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董狐
释义

§ 人物简介

董狐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实开中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干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

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之“书法”决定的。

孔子在《春秋左传》中评论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意思是:董狐是古代的良史,据法直书而不加隐讳。从此,后世称直笔记事,无所忌讳为“董狐笔”。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云:“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这是赞颂董狐的正直不阿,据事直书。

§ 古之良史

孔子当时的史官与后世大有不同,他们既典史策,又充秘书,即协助君臣执行治国的法令条文。传宣王命,记功司过是他们的具体职责,兼有治史和治政的双重任务,实际就是具有褒贬臧否大权的文职大臣。当时记事的“书法”依礼制定,礼的核心在于维护君臣大义,赵盾不讨伐弑君乱臣,失了君臣大义,故董狐定之以弑君之罪。对此,孔子大加赞扬,称董狐为“书法不隐”的“古之良史”,后世据以称之为“良狐”,以表褒美之意。这是因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权臣掌握国命,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以礼义为违合的书法原则,早已失去了它的威严,坚持这一原则,并非都能受到赞扬,而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齐国太史就因写了权臣崔抒的“弑君”之罪,结果弟兄二人接连被杀。董狐之直笔,自然也是冒着风险的,因此,孔子赞扬他,后人褒美他,正是表彰其坚持原则的刚直精神。这种精神已为后世正直史官坚持不懈地继承下来,成为中国史德传统中最为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直笔的含义逐渐摆脱了以礼义违合为内容的书法局限,从司马迁开始,赋予了它“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具备了唯物史观的实质。这一传统为后代进步史学家弘扬发展,编著出许多堪称信史的著作,是中国史著中的精华。其开启之功,实源于晋太史董狐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直书精神。

§ 相关典故

董狐今董狐

唐吴兢的别称。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相传他不避权贵,敢于实录史事,被孔子赞为良史。唐吴兢与刘知几撰《武后实录》,记张昌宗诱张说诬证魏元忠事。后张说为相,屡以情请改。兢辞曰:"徇公之请,何名实录。"卒不易。故时人称赞他为“今董狐”。事见《新唐书.吴兢传》。

董狐笔

出自杜甫诗《写怀二首·其二》,文天祥在其《正气歌》中也使用过“董狐笔”一词。1943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在社论《记者谈记者作风》中,号召正直的新闻记者以董狐为榜样。社论说:“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董狐直笔,赵盾胆寒。这是天地的正气,也可以说就是代表了舆论的力量。如果我们要为中国记者从自己历史中找寻优良的传统,怕首先就应举出这样的风格,作为我们记者圭臬。”

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世袭太史之职,亦称史狐。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晋卿赵盾因避灵公杀害而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灵公。董狐认为责在赵盾,《左传·宣公二年》记载道:“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孔子后来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新华日报》的社论提出“董狐笔”,意在表示党的新闻工作者要像董狐那样,紧握一管直笔,作真理的信徒,人民的忠仆。

§ 现代解读

赵盾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叫做董狐,他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那时侯,君王晋灵公十分昏庸残暴,他搜刮民财,乱收赋税,还时常站在城楼上,用弹弓射击来往的行人,以此取乐。更有甚者,有一次仅仅因为厨师为他炖的熊掌不够熟,他竟然一怒之下,把厨师给杀了。

大臣赵盾看到晋灵公的行为,知道再这样下去,晋国就会毁在他的手里,于是就几次三番地进行劝说。可是晋灵公不但不虚心接受,反而在心里算计着一定要除掉赵盾这个让他不高兴的忠臣。

一天,晋灵公请赵盾吃饭。喝酒的时候,早已埋伏好的几十个士兵突然冲上来,包围了赵盾,要杀害他。幸亏赵盾武艺高强,才勉强逃了出来。但从此赵盾为了避难,也被迫逃亡到了国外。

后来,赵盾的一个亲戚找了个机会杀死了晋灵公,为赵盾报了仇,并且立了新的国君,重新把在国外避难的赵盾接了回来,官复原职。

根据古代的观点,君主再昏庸也是不能杀的,臣下杀君主更是不忠不义的表现。所以对于以前的这段历史,谁也不想承担杀君的罪名。于是赵盾就想看一看,董狐究竟是如何记录这件事的。

一天下午,赵盾来到董狐的办公室里,要求查看那段史书的记载。看完之后,赵盾十分生气,他拿竹简一摔,对董狐说:“晋灵公死的时候我都不在朝中,你怎么能说是我杀的呢?你这样乱写,是诬蔑朝廷命官,是要杀头的。”

董狐不慌不忙地回答:“你那时虽不在国都,但现在身为国家大臣,却从未追究过杀君之人的罪责,因此,如果说你不是这件事的主谋,那是谁也不会相信的。”

赵盾一听,觉得也是这么回事。但他为了自己的面子,还是说:“你修改一下吧,改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董狐严肃地说:“作为一个史官,我的职责就是真实地记录历史。而史书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诚实。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就是对后人的欺骗。你让我为了个人私利去改写史书,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丢个脑袋,对于我而言是件小事,但丢掉了作为一个史官应有的节操,就是大事了。”

听了董狐的一番话,赵盾被打动了。他没再说什么,并且以后也不曾为难过董狐。

董狐这种不畏强权,坚持诚实的职业精神,一直被后代的史官当做楷模。

§ 相关词条

赵简子李存勖独孤信刘武周孙传庭

赵襄子李三娘宋世杰刘大鹏慕容延钊

折从阮折太君张培梅贾南风卫夫人

刘聪娄昭君刘曜石虎任举

§ 相关链接

http://lianzai.china.com/books/html/1039/5288/55212.html

http://myy.cass.cn/file/2006010919006.html

http://tool.httpcn.com/Html/Word/9/5543749095.s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6: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