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再见列宁》
释义

§ 剧情介绍

海报

在丈夫逃往西德后,充满热情的东德共产党员克里斯蒂娜就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她的党和一对儿女,并严格按照社会主义的要求抚养教育他们。1989年秋天,克里斯蒂娜突然心脏病发作,昏迷过去。在她不省人事的这段时间里,德国已经是天翻地覆:柏林墙倒了,她所挚爱的民主德国也解体了。

克里斯蒂娜苏醒后,医生叮嘱她的儿子阿历克斯,任何刺激都将是致命的。为了不打击卧病在床的母亲,阿历克斯只好小心翼翼地隐瞒起德共下台,德国统一的消息,假装柏林墙还依旧矗立。于是就在他们那间小小公寓里,阿历克斯尽力演出着一场民主德国繁荣昌盛的闹剧,从食品到服饰,甚至伪造电视新闻,尽管外面早已换了一番天地,但这方小世界里历史似乎停滞了,或者说儿子藉着对母亲的爱而改写、创造着历史。[1]

§ 幕后制作

关于影片:虽然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依然被来势汹汹的好莱坞搞得有些不尴不尬,依然要靠好莱坞大牌们撑门面,但德国人还是对本土的几部作品感到颇为得意,并寄予了厚望。这部电影就是德国媒体的焦点,甚至被捧为金熊奖的最有力争夺者。导演沃尔夫冈·贝克的上一部作品《生活是你的所有》(Life Is All You Get)在1997年柏林电影节上得到了特别奖。主演丹尼尔·布鲁赫是德国炙手可热的男星,去年摘取了德国电影奖最佳男演员奖。而本片已在德国获得剧本大奖,亦为它增添了竞争砝码。

影片可以说是十分夸张,但它涉及的又是很现实的问题。在今天的德国东部,固然没有多少人愿意时钟倒转,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过去的民主德国,对现在重新统一后的德国怀有复杂的感情。影片正是以幽默手法处理了那种暧昧情感,将讽刺与伤感微妙地融合在一起。《再见列宁》

这是一部容易获得各个层面欢迎的电影,它虽然“很政治”,但以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爱来包裹就显得非常人性,这股感人的力量使它能够突破一个相当德国化问题的限制。虽然探讨的命题严肃沉重,但黑色喜剧风格使其轻松晓畅。虽然影片展现的是历史,折射的亦是当下德国民众对政局的不安感。虽然手法够荒诞够闹腾,但又非肥皂剧般无聊。影片从导演、表演到摄影、美工、配乐等各个环节都堪称一流,尤其是剧本更得到众口一词的高度赞扬。

制片人斯坦芬·阿迪特在成功地运作了《罗拉快跑》和《天堂》后,从一大堆表现柏林墙事件的剧本中选择了这一部,他认为德国电影界之所以在柏林墙倒塌后十年才能产生这样的电影,是因为电影人需要时间和距离来检视和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乃至具体到个人身上的情感经验。或许整个德国都需要重新观照、定位自身。

关于导演:导演沃尔夫冈·贝克1954年出生于原联邦德国的威斯特法伦州赫莫区,他执导过的电影一共有两部在柏林电影节获过奖。一部是《生活是你的所有\\ Life Is All You Get》曾获1997年柏林电影节特别奖。另一部就是获得2003年柏林电影节最佳欧洲影片蓝天使奖的《再见列宁》。导演或许将自己三十多岁时的梦想寄托在了本片中的男配角身上,当他看到柏林墙被拆掉的那一刻,潮水般的人们涌入西部,一定催生了他拍摄本片的情愫。他用丰沛的情感和带有批判性的喜剧风格的拍摄手法,成就了这部受人欢迎的电影,也成就了自己。

关于配乐:影片的配乐是Yann Tierson,从作曲到钢琴演奏都由其一手操办。他是一个总能将欢笑与痛苦融入到音乐之中的艺术家。法国新电影天使爱美丽的配乐也出自他之手,当时给每一个人都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在《再见列宁》里,他动用了相当一部分的欧洲古乐,钢琴演奏像流水一样,随节奏快慢缓急来表达出影片的情绪,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深陷入其中,并真切地感受到80年代末两德的那段动荡岁月。

东德版“我爱我家”

这是一部超过《劳拉快跑》的杰作,德国人比好莱坞更善于(或者更敢于)利用数字电影的一些特性,剪接上有些独特的技巧。不过沃尔夫冈·贝克其实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导演,他的电影语言并不像《劳拉快跑》那样激烈,应该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接受。

不是德国人,也会笑个不停。这电影的故事很像某一集的《我爱我家》,宋丹丹摔了一跟头,醒过来就失忆二十年,全家人怕她发疯,被迫假扮文革时代。这部电影拍得认真扎实,有更多更有趣的细节,特别是整天想当导演的西德青年丹尼斯,他用旧新闻片加自拍录像自制《东德新闻》,什么乱七八糟的穿帮他都圆得过来,还播得一本正经。每次出现《东德新闻》,观众必定笑得人仰马翻,此人今年不搂几个最佳男配角奖什么的,天理难容。[2]

§ 精彩花絮

艾里克斯和丹尼斯使用他们的“可口可乐新闻公告牌”所在的房子,正是当年比利·怀尔德拍摄One, Two, Three (1961)的。《再见列宁》剧照

德国演员Jürgen Vogel在片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他作为一个被捕的抗议者客串了一下(在前排,穿着红外套的),后来是出现在超市中,扮演小鸡(参照沃尔夫冈·贝克早期的一部电影生活是你的所有Leben ist eine Baustelle., Das (1997)),在其中他的署名是扮演“Das Küken”(“小鸡”)。

在“德国-欧化”柏林中大量使用到了CGI技术。虽然大部分影片是在从前的东柏林拍摄的,大部分影片发生的是在柏林墙倒塌之后,自从一场大暴动之后开始了欧化。镜头中许多西方产品的广告必须清除,并且还有很多颜色要加亮或者更加灰暗。

甫洛里安·卢卡斯原定出演艾里克斯。当丹尼尔·布鲁赫在为这个角色试镜之后,导演沃尔夫冈·贝克决定把丹尼斯的角色给卢卡斯。

Sigmund Jähn得到许可参与电影的拍摄,但是拒绝出演他自己。想要找到一个很像他的男演员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并且电影开始之后他还说着特有的方言。沃尔夫冈·贝克选择了一名瑞士演员。他要接受极为复杂的化妆,并且专门由另一位来自Jähn的家乡(Vogtland地区)的演员来配音。

在最初剧本中,角色丹尼斯是一个肥胖的土耳其人。

电影中所有的信件都是一位来自德国科隆的一名年轻女士写成的,她和工作人员一起接受了特别的训练。

在银行的场景是拍摄于2001年9月11日。玛丽·西蒙后来说,她发现已经很难区分表演和来自真实世界的电视新闻,令人难以置信。

§ 精彩对白

艾里安尼·肯纳:你一直处于昏迷之中。在过去的八个月里。《再见列宁》剧照

克里斯蒂娜·肯纳:八个月?发生了什么?

艾里安尼·肯纳:是的,那是...

亚历山大·肯纳:那是十月份,在超市里。有很多很多的人在排队,而且很热,你就昏倒了。

克里斯蒂娜·肯纳:十月份?

亚历山大·肯纳:当时真的是炎热的十月份。就在那个时候。

亚历山大·肯纳:(画外音)我的母亲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多活了三天。我相信她从来没有知道真相,是一件好事。她死得很开心。她希望我们把她的骨灰散播到风中。这在德国是禁止的,不管是在东德还是西德。但是我们不在意。

亚历山大·肯纳:她现在一定在天堂的某个地方。也许正看着我们。也许她看见我们就像是地球表面上的尘埃,就像西格蒙德·亚汉那时在后面一样。我母亲生前留下的国家就是她所信仰的国家;一个我们始终让它存在直到她最后一口气的国家;一个从来没有以那种方式存在的国家;一个,在我的记忆中,我将永远把它和我的母亲联系起来的国家。

§ 穿帮镜头

·时代错误:艾里克斯把一袋雅克布咖啡里的东西倒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包装内,但是这个西方咖啡包装上的商标是最近才有的,出现于1990年代末期。

·时代错误:可以看见一瓶Blanchet牌子的红酒,但是在柏林墙倒下之后,当时只有Blanchet的白酒。

·时代错误:可以在1990年夏天的段落中,看到一辆GT6N型号的路面电车,在1995年之前还没有问世。

·时代错误:当艾里克斯第一次走进医院探望母亲的时候,可以看见一些现代的绿色急症室出口的标志。

·时代错误:当艾里克斯到超市去为母亲买她最喜欢的泡菜时,他问一个店员在哪里才有。店员正在给一些百事可乐加上标签。这种罐装的百事商标是现在才有的,而并没有出现在1990年代的早期。

·显示错误:当艾里克斯驾着车在夜晚离开母亲的时候,可以看到背景中有一些淡淡的蓝色天空。

·时代错误:当克里斯蒂娜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家回到现实世界的时候,可以看到一个IKEA的广告。这个标志是黄色和蓝色的,最新发布的时间是在1999年。早期的标志应该是白色和桔红色的。

§ 相关评论

一声长鸣,载着母亲骨灰的火箭划过漆黑的星空,礼花绽放在点点繁星的周围,夺目绚丽的光芒映射着每个默然的面庞……是寄托着美丽的谎言还是出自善意的欺骗,一部掘自德国人内心的稚嫩与怀旧情节在这样舒缓的结局里落幕了。 《再见列宁》

再见,列宁。我静静地守候着字幕的最后终结,柏林墙最后的残垣已经被德国政府拍卖了,伤逝得不再是金元侵蚀纯真世界的边际,而是酸涩地怀念仅仅潜藏在回忆里的过去,亢奋之后的亢奋迭加着伟大政治理想与我们父辈精神理念里的富足充实。

2003年德国LOLA(金洛拉)电影节沉浸在红色的怀旧婉歌里,《再见列宁》以别致震撼的名字获得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七项大奖,票房收入超过了3500万欧元,观看人次超过570万,数据似乎告诉我们些什么,没有伤逝的政治电影,只强调变迁和细节的社会缩影。

阿历克斯的父亲背离家人逾越柏林墙追求所谓的民主与自由去了,母亲将所有的寄托赋予民主德国的社会事业当中,1989年10月7日亲眼见证自己的儿子掺杂在示威游行的队伍里被警察镇压,心肌梗塞昏厥成了植物人。八个月后,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在柏林墙倒塌之后统一了,整个社会构架以及价值观在瞬间成了东柏林不能承受之轻,母亲的苏醒,伴随着不能再受任何刺激的忠告,儿子在自己编织的理想国度里让母亲依旧驻足在列宁的伟大世界里顺利击败可口可乐,母亲的微笑洋溢在西德人越过柏林墙投奔在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里,母亲的离去伴随着一个个善意的谎言……

德国电影想表现如何的意识和形式?整个电影充满了回忆和调侃,却没有一丝的浮躁和唐突,温情而又无奈地将镜头延伸到一个没有答案终结的领地。列宁的半身石像被直升飞机缓缓地调离城市上空,雕像的面庞凝视着母亲茫然的无措,似乎在质疑整个德国的未来方向,导演像杂糅一个乌托邦似的理想国——西德的经济发展与东德的精神夙牵。

记得反映社会、意识与人题材的电影很多,《血腥星期天》拿北爱和英国的冲突着重以西方的传统政治审美加好来坞血腥的暴力控诉表现历史事件,这样的电影难免有些强权似的灌输情节与明显的政治导向性,所以不能称之为优秀的电影。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被导演离析成《布拉格之恋》也是太明显的意图性,于是原著关于人、性、社会的构架被支解了,同样弱化了米兰•昆德拉在思想上的传承,他并不想表现伤痕,整个电影却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举枪待射的苏联军官。《再见列宁》的镜头与意图只是将你从纷争中引回关于亲情和家庭的小范围内,而背后的世界却留在落幕后的段段遐思里,所以《再见列宁》是优秀的电影。

故事的流程是按时间慢慢推移的,阿力克斯想尽一切办法掩饰周围的变迁,从东德商品的仿造,电视节目的自己录制,总之在节奏快慢之间制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谎言,甚至世界在他的描述里颠倒了,统一的德国也像换了包装的罐头向民主德国的一边靠拢,而现实中人人都在经受着社会诸多环境以及思维定势的严峻考验。难道真的能象换了包装的罐头一样,回到从前吗?显然不能,他却能引起统一后德国人民的判断。

记得一张新闻图片便是巡逻中的东德士兵跃线叛逃的瞬间,冷战的媒体们大肆将这张图片延伸到各个媒体角落。《再见列宁》用完全中立的立场延续故事的情节发展,这一点是可以首肯的。

电影穿插的大场面一般后积聚在片子的千半截,似乎更多是为了强化民主德国当年“大”而“空”的形态;后半截将西德的文件编制成新的录象资料,西德吸毒、颓废的社会图片也被编制了。这似乎让观众明白,这个世界总有瑕疵。

细细地看,导演的镜头语言安排也是多样的。从内容上讲,离不开局部小场景,在表现空间与人的关系上说,完全是德国电影的风格。法斯宾德的电影就是将舞台剧的表演表现手法运用到电影当中。

《再见列宁》可以看作是法斯宾德的电影传承。法斯宾德的电影强调时效性,他所表达的电影语言完全根植在战后的德国,刚从战争阴影中走出的德国人的心态与意识,包括对自己的解构;《再见列宁》则是在时效上强调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的德国人的心态与反差,人的意识与行为的变迁,系蓝领巾的小学生为了二十元钱钻空子,老同志在林立的书堆里整日酗酒。法斯宾德除了《莉莉玛莲》多数电影的人物不多,喜欢在局促的小环境里表现剧情的冲突和情节延续,包括在房间、吧台、窗前等等,这些都是他所倡导舞台戏剧革命的主要元素,《再见列宁》多数场景都是在儿子精心布置的狭小东德家中完成的,却没有丝毫的拖沓。

镜头语言的运用与剪切比较精湛,技法不多,但主要演员的表演是极为出色的,同样作为观众,翻腾着复杂情绪眼见着列宁远离在视线的边际,心里不由得想起昆德拉说的那句话“人们想成为未来的主人的唯一理由就是要改变过去”。

深情地鞠躬,再见——列宁。

§ 获奖记录

2003年第53届柏林电影节最佳欧洲影片蓝天使奖

德国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接、最佳配乐、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提名。

金熊奖最佳影片提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