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荆江分洪工程
释义

§ 简介

荆江分洪工程荆江分洪工程位于湖北省公安县境内,始建于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参加工程建设的30万军民,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包括右岸沙市对面上游15km处的虎渡河太平口进洪闸、黄山头东麓节制闸和分洪区南线大堤等主体工程。荆江河道安全泄洪能力由此得到显著提高,缓解了与上游巨大而频繁的洪水来量不相适应的矛盾。

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建成后的第二年即1954年,汛期天气反常。夏季东亚上空的西北环流向北撤移延迟,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较常年延长了约一个月的时间,造成长江流域雨日增多,遭受复盖面广的特大降雨;鄂霍次克海上空长期存在强大而持久的高空高气压,西南太平洋上的赤道气流幅合带进入北半球较往年迟一个月左右,而6、7两个月太平洋副热带暖气流势力又较弱,最终造成了长江流域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由于上游洪水来量大,而荆江河道安全泄洪又远远不相适应,因而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果断决定首次运用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泄洪,确保了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的安全,发挥了荆江分洪工程的巨大作用。

§ 荆江防洪的严峻形势

荆江分洪工程荆江,地处长江三峡下游,上起湖北省枝城市,下至湖南省洞庭湖口城陵矶。下荆江裁弯后,荆江河段全长377km。

荆江南岸有四口分流,自上而下依次为:松滋河的松滋口,虎渡河的太平口,藕池河的藕池口和华容河的调弦口(以下简称“四口”)。四口分泄荆江洪流注入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汇合后于城陵矶出长江。由于四口入湖泥沙的淤积,导致四口分流日益减少,从而逐年抬高荆江水位。荆江北岸有闻名遐迩的江汉平原。荆江南北两岸地面分别低于沙市站汛期水位达8~13m。涨水时,人在水下走,水在屋顶行,形似地上河。汛期洪水严重威胁荆江堤防,荆江北岸的荆江大堤首当其冲,形势十分险要,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称。当地人民每年洪汛都在提心吊胆过日子,故有:“荆沙不怕刀兵动,只怕南柯一梦中”的民谣。

§ 荆江分洪工程建设

荆江分洪工程1950年冬,毛泽东主席亲自审阅并批准了长江水利委员会向中央报送的《荆江分洪工程计划》 (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本着“蓄泄兼筹,以泄为主”,“江湖两利”的原则,以1931年8月5日至25日宜昌-枝江洪峰水位、流量为标准,配合荆江北岸加固荆江大堤,在荆江南岸藕池口安乡河以北,太平口虎渡河以东地区,开辟921.34 km2的分洪区,以分、蓄荆江上游洪水的超量洪峰流量,减轻洪水对荆江北岸大堤的威胁。

1952年3月4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召集湖南、湖北两省和中南水利部、农林部、交通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审议《计划》的实施方案。3月15日中南军政委员会第74次行政会议通过《计划》的实施办法,并作出《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同时成立了以李先念为首的荆江分洪委员会及其所属机构。分洪工程包括:荆江大堤加固;太平口进洪闸;黄山头虎渡 河节制闸及拦河坝;分洪区围堤培修;南线大堤等。工程实施分为两期,1952年4月5日全面动工兴建,至6月20日以75天时间建成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进洪闸(荆沙人称北闸),有54个进洪孔,长1054.375m;设计进洪流量为8000m3/s,可有效吞蓄洪水总量达54亿m3,其主要作用是分泄荆江上游巨大的超额洪水峰量,降低沙市水位,以确保180余km的荆江大堤安全,同时,减少荆江四口注入洞庭湖的水沙量。

位于湘、鄂边陲黄山头东麓的泄洪闸(又称节制闸,当地人称南闸),有32个泄洪孔,闸身长336.825m,设计泄洪流量为3800m3/s。其作用是控制虎渡河向洞庭湖分流量不超过3800m3/s,以确保洞庭湖地区数以百万人口与广大农田的安全。 荆江分洪工程费用经中央水利部核定为旧人民币7150亿元,(每万元折合现值1元)。

荆江分洪委员会李先念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唐天际,刘斐。荆江分洪委员会下设秘书处、政治处、闸工处、器材处、供给处、堤工处和移民处,共配备干部1076人(不包括移民处干部)。

荆江分洪工程总指挥部唐天际任总指挥,李先念任总政治委员;副总指挥有:王树声、许子威、林一山,副总政委为:袁振。总指挥部下设南线工程指挥部,许子威任第一指挥长,田维扬任第二指挥长,李毅之、徐党非、任士舜任副指挥长;北闸工程指挥部以张广才为指挥,阎钧为副指挥。4月3日指挥部设在沙市,又同时成立进洪闸、泄洪闸和荆江大堤加固等三个指挥工程部,具体负责工程的实施。进洪闸指挥长任士舜,泄洪闸指挥长田维扬;谢威任荆江大堤加固指挥长。

荆江分洪工程1952年4月5日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动工,参战的军工、民工共30万人。5月19日晚,中央水利部傅作义部长在中南水利部长刘斐、农林部长陈铭枢和前苏联水利专家布可夫的陪同下来到沙市,视察了荆江分洪工程施工现场。24日在沙市召开赠授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荆江分洪工程亲笔题写锦旗的大会。毛泽东主席题词是:“为广大人民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 周来恩总理题词是:“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工地上一片欢腾,军民战斗的热情更加高涨,对提前完成工程建设起到了巨大鼓舞作用。

1952年6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和平会议的各国代表26人,来到荆江分洪工地参观访问,盛赞荆江分洪工程是:“为世界和平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朝鲜人民军访华代表团也相继来到工地慰问并赠送了锦旗。

荆江分洪工程于6月20日比预定计划提前15天胜利建成,仅用了75天的工期。速度之快令中外水利界赞叹不已。参加荆江分洪工程的10万军工、16万民工以及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 4万人,他们为工程的提前建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等劳动模范松滋县女民工辛志英,在工作中带领她的妇女队创造每天碎石1.38m3的最高记录。劳动模范长江水利委员会工程师王咸成经何之泰总工程师的同意修正了南闸闸底板设计钢筋布置,为国家节约了大量钢材,并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劳动模范宜昌女民工谭银翠,为工程建设推迟婚期,在一次推斗车抢运南闸急需的钢材时,由于她三天三夜没有休息,劳动过渡,在藕池口工地下坡时斗车翻转晕倒在斗车路轨上,被后面的斗车轧断了左臂,但她还坚强地对人们说:“我虽然失去了左臂但我还有右臂,还是可以为工程建设出一份力量”。劳动模范长江航运管理局海员鲍海清,采用了苏联的先进运输经验一列拖带法,使工地所需的材料、物资运输提前一个月运完,确保了工程施工的进展。

军工英雄和模范功臣更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他们战斗在最艰苦的地方,九天八夜在黄天湖排除淤泥5.9万m3,提前四天完成了排淤任务,为黄山头泄洪闸提前完工作出了巨大贡献。

前苏联水利专家布可夫,于3月、5月先后两次到工地勘察、并对工程设计与施工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和意见。

各级领导经常召开各种类型的会议,研究和布置工程的施工进展和技术方案的实施工作。荆江分洪工程技术委员会为确保工程质量,经常研究和讨论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解决工程施工的疑难。

1952年6月25日荆江分洪工程总指挥部在沙市荆江大楼(现长委会荆江水文总站驻地)发布《公告》宣布:“荆江分洪工程胜利完成!”荆江分洪第二期工程于同年9月由长委会拟订计划并于11月14日进行施式。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任士舜为总指挥,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专员阎钧任政治委员。工程先后动员荆州、宜昌两地区的民工184777人,完成土方862.5 万m3(其中包括荆江右岸刨堤培修工程,虎渡河东、西堤,安全区围堤等堤防的培修工程,以及进洪闸上游滩地创毁与东引堤延伸工程等),于1953年4月25日工程完工,实用经费572.55亿元(旧币)。至此,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完成,国家总投资(旧币)为5576.46亿元(包括防洪、排水等工程费以及勘测实验及设计费,水利工程管理费和事业经费与水利粮储运输费等)。

荆江分洪区位于湖北沙市对岸15km处的公安县境内虎渡河口,东濒长江,西临虎渡河,北起太平口与荆州、沙市隔江相望,南达黄山头与湖南省安乡县为邻;东西平均宽13.55km, 南北平均长68km,总面积为921.34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内除闸口附近有4.5km2的岗地外,一般为平原,地面高程在32.80~41.5m之间。设计蓄洪量为54亿m3,区内辖4镇,4场,5区,共23个乡,有居民41万人(1990年统计为50万人)。区内原有两条内河:一是东内河、清代名顺河;二是西内河,清时称长河。分洪区建成后,这二条河按“统一排水”的要求逐步改建成为自北而南纵贯全区的排水主渠道,总长度约70km。28个湖泊星罗棋布于区内,总面积约为分洪区的1/10。

分洪区内修建完善了电力排灌系统配套工程,使农业旱涝保收;原来薄弱的工业逐步发展成为完备的电力、机械、纺织等工业体系;区内道路纵横,四通八达,已建成三大公路干线, 担负着活跃省内外经贸交流的重要作用。207国道由乌鲁木齐经沙市过长江进入分洪区到湖南长沙直抵广州。区内公路总长度约300余km。

§ 荆江分洪工程首次启用

长江是雨洪型河流,上游洪水来势很猛,而1954年上游洪水来量之大,为近百年所罕见。1954年宜昌年迳流量为5751亿m3,约占全流域年迳流量的50%(其中6月25日至9月6日,73天的迳流量为2795亿m3,占全年的48.6%;4至10月则为4975亿m3,占年迳流量的86.5%)。

1954年汛期,长江上游川江先后出现五次较大的洪峰,三次在7月下旬。与此同时,三峡区间和荆江上游支流清江暴雨区又相继普降大到暴雨。由于暴雨面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荆江河段各站水位均超过历史最高纪录:枝江站超过0.66m,沙市二郎矶8月7日17时30分水位比历年最高水位44.49m(1949年7月9日)还高0.18m。当时荆江大堤本身存在着大量的弱 点,抗洪能力较低,一遇洪水浸袭便险象横生。1954年汛期,荆江大堤先后发生脱坡125处,浑水漏洞315处,散浸235处,清水漏洞1408处,冲刷、翻沙鼓水68处,跌窝162处,其他险情43处,共计大小险情2400余处。其中7月21日一天出险300多处,22日沙市水位达43.38m,预报还将继续上涨,形势危急。荆江防汛分洪总指挥部根据上述情况报请上级批准,决定于7月22日凌晨2时20分首次启动新建成的荆江分洪工程进洪闸,以分洪荆江上游的超量洪水。当时如不开闸分洪,预计沙市洪峰水位可超过44.41m。开闸分洪时,沙市二郎矶水位已高达44.38m(7月22日4时),比预计洪峰水位44.85m低0.47m,到7月27日13时10分进洪闸并闭。此次分洪流量为4400m3/s,分洪总量达23.5亿m3,加上分洪区内渍水8.2 ~10.3亿m3,分洪区总蓄水量约为33亿m3。

沙市河段保证水位为44.49m,而荆江大堤沙市段及其附近的堤顶高程1954年为45.64m,荆江分洪工程如不运用,荆江洪峰水位最高时仅低于荆江大堤堤顶高0.01m。7月23日以后上游金沙江、岷江再次暴涨,并与嘉陵江、乌江洪水遭遇,洪峰沿途迭加,至7月29日沙市水位上升至44.24m。中央决定第二次分洪,分洪流量为4000m3/s,分洪总量为17.17亿m3,分洪区内总共蓄水已达47.2亿m3。如不分洪,沙市水位预计高达45.03m。分洪后维持沙市最高水位44.39m,争取了汛期抢险的时间。

在第二次分洪的同时,长江上游地区先后连续降雨,预计沙市水位达45.63m,洪水将会漫溢大堤。中央指示,于8月1日21时40分沙市水位44.35m时第三次开启北闸分洪。由于分洪区所余库容仅47亿m3,难以继续蓄洪,中央又决定开启南闸,扒开虎东堤及虎西堤,使分洪区超额洪水进入洞庭湖与虎西备蓄区,与此同时,黄天湖排水闸也开始泄洪,使进洪与吐洪同时进行。第三次分洪最大分洪流量为7700m3/s ,最大吐洪量4450m3/s,经过一系列分洪措施至7日沙市水位仍达到44.67m突破历史最高水位。如不分洪,沙市洪峰水位预计高达45.63m,荆江大堤将不可设想。

综上所述,荆江分洪工程首次运用,三次开闸分泄荆江洪水总量达122.6亿m3,第三次分洪期间,宜昌8月1日最大流量为66800m3/s,加上下游支流清江来洪量,枝江最大流量高达71900m3/s。而荆江沙市河段的安全泄洪量仅有50000m3/s。荆江分洪工程开闸分洪后,上荆江沙市河段降为49200m3/s,下荆江监利河段仅有35000m3/s,从而确保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的安全。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分洪降低了荆江河槽的洪水位近1.00m,减少了荆江四口泄入洞庭湖的水沙量,发挥了江湖两利的显著效益。

荆江分洪工程开闸分洪后第一次减少入洞庭湖水量7.267亿m3,第二次减少入湖量3.79亿m3,第三次减少入湖水量43.158亿m3,三次共减少入湖总水量54.219m3,为减轻洞庭湖区水灾作出了一定贡献。

荆江分洪工程首次运用,三次开闸分泄荆江洪流,不仅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直接受益,而且对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和沿江城乡75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世界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后,荆江分洪工程仍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重要水利枢纽,是保护荆江大堤防洪工程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荆江分洪工程不仅是近期荆江地区的核心防洪工程,而且在上游三峡水库和山谷水库建成后,它仍然负担配合组成长江远期防洪系统,解决长江较大和稀遇洪水的危害。因此荆江分洪工程是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大型水利枢纽,是平原水利综合利用的典范工程。

2006年05月25日,荆江分洪闸(北闸)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参考资料:

1.维库,

2.北大未名社区 www.wmwk.net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