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苏振华
释义

§ 生平概况

1926年参加儿童团和游击队。

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红军战士、班长、排长、连政委、团政委。在中共苏区历次反“围剿”中英勇善战,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当选为全国第一、二届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

在长征途中,他和十二团政委钟赤兵带领该团一举攻占娄山关口,钟赤兵负重伤后接任团政委,和团长谢嵩一道指挥部队击退敌人,突入遵义城。

1936年4月,入红军大学第一期第一科学习。

抗战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委兼鲁西军区政委等职。与杨勇共同组织了潘溪渡战斗,在鲁西平原地带与日军交战。

1941年5月,任新组建的冀鲁豫军区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二野五兵团政委。

1949年贵州解放后,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贵州省委书记。

1954年4月起,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

1958年,他率团出国购买、引进海军装备。后领导建立了海军科学研究基础和比较完整的造船工业体系。他主持组建了6个海军专业研究所,并设立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

1959年后任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

“文化大革命”中,苏振华受到林彪集团的残酷迫害。1972年复出后,出任海军第一副司令员,随即又改任海军第一政委。

1976年粉碎“四人帮”时,与耿飙等受中央指派连夜接管了被“四人帮”控制的新华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人民日报社等宣传机构。为防止“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阴谋策划反革命武装叛乱,中央派他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与倪志福、彭冲到上海主持工作。

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9年2月7日,因突发心包膜破裂在北京猝然逝世。

§ 革命生涯

苏振华湖南平江县人。

1928年曾参加平江农民扑城暴动。

1929年8月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三军团五军一师三团当战士、班长,参加了两次攻打长沙的战斗。

1932年3月任连政委。

1933年夏任红四军十团总支书记。

1934年4月任红五师十三团政委。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和长征。

1935年2月任红四师十二团政委。到陕北后,于1936年5月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高级班学习,同年12月任红大二科科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

1940年6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委,7月兼鲁西军区政委。

1940年,参加了百团大战。

1941年7月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政委。

1944年冀南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后任冀鲁豫军区副政委。参与领导冀鲁豫边区军民挫败日军“扫荡”、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犯,坚持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自1945年8月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中共晋冀鲁 豫中央局委员。

1949年1月任人民解放军第五兵团政委。先后与杨得志、杨勇等率部参加邯郸战役、张家口保卫战、进军大别山和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贵州军区政委、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参与领导剿灭国民党军残部和土匪的斗争。

1954年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海军党委副书记。1957年2月任海军政委。“文化大革命”中被解除职务。

1973年1月任海军第一政委,1975年8月任海军党委第一书记。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他是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十一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

1959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副秘书长,1975年1月任军委常委。他还是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三级红星奖章、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9年2月7日病逝于北京。

§ 大事年表

1947年黄河川北第一纵队驻地 左一苏振华

苏振华,1912年6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墩戴家铺一个雇农家庭。自幼务农。1928年7月平江起义后参加赤卫队。1929年 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6月参加红军,改名苏振华。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1年后,苏振华历任班长、排长、连政委、团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两次攻打长沙及中央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在战斗中作战英勇,身先士卒,并多次负伤。

1933年8月1日,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因表现英勇和战绩特殊,荣获中央军委主席朱德颁发的三级红星勋章。参加了中央红军的长征,途中红三军团整编为4个大团后,先后任第十二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长征到达陕北后,率领十二团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作战。1936 年被选送到红军大学第一期一科高级班学习,以惊人的毅力克服文化程度低的困难,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军事课程,被毛泽东誉为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 1936年11月,苏振华任红军大学二期二科科长。1937年8月,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二大队(政治大队)大队长,第四期改任第一大队(军事大队)大队长。1936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抗大”第五期开赴抗日前线的晋东南办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后改称为青年纵队),苏振华任第一团团长。从事抗大教学工作期间,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和高度的热情,出色地完成了各期学员的培训任务,为培养抗战骨干作出了贡献,并因此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1940年5月,苏振华调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政治委员兼鲁西军区政治委员,同时兼任鲁西军政委员会主席。 遵照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发动群众、壮大队伍、坚持敌后斗争的指示,积极扩兵、整军,将运河支队、泰山支队、晋西独立支队第二团等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并组织指挥了潘溪渡战斗,创造了在鲁西平原地带痛歼日军的范例。 苏振华左六,与中央工作组和上海市委的同志们合影1941年5月,苏振华出任冀鲁豫党政军委员会书记,主持了鲁西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合并工作,并任军区政治委员。针对该地区地处5省(河北、山东、 河南、安徽、江苏)交界的平原地带,根据地被日伪军据点和封锁沟分割,以及日军频繁“扫荡”和国民党顽军不断制造摩擦的复杂局面,总结了曹楼、倪庄、刘岗3村庄打破敌人“囚笼政策”的经验,写出了《鲁西南三个村的斗争是怎样坚持的》调查报告。毛泽东对报告充分肯定,1944年5月,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后,任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平原分局党校校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苏振华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政治委员,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及时向部队各级领导提出了思想上从抗日民族战争转到同蒋介石的国内阶级斗争上来,战术上从游击战转到运动战上来,工作上由地区分散转到高度集中上来的要求,对克服部队和平麻痹思想、投入解放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与纵队司令员杨得志率部参加了阻止国民党军沿铁路线北上的平汉战役,并主动出击敌长官部,毙敌4000,生俘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以下官兵8000人,还促使高树勋率国民党新八军起义。之后参加了张家口战役、怀来战役等一系列作战。

1947年5月,刘邓大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转入外线作战。7日,苏振华率领第一纵队一天拿下郓城,再次受到刘、邓通电嘉奖:“创造了一个纵队单独攻坚和歼敌两个旅的先例,争取了大反攻中第一个光荣和重大胜利。”之后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大别山根据地,在后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经略中原的历次作战中屡建战功。淮海战役中,率纵队顽强阻击国民党黄维兵团20万人北援徐州,有效地掩护了中原野战军主力的集结与展开;接着又率部参加了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取得了歼国民党军1.6万人,生俘国民党兵团副司令吴绍周等将级军官9人的辉煌战绩 。

1949年2月,苏振华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作战。1949年11月14日,率部一举解放贵阳,切断了胡宗南集团南逃的退路。新中国成立后,苏振华先后任贵州军区政治委员兼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贵阳市军管会主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省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54年4月调到海军,先后任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海军政治委员,对于人民海军的政治思想工作、军事训练和装备建设,特别是对建立海军科学研究基础和比较完整的造船工业体系,形成军事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训练使用三者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做出了重大贡献,使人民海军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具有现代作战能力的海上武装力量。

“文化大革命”中,苏振华受到林彪集团的残酷迫害。1972年复出后,出任海军第一副司令员,随即又改任海军第一政治委员。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73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与“四人帮”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粉碎“四人帮”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苏振华出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为稳定“四人帮”长期经营的上海的局势, 团结广大军民迅速摧毁和肃清“四人帮”帮派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苏振华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曾担任过中央军委委员 、常委、副秘书长。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苏振华于1979年2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7岁。

§ 个人荣誉

上将军衔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二级八一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

三等红星奖章

§ 将军故事

1959年10月,苏振华在南口视察炮兵部队苏振华的治黔计划

贵州解放,当新上任的省委书记苏振华在街头把目光转向人们褴褛的衣衫、泛黄的脸庞和缺衣少食的儿女时,他的心头不禁涌起一阵悲凉。

“贵州要治本,人民要当家做主人。扎好根子,是搞好贵州的百年大计!”上任不久,苏振华就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治黔计划。土地制度的改革,是苏振华治理贵州的突破口。贵州省的封建剥削极其严重,有的地区地租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甚至,奴隶制的残余也很普遍。

这种情况下,苏振华在领导贵州土地改革的时候,坚持依靠和充分发动雇农,他认为这是土改成功的关键。对参加土改工作队的干部,他一再强调,一定要发动最底层的农民,在贵州掀起天翻地覆的土改运动。苏振华还结合互助合作、民主选举、抗美援朝等运动进行土改复查工作,进一步发动群众斗倒漏划的地主,彻底地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贵州省是个多民族的大省,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问题十分复杂。苏振华不仅从贵州这种多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领导土改斗争,而且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工作。不时有穿着各色民族服装的干部群众成为他家里的座上客,他们与苏振华一起聊天,讨论问题。抓少数民族工作,苏振华特别重视把党的政策带给他们,让他们知道“世道已经变了”,现在已是老百姓自己的天下。

在农村普遍开展反封建斗争时,他就及时地站起来反对脱离生产的倾向。一旦完成土改,就要把农业生产作为中心任务来抓,这是苏振华的主张。苏振华还坚持一点,一把手强有力的领导,是搞好任何事的关键。为加强农村和农业战线的领导,苏振华直接领导互助合作运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贵州农业生产取得很大的发展。

1954年是贵州历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里贵州吃粮靠外省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并且外调余粮达到4.3亿斤。全省半数雇农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中农水平。贵州在历史上几乎没有现成工业,只有张之洞在镇远青溪开办过一个小铁厂,抗日战争中建立过一些小修理厂,临解放时已破烂不堪,奄奄一息。

面对这种情况,苏振华提出“贵州要有自己的工业”的口号,他积极领导在贵州兴办的工业。他亲自到贵州发电厂做动员,组织职工恢复生产,给人民送去光明。他到豫丰纱厂同工人座谈,鼓励他们多纺织,多织布,给人民带来温暖。由他提议兴办的制革厂,使贵州盛产的牛皮有了出路。由他组织在猫跳河上建成的贵州第一个水电站,送给贵州人民更多的光明。他组织扩大茅台酒的生产,增加了工厂收入,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在他的组织下,生产出贵州有史以来行销全国的锻钎机……

为了进一步发展贵州工业,苏振华十分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早在解放之初,他就了解到徐采栋这个人曾留学法国,是位冶金专家,便请他参加规划贵州工业建设的工作,后来这位冶金专家当了贵州省的副省长。

贵州刚一解放,他就主持召开了贵州市职工代表会,邀请全市69个单位568位工人代表到会,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了解民情,倾听民心。为使工作稳妥踏实,他在土匪猖獗、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冒险跋涉,深入农村、工厂、水电站、工地。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全省所有专区和许多县,他几乎跑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苏振华有一种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为解决地委一级的工作问题,他总是先到县、区去考察。为解决县委一级的工作问题,他又是先到区、乡去考察。对领导干部的任用和对人事的处理,他从不简单行事或独断专行。

“苏振华有军队工作的经验,也有地方工作的经验,军队不用,我们用”平汉战役中的苏振华中国海军初建,苏振华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历史使命感,于1954年出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到职后不久,苏振华就去了各舰队、基地与岛屿,了解部队,熟悉干部,深入调查研究,学习海军业务。很快,他就完成了从地方到军队领导角色的转换。协助司令员萧劲光积极创建海军,他成了真正的核心领导之一。

2年后,海军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标志是1956年6月海军第一次党代会的召开。在会上,苏振华代表党委作工作报告,十分欣慰地指出:“在正确的海军建军方针的指导下,国家已经建立了一支以空、潜、快为主的海上战斗力量。”谈到今后海军建设的基本问题,苏振华认为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他说:“这就要求部队集中力量培养各种专业干部,加强部队的战斗训练和有计划地进行基地工程以及各方面的建设。”

中国海军组建已有7个年头,这段艰难的初创时期只是海军建设的起步。

这次大会后,海军建设进入成长发展时期。

1957年2月,苏振华被任命为海军政委,也开始了他领导建设海军的新阶段。

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是在这个时候启动的。

早在1953年,毛泽东在同水兵们一起航行时就发出号召:“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而海军的强大,关键还在技术提高。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一点:海军要赶快搞技术,搞设计,搞科学研究。针对外国海上封锁,1958年,毛泽东断然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

周恩来指定苏振华担任核潜艇研制领导小组组长。苏振华立即着手组建工作机构,动员全国力量投入这一工程,组织核动力开发研究。

1960年,中苏交恶。苏联单方面撤走专家,有关舰艇与导弹的资料和部件也不再提供。这使中国正在建造的舰艇陷入困难境地,有半途而废的危险。

但中国人不信邪,中国核潜艇研制工作仍然继续进行。1960年6月,北京原子动力所提出了《潜艇核动力方案设计(草案)》。经中央军委批准,于1961年组建舰艇研究院,调得力干部刘华清、于笑虹和戴润生担任领导。

1962年,由于内有天灾人祸,外有赫鲁晓夫施压,中国国民经济十分困难。许多建设项目被迫下马,核潜艇研制也面临难以前进的困难。苏振华坚持保留必要的研制人员,使核潜艇研制工作不致中断。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西部沙漠上空,升起了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驱散了笼罩中国3年的“晦气”。苏振华日夜不能释怀的核潜艇研制工程,这时便又提到了他思考的重要位置。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核潜艇研制重新上马,时间是1965年8月19日。核潜艇研制再度开发,苏振华激动得流下了泪水。但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就在这个时候,林彪操纵李作鹏等人篡夺海军领导权的步子加紧。10月,李作鹏等利用海军党委三届二次会议的机会,背地里炮制了《三年基本总结》,为他们夺海军领导权大造舆论。随后的“文革”浊流席卷全国,林彪一伙利用动乱,在1967年1月15日深夜,非法绑架了苏振华,接着将他宣布为“三反分子”、“邓小平安在海军的定时炸弹”,实行残酷斗争,从精神和肉体上进行百般折磨。

自1967年至1972年,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苏振华被剥夺了同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联系,过着“劳改犯”的生活。身处逆境的苏振华不为个人安危着急,但为海军建设担忧,为核潜艇研制担心,为所有新型舰艇的研制担心。核潜艇的研制因“文革”混乱面临搁置,危险还是毛泽东化解的。在关键时刻,他连续几次亲笔批示,加快了研制核潜艇的进程。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胜利下水。十多年的艰辛,几度风雨。身处湖南偏僻关押地的苏振华,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不已。

1972年,苏振华回到北京,这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过问的结果。毛泽东批准他恢复工作。周恩来也提出:“苏振华有军队工作的经验,也有地方工作的经验,军队不用,我们用。”苏振华恢复工作后,改任海军第一政委,并担任海军党委第一书记。1973年,他参加了中共十大,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苏振华大力整顿海军,使遭受林彪反革命集团严重破坏的海军出现了新面貌。并且,领导海军急起直追世界海军强国。

1975年5月3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他同每一个到会的政治局委员握手交谈。他握着苏振华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共和国的海军要使敌人怕。”说着,又不无遗憾地用小拇指比划着,“现在的海军只有这么大!”他又鼓励道:“海军要靠你呀!”苏振华是无愧于重托的。在他和海军其他领导人的努力下,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结束了中国百年来有海无防的历史。

1976年10月6日,中央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苏振华受中央委派连夜接管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宣传机构。粉碎“四人帮”后,“四人帮”的余党在大本营上海企图做垂死挣扎,阴谋策划反革命武装叛乱。而被“四人帮”一伙把持的中共上海市委陷于瘫痪,情况十分紧急。

中央于10月20日决定:由苏振华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同倪志福、彭冲到上海主持工作。苏振华一行到上海后,团结和带领上海广大军民,迅速摧毁了“四人帮”在上海的帮派体系,把上海的揭批整运动和各条战线的工 作纳入正常轨道。“四人帮”在上海的10年苦心经营,一朝破灭。

1977年8月,苏振华参加中共十一大,被选为中央委员,接着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苏振华仍十分牵挂着海军现代化建设。

1979年春节,他带病走遍海军机关大院,看望了干部和战士。2月6日,他的病情加重,但仍旧向医院请假,参加了海军所属的一个研究所的会议,并在会上讲了40多分钟的话,他以百倍的信心和激动的话语展望海军装备发展的明天。[1]

§ 视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