡逻。面对种种解放军越境的情况,葛量洪终决定在未有设防的边界地段设置障碍,二战前人们自由出入中、港的情况,至此已不再复见。

在1956年,中共领导人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放宽言禁,一时间内地的局势似乎平定下来。于是不少港人遂要求港府重开关卡,并指离开香港的人定必比进入香港的人多。有见及此,葛量洪决定在1956年2月重开关卡,但是,由于重开关卡再度吸引大量难民到港,葛量洪又在同年9月宣布关闭关卡。至于在开放关卡的短短7个月的时间,港府就录得有60,000人进入香港而没有返回内地。自葛量洪卸任后,内地至1962年因“大跃进”又引发起另一次难民潮。

§ 战后发展

石硖尾大火后,港府负起兴建公营房屋的责任。徙置大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港曾受到了猛烈的轰炸,所以到重光以后,全港有近四分之三的房屋因遭破坏而不宜人居。尽管港府在战后己立即着手于重建,但正如上文所说,大量的难民涌入,对香港的住房构成极大的压力。由于港府一向奉行自由贸易,为免干预市场而没有任何公型房屋计划,加上港府预期难民在适当的日子便会返回内地,所以就容许难民在城市边缘和山边建造寮屋。这类任意兴建的寮屋,一般只用火水罐拆出的铁皮或木版搭建,面积极小,但往往就住上好几人,此外,这类寮屋一般更缺乏干净水源,而且卫生情况也十分恶劣,火灾等意外更时有发生。在1953年12月25日圣诞节,石硖尾寮屋区发生大火,事件中虽然只有三人丧生,但大火一夜间就使约50,000人无家可归。这次大火除了使葛量洪真正意识到难民不是短暂居留外,也使香港的房屋政策出现了根本的改变。

大火发生后,葛量洪决定立时兴建一批楼高两层的徙置大厦。而整个清理灾场、修筑道路以及兴建第一批徙置大厦的工程,前后仅用了7个半星期就告竣工,成功于短时间内安置好大量寮屋居民。此外,葛量洪又成立了屋宇建设委员会和徙置事务处,专门负责兴建徙置区,以望及早安置好在港的寮屋居民。早期的徙置区,每区大约容纳60,000人,每座徙置大厦则可住2,000人,平均每5个人居住在一个面积为120平方呎的住宅单位。尽管这些徙置区的生活质素仍然十分低下,但内里有商店、学校、诊所和社区中心等配套设备,所以环境事实上要比寮屋区好得多。由于当时香港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要被安置,所以港府需要在十分有限的财政能力下,设法取得庞大的资金兴建徙置区。葛量洪曾经就此事呼吁外界伸出援手,结果英国、美国和联合国均曾拨出专款以助建造徙置区。

自葛量洪推出徙置区计划后,香港政府就负起了建造公型房屋的责任,时至今日,港府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业主。另外,继他以后,港府又推出了多项房屋政策,当中计有“政府廉租屋计划”,以至于后来的“十年建屋计划”等等。

§ 教育政策

重光后的香港大学,遗下二战期遭受严重破坏的痕迹。同样地,香港不少的校舍在二战期间也遭到破坏,这使葛量洪上任时,香港出现校舍严重不足的问题。尽管葛量洪上任后就着手兴建大量的中学和小学,但由于这都是较长远的计划,为了解救燃眉之急,他决定学校每日分上、午和夜晚三班,以尽量让大部分的适龄学童接受教育。此外,在何明华会督的配合下,工人学校亦相继出现。不过,为免共产党渗透学校,使学校变成“反殖”温床,葛量洪对学校作出严密的监控,除了由有关部门审视课程外,家长会有时也要向教育部门作出汇报,此外,港府更曾关闭一些受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学校。但是在整体上,共产党仍然暗地里活跃于部分的学校。

另一方面,随着学校数量的增加,教师的需求亦日益增大。可是香港仅有的罗富国教育学院却未能满足需求,结果葛量洪在1951年9月新设了葛量洪教育学院。葛量洪曾对于新的师范学院以他命名,感到十分自豪。

至于在大学教育方面,香港当时唯一一所大学——香港大学在战时也受到洗劫,大学建筑物除受到严重破坏外,在日治时期亦一直停课,到1947年才重新复课。尽管大学在重光后一遍荒凉,但是复原的速度却十分之快。在葛量洪任内,香港大学得到何东爵士捐出港币100万元,用于兴建女生舍堂,而港府本身亦拨出400万港元专门用于重建大学;此外港府又将每年的经常性拨款调高至150万元。在1953年,葛量洪从英国邀来的詹宁斯爵士(SirIvorJennings)和洛根爵士(SirDouglasLogan),为香港大学发表一项报告,对大学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报告发表后,遂成为港大在战后的重要发展蓝图。 现今的香港大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以前,不少因为英文能力有限,而不获港大取录的预科毕业生,通常都会选择到内地的大学继续升学。不过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种造法却日益罕见;相反,不少从内地逃难到香港的学者,则开办不少私人专上院校(如新亚书院等)。可是,这些院校均不是大学,没有资格颁授学位,所以要求在殖民地设立一所以中文作授课语言的大学的呼声亦渐渐浮现。为此,葛量洪曾在1951年委任怡和主席约翰·凯瑟克(Keswick)就香港高等教育作出研究,探讨香港设立一所中文大学的可能性。然而,香港大学担心自己的地位将受动摇,所以对建议大力反对,一直到葛量洪卸任的时候,港大、港府以及那些专上院校始终也没有达至共识。

葛量洪本人事实上是赞成香港建立第二所大学的,理由是他担心共产党会自行在香港设立一所可与港大分庭抗礼的大学。在他卸任后,有关建立中文大学的建议一直要到1961年才得以落实,最终在1963年正式成立。

§ 其他发展

大榄涌水塘除了房屋、教育和医疗外,葛量洪还推动了不少大型基建,旨在重建战后的香港,当中包括了修建水塘和扩建机场。这两项计划其实早在他上任前已在构思中,不过都是在他任内落实的。在1952年,葛量洪正式通过动工兴建大榄涌水塘,水塘在1957年建成,共花费了1,000万英镑,储水量高达45亿加仑。然而,水塘建成后,香港食水仍然不足,这使葛量洪卸任后,港府又兴建了一个更大的水塘,而且还开始向大陆购买东江水。

至于机场方面,葛量洪曾打算在新界屏山建造国际机场,但当他得悉飞机将来升降须要越过中国领空后,担心飞机有被击落的可能,因而打消念头,改为扩建启德机场。启德机场的扩建工程在1954年正式提出,工程建议把原有跑道增长至2,194米。有关工程要到他卸任后,即1958年9月才告竣工,自此以后,基本上任何飞机都可以在启德机场升降[32]。

§ 杨慕琦计划流产

葛量洪早在1930年代以后,随着大英帝国国力的消减、平等和自决理念的流行,以及一众殖民地要求独立的呼声愈来愈高,英国政府已意识到是时候要下放权力让殖民地发展民主,再让他们自主独立。其中,《1931年西敏法令》的通过,亦正式弱化了宗主国与自治领的关系,成为殖民地步向独立的先声。可是,好景不常,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到让殖民地独立的计划被中断,英国为了保持实力来对付轴心国,结果搁置了殖民地的民主进程。

一直到战后,殖民地独立的诉求重新涌现,英国亦着手让殖民地独立。当中,印度、缅甸和锡兰等地就纷纷在战后宣布了独立。至于香港作为大英帝国殖民地的一员,英国政府最初也是打算让香港走同样的道路的。在1946年,葛量洪的前任港督杨慕琦爵士复任后,就大胆推出了后世通称的“杨慕琦计划”,建议港府下放权力,设立一个大致上由民选产生的市议会,企图由此培育民主,长远使香港具备独立的条件[34]。

不过,计划推出后,由于社会各界始终未能达至共识,因此终杨慕琦爵士一任,计划始终没有落实。而在葛量洪接任后,他更与杨慕琦爵士持相左的意见。葛量洪认为,香港的问题“不在于自治或独立”,而是在于“与中国的关系”,其他殖民地适用的方法也并不代表在香港同样适用[35];他又认为香港的前途属于“外交层面”,多于“殖民地层面”,因此葛量洪对“杨慕琦计划”一直持保留的态度。

另一方面,葛量洪认为由于新界是租借的土地,无论如何也要在1997年7月1日交还中国,因此他更断然认为,“香港要么是英国的殖民地,要么是中国广东省的一部分”[36],并且相信香港不可能独立。至于在民主的意识上,葛量洪认为香港人要的,只是“稳定的环境”、“合宜的税率”和“公正的司法”,认为香港人只重工作和赚钱,而且不会真正的了解民主,因此由一班“专家”治理香港更显合适[36]。

葛量洪原本对“杨慕琦计划”计划已不太支持,而国共内战的爆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更成为了“杨慕琦计划”流产的致命一击。由于上述的事件使大量难民涌入香港,以及使香港陷于不明朗的前景,葛量洪更惶恐“杨慕琦计划”所构思的民主选举会被共产党控制,成为宣传“反帝反殖”的工具,加上他一直不相信港人会忠于英国,所以葛量洪后来甚而认为计划最终只会让香港人以投票的方法结束英国的管治,然后“投回祖国的怀抱”。

葛量洪的看法颇得当时两局议员和商界的认同,当时两局议员认定方案“是一个太危险的做法”,而怡和洋行更有大班担心设立市议会会摊分政府权力,导致政府架床叠屋[38]。在这种的背景下,葛量洪曾在休假时到伦敦向英国政府提议搁置计划。白厅方面最初反对葛量洪的意见,而且更已经通过了“杨慕琦计划”的最后草案,但经过葛量洪的多番游说后,英国政府最终同意放弃政改。在1952年10月,英政府于下议院以“时机不合”为理由,正式宣布放弃“杨慕琦计划”,计划遂随即为港府所搁置。自此以后,香港再没有重大的政制改革,一直到1980年代以后,随着中、英展开香港的前途谈判,港府才另推“代议政制改革”。

§ 其他革新

虽说“杨慕琦计划”被葛量洪否决,但他在任内仍进行一定幅度的改革。首先,他增加了行政局与立法局的非官守议员人数。杨慕琦爵士在1946年复任的时候,行政局分别有7名官守与4名非官守议员;而立法局则分别有9名官守与7名非官守议员。到1948年,葛量洪则把行政局调整为官守与非官守议员各占6人,而在1951年,他又把立法局非官守议员人数由7人加至8人;与此同时,他亦增加了华人在两局内的比重,以便反映华人的诉求[40]。

其次,葛量洪在1952年于市政局重设了2个在战后被废除的民选议席,至1953年,民选议席进一步被加至4席。到1956年,市政局共有议席32个,当中16个是非官守议席,其中的一半,即8席由民选产生。尽管市政局逐步设立了民选议席,但由于选民数目十分之少,所以代表的民意极为有限。

最后,葛量洪继承自杨慕琦爵士以来所推行的公务员“本地化”,开始招聘华人到政府出任高级职务。而以往由洋人担任的职位,现在只要有合适的华人,就会以华人出任该职。到1951年的时候,港府已经有10.75%的政务官及专业级别职位由华人出任。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破坏: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香港一直受到不同政治纷争的冲击。但在一众政治事件当中,却以自1950年至1953年发生的朝鲜战争影响最大,朝鲜战争曾一度使香港经济陷于崩溃边沿。

其实早在1950年前后的时间,受着亚太地区局势不稳,美国政府已呼吁在港的美籍侨民尽早离开。后到1950年6月,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与联合国更先后于1950年12月和1951年5月18日通过对香港实施贸易禁运,以阻止物资进入中国大陆,切断共产党供给。禁运对香港所造成的打击是致命性的,这是因为香港自开埠以来,就一直是转口港,所以实施禁运以后,本港刚从战后快速复苏的转口贸易立即沉寂下来。

贸易禁运一方面使港府的财政收入大减,但却同时大大助长走私活动。自禁运以后,不少走私分子便趁机在本港水域和偏远的离岛与内地进行贸易,而货物往往也被藏放于离岛的隐蔽地方。不过由于香港一向是自由港,港府的缉私队规模十分之少,结果使朝鲜战争期间香港的走私贸易十分猖獗。除此以外,当时不少出口到美国的香港货品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于华府担心中国货品会冒充香港货品进口当地,于是他们对进口的香港货作出十分严格的检验。以香港出口的腊鸭为例,美方就曾以鸭蛋来自大陆为理由拒绝进口,而港府则反指鸭蛋在香港孵化和加工,所以是香港产品,几经讨论,双方最后同意所有在港孵出的鸭子,均须加上标记,然后才可加工成腊鸭,再出口美国。总而言之,禁运除了拖垮了香港的转口贸易,连带出口与整体经济也受拖累。

§ 转机

尽管香港的转口贸易被禁运所拖垮,但香港最终却没有因此而崩溃。首先,自国共内战以来,内地不少好像在上海的资金家纷纷把资金撤到香港,而且更把局势相对安稳的香港视作他们新的发展基地。这批企业家初时主要把资金投资在商业,不过朝鲜战争的发生,促使他们纷纷改而投资到工业和房地产发展。其次,香港本身天然资源缺乏,难以发展重工业,不过受惠于难民的涌入,变相使香港拥有极充足的廉价劳工。朝鲜战争促使香港从转口港过渡成制造业基地。上图则为1955年的中环。尽管香港的转口业急速收缩,但出口贸易却有长足的发展。由于香港正好邻近战区,有交收方便的优势,所以物资的需求反而在朝鲜战争期间有意想不到的增长,结果这就促使香港从转口贸易慢慢过渡去出口贸易上发展。朝鲜战争完结以后,在得到葛量洪的扶持下,香港制造业继续有强劲发展,当中在1950年代,香港的出口产品又以纺织品、假发、玩具和胶花等等。

香港工业挽救了香港的经济,当中,根据1954年的数字,本港成衣业工人的数量更占上全港劳工总数的30%。相反,当时英国的传统纺织工业区却因此导致生意一落千丈,结果促使他们多番向葛量洪提出抗议。不过,从这例子就可窥看出,当时香港纺织业发展之蓬勃。此外到了1955年,随着局势的进一步平静,葛量洪还废除了自日治时期以来,香港所奉行的米粮配给制度。自此以后,香港的工业和经济在很长时间中,都录得持续大幅度之增长。

§ 访问大陆

周恩来在国民政府仍然执政的时候,葛量洪曾经常访问广州和南京等内地城市,而且还在1948年9月的时候与妻子一同重游北京,当时葛量洪的继父已经去世,而他的母亲则回到英国度过晚年。但在1949年中共立国后,这些访问内地的活动却中止了。在1955年年底,由于葛量洪的港督任期行将届满,他们夫妇俩皆希望在卸任前再多到访北京一次。

在得到中共和英国政府的批准下,葛量洪遂与妻子以私人性质的身分,经广州前往北京。在北京,葛量洪除到访清华大学与北京的各大名胜外,还谒见了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与周恩来的会谈中,为免引起不快,葛量洪尽量避谈有关香港事务,对香港前途问题更是只字不提,但是他们两人仍然在澳门应否举办开埠400周年庆典一事出现分歧。葛量洪认为澳门政府不应大肆庆祝,一天的活动就已经足够,但周恩来的态度却更为强硬,认为澳门不应作任何庆祝殖民地成立的活动。几经讨论,周恩来最后表示容许澳门政府就开埠400周年举行简单仪式,但两人的会面仍然因此而蒙上阴影。

葛量洪返回香港后,他将周恩来的立场告知澳督,事后澳门政府即取消了庆典活动,而计划发行的纪念邮票与兴建中的纪念碑亦全部撤回。此外,从北京归来后,英国政府通知葛量洪将获第3度续任,因此他返港后继续出任港督,至1957年12月31日偕夫人乘船离开香港[63]。在卸任前夕,葛量洪得知蒋介石有意邀他访台,而且还派专机接送,但由于葛量洪担心这会引起轩然大波而婉拒了邀请[64]。

葛量洪前后当了10年半,是历史上任期第二长的港督。他卸任后,港督一职由柏立基爵士接替。

§ 晚年

返英后,葛量洪退居于伦敦市中心皮卡迪利(Piccadilly)90号的住宅[2]。晚年的葛量洪仍然关心香港的福利事务,而且常在不同场合发言和撰文,支持香港。另外,他亦曾于1965年发行了自传。葛量洪最后于1978年10月4日因病逝世,终年79岁。

§ 影响与评价

葛量洪号普遍认为,葛量洪是香港殖民地历史上最杰出的港督之一。尽管在任内经历了种种挑战,但他最后都能顺应外在困局与香港内在的剧变,将挑战一一迎刃而解,而且还使促使香港从转口港过渡成更发达的制造业中心,为香港日后经济的急速发展立下极重要之基石。此外,香港政府不少的基本政策,例如房屋、医疗和边防等等都曾在葛量洪任内进行革新,这除了使香港更快从战争复原过来以外,不少政策(如公营房屋政策)更为历届港府所奉行不误。因此,在葛量洪卸任之时,他的官声很好,很多人更认为他是理想港督的模范。而不少学者亦指葛量洪是战后香港最主要的“建筑师”之一,而他的施政更为香港立下了决定性的贡献[35]。

另一方面,葛量洪对中共所采取的务实态度,促使英国在1949年以后得以继续管治香港,而中国大陆也同样停止鼓动国内民众发起收回香港的风潮。经过葛量洪的努力下,中国大陆更暂时放弃向英方谈论香港前途问题,这结果为香港带来了相对稳定的环境,使香港经济能够在战后稳步发展。可是,葛量洪任内搁置“杨慕琦计划”,并限制香港进行大幅度的政治改革;于是一直至1980年代以前,历届港府也未有作任何重大政治改革,这遂成为香港人政治意识薄弱的一大原因。

在他身故后,香港立法局曾特别于1979年10月11日的会议上为他默哀一分钟,而时任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更认为葛量洪“是伟大的管治者、拥有伟大的人格,和最伟大的港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