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兵临城下》[电影]
释义

§ 影片简介

《兵临城下》

在二次大战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苏两军对峙,成千上万的士兵互相厮杀、尸横遍野,传奇性的俄国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凭著他神准的枪法,歼灭无数敌军,他的响亮名号甚至传到敌军阵营,于是德军派出最顶尖的神枪手科尼格上校和他一决高下,他们就在枪林弹雨中,展开一场个人的生死之战。

虽然瓦西里百发百中的枪法令敌人闻之丧胆,但是他却是一个行事低调性格内敛的军人,一名苏联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认为这是宣传苏联军力的大好机会,于是把这名平实的士兵塑造成一名民族英雄,这时苏联红军连连败退,德军即将攻占斯大林格勒,到时候苏联便会瓦解,于是斯大林亲自派赫鲁晓夫到斯大林格勒指挥大局。

由于丹尼洛夫成功地塑造出瓦西里的英雄形象,因此大大地提升了苏俄全体军民同胞的士气,并激发了他们高昂的斗志,但是后来丹尼洛夫却对他一手塑造出的英雄产生妒意,更糟的是,他们两人竟然同时爱上一名在战场上和男同胞出生入死的女军官坦妮娅。

这时候瓦西里的名号越传越响亮,他的威名甚至在德军阵营中也是人人皆知,狙击手科尼格上校追杀他,而就在千军万马之中,这两大神枪手展开了一场搏命殊死战。

§ 幕后制作

《兵临城下》

《兵临城下》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同名纪实小说,讲述在二战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即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故事主要围绕两位神枪手:一个是俄国牧羊人还有一位是德国将领之间的决斗展开。

这是一部为数不多没有涉及到美国人的二战电影。影片来源于真实事件,一场战争就像是一盘棋局,败者不但必死而且还要在历史上遗臭万年。当时是1942年秋天的斯大林格勒,希特勒正在疯狂进攻苏联。刚开始的时候德国人轻而易举摧毁俄国人的抵抗,最终在顽强不屈的俄军和恶劣的天气以及供给线问题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之下,希特勒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从而逆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

根据相关报道,影片主要由德国公司投资,制作费用高达9千5百万美元,全部在德国拍摄完成。导演是执导过《火之战》(Quest for Fire 1981)、《玫瑰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Rose 1986)、情人(The Lover 1992)和《西藏七年》(Seven Years in Tibet 1997)等影片的法国人让-雅克·阿诺。

演员阵容也很强大,主要演员基本上都是走红于好莱坞的英国明星。其中有近年来凭借奥斯卡大赢家《莎翁情史》、 《伊丽莎白》迅速走红的约瑟夫·费因斯,在《天才瑞普利》中展现精湛演技的裘德·洛,以及在《勇闯夺命岛》以硬汉形象示人的艾德·哈里斯,在1999年的热门冒险影片《木乃伊》中饰演可爱的女探险家的雷切尔·薇姿也在影片中再显身手,与裘德·洛上演一场“火线恋情”。

也许有人会问,这部电影是否也是两种敌对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即马克思主义与纳粹主义。而丹尼洛夫的角色正是作为一名宣传员在全力以赴,但更大程度上,这还是一部关于处在特殊时期的两个人,为了置对方于死地他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所有技能。正因为如此,导演阿诺更加关注这一点,使得影片的主题无法有效集中起来。多余的情节副线和爱情故事令影片大打折扣。《兵临城下》

尽管如此,无论从哪方面而言,导演亦或是编剧,阿诺的工作都不尽如人意。影片没有任何的历史感,甚至可以说没有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或者人们日常生活的感觉。在这一点上,约瑟夫·威尔斯迈(Joseph Vilsmaier)1993年执导的《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要略胜一筹。三位主要演员的选择也是重大失误,尤其是英国演员裘德·洛作为男一号,这位英俊小生扮演了来自于乌拉尔山脉的瓦西里。

作为本届柏林影展的开幕片,《兵临城下》是根据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纪实小说改编,瓦西里也是确有其人,按照当时苏联的宣传,瓦西里在二战中一共毙敌400余名,他缴获德军狙击手的步枪瞄准镜至今还在俄国的军事博物馆里展出。这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影片同时也是欧洲影坛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作品,达到了9千万美元,主要演员基本上都是走红于好莱坞的英国明星,其中有近年来凭借奥斯卡大赢家《莎翁情史》《伊丽莎白》迅速走红的约瑟夫-费因斯,在《天才瑞普利》中展现精湛演技的裘德-洛以及硬汉形象的艾德-哈里斯(《勇闯夺命岛》),在1999年的热门冒险影片《木乃伊》中饰演可爱的女探险家的瑞切尔-薇兹也在影片中再显身手。

《兵临城下》的幕后总指挥是一位“影不惊人死不休”的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他在1991年执导的《情人》一片手法大胆、惟美,赋予这部三级作品相当的艺术性,可以称得上是惊世之作,所以就连一向“守身如玉”的梁家辉也被不知不觉诱惑了一把,接拍了那部“露而不贱”的感官大作。继《情人》之后让还拍摄了一些颇受争议的作品,部分作品由于歪曲事实而受到了批判。好在这次的作品已有史学家评论基本忠于史实,相信传奇的故事背景,曲折紧张的情节,融合让氏惟美的情爱描写一定会让影片极具观赏性。

§ 影片看点

《兵临城下》

瓦西里(裘德·洛)是山区的一个猎户,长期的打猎生涯造就了他百发百中的本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了,瓦西里的枪法让他在战争中名声大噪。尽管瓦西里很谦虚,但他毕竟是个战士,明白自己的枪法对战争宣传的重要性。苏联??纳粹在整个欧洲战场的失败。

而纳粹也不甘示弱,他们同样派出了最好的狙击手康尼格(埃迪·哈瑞斯)。他的枪法一点不逊于瓦西里。这让瓦西里感到很大的压力。要知道狙击手都是单兵作战,他们没有任何人的协助,完全要靠自己完成艰巨的任务。而此时,党代表达尼罗夫(约瑟夫·费因斯)却展开了对瓦西里心上人的追求……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作家威廉·克雷格曾在1973年写过一本同名纪实小说。记述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一位真实英雄--瓦西里--的战绩。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兵临城下》作为开幕电影首映。

导演阿诺善于在大银幕上塑造用理想信念进行自我考验的人物形象。在这部影片当中,他把纳粹的神枪手塑造为冷酷的职业杀手,近乎毫无感情,全部的意念就是为了赢得挑战。而俄国人则截然不同,在获悉自己面对的敌人是谁的时候,泽索夫已经失去信心,于是只会简单地说一句“他比我更优秀”。片中唯一出彩的角色就是由艾德·哈里斯塑造的德国神射手康尼,睿智的对白,大部分时候甚至无需通过语言就能传神演绎,主要通过表情、简短的交流足以使得他的角色鲜明生动,成为银幕上具有超凡魅力的人物。为了与其他欧洲演员保持一致,哈里斯不露痕迹地改变了他的美国口音。

§ 精彩花絮

《兵临城下》

影片《兵临城下》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William Craig)创作的同名纪实小说,该书的英文全名是Enemy at the Gate: The Battle for Stalingrad。主人公瓦西里·泽索夫在现实中确有其人,瓦西里的原型在二战中一共毙敌400余名。因此,影片中的大部分人物形象在历史上都是真实存在的。

片中泽索夫和康尼之间的决斗完全是虚构的。根据现代研究还没有发现任何有关这场战斗的证据。尽管没有证据以及文字记载作证,但是在俄罗斯军队中始终流传这样的一个故事(由此也许可以推测这就是俄军内部编造的传闻由此来激励俄军士兵的斗志)。在战斗中丧命的德国人是纳粹党卫军狙击兵海因兹·托尔瓦德上校。德国人不愿承认自己的高级将领遇害,于是对外宣称在战斗中被打死的士兵叫康尼。而根据泽索夫本人的说法,他在死者身上找到的身份证明则是托尔瓦德。

电影在法国巴黎上映之际,宣传海报上打出的片名是“斯大林格勒”。 现实生活总是天意弄人,瓦西里和塔妮娅并没有像电影一样有情人终成眷属:战争结束之后,彼此都以为对方已经牺牲。多年之后,塔妮娅终于知道旧情人还活着,非常不幸的是,他刚结婚不久。

影片耗资达到9千5百万美元,成为当时英国乃至欧洲影史上投资最高的一部电影。

§ 穿帮镜头

《兵临城下》

时代错误:当瓦西里和丹尼洛夫出席宴会的时候,可以在背景音乐中听到前苏联国歌。播放的这一版本国歌,最早是在1944年才开始采用的,正好是在本片这段场景发生的后一年。

时代错误:可以从某些特殊角度看到丹尼洛夫的眼镜镜片上有现代才出现的反折射光涂层。

事实错误:德军炸弹不可能在这么靠近地面的地方爆炸,特别是在城市上空的时候,这样爆炸很有可能损伤到飞机。

事实错误:用动画显示的在1942年被德军占领的国家不完全正确,例如瑞士和土耳其在当时是中立国,并没有被侵略。

事实错误:影片中发出的子弹运行速度总是过快。从扣动扳机把子弹打出去到击中有相当一段距离的目标,中间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时代错误:塔妮娅脱下瓦西里的裤子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塔妮娅的手指,指甲上平滑有光泽。虽然当时已经是1942年,指甲油在1920年前半期就已经被米歇尔·梅娜德(Michelle Ménard)发明,但还是不太可能被一位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联士兵用到。

连贯性:俄军冲过德军防线,然后又被自己的军队打回去撤退,在这一段情节里,可以看到同一个俄军死了两次,第一次是在进攻的时候,以及在撤退的过程中。

连贯性:泽索夫陪同丹尼洛夫去会见俄国军官时,他的鬓角那块儿正在流血。就在接下来的一个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泽索夫的伤口已经缠上了绷带。

显示错误:在开场的战斗场景中,可以看到有一个士兵撞上了一座巨大的金属雕像,结果雕像移动了。

事实错误:开头苏军在后方开来一列军列,但是机车车辆却是属于德国铁路的。

§ 影片评论

《兵临城下》

和其他的战争题材影片一样,让-雅克·阿诺的《兵临城下》再一次证明了战争是残酷的,设置在大背景之下,其动人心弦的主题书写了二十世纪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让演员们为之“流血牺牲”的全部能量却只是糟糕的人物对白和平庸至极的执导水平。

——综艺杂志

《兵临城下》开场的一系列战争场景,可以与《拯救大兵瑞恩》相提并论,或者从狭义上而言就好像是两个人在摧毁斯大林格勒的时候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一样。很显然纳粹分子就是猫,而俄国人则在担心自己会是那只老鼠。

——芝加哥太阳报

只要你把注意力放在神枪手与神枪手的较量这个核心故事上,并且不必介意那些混乱的南腔北调或者是那段非常不靠谱的爱情故事副线,再或者是任何的个人关系——那么你会很享受它。

——华盛顿邮报

演员们的表现还不错,虽然还没有好到足以支撑起133分钟的时间。

——芝加哥读者

它的确给阿诺提供了一次绝妙的机会,可以事无巨细地展示他掌控战争场面的能力,我们看到的是支离破碎的尸体和血流成河的画面。

——乡村之音

在讲述故事方面它过于拘谨和小心翼翼,完全没有人们预期的那么好看。

——波士顿环球报

§ 人物原型

1936年,扎依采夫加入了苏联红军,最开始的服役部队是第62集团军所属的第284步兵师第1047步兵团。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扎依采夫参加的第一次战斗就是1942年9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扎依采夫的上级注意到了扎依采夫具有良好的射击技术,当他用普通的“毛瑟”步枪击毙了32名德国人后,上级给了他一支狙击步枪。此后的三个月,扎依采夫击毙敌人的总数直线上升。他的成绩大大的激发了其他官兵的士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0: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