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草台班 |
释义 | § 简介 草台班 草台班,指民间剧社,也泛指长期流动演出于农村集镇的戏曲班社,得名于“草台戏”。 草台戏源出于民间的酬神演出活动。每逢诸神(如东岳、火神、城隍等)诞辰,各地照例要在神庙作会演戏,如当地没有庙宇,则于野外空旷处搭设草台演唱,供百姓“藉神诞以行乐”。 清代地方戏蓬勃兴起后,因受到封建士大夫的歧视,其班社多不能进城演唱,只得在各地农村集镇临时搭设简陋的棚台,作流动性演出,遂被称为“草台班”。有的地方还称为“跑帘外的”、“跑大棚的”、“唱野台子的”等,包含有轻蔑的意思。 草台班规模较小,条件不一,有的设备简陋、演员表演参差不齐,演出剧目多为传统剧目,与民众关系联系紧密。在中国戏曲史上,特别是推动地方戏曲的不断发展,草台班是有一定的历史地位的,并且也造就过一批优秀的演员。[1] § 相关介绍 “草台班”是在上海发起的民间剧场实践团体,也是大陆目前日益引起关注的民间剧社。2005年初开始活动,目前由作家、戏剧工作者赵川主持日常活动和创作。“草台班”原指农闲时在婚丧嫁娶或节庆庙会上助兴的业余班子,是同仁们对保持民间色彩的鞭策。从创立初,草台班已激发起不少非戏剧领域人士的剧场能量,做非牟利的平民戏剧,破除看似已成定局的雇佣式剧场生产方式,寻找更富理想的戏剧和民间生活形态。 成员们每周聚会,以民间自主能力作价值取向,推进议题的讨论、表演工作坊和集体创作等。近年连续以集体创作方式排演作品,并协助海外民众团体到上海演出。目前由草台班直接制作演出的剧场作品包括:《狂人故事》、《38线游戏》及《台北38度线》等,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韩国等处进行了演出。[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