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苏日战争
释义

苏日战争作战图苏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于1945年8~9月间对法西斯日本进行的战争。协同苏军作战的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和外蒙古(今蒙古国)军队。主要作战地区在中国东北境内,同时在朝鲜北部、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也采取了军事行动。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开始进攻,到9月2日结束。

§ 历史背景

苏日战争1945年5月8 日,德国投降,欧战结束。日本帝国主义在世界上空前孤立,败局已定,国力不支,民心动荡,士气沮丧,败局已定。为了争取体面媾和,日军大本营决定贯彻全面收缩、本土决战的总战略:对苏联采取避战求和方针,准备放弃中国东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对美国采取"以战求和"政策,作出本土决战姿态,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美媾和并结束战争。如果苏联宣战,则决心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顽强抵抗。日对苏方针是避战求和,如苏军进攻,就退守中朝边境地区,保住朝鲜。

§ 战争概述

苏日战争8月9日凌晨,苏军航空兵对中国东北主要城市进行空袭。同时,地面部队各先遣支队越过国境。拂晓,主力发起进攻。外贝加尔方面军未遇抵抗,迅速越过大兴安岭和戈壁沙漠。远东第 1方面军从侧后迂回并封锁了日军筑垒地域,用坦克在原始森林中开辟通路,向牡丹江方向进攻。远东第2方面军在黑龙江区舰队协同下,强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力沿松花江进攻。与此同时,太平洋舰队在朝鲜北部海岸实施登陆。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8日,日本关东军开始投降。19日至24日,苏军小分队陆续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主要城市机降,并在沈阳机场拘留了伪满皇帝溥仪。苏军先遣支队先后进占齐齐哈尔、沈阳、哈尔滨、长春和旅顺。8月 25日,苏军占领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9月1日,占领千岛群岛等岛屿。9月2日,在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受降仪式,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向盟国无条件投降。

§ 作战兵力

日军主力为关东军(总司令为山田乙三上将),总司令部设在长春,下辖第1、第3方面军又2个集团军、1个航空兵 关东军沿伪满与苏联、伪满与外蒙古边界构筑有17个筑垒地域。集团军,计24个师另11个旅约70万人,以及伪满军队等约20万人。此外,还有驻朝鲜、萨哈林岛南部和千岛群岛的第17、第5方面军。关东军沿伪满与苏联、伪满与外蒙古边界构筑有17个筑垒地域。每个筑垒地域正面宽20~100公里、纵深40公里,约有8000个永备发射工事。主力集中于长春、大连以东和长春、图们以南地区。

苏联为履行在雅尔塔会议上作出的承诺,决定根据商定的条件参加对日作战,于1945年4月5日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6月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设立远东苏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为苏联元帅A.M.华西列夫斯基),并迅速从西线抽调大量兵力和物资器材到远东地区。远东苏军总司令部辖3个方面军(外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第1、第2方面军)以及太平洋舰队、阿穆尔河区舰队和北太平洋区舰队,计11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3个航空兵集团军和部分蒙军,总兵力达174万人。苏军企图从东、西两个方向对长春、沈阳实施向心突击,一举粉碎关东军,迅速结束战争。

§ 作战计划

日军第23师团全员出动开赴前线战场其作战计划是:外贝加尔方面军从蒙古东部突出部实施主要突击,切断关东军与华北日军的联系,分割围歼关东军第3方面军于长春、沈阳地区;远东第1方面军在太平洋舰队配合下,从滨海地区实施突击,切断关东军与朝鲜的联系,分割围歼关东军第1方面军于牡丹江、敦化地区;远东第2方面军在黑龙江区舰队的配合下,从北面实施突击,歼灭日军第4集团军;另以第16集团军和堪察加防区的部队进攻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太平洋舰队负责切断关东军与日本的联系,并在朝鲜北部海岸实施登陆作战。

§ 战争过程

1945年5月,法西斯德国战败投降。日本军队太平洋战场连吃败仗,海、空力量损失贻尽,中国军民开始战略反攻。为苟延残喘,日本帝国主义采取全面收缩、争取体面媾和的总战略。日对苏方针是避战求和,如苏军进攻,即退守中朝边境,保住朝鲜,拱卫本土。日本陆军主力关东军(总司令为山田乙三上将)辖24个师又8个旅和一个空军集团军约70万人、伪蒙疆军约20万人防守东北。日军沿中苏、中蒙边境构筑了17个筑垒地域,但只配备了少量兵力,主力集中于中国东北腹地,准备机动作战。

当时还没有雷达设备和缺乏高射武器的日军只有靠这目视观察和重机枪进行对空警戒苏联为履行在雅尔塔会议上作出的有条件对日开战的承诺,在战胜法西斯德国后,立即从欧洲抽调大批兵力和装备到远东地区,在伯力成立了由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为司令的远东苏军总司令部,下辖3个方面军、11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3个航空兵集团军、太平洋舰队、黑龙江区舰队、及部分蒙古骑兵,共计约100万余人。

8月9日零时,苏军先遣支队未经火力准备,即越过中苏国境,主力部队随后分三路全线发起进攻。苏军轰炸机大编队袭击哈尔滨、长春、吉林和沈阳日军重要目标。苏太平洋舰队驶入日本海,切断关东军与日本本土联系。西线苏军机械化部队一昼夜前进150公里,高速穿越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和戈壁沙漠,占领满洲里。苏蒙坦克骑兵集群15日占领多伦后,在海拉尔日军既设阵地遭到顽强阻击,转而实施迂回作战,于16日攻占牡丹江,俘虏日军4万人,逼近朝鲜北部。北线苏军在黑龙江区舰队支援下,横渡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主力在海空炮火支援下,沿松花江展开进攻。与此同时,太平洋舰队所属陆战部队在朝鲜北部实施了登陆作战。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18日,日本关东军投降。19日至24日,苏军伞兵部队陆续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主要城市机降,苏军在沈阳机场拘留了企图外逃的伪满皇帝溥仪。21日,东西对进的苏军快速纵队分别在沈阳、哈尔滨、长春会师。至此,东北境内日军除个别地域仍在顽抗外,其余均被歼灭。

苏军在中国东北对日作战同时,还分别向库页岛、千岛群岛、朝鲜北部日军发起进攻。8月8日夜,苏海军航空兵轰炸了停泊在朝鲜各主要港口的日本军舰,在朝鲜游击队配合下、苏军从陆地和海上两个方向横扫朝鲜北部。8月25日,苏军伞兵在平壤、元山空降,收复整个朝鲜北部。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堑壕里一名苏军炮手正用50mm迫击炮提供火力支援苏军在中国东北境内的对日作战,在中国军民支援配合下,彻底粉碎了关东军主力。日军损失约67.7万人,其中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投降。苏军伤亡3.2万余人。这一胜利,使日军丧失了一支赖以屏护本土的精锐战略机动部队,沉重打击了日本“本土决战”计划,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覆灭。

“现在算清帐了”

1945年7月25日,重型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携带着原子弹驶向关岛。与此同时,由中、美、英三国起草的“波茨坦宣言”里,明确提出了用以结束战争的十三点呼吁,并立即向东京广播了。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没有提到天皇的未来命运,因此对东京的和谈派没有起到什么增强作用。首相铃木说,他打算“默杀”这个呼吁,也就是相当于“不加评论”。这样的态度被美国理解为拒绝投降,杜鲁门总统因此决定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8月6日和9日分别投掷在广岛和长崎的两枚原子弹,终于使日本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天皇裕仁下了投降的决心,在御前会议上,他用几乎毫无表情的、尖细的声音表示,波茨坦宣言要求解除军队,惩罚战争领导人,确属“不能容忍”,“但是时间已到,我们不得不容忍不可容忍的事情。” 1945年8月10日凌晨,日本天皇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当天6时45分至10时15分,日本政府分别电请瑞典、瑞士将日本投降之意转达中、美、英、苏四国。于是,日本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世界。

1945年9月2日上午,天气阴沉沉,驱逐舰把盟国的将军们运渡到密苏里号战列舰上去,同行的还有世界各国的新闻代表,包括日本的新闻代表。哈尔西特别安排把一八五三年佩里旗舰上悬挂的那面星条旗从海军学院博物馆里空运到日本,展示在后面甲板上桌子的舱壁上,正式投降书将在这里签署。

日本代表乘坐的驱逐舰停在一个客气的距离之外,等待最高司令的人员乘坐的舰只靠近大战舰。密苏里号的主桅上,麦克阿瑟的红旗和尼米滋海军上将的蓝旗并排飘扬—说明他们在太平洋司令部的级别是相同的。

外务大臣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梅津美治郎将军代表帝国统帅部在投降书上签名。重光葵早年在上海被暗杀者打断了一条腿,在爬楼梯的时候特别艰难。在一片军人制服大海中,他戴着丝绒礼帽,穿着大礼服,他是战败的日本人可怜的象征。

处于较低地势的日军只能用汽油桶垒起高台建立观察哨麦克阿瑟发表了一篇简短而有说服力的演说,然后招呼日本代表过去在投降书上签字。麦克阿瑟准备了六支笔,以盟军总司令的身份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签字,并把各支钢笔送给温赖特将军、帕西瓦尔将军等人,尼米滋海军上将代表美国政府签字,接着签字的有中国的徐永昌将军,英国代表布鲁斯•费雷泽海军上将,苏联代表库兹马•杰列扬科中奖,澳大利亚代表托马斯•布拉米将军,然后是加拿大、法国、荷兰和新西兰的代表。在仪式将近结束时,一千九百架同盟国的飞机轰隆隆地飞越密苏里号,太阳从云层中冒了出来,世界终于结束了一场最大的灾难。

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

8月10日下午6时许,在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无线电广播首先向艰苦作战8年之久的中国人民传出了这样一个声音:“日本政府决定无条件投降!”这个特大喜讯,顿时把山城重庆变成了欢乐沸腾的海洋,处处是人潮,是喜气洋洋的笑脸。胜利的喜讯很快传遍全中国。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发表广播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而此时,侵华日军总司令部的全体人员,在冈村宁次的带领下,中午12时整均集合在广场前,按平时遥拜式队形聆听天皇“玉音”广播。从司令官到士兵,每一个人都如木桩似地站在空阔的广场上,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表情似乎很平静,但天皇的每一句话,都使他们震惊、绝望,直到广播结束,一个个还目光呆滞地站在烈日下。就在天皇发布投降诏书的当天,冈村宁次收到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电令:要求侵华日军放下武器,接受投降。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驻华日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受命飞往湖南芷江洽降。

当今井武夫一行乘坐的冈村宁次专机接近常德上空时,突然从云端中飞出6架野马式战斗机,围绕专机转了三圈。经辨认是美军飞机前来引航时,今井悬着的心才平静下来,呆坐在座位上默默无语。

今井武夫到达芷江后,同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参谋长萧毅肃及美军有关人员经过两天的紧张会谈,基本完成了洽降的准备。然而,就在今井武夫返回南京之际,中美双方为派哪支部队赴南京接收问题发生了分歧。在此之前,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曾要求由第三战区就近派部队接收南京,何应钦也表示同意。

但驻重庆的美军总部认为:从芷江空运新六军去南京接收最合适。理由是南京日军与第三战区一线部队之间地区,已由新四军控制,从陆路由第三战区派部队接收南京,不仅速度慢,说不定在中途还会引起麻烦,空运新六军到南京,不仅速度快,而且装备优良的新六军在战场上真正打败过日军,能对日本军队起到威慑作用。其实,美国人的真实意图是把由美军训练且全副美式装备的新六军空降到南京,可以对冈村宁次显示美国人在中国军队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以增强他们对冈村宁次说话的分量。最后,美国人的意见占了上风。

在堑壕里顽强防守的蒙古步兵8月27日,中国陆军副参谋长冷欣一行,首先由芷江飞往南京,进行受降和接收的准备工作。9月5日,新六军终于坐上美国运输机飞往南京。其任务是:占领南京,控制侵华日军总部,接收京沪铁路沿线防务,确保南京、上海之间的交通畅通……

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受降典礼。这一天,南京城呈现一派欢腾景象。通往大礼堂的路上更是不同往常。一路上除了挂满胜利标志的牌楼外,每隔一段,还升起一面联合国国旗,旗下站着两名全副新式武装的士兵。在礼堂前的马路两旁,挂着联合国52个成员国的国旗,两旗之间,立有一名全副武装的警卫。

上午8时52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特派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一级上将何应钦步入会场,在受降席就座。8时57分,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代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陆军大将冈村宁次率领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副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人,脱帽由正门走进会场。冈村解下所带佩刀,交由小林参谋长双手捧呈何应钦,以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此时正是上午9时。这一时刻,是日本人认为最吉利的“三九良辰”。然后,冈村呈交日本大本营授予代表签降的全权证书及有关文件,何应钦阅后,即把日军降书中文本两份交冈村用毛笔签名盖章,然后送呈何应钦签字盖章,历时15分钟的日军投降签字仪式,至此全部结束。冈村宁次在签降仪式过程中,始终表情沮丧,举止拘谨;其他日方代表亦神情失态,呆若木鸡。

南京受降后,中国战区除东北地区由苏联受降外,共划分了16个受降区,分别接受日军的投降。根据盟军总部规定:法属印度支那16度以北地区也由中国受降。然而,就在中国战区的16个受降区中,国民党政府却没有给坚持英勇抗战八年之久并作出重大贡献的八路军、新四军确定一个受降区。不仅如此,蒋介石还电令朱德总司令,要求中国部队“就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但是,八路军、新四军没有接受蒋介石的不合理要求,分别向日军发动反攻,接收了大片沦陷区领土。

日军设在巴音查山上的37mm反坦克速射炮台湾、澎湖地区是第16受降区。10月1日,中国空军第一路军司令张廷孟奉命携带一面国旗,亲自驾驭单机飞赴台北机场,直趋日本驻台北总督府,严正要求日本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下令所属部队立即放下武器,降下总督府日本国旗,悬挂中国国旗。当中国军队第七十军由基隆登陆前来收复台湾时,台湾同胞群情激奋,从基隆至台北只有30公里,第七十军军长陈颐鼎等所乘专列竟走了4个小时,可见沿途欢迎人群之众多,情绪之热烈。

10月25日上午9时,台、澎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现更名中山堂)举行,中国受降官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担任,先在受降席就座。然后,安藤利吉等5人由中方人员引入会场。他们向受降人员脱帽鞠躬行礼后,即将所佩军刀解下呈上,以示台湾日军缴械投降。安藤双手颤抖地拿着降书细阅后,即用毛笔签名并加盖印章,然后呈交陈仪签名盖章,台湾日军代表签降,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在台湾50年殖民统治的正式结束。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日本投降后,驻华日军从11月开始被陆续遣返回国,到1946年底遣返完毕。其中从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遣送回国的日军共123万余人,日侨175万余人。从此,中国的神圣领土上不再有日本侵略者的踪迹。

§ 战争作用

苏联对日作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举行了全国性大反攻,中国东北地区人民积极支援苏军的军事行动,东北抗日联军直接配合苏军作战,八路军积极打击华北日军,阻止其增援东北,对苏军迅速歼灭关东军作出了重要贡献。

§ 相关人物

细菌战罪犯---山田乙三

山田乙三 日本陆军上将,战犯,关东军最后一任总司令。出生在长野县一个世代为天皇和王公贵族服务的武士军阀家庭。从小接受到武士道精神的教育和熏陶。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作为侵略军的指挥官再次来到中国,历任关东军第12师师长、第3集团军司令等职。在任期间,他多次指挥日伪军和警察、宪兵、特务,疯狂镇压中国东北的抗日武装力量,大肆搜捕和屠杀革命干部和群众。1938年12月,他因镇压我国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有功”,升任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动百万大军,兵分四路突入中国东北境内,向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原来准备负隅顽抗、同苏联打持久战的关东军,在强大的苏军攻势面前迅速土崩瓦解。8月17日,山田乙三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第三天,向关东军各部队下达停战命令。18日苏军开始解除日军武装。22日,苏军接收关东军司令部,山田也同时成了阶下囚。9月 5日,他被押上飞机送往苏联的哈巴罗夫斯克。1949年12月30日,苏联滨海军区军事法庭以日本细菌战犯罪,判处山田乙三监禁25年。1950年 7月,根据中苏双方协议,苏联政府将山田等969名日本战犯移交给中国政府,后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由于山田认罪态度较好,积极接受改造,1956年6月被中国政府特赦释放回国。1965年7月18日,在日本病死。

华西列夫斯基(1895年9月30日~ 1977年12月5日)华西列夫斯基(1895年9月30日~ 1977年12月5日)苏联元帅,军事家。生于伊万诺沃州新戈利奇哈镇一神甫家庭。1915年9月阿列克谢军事学校速成班毕业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经常作为大本营代表亲临情况最复杂的前线,直接传达任务和指导工作,监督战役计划的实施。斯大林格勒会战期间,直接指导和协调参战部队抗击敌军进攻,并主持制订反攻计划,为彻底击溃进攻之敌作出了贡献。1943年2月晋升为苏联元帅。德国投降后被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重新调整远东苏军的部署,成功地组织实施了消灭日本关东军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第二次获苏联英雄称号。战后任苏军总参谋长和武装力量部副部长,领导军队改组和加强部队军事训练等工作。1948年11月任武装力量部第一副部长,次年3月任武装力量部部长。1953年3月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1956~1957年任国防部主管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副部长。1959年1月任国防部总监组总监。他具有丰富的统帅部工作经验,在领导、指挥大军团作战中显示出卓越的组织才干,其军事活动业绩为苏联军事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8枚。著有回忆录《毕生的事业》。

§ 战争结果

乘火车开赴前线的日本新兵,其木讷的表情和呆滞的目光倒像是一群即将被押上刑场的囚犯作战结果,日军损失约67.7万人,其中 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投降。苏军自称伤亡 3.2万人。此次作战中,苏军作战指导上的主要特点是:准备比较充分,完全掌握着作战主动权;从西线向远东实施战略机动,在兵力对比上形成压倒优势;采取一系列伪装、佯动和保密措施,达成战役突然性;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实施主要突击;采取东西对进的向心突击,实施多方向、大纵深的多路进攻;使用坦克机械化军团于第 1梯队,实施高速进攻;成立战区指挥机构,实行统一的后勤保障等。但苏军对合成军队的指挥协同不好,尤其是陆、空军的协同较差;对日军筑垒地域的攻击战术欠灵活。苏军的这些经验教训,对战后苏联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苏军对日作战的胜利,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 参考资料

(1)《中国抗战研究动态》

(2)《军人天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8: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