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药王山石刻
释义

§ 药王山

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海拔812米。为药王孙思邈栖隐故地与纪念场所,自唐迄今号称名胜。这里五峰环拱,古柏苍翠,殿宇轩昂,自有其天然奇境。山上尤以年代久远、内容丰富的历史古迹和珍贵石刻而闻名于世,是中外向往的医史、石刻艺术博物馆和朝山圣地。

§ 来历

药王山石刻药王山摩崖石刻造像,制作时代自北周唐、宋直至明清。

药王山摩崖石刻造像,分布于山之东南隅东西长20多米的崖面上。现存 7个洞窟、23个佛龛,共43尊造像。造像技法包括高浮雕、浮雕和圆雕制作时代自北周唐、宋直至明清。石窟造像中以第 2号窟的北周弥勒像最为精美,高 3.3米。唐代造像11尊,均属盛唐时期,其中第3号窟第5龛的菩萨像,造型颇佳,属药王山造像中的上品。

药王山石刻丰富多彩,隋至明摩崖造像一处,佛龛二十三个,造像四十五尊。分别属于隋、唐、五代、宋、金、元、明作品。造像分浮雕、高浮雕及圆雕三种技法。大者高至丈余,小者矮不盈尺,雕工细腻,线条流畅,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历史沿革

药王山石刻

中国北朝至明代的碑刻、造像及摩崖石雕群。在陕西省耀县城东2.5公里药王山上。山因唐代名医孙思邈隐居于此而得名。药王山在北朝时始凿佛教造像,隋唐两代曾建有宝云寺,并广开造像。唐代以后,为孙思邈建祠,存留下一批与孙思邈有关的碑石。近年又将耀县城内保存的造像碑移置药王山陈列。药王山石刻集中在显化台(又称北洞、太玄洞)、升仙台(又称南庵)2处,包括历史名碑、造像碑石和摩崖窟龛石刻造像3部分。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名碑共150通。绝大部分是与孙思邈有关的历代诏告、题记与诗画等。特别重要的是明刻《千金宝要》和《海上仙方》,两种均为两面刻。《千金宝要》将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的重要部分摘录下来,共刻 4石。《海上仙方》为1碑,分3部分:第一部分为《枕上记》,第2部分为《养生铭》,第3部分是各种病症单方。这些医药治疗方法和卫生知识,是孙思邈总结了中国古代医药知识和自己一生实践经验而汇集的精华,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此外,著名者有北周天和五年 (570)《法师张僧妙碑》、宋徽宗题《褚慧龙章云篆诗文碑》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新发现。

造像碑石包括清末以来在耀县附近地区出土的北魏至唐代各类造像 100余通,其中著名者如:北魏始光元年(424)《魏文朗造像碑》、太和二十年(496)《姚伯多兄弟等造像碑》、正光五年(524)《仇臣生造像碑》、北周武成元年(559)《绛阿鲁造像碑》、隋开皇十五年(595)《张和仁造像碑》等。这些造像碑有四面、三面、二面、一面不等。龛内浮雕佛、菩萨,龛边浅雕天王、供养人。碑上多有刻字。铭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造像碑的雕刻技法、题刻内容、文字书体以及造像中刻绘的人物、服饰、马饰鞍辔、车舆形制、屋宇建筑等,都是研究佛教发展、北方少数民族历史以及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药王山摩崖石刻造像,分布于山之东南隅东西长20多米的崖面上。现存 7个洞窟、23个佛龛,共43尊造像。造像技法包括高浮雕、浮雕和圆雕。制作时代自北周、唐、宋直至明清。石窟造像中以第 2号窟的北周弥勒像最为精美,高 3.3米。唐代造像11尊,均属盛唐时期,其中第3号窟第5龛的菩萨像,造型颇佳,属药王山造像中的上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立了药王山文物保管所,国家多次拨款对药王山石刻进行收集、加固和维修,建立了造像碑石陈列馆,加固了石刻造像,并用石条砌筑了保护墙。[1]

§ 石刻群

药王山石刻众多除大量的摩岩造像、摩岩石刻石牌坊动物、植物石刻等文物外北魏到隋唐造像碑和历代记事碑三百余通现列举一些名碑如后。 [2]

石鼓文碑  唐拓本石鼓文清顺治十六年刻碑用四块巨大的华原磬玉石刻成刻石有石鼓文658字并录有与全文相应的658字石鼓文音释。刻石还录有韦应物、韩愈、苏轼分别在不同年代作的《石鼓歌》邑人左重耀撰的《刻石鼓文铭》。刻石依据版本是由唐韩愈亲校由宋苏轼所藏再传于李文正之手最后由明末御史邑人左佩玄得到左佩玄之子左重耀与耀州知州唐输辅所刻。

魏文朗造像碑

北魏始光元年(424)造四面五龛有佛道混合造像十四尊人物三十六众铭文八十八字并有狮、虎、鹿、车骑等浮雕和线刻。造型生动布局得体刀法粗犷铭文完整为造像碑中精品。

姚伯多造像碑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造四面三龛有佛像九尊及供养人线刻像十铭为四面刻制计一千二百余字书法古朴楷中有隶是研究我国书法由隶变楷的珍贵资料此碑拓片多次在外展出以文字、书法、雕刻被誉为“三绝”。是一种罕见的楷书。

三县邑子造像碑

北魏正光四年(523)造北地郡宜君同官、土门三县邑子二百五十人合造首身座齐全雕工精细。碑高二点二米宽零点九五米厚零点三米为药王山现存造像碑中最大最完整最精细致的一通。

仇臣生造像碑

北魏正光五年(524)造《西京金石书画录》有著录。铭文书法秀美向为国内学者重视堪称魏书典范。民国二十六年某县长卸任时盗走此碑辛被邑人发觉赶至半路追回。

张僧妙法师像碑

北周建德三年(574)刻立。蟠首方座上有圭额。额文楷书共一千零三十八字以书法健美著称于世。《陕西金石志》录有全文《鲁迅日记》、《鲁迅书帐》均有记。

吴洪标兄弟造像碑

北魏(年代不详)造四面两龛佛六尊有铭文北地郡泥阳县道民七十一人造碑身正面绘有《天界图》日作园形中有黑线可能是古代对太阳黑子的描绘。碑阴刻碑顶竿、高跷、叠罗汉、相扑、假面戏、竹马戏等《百戏图》。也是古代杂技艺术实物史料。

千佛造像碑  北魏(年代不详)造四面有跌坐大小佛像一千零十七尊雕工细致眉目清晰服饰虽为线条勾勒一千多个像无一相同者可见构思之妙。

刘洛仁造像碑  唐总章元年(668)造四面计大小佛像三十尊铭文五百五十字。碑上并有天王浮图、佛像、飞天、侏儒、园炉、坐狮、及供养人站像浮雕规模十分宏大。

宋徽宗诗文碑  宣和元年(1119)刻立为宋徽宗赵佶题褚慧龙章云篆诗文碑额为龙章云篆二十八字碑文为赵佶自成一家的“瘦金体”此碑保存完好笔画如新。此碑《陕西金石志续编》有录其按语云:"此为徽宗御书由道士传刻于耀州.

孙真人祠记碑 宋元丰四年(1081)碑金大定九年重刻立石碑额有金代画家杜穆所绘《孙真人新堂图》碑文二千五百余字是研究药王山沿革、地貌、形胜及孙真人隐居旧址生平事迹、传说等的宝贵资料。

龟蛇碑原碑刻于元代明正统十三年(1448)重刻立石现存两通一在南庵、一在北洞蟠首龟座碑身正中阴刻“龟蛇”两个大字各半米见方二字若象形龟如乌龟爬动蛇字蜿蜒盘曲活灵活现一挥而就堪称神来之笔为元代著名道士谭真君书。在南庵者附刻于《唐太宗赐真人颂》碑之阴。

历代名医碑神刻于《孙真人三方碑》之阴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立石。记载了从三皇到元代一百九十八位名医。为我国医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杨鼎瑞题碑诗 大顺永昌元年(1643)刻李自成在明崇祯十七年建大顺政权于西字年号永昌委任耀州知州杨鼎瑞。当年秋季派使臣拜谒孙思邈知州陪同赋诗一首刻石立碑。

饮中八仙歌碑 清顺治初年刻石两通四面为八幅条幅邑人明末御史左佩玄书丹其子左重光、左重耀立石刻碑碑文为八仙醉酒歌隶书书法精美。

五台山图记碑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碑阳绘五台山图分五层绘制有界线连接可成长卷精工刻画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碑阴为康乃心所撰《五台山记》是研究药王山历史沿革的珍贵资料。

锦阳川图记碑 清康熙古十五年(1696)刻长安王孙、朱二玉绘图知州李铃撰文并书丹《锦阳川记》合阳名士康乃心《跋》李铃、康乃心诗各二首。图文并茂书画精美刻工细腻。

雷园旧迹碑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碑分上下之栏有界线每栏行书“雷园旧迹”以下各栏依次为朱二玉《雷园图》、康乃心《雷园记》李柏云《大乐园记》及罗魁、康乃心、李铃、李镛的雷园怀古诗各一首。图文并茂书画精美刻工细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