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蓝点颏
释义

§ 简介

蓝点颜

蓝点颏也叫蓝喉歌鸲、蓝秸芦犒鸟、蓝脖、九圈领、蓝领、长脚青、蓝颏、点颏、蓝靛杠等。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雀形目、鸫科、歌鸲属。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及欧洲、非洲北部、俄罗斯、阿拉斯加西部、亚洲中部、伊朗、印度和亚洲东南部等地。蓝点颏体长12-13厘米,体重17-18克。头部、上体主要为土褐色。眉纹白色。尾羽黑褐色,基部栗红色。颏部、喉部辉蓝色,下面有黑色横纹。下体白色。雌鸟酷似雄鸟,但颏部、喉部为棕白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肉褐色。惧生,常留于近水的覆盖茂密处。多取食于地面。走似跳,不时地停下抬头及闪尾;站势直。飞行快速,径直躲入覆盖下。[1]

§ 特征

蓝点颏

雄鸟:中等体型(14厘米)的色彩艳丽的歌鸲。特征为喉部具栗色、蓝色及黑白色图纹,眉纹近白,外侧尾羽基部的棕色于飞行时可见。上体灰褐,下体白,尾深褐。

雌鸟:喉白而无橘黄色及蓝色,黑色的细颊纹与由黑色点斑组成的胸带相连。与雌性红喉歌鸲及黑胸歌鸲的区别在尾部的斑纹不同。

诸亚种的区别在喉部红色点斑的大小(亚种 abbotti最小)、蓝色的深浅度(亚种 saturator深,svecica浅)以及在蓝色及栗色胸带之间有无黑色带(svecica)。幼鸟暖褐色,具锈黄色点斑。

虹膜-深褐;嘴-深褐;脚-粉褐。

颜色:上体羽色为土褐色,胸部有黑色和淡粟色两道宽带,腹部白色。[1]

叫声:鸣声饱满似铃声,节拍加快,包括部分模仿其他鸟的鸣声。有时在夜间鸣叫。告警时叫声为heet似(JI)。联络叫声为粗哑的truk声。

§ 分布

蓝点颏

分布范围:古北界、阿拉斯加;冬季南迁至印度、中国及东南亚。 [1]

分布状况:亚种saturatior和kobdensis繁殖于中国西北,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鸟在中国西南及东南。其他亚种迁徙时经过中国--przevalksii繁殖于西伯利亚,可能在内蒙古及青海也有繁殖,迁徙经中国中部;abbotti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在西藏西部也有记录。这些亚种经中国时甚常见于苔原带、森林、沼泽及荒漠边缘的各类灌丛。

§ 习性

蓝点颏栖息于灌丛或芦苇丛中。性情隐怯,常在地下作短距离奔驰,稍停,不时地扭动尾羽或将尾羽展开。喜欢潜匿于芦苇或矮灌丛下,飞行甚低,一般只作短距离飞翔。常欢快地跳跃,不去密林和高树上栖息,在地面奔走极快。平时鸣叫为单音,繁殖期发出嘹亮的优美歌声,也能仿效昆虫鸣声。主要以昆虫、蠕虫等为食,也吃植物种子等。繁殖期为5月。营巢于灌丛、草丛中的地面上。巢以杂草、根、叶等筑成。每巢产卵4~6枚。卵有光泽呈蓝绿色。孵化期约为14天。

§ 护理

蓝点颏

蓝点颏生鸟首先要在板笼中驯养。初期要用线扎飞羽,以减少飞撞,保存体力,将粉饲料调成稀糊状,上面加几条面包虫或玉米螟幼虫,不给饮水。让鸟饿了吃笼内食罐中的虫,同时吃进稀料,以后将糊状料调稠,直至过度到吃粉料。或者用小昆虫填喂,每日4次,每次2~3条小虫,填喂时要轻柔,避免损伤,能自食后再放入点颏笼中饲养,供给清洁的水,每天更换。点颏料可用玉米面50%、绿豆面20%、熟蛋黄20%、淡鱼粉或蚕蛹粉10%配成。

蓝点颏活泼好动,要每天溜鸟,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夏天应经常让其水浴,每日可进行一次。冬季应减少水浴次数,浴后要注意不能直接吹风,浴水温度应在25℃~35℃之间,换羽期要特别注意多给活食和其他动物性饲料。

夏季要注意粉料随配随喂,保持新鲜,防止变质。如放入大笼饲养,须经过板笼驯化上食后,再放人较大中笼(100厘米长、60厘米宽、70厘米高)饲养一段时间,发现吃食不爽的继续填喂,直到体况健壮,再放入大笼,2米高、4米长、3米宽的大笼可饲养30只左右。笼顶要有1/3遮雨,多设较低的栖架。蓝点颏畏寒,冬天气温低于0℃时要在室内饲养,鸟笼要放到室内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在室外应选择避风向阳之处悬挂。

§ 保护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