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医宝鉴》
释义

§ 概述

《东医宝鉴》

《东医宝鉴》,本书是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共23卷。分为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和针灸5类。是书以黄庭经有内景之文,医书亦有内外景象之图,故先以内景精、气、神、脏腑为内景4篇,次取外景头、面、手、足、筋、脉、骨为外形4篇,又采五运六气、四象三法、内伤外感诸病证,列为杂病11篇,最后为汤液3篇,针灸1篇。每篇又分子目,共计104项。本书在朝鲜医家所撰的汉方医著中最负盛名,对指导临床和文献研究都颇具参考价值。

§ 基本信息

《东医宝鉴》书名:《东医宝鉴》

类别:综合医籍书目

年代:1613年

作者:朝鲜许浚 等编著

编撰:1610年

出处:古代药学史

§ 编写历史

《东医宝鉴》(동의보감)是朝鲜古代药学史上的巨著,作者是朝鲜宣祖及光海君时代的许浚,于光海君2年(1610年)撰成,三年后(光海君5年)(1613年)正式刊行。朝鲜宣祖29年(公元1596年),许浚向朝鲜宣祖提出编纂医书,将医术普及化,让一般百姓也懂得阅读,防病患于未然。因此朝鲜宣祖命许浚与御医杨礼寿、金应铎、李命源等一同设编辑局,着手医书编纂,期间遇“壬辰倭乱”,编书工作一度停顿。乱事结束,编纂工作继续,经过十数年的努力,到了光海君2年﹝公元1610年﹞终于完成编纂工作,三年后(光海君5年)﹝公元1613年﹞终于刻版刊行,至今《东医宝鉴》已有36种不同版本。

§ 主要内容

《东医宝鉴》一书共有二十五卷,二十五册,分内景篇﹝内科﹞、外形篇﹝外科﹞、杂病篇、汤液篇﹝药学﹞、针灸篇五大部分。《东医宝鉴》

内经编:精、气、肾、血、津液等和五脏六腑的功能;

外形编:可见部位的解剖、生理、病理学现象和相关疾病;

杂病编:诊察法和病因,不包括在内经编和外形编的各种疾病、妇产科病和小儿科病;

汤药编:当时用的各种汤剂;

针灸编:针法和灸法。

§ 重要价值

《东医宝鉴》选方丰富实用,收载15类,1400多种药材。每方均注出处,并收录民间单方。此书主要参考中国医书如《素问》、《灵枢》、《伤寒论》、《证类本草》、《圣济总录》、《直指方》、《世医得效方》、《医学正传》、《古今医鉴》、《医学入门》、《万病回春》、《医学纲目》等83种和高丽医学古有的医书《乡药济生集成方》 、 《御医撮要方》等撰集而成,是朝鲜最佳的综合性传统医学医籍。

《东医宝鉴》在朝鲜医学家所撰的汉方医书著作中最负盛名,对指导临床和文献研究颇具参考价值。书成后,光海君对此书高度评价,东垣为北医,丹溪为南医,刘宗厚为西医,许浚为朝鲜之医,谓之东医。当时的日本学者头藤原朝臣评价说,《东医宝鉴》集“古今之说”,有了此书,对医业“如察诸于掌”。由于该书流入日本的不多,“世人罕知之”。于是日本天皇享保(年号名,1716~1735年)初年命医官法眼源元通对《东医宝鉴》重新训订、校勘。享保九甲辰年,即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仲夏刻成书板、印刷出版。日本光格天皇宽政十一己未年(清嘉庆四年,1796年)仲冬再版。

《东医宝鉴》在韩国医学史上的地位,足以和中国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相比,两书同样是记载各类草药的医书集大成之作。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春,华亭(松江)闵翠祥为重印本作序。再版商是日本“大阪书林·河内屋吉兵卫”。清末,今伟明华冢(中)村一位世代业儒的孙姓塾师购得此书,共23本。其后代收藏至今,书页略有破损。

《东医宝鉴》当时在日本和中国多次翻译出版,其后还译成西欧许多国家语言。韩国政府正力争于将《东医宝鉴》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CO)世界文化遗产。除了启动注册申请之外,政府还计划编纂新的《东医宝鉴》,举办“许浚博览会”,建立以韩国医学为主题的公园旅游项目。另外,韩国保健福利部表示:“纪念项目的重点是重新回顾《东医宝鉴》的历史意义和内容,并将民族医药─韩医学培养成为世界性品牌。”

§ 400周年

韩国各界将从今年起继续推出为纪念《东医宝鉴》出刊400周年的各项活动。韩国太医许浚编著出刊的《东医宝鉴》将于2013年将迎来400周年,福祉部就此将从今年起开展为期十年的纪念活动。保健福利部的官员表示,这是重新回顾《东医宝鉴》并希望借此发展韩医成为世界一流名牌的一项长期计划。

为此,保健福利部计划组建由保健福利部次官卞在进为委员长,并有民、官人士共同参与的纪念工作促进委员会,展开各种活动,包括:促进《东医宝鉴》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新东医宝鉴》、举行许浚博览会等。促委会由政府人士、研究机关、市民与社会团体有关负责人等16人组成。今后,委员会将通过韩朝合作,积极推进各项活动。包括:为统一医学奠定基础、翻译《东医宝鉴》为韩语和英语的工作、发行《民族草药图监》 、韩医学知识信息化、建造韩医学健康生活主题公园、和运营体验韩医学观光计划等。

§ 根自中国

《东医宝鉴》这本书韩国人都知道,就像中国人都知道《本草纲目》 。复旦大学的韩国留学生张孝真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这本成书于17世纪初的医学典籍,由高丽学者许浚耗15年心血编纂而成,内容包括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和针灸篇,曾在中国、日本及欧洲多国翻译出版。年近七旬的上海市名中医蔡淦教授,几十年前也曾读过《东医宝鉴》。他说:“这本书基本是中医内容的重新整理编写。可以说,凡是看过《黄帝内经》 、 《伤寒论》等中医名著的,就不用再看它。况且,我们这些名著都比它早成稿一千多年。”《东医宝鉴》

其实,在学界早有这样的共识,《东医宝鉴》的根在中国。当中医传到韩、日等地后,它们又结合自身特点对中医进行了进一步发展,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医学体系。张孝真与另一位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韩国留学生赵孝翔都对“韩医”有着深厚的民族认同感。赵孝翔说:“虽然用英文翻译‘韩医’仍是Chinesemedicine(中医),但并不代表‘韩医’就是‘中医’,只代表了源头是中国。”张孝真也反复强调:“韩医虽然最初受中医的影响,但《东医宝鉴》是我们韩国人独创的。”

为了纪念这部“韩国人的医书”即将年满400岁,韩国政府拟将其申报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同时,韩国媒体表示:“我们将申报的是医书,并非中医。”对此,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华师大教授陈勤建认为:“理论上说,将《东医宝鉴》‘申遗’就等同于将中医改为韩医‘申遗’。因为这本书将中医的针灸等重要内容都体现了,那我们中医‘申遗’的唯一性体现在哪?”

§ 申遗之争

中国传统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正式启动,涵盖中医理论、养生、诊法、疗法、方剂、中药、针灸和民族医药(含藏医药和蒙医药)等,八项内容“打包”整体申报。起源于中国的中医药传至周边国家已有很长历史,如中国不及时申报,被其他国家抢先申报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今年年初,已酝酿了两年多的中医药‘申遗’工作正式启动,并纳入今后中国‘申遗’的五年计划。申报草案已完成起草,先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中医的“申遗”,国内中医界也曾有过一些不同意见,认为中医药“申遗”即代表其已“死”。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意味要把中医药供在博物馆。这反而是顺应中医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护它,包括“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中医药作为中国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标志之一,“申遗”体现了一种文明对话的精神,有利于推进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有利于使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得到认可,更好地促进中医药的广泛传播和长期保存。

§ 被指迷信

《东医宝鉴》

韩国医师协会日前就该国成功申遗的《东医宝鉴》发表了非难性质的评论文章,引发了相关争论。韩国医师协会在《关于<东医宝鉴>申遗的评论》一文中发表了如下看法。 “《东医宝鉴》中记载了很多类似‘成为隐形人的方法’、‘看到鬼神的方法’等完全不符合今天常识的内容”,因此“《东医宝鉴》只能算是世界记录遗产,而不是尖端的医学书”。医师协会认为:“作为记录遗产申遗只有初刊本才可以,复制本则不行”,“此次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世界承认韩医是医学的一部分。”

《东医宝鉴》是2009年7月31日被第九届世界记录遗产国际咨询委员会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教科文组织对其评价如下:《东医宝鉴》内容独特而宝贵,至今仍在得到应用,并且有很多方面比西方医学要卓越。另外医师协会还表示(韩医界)将国家的喜事当作自己扩张实力的宣战书,这是非常荒谬的。他们这么做未能分清文化遗产和科学之间的区别。大韩韩医师协会之前曾表示我们对目前人们轻视传统医学的不认可的态度感到遗憾,目前没有对医师协会的评论做出反驳的必要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