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蔡甸区
释义

§ 自然地理

蔡甸区位于武汉市西郊,地处汉江与长江汇流的三角地带,江汉平原东缘,地跨东经113°41′-114°13′,北纬30°15′-30°41′之间。北傍汉江与东西湖区唇齿相依,南临通顺河与汉南区山水相连,东濒长江与江夏区隔水相望,西与汉川市交错接壤,东北邻汉阳区,西南邻仙桃市。蔡甸区境内地势由中部向南北逐减降低,中部均为丘陵岗地,坡度较缓,最高处九真山海拔263.4米,为全区群山之首。北部为平坦平原区,地面高程多位于20-24米之间,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南部为洼地平原区,属于汉水与长江两个河漫滩之间的湖洼低地,高程在19-22米之间。北有汉水逶迤西来,南有长江浩瀚东去,东荆河自西向东横切全境,构成三面环水之势,全境地貌是垄岗为主体的丘陵性湖沼平原。

气候属北、中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具有热丰、水富、光足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无霜期为253天,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450毫米左右,且雨量分布的地域差异不明显,但年际差异较大,最高降水量可达1865.8毫米。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可达2111.8小时,光能辐射每平方厘米112.4千卡,均集中于春、夏、秋三季,具有明显的温光同季的特点。南北温差不明显,平均气温为16.5℃。春季月平均为16℃,夏季27.6℃,秋季17.5℃,冬季4.8℃,一年中最冷月与最热月多出现在1月和7月,极端最高温达39.6℃(1978年8月3日),最低温为-14.1℃(1977年1月30日)。

§ 历史沿革

蔡甸区

蔡甸区(原汉阳县),商末周初,先隶南国,后属郧国。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国。秦统一中原时,属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分属安陆、沙羡县;后置沌阳县,复为安陆县,三国时,魏、吴分据江夏郡,置石阳县(又名石梵)、沙羡县。晋属荆州江夏郡,改石阳为曲阳,后为曲陵,复置沌阳县。南北朝时,属郢州江夏郡、司州汉阳郡,置沌阳、滠阳县(后废)。隋属沔阳郡,置沌阳、汉津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因汉津位于汉水北岸,依“水北为阳,山北为阴”的旧例,改汉津为汉阳县。唐先后隶沔州汉阳郡、鄂州江夏郡,置汉阳县。五代十国时,先后属吴和南唐,仍隶鄂州;后周汉阳军(领汉阳、汉川),治所屯鲁山(龟山)。宋初,属荆湖北路汉阳军。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汉阳军为汉阳府,仍领汉阳、汉川两县,隶属湖广行中书省。蔡甸区明初属湖广布政使司汉阳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以县隶武昌府;十三年恢复汉阳府。清顺治元年(公元1627年),属湖广布政使司汉阳府。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湖北、湖南两省分治,汉阳府隶属湖北布政使司,亦辖汉阳、汉川两县。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湖北布政使司将德安府孝感县和黄州府黄陂县划为汉阳府的辖地。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又将安陆府沔阳州列入汉阳府管辖,从此汉阳县成为附郭首县。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为“阳夏分治”向慈禧太后奏请道:“查溯江而上六十里(华里)汉阳县属之蔡甸地方,市面较盛,水陆交通亦属要地,不可无职分较高之员驻扎其间”。此间,汉口镇及周围数乡从汉阳县中分出,另立夏口厅,同属汉阳府,故增驻通判于蔡甸。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汉阳府为汉阳县,属湖北省江汉道。后又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蒲圻专员公署第一和第三行政督察区。1926年,成立中共汉阳县委会(县委机关设汉阳城区)。1932年,与汉川建立中共川阳县委会。1941年,与黄陂、孝感建立汉孝陂边区工作委员会。1948年,与沔阳、汉川建立中共川汉沔县委、县政府。

1949年2月,川汉沔县委分为沔东县委和川汉县委,川汉县委辖4个区,其中有汉阳一区和四区;4月撤销川汉县委、县政府;5月16日汉阳县全境解放,同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恢复汉阳县建制;7月,正式建立汉阳县人民民主政府;8月,改为汉阳县人民政府,隶属沔阳专区。1951年,汉阳县改属孝感专区。1959年,划属武汉市。1960年,复属孝感专区。1975年,划归武汉市为武汉市四个郊县之一。1992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阳县,设立武汉市蔡甸区,其行政区域不变,区治仍设蔡甸街。

§ 区划人口

蔡甸区现辖蔡甸、张湾、侏儒、永安、大集、奓山、军山、沌口8个街道办事处,索河、玉贤2个镇和消泗乡、桐湖办事处及洪北农业示范区管委会。有村民委员会333个,村民小组2220个。

总人口444413人,其中农业人口331216人,非农业人口113197人;男性225406人,女性219007人。农村劳动力146896人,其中男劳力75011人,女劳力71885人。人口密度为421.7人/平方公里。老年人口56369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2.25%。城市常住人口118423人,流动人口4765人。全年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4857人。

§ 资源概况

矿产资源

境内现有矿床(点)58处,9种。1、溶剂石英砂岩矿。11处,储量9926万吨。主要产于大集街伏牛山、玉贤镇盐山、奓山街奓山、侏儒街横山一带。2、耐火粘土矿。3处,储量150万吨。主要产于大集街姜湾、玉贤镇蝙蝠山、蔡甸街凤凰山。3、水泥石灰岩。9处,储量19238万吨。主要产于侏儒街、奓山街宗许湾、永安街张湾等地。4、玻璃石英砂岩。3处,储量1740万吨。主要产于军山镇大军山、永安街雷公山、索河镇嵩阳。5、水泥粘土矿。产于侏儒街乌龟山。6、建筑石英砂岩。11处,储量80841万吨。主要产于蔡甸街凤凰山、索河镇六神山、军山镇王家山等地。7、砖瓦粘土矿。17处,储量5651万吨。主要产于张湾街牌坊湾、蔡甸街丘湾等地。8、河沙。沿汉江分布。9、煤矿。2处,主要产于奓山街陈家岭、蔡甸街。目前实际开采矿种有水泥石灰岩矿、石英砂岩矿、玻璃石英砂岩矿、耐火粘土矿和砖瓦粘土矿,主要满足武汉市建筑业和水泥及其他产品生产原料。

水利资源 蔡甸区

境内长江过境流程19.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0913立方米/秒;汉江过境流程37.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784立方米/秒;东荆河由仙桃市入境,过境流程77.3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7.82亿立方米。境内降雨以蔡甸区站数据为标准,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10402.9万立方米,汉江多年平均过境客水量536亿立方米。雨水丰沛,地表水资源较丰富且地下水贫乏,地表径流总量(即全区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47321万立方米。境内河汊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大小湖泊57个,承接了区内绝大部分地表径流产水,蓄水面积93.4平方公里。其中:东湖、西湖、小奓湖、桐湖、官莲湖、沉湖主要湖泊正常蓄水位在19.5-22.8米之间,正常蓄水量约1.26亿立方米。在汛期时为洪水调蓄区,其中东湖与长江相通,小奓湖与东荆河相联,沉湖、官莲湖、桐湖等与杜家台工程分洪道为一体,汛期洪水可排,枯水期江水可引,调度运行十分方便。有塘堰8492口,蓄水容积3381万立方米。2002年,国家投资2.67亿万用于两江干堤达标整治建设,使两江干堤全面达到防御“五四”型洪水标准。

主要物产

农作物:莲藕、冷食瓜、蔬菜;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芝麻;花生、红苕、杂豆等。

动物资源:分为两大类。一是家养畜禽,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等。二是野生动物,30余种,以山禽和水禽为主。其中白鹳、黑鹳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小麂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客禽有天鹅、野鸭和雁等。

植物资源:主要植被25种,其中灌木类有盐肤木、山胡椒、胡枝子、杜鹃、栀子、六月雪、南竹、冬青、竹类、野蔷薇、野花椒、芫花、白栋、奓木、野山楂、野柿子、紫藤等17种。草木类有丝茅、蕨类、藓类、狗尾草、苔草、拨葜、葛藤等8种。树种共有69科,140属,250种,主要用材树种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马褂木、杉木、水杉、池杉、侧柏、川柏、樟树、檫木、法桐、枫香、意杨、榆树、柳树、楠竹、泡桐等。主要经济树种有柑桔、银杏、梨、桃、枇杷、茶叶、葡萄、李等。

水产资源:有鱼类资源16科77种,其中理科鱼类48种,占62.3%,青、草、鲢、鳙、鲤、鲫、鳊、鳜、乌鳢是主要经济鱼类。主要经济水生动物有甲鱼、蟹、黄鳝、泥鳅等。

§ 经济发展

撤县建区以来,蔡甸借助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劲的经济辐射作用,蔡甸区坚持调整、改革、引进、创新,坚定不移地抓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托大区、壮大小区、带动全区”战略,保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稳步发展的好势头,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200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79亿元(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区域特色更加突出,农业保持平稳发展。特色农业呈集中发展趋势,形成了5万亩连片莲藕长廓、1万亩优质西甜瓜产业带和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农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增强,鲜藕、河蟹、食用油、牲猪、无公害蔬菜等5个产品走出了国门。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95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13.81亿元。粮食总产量14.53万吨,棉花总产量0.21万吨,油料总产量2.07万吨,蔬菜产量42.05万吨(其中莲藕产量11.35万吨)。蔡甸区全区有乡镇企业21589个,从业人员13.8万人,实现增加值37.2亿元,完成税收5081万元;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运行效益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新兴工业发展加快,精细化工、通信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初具规模。加快传统工业的改革改组改造,盘活了一批企业存量。企业实行股份制、租赁、出售、破产等产权制度改革达到90%,1789名职工转变了国有身份。区属骨干企业通过实施租赁经营、整体出售和强强联合,使一部分企业开始出现转机。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外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经济的比重明显提高,分别占GDP、工业增加值和税收的65.6%、71.1%、50%。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2.4亿元,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66亿元。

基础设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倾力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使境内公路密度居全省各县市区之最,电气化水平提前达标,邮电通讯实现了交换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城乡自来水供给日渐充足。香港丝宝集团、台湾国产实业集团、台湾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银泰集团、华泰植物油有限公司、武汉农资大市场、台湾华中商贸园、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等一批海内外大财团、大项目先后落户蔡甸,投资总额达40多亿元,形成了蔡甸经济的新支柱,推进了全区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前,蔡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洗发水生产基地,植物油加工基地;旅游业蓬勃发展;农业上已形成莲藕、奶业、苗木花卉、特种水产、冷食瓜、优质油菜、无公害蔬菜、水禽八大龙头产业,其中莲藕是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 基础设施

蔡甸是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武汉市总体规划体系中被列为二级重点城镇。近些年来,按照“高起点开发新城,因地制宜改造老城的指导思想”,城关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截止2001年底,城关建成区面积9.6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0.6万人。共有城市道路25条,其中主干道4条,次干道11条,一般道路10条,道路总长度41公里,道路面积0.62平方公里。道路排水管线长34.9公里,汇水面积7.12平方公里,管线普及率为71.4%。安装路灯1600盏,灯箱广告牌200多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8.3%,绿地率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33平方米。城关日供水能力5.7万吨,供水普及率100%,燃气年供应量1800吨,用气普及率55%。

1、农业基础设施

全区共有小(二)型水库20座,总库容468万立方米。固定机电排灌站1385处,总装机容量57.5千千瓦。农业机械总动力27.7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454台;农用排灌机械4340台、124066千瓦;农用水泵5004台,农用车1222辆。

2、公路交通 蔡甸区

自1991年在全市城郊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后,全区公路实现了国省干道标准化、区间道路优良化、列养里程黑色化。以国、省干道为主骨架,以区、乡道为支架,以长江、汉江、通顺河为主航道,以蔡甸、军山港口和蔡甸客运中心为主枢纽,东西贯通、南北连通的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全区拥有公路里程104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043公里,增长47.1%。全年货运周转量16344万吨公里,增长97.5%,其中:汽车货运周转量15500万吨公里,增长106.0%。客运周转量28302万人公里,增长40.1%,其中:汽车客运周转量28098万人公里,增长39.1%。

3、电力设施

全区电网形成了以土山变电站为枢纽,110千伏输变电线路环网供电的格局,实现村村通线,户户通电。全区拥有110千伏变电站6座,主变12台,容量36.45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14台,容量7.98万千伏安。

4、邮政电信

全区市、农话全部实现交换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建成全数字本地电话网,并进入武汉大网。目前,拥有程控交换、数字微波、光纤通信、图文传真、用户电报、分组交换、移动电话、可视会议电话等多种现代化的电信手段;邮政快件、特快传递、邮政储蓄、商业信函、集邮品市场开发、移动、联通公司话费代收等邮政新业务快速发展。2006年,全区邮政局、所19个,邮路总长度169公里,农村投递线总长度1546公里,电话用户92538户。电话(市话)普及率20.07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5.7284万户,宽带设备容量8832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982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7009万元。

5、市政建设

2005~2006年,先后完成了580米长,36米宽的独山大道二期道排工程;398米长,20米宽的文波楼连通道工程;396米长,30米宽的工农路延伸工程;1083米长,20米宽的同心路建设工程;830米长,36米宽的独山大道工期道排工程;改建3920米长,30米宽的树藩大街;1584米长,25米宽的龙家巷路。新建道路面积9.2万平方米,改建道路面积6.7万平方米,新建排水管道长度4.7公里。路灯2800盏。启动了莲花湖综合整治工程和道路及污水收集工程,已投入资金1.5亿元。

§ 社会事业

科技兴区战略实施加快,通过了国家科技先进区复查验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通过了省、市政府“普九”复查和新“一无两有”检查。全区有普通中学38所,在校学生3.3万人;职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299人;小学147所,在校学生4.23万人。全区有区级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楚剧团1个,少儿业余体校1个,文化体育稽查队1个,体育馆1个,影剧院1个,街(桐湖)、乡镇文化服务中心11个,村办文化室36个。广播电台1座,街(桐湖)、乡镇广播站15个,村广播室288个,电视台1座;区有线电视转播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达6.8万户,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和100%。全年举办大型群众活动12次,业余创作作品2300件。举办了大型民俗文艺踩街表演、迎春文艺晚会、团拜会文艺演出、广场文艺演出、灯谜竞猜、“武汉之夏”和第十三届莲花奖系列活动,组织下乡演出100余场,农村电影放映2406场。年末,全年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户28个;街乡镇文化站藏书3000册以上的图书室9个;村级文化网络建文化室36个,建千册书库116个。区博物馆馆藏文物(含标本)10083件;区图书馆藏书12万册,建成并对外开放电子阅览室。蔡甸区以“六城会”分赛场建设为重点,着力在抓基础设施、抓阵地建设、抓社会联动、抓体教结合上下功夫,群众性体育活动得到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势头良好,竞训工作水平得到了提高,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6年,全区体育人口26万人,各类体育场地325个,其中游泳池1个,标准田径场69个,篮球场114个,排球场54个,网球场21个,标准足球场2个,其它足球场60个,健身培训中心2个,多功能体育馆1个,训练馆1个。在全区范围内共组建安装全民健身体育路径器材56条、346件。区业余体校共向省市体工队及国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近80人,先后获奥运会金牌1枚、亚运会金牌4枚、世界杯金牌12枚。特别是输送到国家划船队的张秀云,1993年连续在世界及亚洲划船锦标赛中以及全国第七届全运会划船比赛中获得金牌各1枚,1996年、1998年在第26届奥运会和第13届亚运会上分别获银牌和金牌。1992年,蔡甸区被湖北省授予首批“武术之乡”,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建设体育强省特殊贡献奖”等光荣称号。2005年组队参加武汉市七运会举重、摔跤、毽球、武术、篮球等9个项目比赛,获奖牌59枚(其中金牌27.5枚)、获团体总分630.25分,取得武汉市远城区团队总分第一、金牌第一、奖牌第一的优异成绩,并组队参加“第五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获得三个一等奖、六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2006年强力推进了新一轮的“22、23、20”选材训练工程,开展了新的训练网点布局,全年开展了春秋2季选苗招生工作,突出开展了摔跤、举重2个拳头项目80余人的训练工作,并组队参加省市年度比赛7项次,获奖牌73枚(其中金牌27枚)。

有各类卫生机构85个,其中医院18个,拥有病床1010张。卫生技术人员1911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8人,病床22.2张。全年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66.3人/10万人,“四苗”覆盖率99%,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100%。

§ 旅游资源

古琴薹蔡甸是知音的故里,流传几千年的钟子期遇俞伯牙的故事源于此地。中国工农红军早期的重要领导人陈昌浩生于蔡甸,其故居修茸一新,中国的保尔吴运铎出生于蔡甸,为缅怀英烈,现在蔡甸城关建有运铎公园。

嵩阳森林公园:1990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位于索河镇,与汉川毗邻,距武汉市区30余公里,中有汉马公路贯穿,旁有索子长河环绕,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辖区内“嵩阳寺”与著名的“归元寺”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现有多处遗址遗迹、历史文物,人文掌故可圈可点,加之方圆百里人杰地灵,发展森林旅业得天独厚。公园总面积2.3万余亩,有林面积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林木蓄积7.3万立方米。园内山峦起伏,林木苍翠,沟壑纵横,库塘密布,花香果蜜,风景优美,气候适宜,冬暖夏凉,建有以“莲池楼”为主体的“嵩阳山庄”,是不可多得的游乐避暑之胜地。

九真森林公园:坐落在永安街境内,199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园内的九真山总面积2万余亩,自西向东连绵16公里,森林植被率达92%,海拔262.6米,被誉为“江汉平原第一峰”。传说为大王菩萨所驻之地,历史上为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的道教胜地,山上曾有九真观,传说有九位真人在此结庐炼丹,古时香火十分旺盛。

知音九真景区:武汉市八大旅游项目“大好河山”生态休闲旅游区三大板块之一。位于九真山地区,毗邻“武汉新区”。距武汉市中心仅三十余公里。以“水木九真,康体乐园”为主题,依托知音故里的文化底蕴和九真山的山水资源,构织动静结合、山水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该地区是蔡甸山地森林河湖自然生态环境与宗教传说民俗文化紧密结合的重要生态休闲民俗旅游圈。景区占地2.5平方公里,2004年,由武汉博大科技集团投资兴建。景区内原生态的自然植被和仿古木屋穿插交错,并以水上浪漫婚典和西部英雄表演为主要特色表演项目。

知音湖旅游度假区:武汉市八大旅游项目之一。位于蔡甸、大集街境内,东邻汉阳区、东南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隔湖相望,京珠、沪蓉交汇于此,318国道、汉沙公路通达东西,距武汉市中心城区20公里。贯穿旅游区的知音湖,水体面积30平方公里,以岸线曲折、水质至清至纯闻名。在知音湖之滨马鞍山麓,保留有春秋时期贤人钟子期的坟冢,传说中的“伯牙遇子期相结为知音”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形成了厚重的知音文化。度假区位于知音湖的北岸,为三面环水的半岛形状,面积11平方公里。现有武汉职工度假村、南湖度假村、多福度假山庄、知音度假村、神怡山庄、凤翔岛度假村等旅游企业群。度假区的核心景区知音故里园规划面积1185.65公顷。由“知音故里”、“情深谊长”、“在水一方”三个主题和18个景点组成。

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是华中地区首家集森林、动物于一体的大型森林野生动物园,坐落在张湾街乌嵋山美丽的游子洞湖畔,占地面积3000余亩,水域面积260亩,总投资达1.5亿元。园区主要景点有:儿童天地、马场(马场会员俱乐部)、猛兽区(豹区、熊区、狮园、虎园)、鹿园、珍禽乐园、动物大巡游、木屋式高级别墅区、水上乐园、垂钓台、画舫等几十个游览娱乐项目。黑熊、美洲豹等猛兽种群数在200只以上,园内所有动物属野生放养,观赏方式与众不同。

地球村欢乐世界: 钟子期墓由台资企业投资兴建,位于美丽的长江之滨,邻武汉军山长江大桥,占地478亩,是集休闲、娱乐、教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环保旅游景区。景区整体设计巧借自然山水,独具匠心,将赏阅性、趣味性、刺激性与博大的民俗民风完美结合,是一颗镶在田园风光上的璀璨明珠。景区内各项目自成一景,又融为一体,展现万千风情──神秘古老的原始部落;诗情画意的白竹林;让您感慨大地怒吼,山崩地裂,沧海变桑田的地震博物馆;天地万物的神奇,人类科学的发展,科学园区让你处处感到科学的乐趣;感官世界奇异之旅,古怪的镜屋,幻化无数的面貌,重重的迷宫,虚幻层层的境地。

钟子期墓:位于新农马鞍山南麓的凤凰嘴上。有“楚隐贤钟子期墓”残碑1座,系光绪十五年(1889)所立。1980年重修旧墓,墓高1.3米,直径4.7米,依山傍水,矮山护冢。1987年,又按原碑文重新立碑,碑高1.5米,宽0.7米,并筑有知音亭。钟子期系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在民间流传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动人传说。

熊伯龙墓:熊伯龙,清顺治五年榜眼,康熙皇帝的启蒙老师,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无神论者,著有《无何集》。殁于康熙八年(1669),初葬于沌口薛丰龙窝掌,后迁葬于大集新收堡,原墓已平,石碑尚存,碑文上其姓名、科第名次遗痕可见。碑高1.5米,宽0.65米,厚0.18米,立于雍正十一年。

陈子墩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永安古迹岗村正南1华里处湖边,面积3000平方米,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米。属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 参考资料

1、http://www.caidian.gov.cn/portal/portal/caidian/zjcd.jsp?id=ABC0000000000001970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