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菲利普·拉金 |
释义 | 菲利普·拉金 - 个人简介 菲利普·拉金 菲利普·拉金(1922-1985),英国诗人。1922年8月9日生于考文垂。1943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曾先后工作于威灵顿(1943-1946)公共图书馆以及雷斯特(1946-1950)、贝尔法斯特(1950-1955)、赫尔(1955-1985)等大学图书馆。 为诗集学会主席、大英文艺促进会文学委员会委员、美国文理科学院名誉院士。1985年12月2日因喉癌逝世于赫尔。 著有诗集《北方船》、《少受欺骗者》、《降灵节婚礼》和《高窗》。 曾获女王诗歌金质奖章、美国艺术和文学学术院洛安尼斯奖、德国FVS基金会莎士比亚奖和W.H.史密斯文学奖等。拉金被公认为是继T.S.艾略特之后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诗人。[1] 菲利普·拉金 - 诗歌风格 拉金反现代主义,高度强调个人性,冷眼看世界。他的诗歌主题建立在英国事实之上,这和他始终如一地保守“英国精神”息息相关。他的诗歌大多采用传统的英诗格律,运用自如而巧妙,但他又将粗鄙的俚语和口语成分引入到考究的诗歌结构与韵法之中。他的诗歌充满想像力,但又具有逼真的细节。他的诗歌风格深受哈代影响,冷静、忧郁、自嘲,精心地绘制出一代英国人的历史环境与精神肖像。[1] 菲利普·拉金 - 主宰诗坛 菲利普·拉金 拉金在晚年,已是公认的声名显赫的诗人。倘若说艾略特支配着英国诗坛的20世纪的上半部份,拉金则是20世纪下半叶战后诗坛的主宰。他的三部诗作:1955年的《较小之欺诈》(The Less Deceived);1964年的《伟森的婚礼》(The #CCCCFFsun Wedding)和1974年出版的《高高的窗子》(High Window),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 在这首诗内,拉金讨论对死亡、消失的恐惧。惧怕死亡是惧怕丧失现实。死亡是虚无的兄弟!古希腊哲人、美食主义和快乐主义者艾庇顾拉斯曾说:"当我存在时,没有死亡;当有死亡时,我已不存在。"这是自欺欺人之语。西方对死亡的惧怕常围绕在"我"字上,惧怕才是实在的。[2] 菲利普·拉金 - 个性特色 拉金在诗中企图把惧怕解冻,他的惧怕乃是他丢失了的货单。他把自己的"我"和其他的"我"清楚地分开。像美国当代诗歌评论家哈路布鲁姆(Harold Bloon)说的,当强者诗人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复制品时,他的作品便成了他的独创,而他的焦灼则是影响的焦灼(Anxiety of Influence)。 可是诗人并不是复制品,他的点货单出自自身。拉金最后否定了布鲁姆的话"就算你不是一复制品又如何?"拉金用"几乎不"来否定或肯定生存。大概,这反映出尼采的意思,"真理是隐喻组成的机械化部队"。倘若拉金生活在一理想的社会(哲学家的乌托邦),那里也不会需要诗人,正如柏特图的共和国要把诗人赶走一样。 拉金是一犬儒主义者,不管说什么都自以为是地说:"Big Deal!"受过正统英国传统教育,拉金的英语是很高雅的。实际上,他是一个英国沙文主义者。他年轻时看到庞德和艾略特将美国的影响带入英国而不快,对移民美洲而成为美国公民的诗人奥登进行攻击。 拉金反对所有现代主义的文化,奇怪的是他特别喜欢听黑人爵士音乐。但在他的诗歌内,他常用否定的词首如un;in;dis等等,表现出他潜意识中的朦胧现代主义。 由于他不是多产者,又采用异议者的观点,人皆叹息他缺少了意志。拉金也不在诗中浪掷激情。他曾被指为"一杯水主义"。在他编的《牛津20世纪诗歌集》内,他特别编入了哈代、布支曼等人的乡土诗歌。[2] 菲利普·拉金 - 生活观念 菲利普·拉金诗集 至于拉金的私人生活,他从未结婚,是一个隐士般的单身汉,虽然他曾与很多女人有过密切来往。他仇视放荡的生活,嫉妒后来的年轻人比他有更多的自由。他曾写过"在1963年初次与女人性交"(Sexual Intercourse Begin In 1963)。那时他已41岁,太晚了! 他恨父母的严格管教,曾写下"你的爸爸妈妈,操坏了你"(They fuck you up, your mom and dad)。他嘲笑婚姻生活,"为了留住一个女人,他与她结婚。现在她可整天在这儿了。"他还说:"两个女人生活在一起,也可像独身者一样愚蠢。" 拉金善用简单的英文,但非常留意技巧。他的诗作十分精巧,赢得了作家们的欣赏,然后,他就对社会"大开杀戒"。拉金无法遮掩他的愤世嫉俗。他的情绪是昏暗的,像一个垂死的斗兽场上的斗士,这一点颇似法国剧作家贝克特。对于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死亡的阴影,会使他努力过得更愉快一点。 拉金被认为是逃避主义者、一个挖苦者,态度鲜明。就是他那样的态度,赢得了一部份英国人的心。1984年秋天,他被授予"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ship),但他却拒绝了这一荣誉(当今的英国桂冠诗人是已故美国女诗人西尔维亚·布拉斯的丈夫休斯)。拉金不是一个多产的诗人。 1974年后,他由于失望不再写作。他对爵士乐也失去了兴趣,只是大量喝酒,写些散文,记录下他对死亡的恐惧。他否认永生或死后再生,一个心神被困扰,富于情感的诗人,却有勇气不接受庸俗的安慰,是值得钦佩的。严格来说,拉金并非一个憎恶世俗的人。他有过的挫折。他母亲之死,使他特别伤心;情场挫折,使他终身不婚。 有人劝他求助于精神分析学,他也研究过荣格心理学,到奥登的朋友约翰·莱亚德(John Layard)那里听荣格分析心理学课。可是拉金没有那样的耐心,只说了句"Fuck it"就退了。拉金身上有英人坚强的民族特性,面对现代化的社会,发觉自己成为一牺牲者。[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