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蛤蚧
释义

§ 概述

蛤蚧蛤蚧出自《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论》:凡使须认雄雌,若雄为蛤,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为蚧,口尖、身大、尾小。《海药本草》:谨按《广州记》云,蛤蚧生广南水中,有雌雄,状若小鼠,夜即居于榕树上,投一获二。《岭外录》云,首如虾麻,背有细鳞,身短尾长,旦暮自鸣蛤蚧,人采之,割腹,以竹开张,曝干鬻于市。力在尾,尾不全者无效。彼人用疗折伤。近日西路亦出,其状虽小,滋力一般,并宜丸散中使。 《开宝本草》:蛤蚧,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形如大守宫,一雄一雌,常自呼其名曰蛤蚧。最护惜其尾,或见人欲取之,多自啮断其尾,人即不取之。凡采之者,须存其尾,则用之力全故也。《方言》曰,桂林之中,守宫能鸣者谓蛤蚧,盖相似也。《本草图经》:(蛤蚧)人欲得其首尾完者,乃以长柄两股铁叉,如粘竿状,伺于榕木间,以叉刺之,皆一股中脑,一股着尾,故不能啮也。行常一雌一雄相随,入药亦须两用。《纲目》:按段公路《北户录》云,(蛤蚧)其首如蟾蜍,背绿色,上有黄斑点,如古锦纹,长尺许,尾短,其声最大,多居木窍间,亦守宫、蜥蜴之类也。

蛤蚧,为壁虎科中最大的一种,全长30cm左右,体长与尾长略相等或尾略长。头宽大,略呈三角形,吻端圆凸;耳孔椭圆形,约为眼径之半;上唇鳞12-14,第1枚入鼻孔。眼大,突出;口中有许多小齿。通身被覆细小粒鳞,其间杂以较大疣鳞,缀成纵行;腹面鳞片较大,略呈六角形,四肢指、趾膨大,成扁平状,其下方具单列皮肤褶裂,除第1指趾外,均具小爪,指间及趾间仅有蹼迹。雄性有肛前窝20余个,尾基部较粗,肛后囊孔明显。躯干及四肢背面砖灰色,密布橘黄色及蓝灰色斑点;尾部有深浅相间的环纹,腹面白色而粉红色斑[1]。

§ 药品简述

蛤蚧药名:蛤蚧

汉语拼音:ge jie

英文名:Tokay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kko gecko Linnaeus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壁虎科。

别名:蛤解、蛤蟹、仙蟾、蚧蛇、大壁虎。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肺经;肾经。

功能:益肾补肺;定喘止嗽。

主治:肺肾两虚气喘咳嗽,虚劳咳嗽;咯血;肾虚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1-1.5g;或入丸、散。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山岩罅隙或树洞内,也见于人家屋间。比昆虫、小形蜥蜴等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药材基源: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

采收储藏:每年5-9月捕捉,捕后将其击昏,挖去眼球,除去内脏,用竹片撑开胸腹壁,用纱布擦干血液。然后用2条扁竹条将四肢平行撑起,再用长于蛤蚧全身1/2的扁竹条将头尾轻轻撑直,用文火烘干,将大小相同的2只合成1对,用线扎好。

§ 炮制方法

1、蛤蚧:除去竹片,截去头足及鳞(无尾者拣去不用),切成小方块。酒蛤蚧:取蛤蚧块用黄酒浸渍后微火焙干。焙干后,但剪取尾部供用者,称为蛤蚧尾。(每蛤阶10对,用黄酒半斤)

2、《雷公炮炙论》:蛤蚧,其毒在尾,须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以酒浸透,隔两重纸缓焙令干,以瓷器盛,悬屋角上一夜用之,力可十倍,勿伤尾也。

3、《日华子本草》:蛤蚧,合药去头足,洗去鳞内不净,以酥炙用良。

§ 用药禁忌

外感风寒喘嗽及阳虚火旺者禁服。

§ 中药化学成分

蛤蚧蛤蚧含肌肽(carnosine),胆碱(choline),肉毒碱(carnitine),鸟嘌呤(guanine),蛋白质(protein),胆甾醇(cholesterol);甘氨酸(glycine),脯氨酸(prol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等14种氨基酸;钙、磷、锌等18种元素,5种磷脂成分,即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神经鞘磷脂(sphingomyelin),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lecithin),以及亚油酸(lin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 (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花生四烯要到(arachidonic acid)等9种脂肪酸。

§ 药理作用

蛤蚧1、性激素样作用:

雌激素作用:蛤蚧醇提物可延长正常雌小鼠的动情期,对去卵巢小鼠则可出现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正常小鼠重最增加)。蛤蚧醇提物(GEA)对雌大鼠附性器宫(子宫及阴道)主要为直接作用,但其完整作用须经卵巢、垂体及下丘脑。蛤蚧体、尾的醇提物均可使幼年雌小鼠子宫及卵巢增重,蛤蚧尾增重作用较蛤蚧体强。体、尾分别与求偶素比较,尾的增重作用超过求偶素,体的增重作用接近求偶素。蛤蚧体及尾的醇提物均可使幼年雌小鼠阴道开放的时间提前,而蛤蚧尾组又较蛤蚧体组时间提前。

雄激素样作用:以小鼠前列腺、精囊、提肛肌的重量为指标,蛤蚧醇提物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蛤蚧体和尾的醇提物均可使去势雄大鼠精囊和前列腺增重;而尾的增重作用较体强,但不及睾丸素;蛤蚧醇提物能缩短雄性果蝇交配潜伏期,延长交配时间,蛤蚧醇提物水溶性部分只能使雄小鼠睾丸增重,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而脂溶性部分对雌小鼠子宫及雄小鼠睾丸均可增重。蛤蚧尾的性激素样作用较蛤蚧体增强,可能与尾的锌含量较体高有关。

2、平喘作用:蛤蚧醇提物对乙酰胆碱所致的豚鼠哮喘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对豚鼠离体气管也具有直接松弛作用,而蛤蚧水煎剂无明显作用。但也有报道蚧蚧醇提物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疼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无松弛作用。

蛤蚧3、免疫增强作用:蛤蚧身和尾的醇提物均可加强豚鼠白细胞的运动力、肺和支气管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功能和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蛤蚧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小鼠脾重,并能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还能提高小鼠静脉注射碳粒的廓清指数,提高正常小鼠免疫后血清的溶血含量,蛤蚧尾醇提物能增强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提高抗体效价和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蛤蚧体仅能提高溶菌酶活性和抗体效价,而头则无明显影响。

4、延缓衰老作用:蛤蚧的乙醇提取物(GEA)可延长雄雌果蝇平均寿命及半数致死时间,提高果蝇飞翔活力和耐寒力,延长小鼠缺氧存活时间,初步证实蛤蚧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5、抗炎作用及其它作用:蛤蚧醇提物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对甲醛性大鼠踝关节肿胀、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症及冰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并可使幼年大鼠胸腺蒌缩,还能显着降低正常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表现促肾上皮质激素样作用,但不能对抗蛋清所致的豚鼠过敏性休克。桂圆肉和蛤蚧的醇提物除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外,尚能增加正常小鼠体重,对利血平化小鼠体重下降有非常显着的对抗作用,并能增加小鼠脾重,提高小鼠对静脉碳粒廓清指数。

§ 药(毒)理学

蛤蚧毒性低,未能测出蛤蚧醇提物经口半数致死量灌胃最大耐受量大于135g/kg,腹腔注射醇提物脂溶性部分的半数致死量为5.24g/kg水溶性部分的半数致死量与脂溶性相近。蛤蚧眼及脑在相当于25-200倍剂量下未见动物出现毒性反应。

§ 常用选方

蛤蚧1、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 蛤蚧一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黄),贝母一两(煨微黄),紫菀一两(去苗、土),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二两(涂醋炙令黄,去裙,皂荚仁一两(炒令焦黄),桑根白皮一两(继)。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枣汤下二十丸,日三、四服。忌苋菜。(《圣惠方》蛤蚧丸)

2、治肺劳咳嗽: 蛤蚧一对(用醋少许涂,炙令赤色),白羊肺一两(分为三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款冬花一分,胡黄连一分。上药除羊肺外,捣细罗为散,先将羊肺一分,于沙盆内细研如膏,以无灰酒一中盏,暖令鱼眼沸,下羊肺,后入药末三钱,搅令匀,令患者卧,去枕,用衣簟腰,仰面徐徐而咽,匆太急。(《圣惠方》蛤蚧散)

3、治肺嗽,面浮,四肢浮: 蛤蚧一对(雌雄头尾全者,净洗,用法酒和蜜涂炙熟),人参一株(紫团参)。上二味,捣罗为末,熔蜡四两,滤去滓,和药末,作六饼子。每服,空心,用糯米作藩粥一盏,投药一讲,趁热,细细呷之。 (《圣济总录》独圣饼)

4、蛤蚧一对连尾,涂以蜜、酒,放火上烤脆,研细末,加东北红参等量,共研匀,蜂蜜炼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克,一日两次,治咳嗽面浮,老人肺虚咳喘。

5、蛤蚧焙干10克,党参、山药、麦冬、百合各30克,共研末蜜丸,每服3克,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治久咳肺痨。

6、人参蛤蚧酒:蛤蚧一对连尾,放火上烤熟,人参(或红参)10-20克,同浸于2000克米酒中,七日后开始饮用,每日酌量饮20-50毫升。有补肾壮阳,益气安神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失眠健忘,阳痿早泄,肺虚咳喘,夜多小便等症。

7、小便频数:蛤蚧1对,人参30克,鹿茸6克,肉发蓉30克,桑螵蛸20克,巴戟天20克,白酒1000毫升。浸酒 30日后服,每次 30毫升,每日2次。

8、肾虚腰痛:蛤蚧1对,切成小块,浸入白酒500毫升中,封闭2个月,饮酒,每次30毫升,每日2次。常服也有延缓衰老、祛病延年之功[2]。

§ 食疗附方

蛤蚧1、人参蛤蚧粥:蛤蚧1对,用酒和蜜涂,炙熟;人参1支(或15g),与蛤蚧共研为细末,分作6份(原方系熔蜡和药末作饼6个)。每次用糯米约30g,煮成稀粥,投药1分,搅匀,趁热空腹缓缓服用。源于《圣济总录》(原称独圣饼)。本方以人参与蛤蚧配伍,大补肺气而平喘嗽。用于肺虚或肺肾两虚喘息咳嗽或浮肿。现代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或心性喘息等。

2、蛤蚧补骨脂粉:蛤蚧1对,酒炒后烘干;补骨脂25g。共研为细末。每次服1.5g,温酒送服。补骨脂辛、苦,大温,善于温肾壮阳;蛤蚧善于补肾壮阳。二药配用,尤为恰当。用于肾虚阳痿,亦可用于肾虚腰痛,遗精,尿频等。

§ 临床体会

蛤蚧1、关于药材名称:《本草纲目》引雷教言“以雄为蛤,以雌为蚧”而名蛤蚧。现代药材将两条完整的干燥体腹部相贴,用竹片扎在一起,不分雌雄,统称蛤蚧。

2、关于蛤蚧的毒性:古代对蛤蚧的毒性有不同的意见。《日华子诸家本草》载无毒;《本草纲目》载有小毒,并引雷敩记载“毒在眼”;清代《玉楸药解》记载:“其毒在头足,其力在尾”。所以有些本草书上蛤蚧只用尾,去头足。现临床上早已用全体而不去头足。有人对蛤蚧各部位的化学成分和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6个部位的成分无显著差异,其所含氨基酸含量比较接近,在元素方面尾部含锌、铁最多,身含镁最多,头含钙最多;各部位药理作用相近;头眼部与尾部均未见毒性反应。证实了使用蛤蚧全体的临床实践是正确的。

3、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蛤蚧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较好。这与其能提高体内激素水平和解痉扩管有关。但不能解除哮喘持续状态,只能用在非发作期和小发作期,以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和气喘。人参蛤蚧散名声很大,重在扶正。平喘止咳作用是比较弱的,是远远不够的,其效果不及紫河车。人参、蛤蚧还需要与紫河车、黄芪、川贝母、象贝母等同用,研末吞服,必要时放入冬虫夏草,并且需要服用半年以上时间才能有效,服两三年才能基本缓解。还需尽量避免感冒和感染,否则非常容易复发。

4、关于提高性功能:蛤蚧能提高性激素,因而能提高男女性功能,治疗男女性功能减退症,但较淫羊藿的作用要弱,可与之同用,也可与人参、淫羊藿、海马、仙茅、冬虫夏草等同用,研末吞服或浸酒饮服。蛤蚧尾还含锌离子,能协助提高性功能。蛤蚧用尾之说可能与此有关。

5、关于副作用:

传统文献:《本草纲目》:小毒。《日华子诸家本草》:无毒。

临床观察:蛤蚧无毒。现据报道,蛤蚧 头、眼和全身都没有毒,全部可用。临床是用全体的,但其效果以尾部最好。 蛤蚧临床使用在常规剂量内没有副作用。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儿童哮喘宜少量短期使用,可能会出现性早熟和提前发育。

§ 文献论述

蛤蚧1、《纲目》:昔人言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劳损痿弱,许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取其滋补也。刘纯云,气液衰、阴血竭者宜用之。何大英云,定喘止嗽,莫佳于此。

2、《本草经疏》:蛤蚧,其主久肺劳咳嗽、淋沥者,皆肺肾为病,劳极则肺肾虚而生热,故外邪易侵,内证兼发也。蛤蚧属阴,能补水之上源,则肺肾皆得所养,而劳热咳嗽自除;肺朝百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气清,故淋沥水道自通也。

3、《海药本草》:疗折伤,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

4、《日华子本草》:治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

5、《开宝本草》:主久肺劳,疗咳嗽,下淋沥,通水道。

6、《本草衍义》:补肺虚劳嗽。

7、《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

8、《本草再新》:温中益肾,固精助阳,通淋,行血。蛤蚧尾能治疝。

§ 生药材鉴定

蛤蚧性状鉴别

本品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大牙。吻部半圆形,吻鳞不节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中间被额鳞隔开,上唇鳞12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5趾,除前足第1支趾外,其余均有钩爪;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显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全身有橙红色斑点,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散有紫褐色疣鳞,腹部鳞片方形,镶嵌排列气腥,味微咸。以体大、服壮、尾全,不破碎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黄色或淡灰黄色。

① 鳞片近无色或淡灰绿色,表面可见半圆形、类圆形或长圆形隆起略作覆瓦状排列,直径9-32μm,布有极细小的粒状物,有的鳞片基部边缘处可见圆形孔洞,直径25-45μm。

② 皮肤碎片淡黄色或黄色,表面观细胞界取不清楚,布有棕色或棕黑色色素颗粒,常聚集成星芒状。

③ 机警纹肌纤维较多,近无色,淡黄色、黄绿色或淡棕色,多碎裂。侧面观有细密横纹,明暗相同,横纹呈璋行的波峰状,也有较平直或微波状,有的纹理不清晰;横断面常呈三角形、类圆形、类方形。

④ 内碎片近无色或淡黄色,呈不规则形碎块,表面有细小裂缝状或针孔状孔隙,骨陷窝呈裂缝状、长条状、类长圆形,多为同方向排列,边缘骨小管隐约可见。

理化鉴别

粉末乙醇提取液或酸水提取液,加生物碱试剂硅钨酸、碘化钾、碘化汞钾等,均有沉淀反应。

§ 药用动物养殖

蛤蚧生活习性

蛤蚧性怕冷、怕热、怕风雨,喜栖息于山岩石隙,树洞或屋檐墙壁上,昼伏夜出,常见雌雄成对活对。喜食活饵,主要捕食昆虫类。蛤蚧有冬眠习性。气温低于10℃以下时,潜入3-4m深的岩缝中冬眠。到翌的气温回升到18-20℃时才出洞活动。雌雄异体,3-4年性成熟,每年5-9月可见产卵,6-7月为盛期。各地因气候不同而稍有差异蛤蚧卵在7-8月孵化,6-7月为盛期。各地因气候不同而稍有差异蛤蚧卵在7-8月孵化,孵化期为68-205d(平均105d)不等。

养殖技术

人工繁殖时,可将待产雌体单独饲养,用布遮挡笼内,笼四壁贴层薄纸,待其产卵于纸上时,可攫下纸取卵孵化。孵化温度在30-33℃,经100天左右,即可孵出小蛤蚧。人工养殖分为箱养、室养、圈养和散养几种。

蛤蚧一般在5~6月间发情交配,6~7月为产卵高峰期。在交配期间,要严格控制雌雄比例。如果雄蛤蚧过多,往往引起雄蛤蚧相互争雌蛤蚧而撕斗。雌蛤蚧交配后到来年产卵。雌蛤蚧往往选择较阴暗的墙角、顶角、侧壁等地方产卵。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产卵蛤蚧要加强管理,适当提早增加食物,尤其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使之早产卵,早孵化,使小蛤蚧出壳后有较长时间生长,达到一定体重,为安全越冬打下良好基础。要进行人工孵化时,就需要在蛤蚧喜欢产卵的地方贴上一些纸,让蛤蚧把卵产在纸上,以便采集。采卵应该等到卵壳完全变硬后才能进行,刚产下的卵不宜马上采集,否则影响到孵化率,采集的卵存放在 33~35℃的环境中,经100天左右才孵化出小蛤蚧。刚出壳的蛤蚧,要及时移到小蛤蚧饲养室。小蛤蚧在采食前,可先喂些白糠水或盐水,5~7天后喂一些小虫,15天后,随着其食量增大,逐步增加昆虫投放量,使当年孵出的小蛤蚧在进入越冬前就达一定的体重。

蛤蚧饲养管理

急性病管理,饲养过程中可投给圭鳖虫、蟑螂、黄粉虫等或灯光诱虫。冬眠期注意防寒保暖,但室温不宜超过18℃。平时管理工作以防蚁、蚊、鼠等天敌为主。

1、饲料:蛤蚧的食物以各种活动的昆虫为主,包括蝼蛄、蚱蜢、飞蛾、蝉螂、黄粉虫和蚕蛾等,蛤蚧是不食死的昆虫和食物的,但经过人工驯养,也可放养。人工养殖蛤蚧的过程中,应以动物性昆虫为主、植物性昆虫为辅的原则,否则易导致蛤蚧的营养不良,发生疾病。

2、管理要点:蛤蚧的饲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壁面20~30米为宜。但蛤蚧有大吃小、强吃弱、成年蛤蚧吃卵等现象出现,应按大小分群饲养,规格相同的养在一起,小蛤蚧单独饲养。蛤蚧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利用人工调节温度,使室温保持在25~30℃之间。冬眠期注意防寒保暖,但室温不宜超过18℃。平时管理工作以防蚁、蚊、鼠等天敌为主。  在蛤蚧舍内禁止存放农药及有特殊气味的药品、霉败物品[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