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蟒衣
释义

蟒衣 - 概述

蟒,形似龙而少爪,故有“五龙四蟒”之说。一般以金线绣于衣上。明初只限于皇帝左右宦官及得宠亲信人臣所服。

《明史·舆服三》说:“按《大政记》,永乐以后,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制如曳撒,绣蟒于左右,……贵而用事者,赐蟒,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

单蟒面皆斜向,坐蟒则面正向,尤贵。又有膝襕者,亦如曳撒,上有蟒补,当膝处横织细云蟒,盖南郊及山陵扈从,便于乘马也。或召对燕见,君巨皆不用袍,而用此;第蟒有五爪、四爪之分,襕有红、黄之别耳。”天顺、弘治年间,曾禁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及飞鱼、斗牛等图纹。因为这三种图纹与龙形极其相似,最初只有一、二品官可用,后遍赐于群臣。故有的人在绘绣时,有意无意地将之与蟒龙相近,以炫其贵,以至于最后引起朝廷的重视。

蟒衣 - 历史

《明史·舆服三》又载:“(嘉靖)十六年,群臣朝于驻跸所,兵部尚书张瓒服蟒。帝怒,谕阁臣夏言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 言对曰:‘瓒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耳。’帝曰:‘飞鱼何组两角?其严禁之。’于是礼部奏定,文武官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违禁华异服色。” 《金瓶梅》七十一回:“何太监道:‘大人只顾穿,怕怎的,昨日万岁赐了我蟒农,我也不穿他了,就送了大人遮衣服儿罢。’”这里写的,显然是明朝制度。

清代蟒衣称作“蟒袍”,并正式定为官服。皇帝以下,七品以上文武官,俱可服蟒,蟒数九至五,按品级为差(见《清史稿· 舆服志》二)。小说《红楼梦》第十五回,说北静王“穿着江牙海水五爪龙白蟒袍”,贾宝玉则“穿着白蟒箭袖”。《儿女英雄传》二十回:“戴勤道:‘只见老爷穿戴,不是本朝衣冠;头上带着一顶方顶镶金长翅纱帽,身穿大红蟒袍,围着玉带。’”这是按明末装束打扮。清人蟒袍与补褂、花翎等配套穿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十一回说:“叶伯芬身穿蟒袍补褂,头戴红顶花翎,在仪门外垂手站立。”

清代蟒袍的服用范围较广,命妇、喇嘛、命官父母、子弟也可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七十回:“原来那位新人,早已把风冠除下,却仍旧穿的蟒袍霞帔。”清福格《听雨丛谈》卷七谓:清时,“大喇嘛准穿貂褂,亦用黄里,蟒袍无前后开禊。”蟒袍的花样也很多。清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称:“蟒袍质地,或蓝色,或酱色,制作或组绣,或缂丝,无大别也。但分劲五彩者,去红加紫者,三蓝彩者。尚有暗水、暗蟒一种,远望如蓝袍,而其花纹则蟒袍也。寻常之袍分蓝、酱、驼、灰四色。蓝色最适于用。灰色,素服也,朝会、庆寿,概不能著。花样则名目繁多,以二则团花为敬,……”

蟒袍在清代为吉服之一,广泛用于朝会、庆典、吉日。如《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乾隆五年十一月己卯条记:“谕本月二十五日,恭遇皇太后万寿圣诞,普天同庆,凡大小臣工,俱著穿蟒袍七日,不理刑名,永著为例。”据说这样的日子也称“花衣期”。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蟒袍》说:“蟒,一名花衣,明制也, ……”凡有庆典,百官皆蟒服,于此时日之内,谓之花衣期。花农期内,官署皆停止刑事。大臣递遗疏及请恤等事,亦不得于期内递进,违者严责。”[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