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藏经楼
释义 藏经楼位于江苏南京,在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藏经楼的“藏”,读zàng,是指佛教里的三藏:经藏、律藏、论藏,另外还有分类的意思。藏经楼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是孙中山奉安中山陵后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专为收藏孙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还展出奉安大典珍贵史料。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庙的古典建筑。

§ 简介

藏经楼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大部分。藏经楼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藏经楼以及碑廊、碑刻是中山陵一处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在三楼屋檐正中悬有一方直额,上书"藏经楼"三字,黑底金字,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1987年5月7日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藏经楼辟为孙中山纪念馆。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屈武亲笔题的"孙中山纪念馆"楷书阴刻六个鎏金大字横匾,悬挂在主楼底屋正门上方。

§ 主楼

主楼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屋顶覆绿色琉璃瓦,屋背及屋檐覆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竖有紫铜鎏金法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整座建筑内外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极为壮观。共三层,底层为讲经堂,并有夹楼听座;二楼为藏经、阅经及研究室;三楼为藏经室总面积1600平方米。一楼中部大厅上高悬一座火炬形大吊灯,厅顶部饰有鎏金的八角形莲花藻井,显得豪华宏丽。楼后有回廊式建筑,长125米,壁面镶砌的是冯玉祥将军捐赠送的“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青团6讲138块,计15万5千余字。每讲分别由当时的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粪翁等人书写,是一组书刻俱佳的珍贵文物。

§ 僧房碑坊

僧房五间,建在中轴线上,僧房后建有东西厢房四间,东西碑廊各长125米,左右对称,环绕主楼与僧房。东西碑廊各25间,廊壁镶嵌爱国将领冯玉祥捐献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块,碑高1.90米,宽0.9米,碑文为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全文,计15.5万余字,都出于国民党元老名家手笔。由苏州吴县石刻艺人唐仲芳带领弟子用了一年半时间完成。由于书写者不同,因此刻出的碑文风格各异。138块碑刻是近代文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日本侵略者侵占南京后,将主楼、僧房及碑廊付之一炬,主楼系用钢筋水泥构造,幸免于难,而碑廊因用砖瓦木结构,当时化为灰烬,仅剩碑廊基础及碑刻。''文革"期间,碑廊、碑刻与藏经楼一样也遭到严重破坏。战火中幸存的9间碑廊被拆,138块碑刻无一幸免。碑文被铁锤"过堂''无一完好,碑毁字灭,见者无不哀叹。要使这组技术复杂且又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按原貌再现,任务甚是艰巨。经文物部门和专家学者多次研究修复方案,又经四个单位试修,最后确定选字刀法、风格、做法力争与原构件相符,在不准更新、不失原貌的前提下制订能粘接的粘接,能修补的修补的修复方案,基本恢复了原貌。

§ 广场

藏经楼前广场,矗立着一尊孙中山先生铜像,这尊铜像是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先生赠送的。早在1895年1月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到香港,组织兴中会总部,这时与香港"梅屋照相馆"的老板梅屋庄吉相识,曾多次接受梅屋捐助的活动经费。不久袁世凯窃国称帝后,孙中山先生被迫去日本,就住在梅屋庄吉家中。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婚典礼也是在梅屋家中举行的。

§ 历史

藏经楼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1935年3月动工,次年10月竣工。抗日战争中藏经楼曾遭到严重破坏,1955年修复。十年动乱中再遭劫难。1982年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将藏经楼按原貌修葺一新。主楼后面僧房两侧的碑廊。1986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修复,由国家财政部拨专款,于1989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64周年前夕竣工。

§ 参考资料

[1] 途牛旅游网 http://www.tuniu.com/places/8738/show_desc

[2] 南京旅游网 http://www.njcct.com/place_view.php?id=11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