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臭氧层空洞说 |
释义 | § 来源 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最近在对俄远东地区的4处已被发掘的“恐龙墓地”进行研究后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与臭氧层空洞密切相关。 § 历史 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侏罗纪,恐龙家族曾在生物界称霸一时。但到了距今约6千万到7千万年前的白垩纪,这些“霸主”们却都神秘地灭绝了。个中原因,至今众说纷纭。 据俄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学研究所的基里洛娃博士指出,近年来,俄科研人员在俄远东的昆杜尔地区和布列亚河附近等4个地点发掘出了大量的白垩纪恐龙骨骼化石。专家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发现,很多恐龙的骨骼化石上都留有该恐龙生前曾长期肢体溃烂的证据。俄专家将上述发现与本地区的地球历史研究成果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观点:恐龙灭绝的原因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和剧烈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据基里洛娃介绍,在白垩纪时期,太平洋中部曾发生过规模极大的海底火山爆发。火山爆发后,海水涌向了陆地,部分地改变了恐龙的生存环境。这位专家指出,规模如此之大的火山喷发必然会生成大量含碳气体,这些气体足以严重改变地球大气成分,使大气中出现超大面积的臭氧层空洞。这样,阳光中的紫外线就会肆无忌惮地穿过“空洞”射向地球。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不但能使恐龙的肢体上产生病变和溃烂,而且还能够影响食物链和改变地球气候。对于适应能力不强的恐龙来说,这无异于灭顶之灾。此后,火山爆发的影响逐步减弱,海水开始退却,含碳气体排放量急剧减少,臭氧层空洞逐渐消失,地球气候再次大规模改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