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衡山县
释义

§ 基本概况

衡山县衡山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因南岳衡山得名,以“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闻名于世,辖17个乡镇,总人口41.2万。地处东经112o27'-112o57',北纬26o58'-27o28',之间,北界湘潭、湘乡,西南与衡阳县接壤,西北与双峰县毗邻,东隔湘江与衡东相望,南与衡南相接,中部的北、东、南三面环绕南岳区。南北纵长54.5公里,东西横跨48公里,总面积93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0.46%。

县境地形内高外低,将祝融峰围在中间,地势向西北、东南逐渐降低,形成两个倾斜面。以山、丘、岗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组合具有带状阶梯式分布特点,全县山地约占11.4%,丘陵约 占42.3%,岗地约占24.8%,平原约占21.5%。

衡山县境内有湘江干流64.85公里。有湘江支流38条,总长达444.8公里。其中一级支流10条177.5公里;二级支流17条186.2公里;三级支流8条78.9公里;溪流3条26.1公里。

衡山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充足,光照充裕,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基本同季,雨旱季较明显;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17.5摄氏度,后山比前山气温略低,年平均无霜期为286天,平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有利于农业生产。

衡山工业已初具规模,全县国有、集体、乡镇、合资、民营等工业企业共有60余家。初步形成了采矿 、建材、化工、造纸、陶瓷、橡胶、包装、塑料、机械制造 等15个门类,主要产品50余种。其中瓷泥、石膏、钠长石、煤碳、草席、纸张、日用瓷和百富利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名类专用车,衡山专用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衡山”牌客车与专用车,县缸套厂生产的部优产品165F缸套与叉车门回回架,县茶机厂茶叶机械系列产品与异形铜管,获省优产 品 的“银雪”牌碳酸氢 铵 ,“555”牌电瓶、镀锌水管及天马化工厂生产的氯化聚乙稀,琉璃制 品 厂生产的琉璃制品, 彩 印复合包装厂生产的复 合 塑料包装,衡山 助 剂厂生产的“银燕”牌纸品印花粘合剂、无纺粘合剂、纸品乳剂系列产品,衡山化工厂的T31固化剂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奠定了衡山工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衡山县

衡山县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县之一。全县农业人口35.2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87%。耕地总面积25.9万亩,其中水田24.1万亩,旱地1.8万亩,人均耕地占有量0.65亩。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现已形成了吨粮田生产基地、养殖业生产基地、楠竹生产基地、油茶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和席草生产基地,全县农业总产值10.1亿元,农业占全县GDP比重约为三分之一。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45万亩,年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主要粮食作物有 水稻、小麦、大豆、红薯、马铃薯、蚕豆、豌豆、玉米、高梁 等。经济作物主要有 柑桔、红枣、梨子、桃、李、席草、烟叶、花生、西瓜、香瓜、蔬菜、茶叶、药材、油菜、油茶、苎麻 等优质产品,是湖南省第一批命名的“家庭小水果县”。 2008年,全县完成社会生产总值48.1亿元,同比增长13.2%。完成财政总收入2.71亿元,增长23.3%。

衡山县的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现已形成“电信、移动、联通三网并进,邮政事业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衡山县电信现有固定电话装机容量45728门,铺设本地光缆255.5公里,电缆2747皮长公里。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3.1万户。已有319个村安装了程控电话,入村率达98.15%,人均普及率达7.75% 。电信因特网业务全面开通,数据宽带网用户正在快速发展。移动、联通公司现有移动电话用户3万余户。移动信号基站遍及全县,基本实现了衡山地区移动信号的无缝覆盖。联通现有南岳——衡山基站十余处,正在争取实现整个衡山无盲区。

衡山电力事业发展迅速,目前衡山电网拥有110kv变电站三座,35kv变电站7座,主变总容量12万KVA。所辖110kv送电线路1条14公里,35kv输电线路16条总长147公里,10kv配电 线路32条总长844公里。10kv配变868台,总容量45600KVA。电网总资产近亿元,年供电量1亿千瓦时。此外,快速发展的小水电已成为衡山县电力能源的有效补充。全县现有水电站22处,其中国有电站5处,乡村电站17处;总装机容量为10076千瓦,其中,国有电站为7610千瓦,乡村电站为2466千瓦;年均发电量为2258万千瓦时,其中,国有电站为1694万千瓦时,乡村水电站为564万千瓦时。充裕的电力资源,合理的电网布局、大大提高了我县供电水平,为我县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行政区划

衡山县辖8个镇、9个乡:开云镇、白果镇、东湖镇、萱洲镇、长江镇、新桥镇、马迹镇、店门镇、贺家乡、永和乡、沙泉乡、福田铺乡、岭坡乡、望峰乡、长青乡、贯塘乡、江东乡。

§ 历史沿革

以境内有南岳衡山得名。

衡山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秦统一中国后,其地属长沙郡。三国吴会稽王太平二年(257年),隶属衡阳县。晋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90年),改衡阳县为衡山县,为县名之始。唐属衡州,宋属潭州,元属潭州路,后改为天临路。明清属衡州府。民国废府存县,直属湖南省。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的衡山县包括今衡山、衡东两县和南岳区。

1960年初,衡山划出南岳公社和南岳镇归省直属的南岳管理局管辖,次年底,南岳管理局改称南岳县。

1966年撤销南岳县,将衡山县湘江以东地区析出组建衡东县,原南岳县与衡山县湘江以西地区合并为衡山县。

1984年,又划出南岳镇、南岳乡及东湖、马迹、望峰三个乡镇的10个村,建立衡阳市直辖的南岳区

§ 自然地理

衡山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因南岳衡山得名。地处东经112o27'-112o57',北纬26o58'-27o28',之间,北界湘潭、湘乡,西南与衡阳县接壤,西北与双峰县毗邻,东隔湘江与衡东相望,南与衡南相接,中部的北、东、南三面环绕南岳区。南北纵长54.5公里,东西横跨48公里,总面积93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0.46%。

衡山县

县境地形内高外低,将祝融峰围在中间,地势向西北、东南逐渐降低,形成两个倾斜面。以山、丘、岗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组合具有带状阶梯式分布特点,全县山地约占11.4%,丘陵约 占42.3%,岗地约占24.8%,平原约占21.5%。

衡山山脉将衡山县分成东南(前山)、西北(后山)两大部分,致使衡山县的地势由衡山山体向西北、东南逐渐降低。境内可见到500、300、150米左右的夷平面,具有横向的带状阶梯式分布特点。

境内最高点为岭坡乡南部近衡山紫盖峰的毛凹脊,海拔672米;最低点为荆陂河出口处,海拔40.6米;高差631.4米。境内山丘属衡山山脉和凤凰山脉。由于祝融峰等26座山峰组级成的衡山山体,横亘于县境中部,形成了东南(前山)、西北(后山)的天然屏障。境内主要山峰有:巾紫峰、燕子岩、勾头峰、吐雾峰等。

衡山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充足,光照充裕,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基本同季,雨旱季较明显;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17.5摄氏度,后山比前山气温略低,年平均无霜期为286天,平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

§ 山脉河流

衡山

衡山又称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山县。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放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清人魏源在>中说:“恒山如行,岱(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这是对衡山的赞美。 衡山县

衡山的烟云可与黄山媲美。游人在山上,忽然云雾升起,转眼之间,清晰可见的一座座山峰,竟被一团团烟雾笼罩住,渐渐隐去身形,游人自己也感到象在腾云驾雾,只觉得一缕缕、一团团的青烟白气,荡于胸前,流于指隙,似乎伸手可捉,可又什么都未捉到。突然,一阵清风拂面而过。风过处,天空便由灰而白,由浊而清,浓雾消散,远处的山峰又清晰可辨了。

衡山山势雄伟,绵延数百公里,号称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座最有名。祝融峰是衡山最高峰,海拔1290米。南岳四绝是:“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

衡山县境内有湘江干流64.85公里。有湘江支流38条,总长达444.8公里。其中一级支流10条177.5公里;二级支流17条186.2公里;三级支流8条78.9公里;溪流3条26.1公里。

湘江从衡南县与衡山县萱洲镇交界的草鱼石入境,南北流向经县境东缘的萱洲、贺家、永和、师古、开云、长江六个乡镇,至长江镇永丰村入湘潭县境。境内长64.85千米,境内河面宽300-1200米。河道可四季通航,大源渡和株洲两个航电枢纽建成后,可直航千吨级船舶,湘江正常水位41.7米,警戒水位47米,正常水深2.3米。

涓水

古名兴乐江,又名白果河,为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双峰县昌山,从新桥石地方村入境,沿途流经新桥、贯塘、江东、白果、长青五个乡镇,至长青乡晓岚村晓岚港出境入湘潭县。境内长26.8千米,河道汇水面积490.4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3.98立方米/秒。上世纪50年代前,为衡山第二条通航河道,后因河床淤高,不能通航。

荆陂河

又名金边河,为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南岳紫盖峰东侧福田铺乡,流经沙泉、开云、长江等乡镇入湘江,全长29千米,集水面积112.2平方公里。

乌江

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南岳紫盖峰东南侧,流经师古,永和等乡镇,至师古乡乌石铺入湘江,全长20千米,集水面积119.4平方公里。

§ 矿产资源

衡山县金属矿产以有色金属分布较普遍。已知矿种有铅、锌、钨、金、铜、锡、锑、钽、锗、铀等;黑色金属矿有铁、锰。全县有中型矿床2处:即九龙泉多金属矿和罗渡3011矿。小型矿床5处:福田铅矿、岭坡铅锌矿、马迹铅锌矿、岭坡金矿和长江锰矿,还有矿点和矿化点多处。已开采有的福田铅锌 矿、岭坡铅锌矿和长江金矿、锰矿等处。 衡山县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多,贮量大 ,堪称“非金属之乡”。 已知矿种有花岗石、钠长石、钾长石、高岭土(即瓷泥)、青石膏、白云母、石英砂、紫砂陶、石灰石、煤等。全县有大型矿床2处,即石膏矿和钠长石矿;中型矿床1处,即高岭土矿;小型矿床2处,即霞流冲煤矿和钓牛坪白云母矿。另有矿化点多处,大中型矿床除白云母矿外,其余均已开采。其中,钠长石储量占全国储量的45%,占全省储量的98%,为亚洲之最。瓷泥、石膏储量均居全省第二。

§ 交通通讯

衡山县交通十分便利,现已初步形成了铁路、水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纵贯南北的京广铁路,同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湘江水路四条交通动脉平行而过;横跨衡山大桥的314线省级公路和湘江衡山的大源渡航电枢纽大埧公路,连接湘江东西两岸。这四纵两横,构成了四通八达、贯穿南北东西的“目 ”字型交通大格局。尤其是已通车的京珠高速公路新塘出入口,距县城中心不足三公里。快速、便捷的交通优势,缩短了衡山与各地的距离。即将开工建设的千吨级码头,将使衡山的水路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南北货物流通提供一条更为方便和经济的运输通道。

衡山县

全县拥有公路通车里程1986.2公里。全县100%的村,70%的组通公路,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212公里,居全省前列。按行政级别分:国道(107)37.26公里;省道(314)47.1公里;县道132.64公里;乡道340公里;村道1406.7公里 ;专用公路22.5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42.36公里,四级公路209.74公里,等外公路1734.1 公里;按路面种类分:水泥路面51公里,沥青路面198.4公里,砂石路1736.8公里,1997年成为全省乡乡镇镇通油路第一县。

全县大中型桥梁13座1984.12延米,其中:湘江公路大桥1293.42延米;龙荫港桥40延米,白果楚南第一桥102.4延米,乌石铺桥38延米,罗陂桥52.7延米,师古桥41.6延米,江东乡沙坪河桥76.4延米,板仓桥70延米,永和乡松坳桥75延米,新桥100延米,石地方桥20延米,宋桥人民桥20延米,长江镇石桥20延米。

湘江水域64公里航道,12个码头,7个泊位,货物年吞吐量31万吨,年客运量24万人次。其中,有观湘、新源、沙头、源江、湘江、萱洲、白沙等7个客运码头;有湘华、交通、五一、长江等4个货运码头,还有航运公司的1个砂石码头。

邮政通信能力不断增强,新老业务得到同步发展。全县18个乡镇共设邮政服务网点21处,信箱、邮筒62个,信报箱群6个,ATM自动柜员机1台,总邮路长度达426公里,投递线路总长度1294公里。邮政营业窗口口均接待客户1500余人次,处理各类邮件2600余件,目前已与全国各地及世界上137个国家和地区通邮

§ 社会发展

“引种油松实验”、“DC法实验”分别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农业区划和应用获国家奖和省一等奖。

1999年,全县有中等学校30所,有普通小学233所;中等学校有教职工1830人,普通小学有教职工2042人;中等学校有在校学生23656人,普通小学有在校学生44946人。 衡山县

文化、卫生和体育  有电影院、图书馆、文化馆、电视差转台各1个。

1999年,全县有卫生机构33个,其中有医院31个;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37人,其中有医生409人;卫生机构有床位828张,医院有床位820张。

1990年,全县有室内体育馆1座,有400米田径运动场2个,200米田径运动场12个。有二级裁判员32人,三级40多人,一、二级运动员10人。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1999年,全县有竣工房屋建筑面积89539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61317平方米。

1999年年末,全县有从业人员23.67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88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11716万元,年平均工资6265元,农村居民人均全年纯收入2629.44元。

1990年,县级福利院1所,乡镇敬老院23所,集体供养孤老残人300多人。全县办了福利工厂26家。安置盲聋哑残就业人员近200人。全县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会233个。

§ 风土人情

简板敲,渔鼓响,张果老骑在驴背上”,几句民谣,形象地把“渔鼓”这种民间说唱的历史渊源、演奏乐器都介绍了出来。“渔鼓书”这种艺术形式,据说自唐朝就已形成了,流传了一千多年,“渔鼓书”的伴奏乐器非常简单,一个渔鼓,一个简子。明代王圻《三才图绘》载:“渔鼓”,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用两指击之。又有简子,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略俱外反。歌时用两片合击之以和也。渔鼓的材料应该是竹筒的,而朱世年现在用的是造纸厂用来卷纸的塑料管,不过听起来也蛮象回事儿。 衡山县

祁剧,也叫祁阳戏。它分为永河、宝河两派,但舞台语言,统一用祁阳官话。声腔有高腔、弹腔、昆腔三种。它是湖南历史悠久、流行较广并对粤、闽等省不少剧种的形成与发展颇有影响的戏曲剧种。祁剧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祁剧现有传统剧目总数上千,有一两百剧目已失传,后在1956-1961年期间发掘出来的。祁剧中的弹腔剧目约占百分之八十,高、昆剧目约占百分之二十。

祁剧音乐,素以高亢、激越见称。曲牌十分丰富,据邵阳地区已整理付印的音乐资料统计,有一千零七十九首。

高腔是祁剧中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一种声腔。至今还保留着“帽形燥鼓”这种古老的乐器。祁剧弹腔,是后于高腔兴起的一种声腔,分南北二路。它的南路,包括〔弋板〕、〔安春〕、〔阴皮〕等。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受宜黄戏和徽剧的影响。

祁剧昆腔用唢呐和笛子两种乐器伴奏,唢呐多用于情绪激昂、气势磅礴的唱段,笛子多用于叙事、抒情、轻快的唱段。唢呐伴奏时用大锣、大鼓、大钹以加强气氛;笛子伴奏时用帽形燥鼓轮奏。

祁剧过场音乐,分“大牌子”和“小牌子”两类,大牌子曲调丰富,既可渲染威武雄壮、庄严肃穆的气氛,也可表现热烈欢快、沉痛悲切的情绪。小牌子曲调轻快、流畅,多半用以配合表演动作,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祁剧的脸谱化妆,只用红、黑、白三个基本色调。花脸(净)脸谱,除粉脸外,其它多是专人专脸。祁剧的服装、首饰,也有它的特点。

祁剧的行当,也和其他剧种一样,分为生、旦、丑、净四行。细分又有八大色、十个头等等分称。八大色是生、旦、净、丑每行两个。

祁剧科班众多,名伶辈出。清咸丰、同治以后,祁剧科班到处涌现。据现有资料,自咸、同到抗日战争前,祁阳县办有:鸿、元、如、永、祥、方、香、梅、玉、翠、文、三、喜、荣、国、丽、巧、春、超等四十二个科班。其中玉字科的李玉亮,翠字科的何翠福,三字科的唐三雄,喜字科的刘喜艮,称祁剧三个半聪明子弟,他们都是名重一时的艺术家。培植人才最多的,当推“荣”字科班,如名丑李荣富(艺名李泥巴),名生李荣祯,名旦苏荣兰,他们都是驰名湘桂的大老师傅,在祁剧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 旅游概况

衡山县地处湖南省中部、湘江中游,以其秀丽的山川、灿烂的文化、富饶的物产闻名天下,赢得了“五岳独秀”、“文明奥区”的美称。衡山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其地属长沙郡,到晋惠帝元年,也就是公元209年,始 称衡山县。唐属衡州,宋属潭州,元属潭州路,明清时属衡州府。民国废府存县直属湖南省。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的衡山县包括今衡山、衡东两县和南岳区。1966年将湘江以东地区析出,建衡东县。1984年地市合并时,划出南岳区直属衡阳市管辖。现在的衡山总面积934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40万人口。县境交通便利,107国道纵横南北、湘江大桥将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与县内交通相连。衡山的自然风光绚丽迷人,巾紫峰森林公园、观湘州江心岛、九观桥湖、大源渡人工湖等四大景区让您饱览山河秀美、巾紫杜鹃、观湘夕照更让您心旷神怡。  衡山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衡山县虽小,但她受湘江碧水的滋润,得南岳名山之灵气,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区,旅游观光胜地。虞舜南巡,曾会诸侯 于此,举祭望之礼;大禹治水,在衡山得金简指点,留有碑、碣,并在南郊登紫金台,望九嶷祭舜,周穆王游历衡山,亦存西台古迹。汉晋以后,道佛共荣,高僧、仙道在此参禅授法,名著东瀛、南洋。历代名流学者会集于此,流连忘返。李白、杜甫、揽胜抒怀,唱绝衡山;韩愈祷岳开云,佑福衡山;朱熹、张栻讲学论经,点化衡山;王夫之著书立说,举旗抗清,振奋衡山。

衡山县素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伟统,是革命老区。“五四”时期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大革命时期的湖南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武装暴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救亡、解放战争时期的武装斗争的支前工作,组成了一幅 幅衡山人民的革命历史画卷。近百年来,衡山一批批优秀儿女投身于历史的滚滚洪流,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一代女魂”唐群英、辛亥革命先驱刘揆一、刘道一,农运领袖刘东轩、谢怀德 ,红军将领李实行、铁道游击队政委文立正......他们是民族精英,中华瑰宝,更是衡山人民的骄傲。毛泽建烈士陵园、康王庙和湖南农民运动纪念馆、岳北农工会旧址和唐群英故居等革命纪念馆址亦让人感叹历史的变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