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袄神楼 |
释义 | § 概述 袄神楼位于介休市旧城顺城关东大街东尽头,为三结义庙的附属建筑物,三结义庙旧时也叫元神庙、袄神庙。袄神楼是它的山门和乐楼,也被称为玄神楼。它集山门、戏楼、过街楼的作用于一身,是介休市的标志性和景观性建筑之一,已经融入当地百姓的生活之中。它与永济的鹳雀楼、万荣的秋风楼和飞云楼一起并称为山西的四大名楼。[1] § 历史 袄神楼关于袄神楼的始建年代,说法不一。有的说始建于北宋,有的认为是清康熙年间所建。据清嘉庆二十四年《介休县志》中《卷三·坛庙》记载:“三结义庙在东关,文潞公祠之右,旧为元神庙,万历年间知县王宗正改建。”而在民国十九年版《介休县志》中《卷十六·古迹》记载:“三结义庙在东关,文潞公祠之右,旧为袄神庙,明嘉靖年间知县王宗正改建。”文献关于重修年代的记载也出现了不统一,所以不能仅仅依靠文献,而需要实物史料的佐证来判断袄神楼的创建年代。恰好在袄神楼戏楼屋面狮驮瓶下立碑上有康熙六年(1667)建庙的题记,再加上庙内现存清康熙十三年(1674)《重修三结义庙碑记》碑刻记载:“三结义庙初非为三结义庙也,盖宋文潞公特为袄神建……明嘉靖十一年(1532)更改为三结义庙也。”的内容,基本可以肯定袄神楼的创建年代应在北宋。对文献和碑记记载所产生的矛盾,最恰当的解释就是袄神楼在北宋建成,明万历或嘉靖年间重修,后毁于战乱或自然灾害,现存的袄神楼建筑应为清代康熙六年(1667)至十三年(1674)重建。[2] 据碑记所载,袄神楼是文潞公特为袄神所建。文潞公,即文彦博,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介休人。这里所说的袄神为袄教中的火神,袄教即拜火教,又称景教,就是金墉笔下《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公元六世纪从波斯传入中原,历史上袄教曾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各地多建袄教神坻,唐代时最为繁盛,宋元时偶有残余,到了明清两朝遭到无情镇压和残酷剿灭,后来就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被日益兴盛的佛教所取代。袄神楼是国内目前仅存的袄教建筑,对于研究袄教在国内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遗存。其建筑装饰图像具有浓郁的袄教建筑风格,在一些建筑手法和建筑风格上与中原迥异。一些木雕图案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难得一见的,如牧羊犬、大象、骆驼等,具有浓郁的波斯异域特征。介休历史上既非京畿,又远离中原,作为一个地理环境封闭的县城,能够拥有并保存下来这样一座全国惟一的袄教建筑,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3] § 结构 袄神楼袄神楼建造工艺复杂,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的精品。袄神楼为三重檐歇山顶,转顶木结构,正面呈“凸”字形,周围有回廊,进深20米。其中的过街楼部分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突出于回廊外;较宽部分即乐楼面阔五间,进深四间。袄神楼的下层是山门,上层是戏楼,中心为神龛。楼高两层,约25米,加上一重檐和二重檐之间的平座和顶部重檐,实为四层,楼的主要承重部分由四根高大的通柱支撑,直通上层梁架,设计紧凑,科学合理。[4] § 艺术 三结义庙袄神楼的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楼身木构的设计上,斗拱密布,鳞次栉比,加上如意头合龙形头的昂嘴耍头,体现了典型的清初山西民间营造技法。楼顶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琉璃脊饰。平座之上所出的十字歇山顶抱厦,玲珑别致,匠心巧妙,避免了因楼体高大而招致的呆板,而且在设计的深度、广度比例协调上,都显示了充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杂糅进艺术美学,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在周围民房的衬托之下,袄神楼显得高大雄伟,来往的车辆行人从过街楼下穿过,成为顺城街的一个点缀,至今还发挥着它的实用价值。作为集寺庙山门、戏楼、过街楼作用于一身的古建筑,袄神楼把实用性和观赏性巧妙的结合起来,匠心独到,一举多得。在袄神楼的北面,是三结义庙的大殿和献亭,里面原来供奉着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和张飞,故名三结义庙。三结义庙前是一处开阔的碑廊,存放着数通建庙历史的碑刻。[5] § 交通 外地游客可乘汽车或火车到达介休市车站后直接出租车到达,10元钱;也可以乘坐位于介休市体育馆路的140号公交车,在瓜市街下车,东行200米路北即到。 § 相临景点 王家大院王家大院 渠家大院 常家大院 平遥古城 乔家大院 城隍庙 大寨村 革命圣地麻田 第一大铁陨石 方山 福祥寺 后土庙 何家大院 洪山源泉 介子推庙 光化寺 白塔 太谷孔祥熙宅院 猫儿岭古墓群 绵山 禅山寺 兵宪牌坊 清凉寺 清虚阁 三多堂 石膏山 净信寺 曹家大院 袄神楼 文峰塔 乌金山 左权庙田风景区 响堂寺石窟 资福寺 张壁古堡 资寿寺 云龙山 懿济圣母庙 师家大院 黄庵垴风景区 天宁寺 静升镇 度量衡博物馆 三晋大财东家私博物馆 榆次老城 左权将军烈士陵园 崇安寺 昔阳大寨村生态农业园 邓小平太行山旧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