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萧华
释义

§ 生平简介

萧华

萧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16年生,江西兴国人。192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连政治委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中任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2师政治委员,在过大凉山时,协助刘伯承同彝民首领小叶丹结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继又参加夺取天险腊子口战斗。到陕北后,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平型关战斗,后任第343旅政治委员。1938年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创建冀鲁边抗日根据地。1940年起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115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针对敌后斗争特点,加强部队和民兵的政治工作建设,参与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先遣部队进入东北辽东地区,开辟南满根据地。后任东满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辽东省委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1948年起任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政治委员、特种兵司令员,先后指挥本溪、鞍海、新开岭作战,率部参加临江、辽沈、平津等战役,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参与领导制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连队管理教育工作条例》等。1975年后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政治委员、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5年8月12日于北京病逝。

§ 主要著作

萧华和夫人王新兰

《怎样进行战时政治工作》、《长征组歌》、《铁流之歌》等。一曲《长征组歌》风靡中华大地,连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也能唱出全部歌词。他曾责那些诋毁作者的家伙说:“他写的《长征组歌》,你们能写出来吗?‘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神来之笔嘛!”周总理曾17次观看组歌的要求。这位组歌的作者便是威名赫赫的上将肖华。

萧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最年轻的开国上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时年仅39岁。他曾呕心沥血撰写《长征组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64年4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萧华因患肝炎到杭州疗养。可他并没有躺在病床上静心休息,却考虑起了纪念红军长征30周年的事。他想到:自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参加者、幸存者,有责任、有义务写一部真实地记述长征的作品。

几经琢磨,他决定写一部组诗。于是,从1964年9月开始,他不顾病情,全身心地投入了创作。后来他追述过当时的情形:“我写长征组诗,不知道自己掉了多少眼泪。有些段落,如《告别》、《进遵义》、《过雪山草地》、《报喜》等,就是一面流泪一面写的。”为创作长征组诗,萧华熬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转安酶升高了4次,体重减轻了好几斤,真正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地步。两个月后,组诗基本定稿,萧华再三斟酌,用了毛泽东《七律·长征》诗的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作为组诗的总题目。

1965年3月,萧华的这部组诗交由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4位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诃、遇秋谱曲。在谱曲过程中,萧华抱病连续用10个上午的时间给4位作曲家详细讲述长征的历程,使作曲家们都听入了迷。作曲家生茂回忆说:正患病的萧华将军讲长征,“时而眉飞色舞,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潸然泪下。将军讲到’四渡赤水’时,惟妙惟肖地勾勒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壮观场面。将军对长征的细致描绘,为我们完成谱曲任务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1965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之际,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把萧华的组诗搬上了舞台,这就是被誉为“红色经典”作品之一的《长征组歌》。《长征组歌》以磅礴的气势、动人的情愫、悦耳的曲调迅速流行于全军,继而风靡全国,40年来已演出1000余场仍常演不衰。

§ 长征途中

长征途中,新战士吴宗汉去给肖华当警卫员,第一次见面时,由于胆小不敢抬头。肖华问:“多大了?”“二十。”“嘿!比我还大一岁咧!”吴宗汉抬头一看,眼前的首长果然年轻,不禁心想:他这么小就当首长啦!

肖华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泥瓦匠家庭,家里无房无地,借祠堂一角栖身。肖华自幼聪颖好学,每年都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祠堂学租奖励,被人誉为“神童”。他身材瘦弱,衣衫褴褛,却才高志大。12岁那年,在《我的将来》作文中,便立志“打倒军阀”、“铲除列强”,深受老师的器重。

这一年,县商会捐给学校一批乐器,让学校组织乐队。肖华看中了一把锃亮的铜号,不料一吹竟发出“嗤”的一声,引起同学一阵哄笑。商会会长的儿子嘲讽的说:“饭都吃不饱的人,还想吹号。”肖华气得涨红了脸,请求老师让他练吹号。老师鼓励他说:“有志者,事竟成。”天道酬勤,肖华苦练半年,小号吹得娴熟。

在一次学校联欢晚会上,肖华的小号获得一阵又一阵的喝彩,把晚会推向了高潮。在场的绅士老板们纷纷打听:“这是谁家的公子?”老师讲出肖华的身世后,老爷们不乐意了。第二天,老师难过地说:“校董会不让你吹号了……”肖华默默地交出心爱的小铜号辍学回家。

1928年冬天,肖华参加了兴国暴动。他把红军便衣队引进城,带着几个伙伴用木炭在全城反动分子家的门上画了标记,暴动队伍按记号把反动分子一网打尽。

1929年4月,在去参加毛泽东在兴国举办的“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年底,他担任了兴国团县委书记。他很快跑遍了全县,区区建立了团委,乡乡成立了团支部,还组织了少年先锋队。第二年3月,毛泽东来到兴国,听他汇报县青年团的工作,对他的组织才能十分欣赏,不久便把他调到红四军军部工作。

肖华在红四军仅一个多月,就利用战斗间隙,把全军青年组织健全起来。以后他又担任了连、营、团政委。1933年夏,他在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上,提出创建“少共国际师”的建议。不久,在中共苏区的扩红热潮中,组建了一支由共青团组成的“少共国际师”,不满18岁的肖华担任了这支年轻的部队的政委,他率部投入反“围剿”战斗和北上抗日。

长征路上,肖华再次吹起了心爱的铜号。1935年1月,“少共国际师”北渡乌江,为主力北上开路。乌江天险,岩峭壁陡,水急浪高。夜里,几十个红军乘竹筏偷渡过去,藏在崖壁下。第二天清晨,一个排的红军分乘三架竹筏冲向北岸,被敌人发觉,机枪哒哒扫来,子弹激起一米多高的水柱。英勇的红军改偷袭为强攻。“嘀嘀哒哒……”南岸的冲锋号响了崖壁下的红军跳了出来。突然,红军号手中弹,冲锋号声然而止,三架竹筏已逼近北岸。师政委肖华迅速拾起铜号,嘹亮的号音立刻响彻乌江两岸,红军齐声呐喊:“冲啊!……”

§ 抗日战场

1938年8月,萧华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推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挺进冀鲁边。冀鲁边北邻天津,南靠济南,均驻有日寇重兵。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和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均对冀鲁边虎势眈眈。为站住脚跟,萧华决定采取“和沈打鹿”的策略。

萧华亲自赴惠民县城,与沈鸿烈谈判。沈鸿烈曾任奉军舰队司令和青岛市长,是个老奸巨猾的反共顽固派。他听说肖华不过是22岁的“娃娃司令”,十分轻视。肖华离城30里,沈鸿烈就派兵列阵示威,企图吓跑肖华。肖华进城后,他又避而不见,打算气走肖华。肖华胸有成竹,不见“长官”见群众,进城后立即散发《给惠民各界慰问信》,进医院慰问伤兵,到学校讲演,“娃娃司令”的风采令惠民各界倾倒。沈鸿烈慌忙安排会见,一番唇枪舌战后,达成了抗日协议。沈鸿烈也不得不对肖华连称钦佩。

鹿钟麟见势不妙,收买民团孙仲文进攻肖华。肖华把握战机,沉着应战,盐山一仗定乾坤,将其痛歼,斩断了鹿钟麟深向边区的魔爪。边区的其他民团和草莽,无不望风归附。一年后,肖华麾下的抗战武装达2万多人,建立了纵横15个县的抗日根据地。

§ 东北解放战场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个月,肖华率4个师经海路抢占辽东半岛,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46年四五月,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指挥5个师,向驻守本溪的肖华部队进攻。肖华放弃本溪,收拢兵力,在鞍山反戈一击,歼敌一八四师主力,迫使其师长潘朔手下2700余人起义。毛主席致电肖华称赞:“鞍山战斗打得好!”同年10月,杜聿明集中8个师,再次同肖华较量,肖华选择杜聿明起家的老本,号称“千里驹”的整编二十五师开刀,主动放弃安东城,诱敌孤军冒进,设伏新开岭,将敌二十五师一举全歼,俘虏敌师长以下8500余人。首创东北民主联军一次歼敌一个整师的先例。连续败在“娃娃司令”肖华手下的杜聿明气得以头撞墙。

§ 文革中惨遭迫害

60年代初,在筹建军事博物馆时,兼任军博党委书记的肖华坚持把一幅突出林彪在主要位置的《井冈山会师》油画剔除,引起林彪不满。肖华曾长期在林彪部下任职,却不肯被他笼络。林彪更为恼火的是,他在军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阴谋遭到肖华抵制。“文革”中,江青通过林彪插手军队,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并别有用心地搞一个《纪要》,企图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分庭抗礼。江青要肖华参加座谈会,肖华气愤地说:“江青不是搞京剧改革吗?怎么又管起军队的事来了?管得这么宽呀!”拒绝出席。江青大为恼火,给肖华记上了黑帐,和林彪合伙整肖华。

1966年10月,军事院校学员到国防部“造反”,肖华采取了措施制止。林彪、江青乘机攻击肖华“压制革命,打击造反派”。1967年1月19日,在军委碰头会上,江青跳出来指责“肖华是刘志坚的黑后台”。次日凌晨,造反派就揪走肖华,刷出“打倒肖华”的标语。周恩来闻讯大怒:“肖华同志从红小鬼到总政治主任,跟着毛主席几十年,他怎么会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呢?”当时在上海的毛泽东也当即指示:“肖华是个好同志。”肖华得以复出,他仍不气馁地同林彪、江青作斗争。1967年7月25日,林彪恶狠狠地对他操纵的造反派头子说:“你们要战斗,要突击,要彻底砸烂总政阎王殿。”肖华终于身陷,长达7年。林彪沉沙后,有人暗示肖华说:“去给江青倒个歉,就免于坐牢了。”肖华大义凛然:“我没有错,我宁愿把牢底坐穿!”

自古忠奸不相容。同一个肖华,周总理叫他“红小鬼”,毛主席称他“好同志”,而林彪、江青一伙却畏之为“阎王”。而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将军却宠辱不惊,心中只有党和人民。1985年8月12日,他在弥留之际还喃喃地说:“这么多年,是党把我培养大的,可我为党和人民做的事太少、太少了……”前来看望他的总书记胡耀邦俯在他耳边大声说:“你为党、为人民奋斗了几十年,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 军委办公会上

萧华

1965年1月在军委办公会上被千夫所指的就只有肖华一人。会议上肖华一脸得意春风,高声带大幅度挥手动作向几乎所有的与会者挑战:“去年的大练兵,大比武,冲击了政治,影响了四个第一,方向偏了。十三陵的军事表演是各地拼凑尖子,弄虚做假,欺骗毛主席……”

没等肖华说完,济南部队司令员杨得志拍案而起,“你给我讲清楚,谁说是假的?十三陵军事表演,我们济南部队来的尖子哪个是假的?民兵表演,祖孙三代上靶场,爷爷假还是孙子假?全是真的!他们打靶,一枪一个,百发百中,凡参加的人都口服心服,怎么是假的?谁说假的我就跟他辩论!”北京部队司令员杨勇跟着站起来,“你们说大比武以后不比了,我就比!不比就没个高低上下,就分不清先进后进”,他停顿一下扯开嗓门向肖华反击,“去年底军事训练真的打破了教条框框,技术训练达到了历史上,没有过的高度。谁向林副主席反映军事训练冲击了政治,就是别有用心!”

肖华不大敢和战功显赫誉冠全军的“三羊(杨得志,杨勇,杨成武)开泰”正面交锋,一面耍无赖,“你们就是用大比武挤占了政治教育的时间,用军事冲击政治!”一面不客气地指责主管军事训练的副总长张宗逊上将,“在这个问题上,你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检查!”张宗逊也不是好惹的,他站起来据理力争大声反驳,“既然你提出军事冲击了政治,那好,你们看看到底是谁冲击了谁?”他向所有与会者展开了训练时间表,“军委有规定,军事政治的训练时间是三七开,政治三,军事七,现在实际情况怎么样呢?我这里有统计,政治占了60%以上的时间。你说是军事冲击了政治,什么时候冲击了政治?”“是啊,你说到底谁冲击了谁?”“十三陵大比武决不是欺骗毛主席,谁这样说才是欺骗毛主席!”

赖传珠、陈再道、王必成、皮定钧、秦基伟、黄新庭等各总部各大军区负责人纷纷响应群起而攻之。肖华当时是领有毛泽东和林彪的上方宝剑,试着猜度肖华对于他的昔日战友、那些不怎么过问上层政治的职业军人们,几乎一致的不满或鄙视是个怎样的心情,因为我们知道在班上如果所有的伙伴都不理你了,你即使有工宣队班主任的全力支持,你也完了。

但肖华还是幸运的,至少比黄吴李邱四人帮幸运,他进了八宝山。

§ 相关评价

人们是从歌声中开始知道肖华的,他任空军政委时为飞行员写的那首战歌──“看雄鹰在展翅飞翔,听涡轮在纵情歌唱,人民的空军,祖国的好儿男……”;他在总政治部主任任上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长征组歌──“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

人们都很崇敬肖华,首先肖是地地道道的儒将,其次年轻有为。解放军中最年轻的少将是徐斌(35岁),最年轻的中将是皮定钧(36岁),最年轻的大将是许光达(47岁),那最年轻的上将就是肖华了,1955年授衔时才39岁。

不仅如此,肖华17岁时就是“少共国际师”的政委了。当他22岁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前往山东惠民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共商统一抗战大计时,59岁的沈鸿烈出口不逊:“一个娃娃,也来和我谈判。”但在唇枪舌剑的谈判之后,沈对萧敬佩不已,“娃娃司令”由此在冀鲁边区敌我双方传开。

然而不少老兵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肖华是年青有为,是儒将,但不是个东西。别说他整段苏权、逮钟伟,数数看吧,反彭德怀,他有功;反罗瑞卿,他有功;反林彪,他有功;反四人帮,他又有功,他的“儒”功太地道啦。我指出不能光怪肖华,就说59年军委扩大会议吧,也不就钟伟和万毅两人拍案而起吗?那1569个师长军长司令干嘛去了,表态发言揭发的不是多得很吗?老兵们说不一样,有些是要过关而不得已,有些是不知内情按线划分,有些的确是不欢喜彭德怀的作风。但肖华批彭带有很深的个人成见,彭曾指着肖华骂,别再将总政文工团的女孩子往毛泽东那里送,别再作这种选妃子的事。在批彭时,绝大多数的都在路线上批,在军事俱乐部上批,而肖华却在里通外国上作文章,他揭发58年随彭德怀带队的军事代表团访苏时有里通外国之嫌,所能拿出的唯一证据是彭和赫鲁晓夫一桌吃饭时没有我方的翻译。“儒”得和当年秦侩的“莫须有”没什么两样。不得不同意这是很恶心的,在那个年代,犯个路线问题可能还会等得到给出路的政策,如果是里通外国,那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以后逐渐解密的文献表明,解放军将领们早就对“娃娃司令”的儒功不以为然了,只不过碍着毛泽东的面子。一旦他们有了机会,他们的愤怒和不满就会象火山一样爆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