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进军豫西 |
释义 | § 进军豫西 § 正文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部,向河南省西部国民党统治区进军的战略行动。 1947年7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遵照中共中央确定的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方针,为配合陕北解放军击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协助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进军大别山,率领第4、第9纵队、第8纵队第22旅(后归第4纵队建制)和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2个师(相当于旅)共8万余人,准备向河南省西部进军。部队经近月准备后,于8月22日夜和23日拂晓,在群众大力支援下,采取偷渡与强渡相结合的战术,从山西省垣曲至河南省济源间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向陇海铁路进击。第4纵队击溃由洛阳北援之敌,以一部逼近洛阳近郊,一部攻占新安、渑池。第38军和第22旅击溃陕州(今陕县)出援之敌,攻克会兴镇、张茅镇、观音堂,炸毁会兴镇铁路大桥,截断国民党军陕、洛间的联系。第9纵队渡河后向东南发展,阻止郑州守军西援。 国民党军为堵住已被打开的缺口,从尾追刘邓大军的部队中抽调整编第 3师和青年军第206师、第41师各1个旅,连同洛阳守军共8个旅,组成第5兵团,由李铁军指挥;以分布在陕东和灵宝、陕州的新1旅、第135、第27、 第167旅及第165旅一部共4个半旅,组成陕东兵团,由国民党军西安“绥靖公署”陕东指挥官谢甫三指挥。企图从东、西两面夹击渡河的人民解放军,恢复陇海铁路交通。 进军豫西 陈、谢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避强击弱,力求打运动战,以达到多歼敌人、迅速机动、广占敌占区的指示,于9月2日开始,以主力向国民党军兵力空虚的豫陕边挺进。至17日攻克卢氏、灵宝、阌乡、陕州等城镇,全歼新1旅、第135旅及第206师、第165、第167旅各一部和一些保安团,并以一部兵力逼近潼关;以一部向洛阳以南挺进,攻克了宜阳、伊川、嵩县、栾川、洛宁等城镇。蒋介石因潼关告急,亲临西安指挥,将大别山区及西北、晋南战场之整编第65师、第28、第83旅以及第84、第167旅各一部,连同当地原有兵力共10个半旅调集在西安、潼关地区布防。陈、谢遂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改变计划,以一部在豫陕边钳制迷惑敌人,创建根据地,主力隐蔽向东疾进,于10月 2日在铁门歼灭国民党军第64旅大部,并争取了半个月时间进行休整。 进军豫西 10月下旬,国民党军第5兵团在洛阳附近集中10个旅;另从西北战场抽调8个旅进至潼关,由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裴昌会指挥,企图夹击陈谢集团。陈、谢乘国民党军集中于潼、洛两地,豫西广大地区兵力空虚,率主力发起伏牛山战役:以第4纵队第12旅和第38军继续在陕南展开,以第4纵队(欠第12旅)为左纵队,第9纵队为右纵队,向伏牛山东麓多路进击。从10月31日~11月5日,连克临汝、鲁山、叶县、南召等县城,歼灭整编第15师师部和第64旅残部及一些保安团。此时,国民党军已有15个旅从东西两面向伏牛山地区对进,陈、谢采取“牵牛”战术与敌周旋。 以2个旅伪装主力,向西峡口挺进,攻克镇平,围攻内乡,调动了整编第3师和第47师一部向西;以3个旅向洛阳东南地区展开,迫使第206师回守洛阳;以2个旅在方城、泌阳地区展开,迫敌第20师和第124旅东调平汉线。在此期间,第38军开辟了商县、雒南(今洛南)、商南地区;第12旅攻克山阳、郧西、镇安等城镇。 至11月底,陈谢集团经三个多月的作战,共歼国民党军5万余人,攻克县城30余座,在豫陕鄂边界地区完成了战略展开,成立了豫陕鄂军区(后改为豫西军区),初步建成了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陕北解放军转入反攻和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实施战略展开。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