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虐待俘虏罪 |
释义 | § 刑法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1年审编版) 虐待俘虏罪,是指负有监押看管俘虏职责义务的军职人员,违反政策对俘虏实施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和摧残,情节严劣的行为。 对待俘虏,应执行人道主义待遇,对待俘虏从政策和法律上规定不准歧视,不准虐待,不准杀害。虐待俘虏,是败坏武装部队声誉,败坏执政党信誉的恶劣行为,严重损害战争利益,同时还违反国际上公认准则中的“给予战俘人道主义待遇,保护他们的人身、荣誉、财产、生活的权利”的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四十八条:虐待俘虏,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 § 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虐待战俘的相关漫画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我军的俘虏管理制度。我军对放下武器的敌军官兵,实行宽待政策,给予人道待遇,不杀不辱,不没收私人财物,受伤给予治疗,妥善处理死亡俘虏的遗体和遗物。这是我军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原则的具体体现。我军不仅在战场上历来奉行宽待俘虏的政策,而且中国还于1956年11月5日批准加入《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虐待俘虏的行为直接侵害了我军的俘虏管理制度,削弱了我军俘虏政策的威力,损害了我军的声誉,使敌人的反动宣传有机可乘,导致敌人顽抗到底,增加了我军夺取胜利的困难。[3]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虐待俘虏,情节恶劣的行为。虐待的对象必须是俘虏,即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被我方俘获的敌方武装人员及其他武装部队服务的人员。如果仅为敌方的普通百姓,则不属本罪的犯罪对象。虐待行为一般表现为侮辱人格,不人道的生活待遇,打骂、体罚、折磨及施以其他酷刑,强迫从事危险性和屈辱性的工作,摧残其身体等。随意杀死俘虏的行为属于严重侵害俘虏人身权利的犯罪,已超出虐待行为的本意,不应再以本罪论处。虐待俘虏的行为既可以发生在战时,也可以发生在战后,所以本罪没有限定为战时犯罪。 只有情节恶劣的虐待俘虏行为才构成犯罪,如一贯虐待俘虏屡教不改的,虐待俘虏的手段特别残酷的,因虐待等行为导致俘虏自杀、凶杀、逃跑、闹事等严重后果或造成恶劣政治影响的,因虐待导致俘虏伤残和死亡的等。[4]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且主要是对俘虏有管理责任的军职人员,也可以是其他军职人员。[5]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虐待俘虏的行为破坏了俘虏管理秩序,将会对我军作战造成危害,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过失不构成本罪。虐待俘虏的动机多为义愤、敌意和报复心理,不论出于何种动机,情节恶劣的均构成虐待俘虏罪。[6] § 近似罪的区分 注意区分本罪与虐待被监管人罪的界限,俘虏也属于被监管的人员,而且这两种犯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表现是相同的,在定罪上可能发生混淆。其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在犯罪侵害的客体上,虐待俘虏罪侵害的是俘虏管理秩序,而虐待被监管人罪侵害的客体是司法监管秩序。 2、在犯罪的客观方面,这两种犯罪的对象不同,虐待俘虏罪所虐待的是战时被我方俘获的敌方武装人员及其为武装部队服务的人员,而虐待被监管人罪所虐待的是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 3、在犯罪的主体上,虐待俘虏罪的主体是军人,而虐待被监管人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当俘虏因其战争罪行被审判而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时,其具有双重身份,虐待这样的俘虏应按处理想象竞合犯的原则,以较重的罪名虐待被监管人罪论处。[7] § 立案标准 1、违反政策、法律、国际公认规则; 2、采用暴力对俘虏进行殴打、体罚、捆绑等; 3、采用辱骂、侮辱人格等方式对俘虏进行精神刺激; 4、采用不给饭吃,不给水喝,进行超常规的体力劳动; 5、有伤有病不给治疗; 6、强制其违背所信奉的宗教教义、习俗; 7、其他虐待俘虏的行为。[1] § 量刑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