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荔湾湖公园 |
释义 | § 位置区域 荔湾湖公园位于广州城西风景优美的荔枝湾地区,属区级文化休息公园。历史上此地名园荟萃,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 景区简介 荔湾湖公园是最能体现南国优雅柔美风情,以湖为主的公园。它位于广州市西关荔枝湾泮塘地区,东至龙津西路,南至西关口,西至黄沙大道,北接中山八路。公园于1958年由群众义务劳动开挖而成,面积约40万平方米,湖面约占2/3。 § 历史印记 荔枝湾地处在广州城西,倘若伸开巴掌比划,得把今荔湾路、中山八路、黄沙大道(北段)、多宝路(西段)、龙津西路一带全涵盖了,便是陈年旧月里“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荔枝湾版图。原本这一带算是珠江岸边河汊纵横、地势低洼的大沼泽,相传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来广州向赵佗劝降,当时陆贾在今天的西村为驻地,他在驻地的附近,沿着溪湾,经营种植荔枝,开辟莲塘,栽种莲藕、荸荠、菱角、茨菇、茭笋……日久天长,就由此孕育出一幅怡然野趣、令人心羡眼馋的羊城西郊田园风景图卷。 两千多年,荔枝湾经历了深刻变化。荔枝湾盛产荔枝,晋代已有记载,唐代建有“荔园”,五代十国时代,统治南粤的南汉在荔枝湾处建“昌华苑”,遍植“红荔”,隆重推开荔枝湾的繁盛时期。得荫接福的南汉后主刘伥每到炎炎夏日,更在此大摆“红云宴”,邀八方宾客,群臣百官,开怀畅饮,风流快活达十年之久!真可谓“红尘笑罢宴红云,二百余年荔子繁”,穷奢极艳,享尽荣华。在明代,由于水系不断拓展,蜿蜒的细川溪流已成河网纵错的恢宏走势,所以荔湾河水一涌涌向了白鹅潭江面,这就令繁喧的荔枝湾锦上添绣,又幻化出水乡泽国的汪洋景至--以“荔湾渔唱”列入羊城八景之一。清代以“海山仙馆”而扬名。到了近代,特别是二十年代后出现许多画舫游艇,每每在荔红荷香的夏夜,月明风清的朗晚,在媚影般密匝枝桠的眨闪摇曳里,水波悠悠荡漾,游客们坐在八桥舫里、轻舟船河上,往来穿梭于钟灵毓秀的荔枝湾,一面临水凭风饱吮沿途荔夹岸、荷田数蜜香,一面品尝荔枝、西瓜,还有鱼片粥、艇仔粥、炒田螺等风味小食……于是,荔枝湾在众民心中更成了一处天堂乐园,人间仙境。 日敌的入侵,令这静谧平和的东园顿生硝烟,往昔繁艳的荔枝湾逐渐由盛转衰,日渐?代,随着广州城区的扩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荔枝湾河溪两面成为菜农、贫民聚居之地,居民为建房屋砍掉了荔枝树,再加上四十年代末期荔枝湾附近成为了广州市近代工业的基地,造成了河涌污染,再也难以适应荔枝树的生长。 解放后,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广州城市建设的加快,昔日的河涌变成了下水道,菜田荷塘亦建起了一座座民居和高楼大厦,“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仅能在五十年代兴建的荔湾湖公园里保留一点昔日的荔湾风光。为了恢复昔日的荔枝湾风貌,荔湾区委、区政府在制定《荔湾区商贸旅游区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建设荔湾湖风景旅游区,以荔湾湖为基础,建设荔湾涌出口处及湖边风景线,恢复过去的荔枝湾特色风光,并恢复昔日荔枝湾内的建筑名园、寺庵,以及建造碑廊、味食街,重视古羊城八景之一的“荔湾渔唱”。目前,荔湾湖风景旅游区已经开始实施。 荔湾湖公园坐落在荔枝湾的故地,建于1958年4月4日,由当时广州市市长主持动工,西区委、区政府组织了全区干部、群众参加义务劳动,经过一年多时间,在次年6月竣工。荔湾湖公园是当时广州市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三大市政工程之一。园名为沈钧儒手书。园内有近300株荔枝树,为1985年重种。公园总面积27公顷,水域面积占62%,陆地面积38%,由小翠、玉翠、如意、五秀四湖组成,以桥、堤相连,有园林建筑八亭、八桥、四廊、三厅、一轩、一阁,散落在碧波绿树丛中,颇具岭南园林建筑特色。 经过多年的建设,荔湾湖公园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娱乐、游玩的公园,设有饭店,茶座,舞厅及多种现代游乐设施。园内绿草如茵,佳木葱笼,曲桥卧波,层台叠翠,一派岭南园林风光。 § 景区特色 荔湾湖公园以湖泊为主体,由小翠湖、玉翠湖、如意湖、五秀湖组成。园内亭、台、榭、廊、轩、阁掩映于碧波绿树之中。树木成荫,杨柳依依,绿草如茵,桥曲栏回,亭台楼榭,贻水石桥,湖渡辉映.好一派南国风光。 荔湾湖公园是一座集游览、文体、娱乐、休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公园。园内设有各种游乐设施、健身场馆、国际标准的游泳池、游艇、宝宝乐园等。还设有饭店、酒廊、小卖部、烧烤场等服务设施。在小翠湖的浮香坞设有茶艺乐园,游客可以一边品茗,一边欣赏坞内展示的名家字画和工艺珍品。为逐渐恢复昔日荔枝湾的园林景观,荔湾区政府投资数百万元在五秀湖畔复建清代名园海山仙馆,配以两个水亭和楼高两层的展览大厅,展出丛书、丛帖、碑刻等。五秀湖的菱洲岛已遍植荷花,重新种上荔枝树,昔日荔枝湾的风情,将再现于人们的眼前。1985年评选出荔湾湖八景:花坪舞缘、榕荫歌声、玉湖泛舟、荔拥虹桥、仙祠古渡、春波松影、紫微秀径、沙渚菰蒲,都是游览荔湾湖的好景点。 与荔湾湖公园相伴的是广州市三大园林酒家之一的泮溪酒家,这是中外宾客品尝广州美食的好地方。 荔湾湖公园的主要活动场所是玉翠湖,内设有各种游乐、健身器械及设备。园内有国际标准游池的康乐中心,占地1755平方米,是人们盛夏消暑之地。位于小翠湖的浮香坞,现为名贵花卉、鸟、鱼、虫及名家字画、民间艺术珍品展览欣赏区。如意湖拾荫洲设有雾插室、组培室,是名贵稀有品种的花卉苗木培育欣赏区。位于五秀湖的全市最长的贴水长廊,由桥、亭、廊、轩组成,全长192.8米,亭壁辉映,景色宜人。 1985年经群众推荐及专家审定,评出荔湾湖公园八景:花坪舞绿、榕荫歌声、玉湖泛舟、荔拥虹桥、仙祠古渡、春波松映、紫薇秀径、沙渚菰蒲。 § 设计方案 荔湾湖公园扩建公布设计方案,西郊乡泮塘五约地段拆迁成定局。荔湾湖公园由于不符合相关设计标准即将扩建,扩建部分将结合仁威庙分三个景区。专家同时指出,所扩征的泮溏地区虽仍保留不少传统文化,但并不属于古村落。泮塘老乡表示,拆了老房子,“龙舟照扒、狮头照舞”。 拆迁将涉及500户人家 “按照国家建设部制定的公园设计规范,市区公园的适宜标准为每人60平方米,但现在荔湾湖公园只有3平方米。”荔湾区绿委有关人士表示,荔湾湖公园是荔湾老城区最大的综合公园,总占地27.8公顷,其中57.83%为湖面。近年来,公园日平均流量逐年递增,2005年就已达到3.2万人次。 扩征范围的东、南、西面均邻荔湾湖公园,北面为原西郊乡泮塘五约地段的民房。总用地面积为36711平方米,拆迁建筑面积合计约17000平方米。“荔湾湖公园呈U字形,最好的扩建办法就是先把中间凹进去的一块、即泮塘五约纳入其中。”该人士表示,泮塘五约地块内房屋大多是低矮平房,调查没有发现特色建筑及祠堂等文物,只有一座小型土地庙。 至于需要拆迁的居民,将通过房屋或货币补偿安置,大约有500户人家。 村民盼泮塘有新机遇 在即将拆迁的泮塘五约地段看到,四周已经一片凋零破落,居民以外地人为主,留守的本村人不多。 20出头的小李是地道的泮塘人,他对泮塘文化历史颇有研究。“五约一带可以说是泮塘村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他说,但随着城市的变迁,很多村民已经放弃了村中的房子,到附近的楼盘居住。小李支持拆迁五约扩建公园,“村里治安不太好,确实有一些藏污纳垢的地方,希望改造能带来新机遇。” “龙舟照扒、狮头照舞” 据荔湾区地方志办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泮塘地区主要文物有仁威庙、梁家祠和文塔,其中仁威庙已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单位,后两者列为文物线索,全部不在拆迁范围。拆迁范围内没有重大文史意义建筑及特色西关大屋,绝大部分是农民低矮平房,不属于古村落。 虽然建筑不属于古村落,但泮溏地区还是保留了不少传统文化。这里不但种有“泮塘五秀”,农民中还有“提四句”的习俗,逢节庆之日,就由民众即兴创作顺口溜,至今一些老人的家中还保留相关手留本。同时,泮塘也是广州最早开始“扒龙舟”的地方,南海盐步龙舟与广州泮塘龙舟已由460年的交情。 “拆了,龙舟照样扒、狮头照样舞!”66岁村民梁延坤搬出泮塘将近30年了,他表示,泮塘首约、二约、三约等地段村民过去几十年逐渐迁出,但没有影响泮塘乡每年端午扒龙舟、仁威庙会舞狮子的风俗习惯,今后五约要拆除风俗也不会消失。“仁威庙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经常回去碰头、聊天的。” [1] § 公园规划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发展,泮塘地区农民较早地开始了“洗脚上田”,进工厂的进工厂,经商的经商,逐渐搬出原居住地。“20多年前,我还小的时候,就说要拆了。”家住泮塘五约直街的黄姐说,上世纪80年代,就曾有消息指为扩建荔湾湖公园拆迁泮溏地区,“大家已经习惯了,即使拆也算有了心理准备。” 据介绍,结合扩建区地貌和荔湾湖公园的总体布局,以及根据荔湾湖公园生态完善建设规划,扩建区将分为三个景区:泮塘文化风情区、少年儿童活动区、后勤管理区。 泮塘文化风情区位于扩建区中部,也是未来荔湾湖公园的中心部分,作为公园的岭南文化展示主题景区。该景区内设有粤风戏台,戏台两边各建一条游廊,对面为三级下沉广场。粤风戏台为歇山顶仿古岭南戏台建筑,为粤剧及各类表演爱好者提供了展现才华、丰富文化生活的休闲娱乐场所。 “现在很多私伙局在荔湾湖公园分散活动,以后就能统一起来在戏台上分高低了。”区绿委有关人士介绍,拆迁范围内的“半溪五约”石刻以及旁边的古榕树、过河小桥、麻石路都将保留,“以后逛荔湾湖公园就像回到了以前的泮塘。” [1] § 开放时间 6:00—22:30 从2009年7月1日起,荔湾湖公园免门票了。 § 交通指南 公共汽车:中山八路站、泮塘站、龙津西站、西郊车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