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蚕的育种
释义

§ 蚕的育种

§ 正文

改良现有蚕品种和培育新的蚕品种的技术。科学的桑蚕育种以蚕的遗传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对于提高蚕茧、蚕丝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品种资源  蚕品种一般依原产地分为中国、日本、欧洲和热带4大系统。

中国系统种  有一化性、二化性以及有滞育的多化性品种。眠性以四眠为主,间有三眠或五眠。茧多白色,也有金黄、桃红和淡绿等色;茧形中等,以椭圆形为多;常有双宫茧。丝质优良,主要表现为解舒好、纤度较细、分离细纤维少、练减率小、强伸力大。

日本系统种  有一化性和二化性,也有极少数为四化性和多化性。四眠。茧多白色,少数为金黄色和绿色;茧形小,深束腰;双宫茧较多。丝质较差,主要是丝较短、解舒差、纤度较粗、分离细纤维多、净度差、练减率大、强伸力小。

欧洲系统种  一化性。四眠。卵胶着力小,间有天然散卵。茧多为肉色,也有黄色、白色;茧形大,多浅束腰;双宫茧少;茧重较重。丝量多,丝较长,解舒好,纤度较粗,分离细纤维较少,净度好,强伸力大。但蚕体弱,饲育经过长,饲养较难。

热带系统种  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和广西南部以及东南亚、南亚地区。为无滞育的多化性种。四眠。产卵数少、卵形小、胶着力较弱、不耐冷藏。蚕体较强,能适应高温多湿环境。食桑快,饲育经过短,但也有食桑慢而饲育日数相对延长的。茧色有白、金黄、锈色、淡绿等。绵茧多,茧形小,呈纺锤形,间有球形。茧丝纤度细,分离细纤维少。丝短,丝量少,净度差。

育种目标和方法  育种目标因生产需要而有不同重点。一般要求蚕体强健好养、饲育经过较短、产茧量及茧层率高、茧形匀整、解舒好而稳定、茧丝长、净度优、生丝强伸力好、分离细纤维少、产卵量多、品种间配合力好等。育种方法主要有下述几种。

系统分离育种  或称纯系分离育种。是最基本的育种法。即对原始材料按育种目标进行多代选择,使经济性状提高、群体内目的基因的频率不断增加而形成新品种。选择贯穿于蚕的整个发育阶段。选择项目在卵期一般为化性的稳定性、产卵量、良卵率、孵化齐一度等;幼虫期为生命力、经过长短、眠起、上蔟及体色斑纹的齐一度等。种茧期是选择的最主要时期,选择项目主要为死笼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幼虫生命率和蛹期生命率统一的数值),弱小蚕发生率,茧形,茧色,全茧重,茧层重,茧层率及解舒率,净度,纤度,丝长等;成虫(蛾)期主要根据健康度、发蛾齐一度及交配性能等性状进行选择。

选择方法有两种:①混合选择。即从亲代选优良个体随机交配,后代混合饲养,从中选优留种,如此反复多代。优点是简单易行,可用于较大群体;缺点是难以区分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异,不能鉴定被选个体的育种价值,选择效率较低。②蛾区选择。即从原始材料分离出较接近育种目标的一些单蛾区,分别饲养,选优留种,连续多代。在早期世代进行同蛾区交配,以便利用近亲交配原理及时淘汰属于遗传隐性的不良性状,并提高蛾区内群体的纯合度。随着性状趋于稳定,即进行同一家系的异蛾区交配,以防止近亲交配造成的后代虚弱,保持蚕体强健。区内留种个体采用随机交配或控制交配方式继代。此法可以查清各个家系的历代遗传表现,故又称谱系选择。其优点是能够及时淘汰因偶然机会表现优良,实则遗传价值不高的个体或家系,手续虽较繁复,但选择效果较好。

杂交育种  是在两个不同遗传型的个体间进行有性杂交,从其后代按目标选出新的遗传类型,育成新品种。近代蚕品种多用此法育成。亲本选择是杂交育种的关键,以选择综合性状优良,同时缺点可以互补、配合力又好的为宜。杂交的方式有:两个亲本一次杂交的单杂交和两个以上的亲本进行多次杂交的复合杂交。当一个亲本的多数性状优良、个别性状需要改进或需添加限性性状时,则用回交方式,即把杂交后代和其亲本之一再行杂交。回交有一次或多次,通常用多次。杂交后代的早期世代(F1~F3)多采用混合选择,选留优良个体随机交配,避免不良性状过早固定;F4以后采用单蛾饲养,进行蛾区选择,逐步建立系谱;F10以后性状趋向稳定,即成为新品系或新品种。在杂交后代的培育过程中,应创造能充分发挥其性状的环境条件,以提高选择效率,并力求使蛾区间、个体间的饲育条件保持一致,减少选择时的误差。

诱变育种  即利用诱变因素诱发育种材料突变,经选择而成为具有特殊性状的新品种。诱变材料宜选用绝大多数性状较好而仅有个别缺点的,以期通过突变,使这些缺点得以克服。用于桑蚕的诱变因素通常为 X线和γ线。一般在卵点青期、雄蚕 5龄中后期和雌蛹中后期照射,处理的群体宜大,以增加产生符合育种目标的突变体的机会。处理的当代及后代蚕体较弱,须用蛾区饲育。迄今蚕的诱发突变多见于形态性状,尚未发现提高抗病性、抗逆性或丝茧性状的优良突变。实践上应用较成功的是诱变易位。即以 X线照射蛹,使带有某种显性(斑纹,茧色或卵色)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决定雌性的 Y染色体上,造成限性遗传材料如普通斑、暗色斑、虎斑,黄茧、黑白卵等,再经改良,成为限性品种。这类限性品种的雌体都表现各该显性性状,雄体则表现相应的隐性性状。这样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就可正确识别雌雄,便利大量生产杂交种。诱变育种另一成功的应用实例是创造伴性平衡致死系,它的雄体与任何品种交配,其次代的雌卵全部致死,这为专养体质较强、叶丝转化率(桑叶转化为蚕丝的效率)高的雄蚕创造了条件。

杂种优势利用  桑蚕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一代杂种(F1)的眠起及发育经过日数、抗逆性、产卵数、蚕体重、单位给桑量的产茧量、茧丝长、茧丝量等经济性状,均较两亲的平均数或任何一亲为优;但同时双宫茧也增加,纤度略粗。桑蚕杂种优势的测定较多采用杂种优势率,或用杂种优势指数,式中MP为两亲平均值。具有较强杂种优势率的性状是生命率、双宫茧率、产茧量,其次为全茧重、茧层重、茧丝长、纤度和龄期经过(负值);而净度、解舒和茧层率的杂种优势率很小。为提高种蚕的强健性和增加产卵数,除单元杂交种外,还可采用多元杂交种(三元杂交、四元杂交)。

蚕品种审定  育成或引进的新品种,须通过实验室和农村中间试验,以确定其生产性能、增产效果和适应地区,作为推广应用的根据。中国蚕品种审定工作分国家和省(市、自治区)两级。农业部设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全国新育成及引进品种的审定,并在重点蚕区(省)进行实验室共同实验,取得有关资料后,根据国家规定指标,确定新品种能否推广及推广的地区(见蚕种繁育)。

展望  育种材料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因此蚕品种资源的搜集、保存和研究,以及单一性状特优的基础品种的培育工作将更受重视。除蚕体强健、叶丝转化率高、茧层重、解舒好和丝质优良等仍是育种的主要目标外,抵抗不良气候条件或兼抗几种流行蚕病的品种选育也将进一步受到注意。此外,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与育种关系密切的数量性状遗传学将能掌握更多的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从而为提高育种工作的效率创造条件。

§ 配图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