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芳香石豆兰 |
释义 | § 植物信息 芳香石豆兰种中文名:芳香石豆兰 种拉丁名:Bulbophyllum ambrosia (Hance) Schltr. 国外分布:分布于越南。 海 拔:1300 命名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Fedde Repert.Sp.Nov.Beih. 4: 247. 1919] 中国植物志:19:174 组中文名:大花组 组拉丁名:Sect.Sestochilos 属拉丁名:Bulbophyllum 亚族中文名:石豆兰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Bulbophyllinae Schltr.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 Humb,Bonpl.et Kunth 亚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拉丁名:ORCHIDACEAE § 形态特征 根状茎粗2—3毫米,被覆瓦状鳞片状鞘,每相距3—9厘米生1个假鳞茎。根成束 从假鳞茎基部长出。假鳞茎直立或稍弧曲上举,圆柱形,长2—6厘米,粗3—8毫米, 顶生1枚叶,基部被鞘腐烂后残留的纤维,干后古铜色,具光泽。叶革质,长圆形,长 3.5—13厘米,宽1.2--2.2厘米,先端钝并且稍凹人,基部骤然收窄为长3—7毫米的 柄。花葶出自假鳞茎基部,1—3个,圆柱形,直立,连同花梗和子房长4—7厘米,顶 生1朵花;花序柄长6—8毫米,粗约1毫米,基部具2—4枚紧抱于花序柄的干膜质 鞘;花梗和子房长1—1.4厘米;花苞片膜质,卵形,长约3毫米;花多少点垂,淡黄 色带紫色;中萼片近长圆形,长约1厘米,中部宽5毫米,先端急尖或锐尖,具5条 脉,无毛,边缘全缘;侧萼片斜卵状三角形,与中萼片近等长,中部宽6毫米,中部以上偏侧而扭曲呈喙状,先端稍钝,基部贴生于蕊柱足而形成宽钝的萼囊,具5 条脉;花 瓣三角形,长约6毫米,中部宽3毫米,先端急尖,具3条脉,边缘全缘;唇瓣近卵 形,中部以下对折,基部具凹槽,与蕊柱足末端连接而形成活动关节,中部两侧扩展, 边缘稍波状,先端稍增厚,上面具1--2条肉质褶片;蕊柱粗短,蕊柱齿不明显;蕊柱 足长10毫米,其分离部分长约5毫米。 花期通常2—5月。 § 产地分布 产福建东部和南部(永泰、云宵),广东西部(鼎湖山)、海南(五指山等地)、香港、广西西部(靖西)、云南东南部至南部(西畴、勐腊)。生于海拔达1 300米的山地 林中树干上。分布于越南。模式标本采自香港。[1] § 繁栽要点 分株繁殖,春季将假鳞茎分栽,每新株有3个假鳞茎为宜。 § 应用价值 栽培不普遍,仅限于气温较高多湿的南方,由于花大又具有香气,也深受人们喜爱,可附生于庭园阴湿的环境。 § 药用价值 全草:清热,止咳。用于肺热咳嗽 § 相关链接 赤唇石豆兰Bulbophyllum affine Lindl. 溪头石豆兰Bulbophyllum chitouense S. S. Ying 豹斑石豆兰Bulbophyllum colomaculosum Z. H. Tsi et S. C. Chen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