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藏族拉伊
释义

§ 基本资料

文化遗产名称:藏族拉伊

时间:2006年

类别:民间音乐

地区:青海

编号:Ⅱ-21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 简介

藏族分为卫藏、康巴、安多三大方言区,结合地形而形成三块文化特色区域。拉伊脱胎于藏族山歌,公元7世纪三大藏区的划分,促成了拉伊在“下部多康”之安多藏区的广泛流播。

藏族拉伊历史悠久,与藏民族的成长历程同步,承载着民族的创造力和灵感,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拉伊不但显示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独到的艺术风格,并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独特而重要的文化价值。

§ 艺术特色

拉伊种类丰富,数量浩繁,内容涉及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完整的对歌设有一定的程序,如引歌、问候歌、相恋歌、相爱歌、相思歌、相违歌、相离歌和尾歌等。拉伊的曲调因地域不同而形成多种风格,有的强调音乐的语言性,节奏比较紧凑;有的旋律深沉、悠扬,形成自由、婉转的悠长型山歌风格;有的旋律甜美,节奏规整,形成雅致、端庄的抒咏风格等。

藏族拉伊是藏族民歌中的一支奇葩,是藏族青年男女倾吐爱慕之情的情歌,所以不能在家或村庄中咏唱,而只能在山野间引吭高歌。其曲调委婉抒情,节奏徐缓自如,在旋律上虽无大的变化,但经演唱者感情抒发,同样感人,它没有固定的歌词,是演唱者触景生情,随兴编唱,巧妙地运用比喻等方法,形象而生动地向对方表达演唱者的思想感情,有不少歌词采用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诗。

§ 贵德六月“拉伊”会

贵德县西河滩,地处黄河南岸,东接河阴,西至下排,南面村落密聚,园田如画,地势狭长,绵延成带。滩内垂柳含烟,绿杨迭翠,泉水潺潺,回荡左右,百鸟集林,鸣声上下。所谓"贵德由来风光好,佳景荟萃西河滩"。一年一度的六月二十二的"拉伊"会,就在这著名的风景区内举行。这个驰名海外藏族自治州的"拉伊"会,原是从群众祈神活动的母胎上发展起来的。

自明清时代起,贵德早就盛行着六月二十二的祈神活动。这项活动以城隍庙和毕家寺为中心,包括周屯、王屯、刘屯、河东、河阴、河西等广大地区的群众,他们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举行大规模的诵经降香活动。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贵德来了一位名叫吴世瑾的县长,他利用祈神机会,诱导群众,开展文娱活动,便在西河滩兴建娱乐场所。经过一番规划,修了一座大型戏台,开凿了一座人工池,修建了八角亭和飞机亭(亭形似飞机),开辟了许多娱乐场地。竣工之后,招来群众浏览,许多歌手唱家到这里聚会赛歌,以藏族情歌"拉伊"为主,西河滩会逐渐形成"拉伊"会。

"拉伊"会举行之日,周围百数十里内外的群众,从四面八方向这里云集。各族妇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这里的“拉伊”会在午后逐渐聚集起来,傍晚进入高潮。藏族青年男女,邀朋请友,约会相识,结伴聚集,相与赛歌,常常以十三四人的小摊子为竞赛单位,东一摊,西一摊,摊摊相隔十来步,一摊摊地聚合起来,拉开场地,摆开战场。游人多的一年,小摊子多达30个左右,平常年份也不少于十五六个。摊子的多少,以上年和当年庄稼丰收与否为转移。每个小摊子中,男女相偕,虽两性多少要求不等,但得大致相差不多。

赛歌开始的时候,一男一女,双方站起,怀中取出酒瓶,谁先唱,就将酒瓶递给先唱者,饮上一大口酒,便悠悠扬扬唱起"拉伊"来。唱毕,向对方献给酒瓶,喝一大口酒,便对唱一支"拉伊"。这一对唱毕,另一对接唱。他们比内容、比抒情、比声嗓、比唱腔、比机敏、比即兴编唱之才。一旦歌家脱颖而出,迅速改变对唱形式,众人便集中力量和唱家比赛,许多新崛起的唱家,战胜一摊,再去战一摊,夺取会场上"拉伊"的魁首。而年年夺魁的大都是女性,所谓"女唱家压会场,千万人喜洋洋。她们大都是不识字的文学家,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如诸葛亮舌战群儒,锋芒凌厉,咄咄逼人。每到傍晚时分,各摊子的唱家逐渐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赛歌群。清脆婉转的歌声、喝彩声、鼓掌声、口哨声、黄河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响彻西河滩上空,组成一组全民欢乐的交响乐章。

§ 传承价值

藏族拉伊历史悠久,与藏民族的成长历程同步,承载着民族的创造力和灵感,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拉伊不但显示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独到的艺术风格,并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独特而重要的文化价值。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