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蓟马
释义

§ 形态特征

蓟马

体长一般为0.5-7毫米,也有少数种类体长可达8-10毫米。体细长而扁,或为圆筒形;颜色为黄褐、苍白或黑色,有的若虫红色。有翅种类单眼2-3个,无翅种类无单眼。口器锉吸式,上颚口针多不对称。翅狭长,边缘有很多长而整齐的缨状缘毛。足跗节端部有可伸缩的端泡。

§ 种类与分布

蓟马

世界已知约6000种,广泛分布。我国已记载336种。

①管尾亚目Tubulifera:主要特征是腹部末端(第10腹节)呈圆管状,称“尾管”。雌虫无产卵器。有翅或无翅,有翅型前后翅相似,翅脉消失,翅面无微毛。

②锯尾亚目Terebrantia:雌虫有锯状产卵器,腹部末端呈圆锥形。雄虫腹部末端阔而圆。通常有翅,前翅大,翅脉发达,至少前缘脉和1条纵脉伸到翅顶。翅面有微毛。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钻花蓟马缨翅目,体小细长常翘腹;短角聚眼口器歪,缨毛围翅具泡足。

§ 生活习性与繁殖

危害苜蓿的蓟马主要有苜蓿蓟马、花蓟马、烟蓟马和牛角花齿蓟马等。蓟马是一种小形昆虫,一年多代发生,产卵于植株的花器和叶上。气候适宜时,可在2周左右由卵发育为成虫。蓟马以幼虫和成虫为害苜蓿,发生数量随苜蓿不同生育期而有显著差异,在苜蓿返青以后数量剧增,开花期达最高峰,结荚期数量急剧下降,成熟期数量更少。以刺吸式口针穿刺花器并吸取汁液。主要为害幼嫩组织,如叶片、花器、嫩荚果,被害部位卷曲、皱缩以致枯死。在花内取食,捣散花粉,破坏柱头,造成落花;荚果被害后形成瘪荚及落荚,严重影响苜蓿种子产量。蓟马还可传播病毒病。

§ 识别要点:

蓟马①苜蓿蓟马成虫体长1.3毫米,体黑色。触角暗褐色,第二节和第三节均黄色。前翅有两条暗色带纹。

②花蓟马成虫体长1.3~1.5毫米,雌虫淡褐色至褐色,雄虫全体黄色。触角8节,第三节至第五节黄褐色,其余各节暗褐色。若虫有4龄,各龄体长分别为0.3~0.6毫米、 0.6~0.8毫米、1.2~1.4毫米和1.2~1.6毫米。

③烟蓟马成虫体长1.0~1.3毫米,淡黄色。触角7节,第一节色淡,第二、六、七节灰褐色,第三至第五节淡黄色。若虫体淡黄色,触角6节,淡灰色。

④牛角端带蓟马成虫体长1.3~1.6毫米,暗黑色。若虫柠檬黄色。

§ 蓟马的危害

蓟马群集于蔬菜叶背吸汁危害,常留下白色斑点。主要危害番茄、茄子、黄瓜、冬瓜、西瓜等。成虫和若虫锉吸心叶汁液,使心叶不能展开。幼瓜受害后变畸形,严重时造成落瓜。成瓜受害后瓜皮粗糙,并出现褐色波纹和锈斑。蓟马还能传播番茄病毒病,造成茎和果实枯萎、腐烂。

§ 蓟马防治

蓟马防治①蓟马为害初期用药物进行防治。40%乐果乳油每亩60ml对水喷雾;50%甲萘威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喷 雾;90%敌百虫原粉每亩用药50克加水75公斤喷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20~30克;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每亩2克。

②利用天敌,如蜘蛛和捕食性蓟马,以防治蓟马。

③选育、选用抗虫品种

也可以可选用10%高效灭百可乳油5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叶蝉散乳油500倍液、70%艾美乐水分散剂20000~25000倍液、20%康福多可溶剂7000~8000倍液、0.36%百草一号1000倍液、2.5%菜喜悬浮剂2000倍液、18%杀虫双水剂300~4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

§ 特征

稻蓟马昆虫纲缨翅目(Thysanoptera)。作物害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锉吸叶片或花器汁液为害水稻。常见种类有蓟马科的稻蓟马(Baliothrips  biformis ) 和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 以及管蓟马科的稻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①稻蓟马成虫体长1~1.3毫米。体黑褐色,触角7节,第2节端部和第3、4节色淡,其余各节褐色。中国各稻区普遍分布。长江流域和华南稻区发生较多;也见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寄主植物有游草、看麦娘等,主要在秧苗期和分蘖期取食稻叶,为害严重时稻叶卷缩枯黄,甚至稻苗枯死。在江苏一年发生10~13代,福建中部约15代,广东15代以上。以成虫在心叶内过冬,但广东可终年繁殖。成虫白天隐藏,晨昏或阴天在叶面活动。有趋嫩绿禾苗产卵习性。卵散产在稻叶表皮组织内。每雌平均产卵50粒左右,有孤雌生殖。初若虫先在心叶、叶腋处取食,随后分散。被害叶出现白色小斑,后叶尖渐纵卷而枯萎。若虫常群集秧苗为害。水稻混栽、提早栽插,可为稻蓟马提供食料条件,过多,也加重为害。②稻管蓟马。成虫体长约2毫米,体黑褐色有光泽,触角8节。腹末端呈管状。在中国分布于全国各地;寄主植物有水稻、麦、玉米和禾本科杂草等。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为害花,影响谷粒饱满。在华南无明显越冬现象,在华东以成虫在稻桩、树皮、杂草丛中越冬。成虫活泼,白天隐藏,黄昏和阴雨天外出。水稻穗部虫口一般多于叶部,早稻受害重于晚稻。③花蓟马。成虫体长1.3~1.5毫米,体土黄色。触角8节。分布于全国各地。寄主植物有水稻、豆类、瓜类等。在水稻破口时侵入穗苞,扬花时侵入谷粒为害,引起花壳和瘪谷。以成虫越冬,早春在杂草上繁殖。

稻蓟马的天敌主要有花蝽、微蛛、稻红瓢虫等。防治措施包括清除杂草以减少虫源;加强肥水管理以促使稻苗健壮,以及施用易卫杀、杀虫双或亚胺硫磷等和保护天敌等。

§ 西花蓟马

西花蓟马 开放分类:外来生物

一、发生分布情况西花蓟马又称苜蓿蓟马,属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tipidae。该虫原产于北美洲,1955年首先在夏威夷考艾岛发现,曾是美国加州最常见的一种蓟马。自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强势种类,对不同环境和杀虫剂抗性增强,因此逐渐向外扩展。迄今,西花蓟马分布遍及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具有国家有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日本、朝鲜、塞浦路斯、以色列、肯尼亚、南非、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新西兰等。

二、危害症状及寄主范围

西花蓟马对农作物既有极大的危害性。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植物的茎、叶、花、果,导致花瓣退色、叶片皱缩,茎和果则形成伤疤,最终可能使植株枯萎,同时还传播番茄斑萎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据了解,该虫曾导致美国夏威夷的番茄减产50-90%。

西花蓟马食性杂,目前已知寄主植物多达500余种,主要有李、桃、苹果、葡萄、草莓、茄、辣椒、生菜、番茄、豆、兰花、菊花等,随着西花蓟马的不断扩散蔓延,其寄主种类一直在持续增加。据称,依据西花蓟马的习性分析,在其分布区内,几乎所有观赏类花卉均有夹带西花蓟马的可能。对于不同种类的寄主植物,西花蓟马虽有喜好程度的差别,但均能生存且具有相当的繁殖能力。

三、生活史及传播方式

西花蓟马繁殖能力很强,个体细小,极具隐匿性,一般田间防治难以有效控制。在温室内的稳定温度下,一年可连续发生12-15代,雌虫行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在15℃-35℃均能发育,从卵到成虫只需14天;27.2℃产子最多,一只雌虫可产卵229个,在通常的寄主植物上,发育迅速,且繁殖能力极强。西花蓟马西花蓟马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种苗、花卉及其它农产品的调运,尤其是切花运输及人工携带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其生存能力强,经过辗转运销到外埠后西花蓟马仍能存活。另外,该害虫与很容易随风飘散,易随衣服、运输工具等携带传播。

四、鉴定特征

雄成虫体长0.9-1.1mm,雌成虫略大,长1.3-1.4mm。触角8节,第二节顶点简单,第三节突起简单或外形轻微扭曲。身体颜色从红黄到棕褐色,腹节黄色,通常有灰色边缘。腹部第8节有梳状毛。头、胸两侧常有灰斑。眼前刚毛和眼后刚毛等长。前缘和后角刚毛发育完全,几等长。翅发育完全,边缘有灰色至黑色缨毛,在翅折叠时,可在腹中部下端形成一条黑线。翅上有两列刚毛。冬天的种群体色较深。卵长0.2mm,白色,多少肾形。若虫黄色,眼浅红。与近似种威廉斯花蓟马Frankliniella williamsi(Hood)的区别是:威廉斯花蓟马的雌虫身体上的刚毛黄颜色比西花蓟马淡。

五、检疫地位

1997年,西花蓟马列入我国《潜在的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单》。

§ 葱蓟马

葱蓟马

葱蓟马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在国内外各地都有发生,根据调查已经知道的寄主有300多种,在蔬菜中受害最重的是葱,圆葱,大蒜,瓜类和茄科蔬菜,它的成虫和幼虫都进行为害,以锉吸式口器吸食寄主的汁液。在大葱筒叶上看到的密密麻麻的、长约l-2毫米的黄褐色或黄白色斑点,就是它的虫口,严重时全叶黄枯。蓟马属于缨翅目的蓟马科,别名烟蓟马。瓜蓟马,除去蓟马虫口的直接为害外,数种病毒也可通过蓟马进行传播。

(一)形态与习性

成虫:体长l-1.3毫米。翅展l.8毫米左右,体色有的浅黄,有的黄褐,复眼是紫红色,有一对前翅和一对后翅,翅的边缘有很长的缘毛。

卵:由肾形到卵图形,长0.3毫米左右,初产乳白色,而后黄白色,透过卵壳可看到眼点。

若虫:像虱子,但比虱子小得多,体长只有0.9毫米左右,若虫共4龄,初龄是白色透明,大龄变为橘黄色,前蛹和蛹与二龄若虫相似。

主要习性如下。

1、代数与越冬:蓟马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8-10代,主要以成虫在田间的叶鞘里、杂草中或残株中越冬,在南方也可以若虫越冬,年发生代数可达10代以上。越冬菜的叶鞘、土缝和树皮缝都是它的越冬场所。

被葱蓟马危害的葱2、虫态特性:葱蓟马是不完全变态昆虫,若虫期有4龄,但后2龄时不吃、懒动,所以也被称为前蛹、蛹,其与若虫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明显的翅芽,较高温度下的卵期约为6-7天,初孵的幼虫有群集为害的特点,1-2龄若虫期在10-14天左右,前蛹期l-2天,蛹期4-7天,整个一代经历的天数为20-35天,温度低时,还要延长。

3、发生特点:在温暖干燥的条件下发生较重,据测最适气温23-28℃、相对湿度40-70%,总的印象是气温较高而雨量较少的情况下发生较重,雨季来临则虫口密度急骤下降。

4、生活习性:成虫比较活跃,能飞能跳,怕阳光,白天多在叶荫或叶腋处为害,阴天和夜间到叶面上活动为害,雌虫是以产卵器刺入叶内进行产卵,每产1粒,每头雌虫一生可产卵数十位到近百位,另外雌虫可以孤雌生殖。

(二)微公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以及时清除杂草和增加灌溉调节田间小气候为主,可压低虫头基数。

2、药剂防治:可选用4000倍液的杀灭菊酯,或1000倍液的氧化乐果,或800倍液的辛硫磷喷雾,喷药和浇水进行结合效果较好,喷药时期应以初发期喷一次,7天以后再喷一次,对压低虫口有较好效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