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萧龙友
释义

§ 人物年表

萧龙友

1870年 2月13日,出生。自幼诵习诗书,打下了牢固的文、史、哲基础。后入成都书院学习,得以涉猎中医书籍。

1892年 萧龙友同陈蕴生用中草药救治川中霍乱,疗效很好,声誉雀起。27岁时考中丁酉科拔贡,入北京充任八旗教习。后被分发山东,先后任淄川、济阳两县知县。

1914年 奉调入京,历任财政、农商两部秘书及府院参事、农商部有奖实业债券局总办等职,并由执政府内务部聘为顾问。从官之余行医治病,颇受患者欢迎。

1928年 萧龙友毅然弃官行医,正式开业,自署为“医隐”,号为“息翁”。

1930年 与孔伯华共同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

1960年 10月20日去世,享年90岁。[1]

§ 行医事迹

1897年 萧龙友考中了丁酉科拨贡,遂入京充任八旗教习,后分发山东,先后任淄川、济阳两县的知县。其间,他因办教案与的洋人的神父作斗争而深得萧龙友

民心。

1892年 川中霍乱流行,成都日死八千人,街头一片凄凉。很多医生怕被传染,不敢医治,但萧龙友不惧灾祸,陪同陈君蕴生沿街巡视,施医舍药为百姓治病,使很多人转危为安,从此便声名鹊起,这是他从医的开始。进入仕途之后,他虽忙于官务,却也从未间断过研究医学,不仅精研中医,还对西医学的书籍大量参阅。他余时行医,颇有疗效。

1916年 5月,袁世凯病危,其长子袁克定邀请萧龙友先生入总统府为其诊断。

1924年 孙中山因国大计带病北上,病情日趋严重,请了众多医生均不能断其病由。经友人介绍,请萧龙友前去为中山先生诊病。萧龙友为中山先生诊视后,断为病之根在肝,因知病已入膏肓,非汤药所能奏效,故未开处方。如实向守候一旁的夫人宋庆龄告诉病情。中山先生病逝后,经病理解剖,发现其“肝部坚硬如木,生有恶瘤”。证实了中山先生所患确系肝癌,说明萧龙友诊断无误,一时社会为之轰动。

1928年 萧龙友先生正式弃官挂牌行医。医寓就设在这所宅院中。街门坊上挂了一块小木牌,上面亲笔写了“萧龙友医寓”五个不很大的字,木牌为酱红色底,绿色字。

1929年1月 梁启超先生患病便血,事前曾赴协和医院检诊。医诊断为肾上有病,必须手术切除。梁公放心不下,驱车前往萧府求诊于龙友先生。切脉后,萧龙友对梁公说:“阁下肾脏无病,应该慎重行事,长服所开中药便可痊愈。”但梁公坚信西医,仍赴协和医院手术,果不出萧龙友所料,梁启超先生最终还是死于手术刀下。后经病理解剖,梁启超先生肾完全健康。梁启超先生的公子梁思成教授于治丧时,在讣告后所撰梁启超先生传略中,将治疗的全过程予以披露。

1930年 还是在兵马司胡同的大院里,萧龙友和孔伯华商议自筹资金创办了“北京国医学院”,培育中医后继人才。新中国成立后,萧龙友虽年已八旬,他将别号“息翁”改为“不息翁”,仍是念念不忘发展中医事业。

1953年 那年被上级批准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等职,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1954年 9月,萧龙友先生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言时提出设立中医学院、培养中医人才的提案。

1956年,国家采纳了他的提案,成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学院。

1960年 萧龙友病逝,享年90岁。

§ 任职情况

解放后,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名誉院长、顾问,中央卫生部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华北区特邀代表,北京市中医师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2届代表,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中西医交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 生物地学部委员,中央人民医院顾问,北京中医学会耆宿顾问等。[1]

§ 相关著作

萧氏一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仅留《现代医案选》、《整理中国医药学意见书》、《息园医隐记》、 《天病论》等文。

§ 人物评价

萧龙友先生是一位大医,他时时心念中医,十分忧心中医的存亡。当时的政府想方设法消灭中医,中医的处境十分危险。在中医最为危难的时期,他与孔伯华先生共同创办了北京国医学院,亲临讲坛,不计报酬,一心培育中医的接班人才。并在经费困难时慷慨解囊,甚至同孔伯华一起出门诊,集资办校。就这样艰苦的经营着中医教育事业,历时十余年,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他们培养出了数百名学员,都成为了下一代中医的中坚人才。两位医学大家的义举,对中医事业的延续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北京国医学院终被迫停办,他义愤填膺,并作诗文以示对国民政府的反抗。

萧龙友的医术可谓炉火纯青。他用药处方平正轻灵,常在小方之中见大神奇。但他并不固执,始终对西医学抱着尊重态度,并坚持取彼之长,补己之短,胸襟之宽大令人折服。

萧龙友先生一生为中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医遭受危厄之际,他挺身而出,逆流而上,兴办学校,教徒授课,还坚持门诊,并用精湛绝伦的医术做了最好的抗争。他处方精简,用药轻平,疗效卓著,活人无数,已经达到了医之大成者出神入化的境界。其胸怀宽大,谦逊恭谨,更加使其成为了医界的楷模。 [1]

§ 故居介绍

兵马司胡同位于西城区,西起西单与西四之间,南面是丰盛胡同和辟才胡同,北面是砖塔胡同、大院胡同、羊肉胡同。古时候,北京的管理机构叫:“兵萧龙友故居

马司”,清人赵翼《咳余丛考》 (卷二十六)中记:“京师有兵马司,专理捕盗及斗殴等事。”“兵马司”制,起源于元世祖至元九年。《元史·世祖》中记,元世祖忽必烈设大都路兵马司都指挥仗,下设南、北兵马司。这和北京现在的南北兵马司胡同的来历有些关系吧。今天的兵马司胡同和北京城的大多数胡同一样看起来平实、安逸,甚至有些没落。西面那些熟悉的居民灰砖房,由于城市改造,如今已经难以寻找踪迹。要知道,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条胡同曾因一位名人而名噪京华,他就是被誉为四大名医之首的传奇医生萧龙友先生,他的故居及医寓就坐落于现兵马司胡同59号(原22号)。[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