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辽阳市 |
释义 | 辽阳是一座有着24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历史上先后曾有6个地方割据政权在此建立国号,定都辽阳。唐太宗、清圣祖、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青史留名的帝王文士留下的吟咏辽阳的诗文达百余篇。旅游的地方有辽阳汉魏壁画墓群,白塔公园,东京城、东京陵,辽阳博物馆,燕州城,清风寺,曹雪芹纪念馆,冷热地公园,华表山、通明山、铧子林场、龙峰山、龙顶山、石洞沟。 § 概述 辽阳市辽阳市辽宁省以石油化纤工业为主的城市。省辖市。位于省境中部太子河南岸。辖 5区及灯塔、辽阳 2县。面积4731平方公里,人口172.70万;其中市区560平方公里,人口 62.91万。辽阳是东北地区开发最早的城市。战国时燕国辽东郡的治所襄平就在辽阳。辽太祖将汉魏时位于小辽水(浑河)北的辽阳县(今辽中县偏堡子古城)名称移来,历代沿用。直至清天命十年(1625)迁都沈阳前,辽阳均为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东北的开发史中占有重要地位。1938年析辽阳县城设市。1984年扩大市区和郊区。市境位于暖温带北缘,年均温8.4℃,1月均温-11.2℃,7月24.8℃;年降水量743毫米,无霜期156天。化学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2以上。其他工业主要有纺织、机械、冶金等。辽阳石油化纤工业总公司在市区东南建有大型厂区,主要产品有聚丙稀、聚乙稀、聚酯切粒、涤纶、尼龙等,附近还建有15个生活区,有“化纤城”之称。辽阳市内文圣区是旧城所在,居民集中,商业繁盛。白塔区东部为行政、文教区,西部为工业区。哈大铁路纵贯市区,辽溪线东通本溪。公路有沈环、黑(河)大(连)、沈营(口)等干线通过,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市境。市北郊三道壕、棒台子一带有汉、晋壁画墓群,大者长8米,宽6米,墓室四壁有彩色壁画,是研究社会和艺术的珍贵资料,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道壕附近太子河畔还有西汉村落遗址。市中心广祐寺白塔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高71米,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砖筑,各面都有坐佛、胁侍、飞天雕像,是辽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地理位置 辽阳市辽阳市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22°35′04″-123°41′00″;北纬40°42′19″-41°36′32″。东西跨经度1°05′56″:南北纵占纬度0°54′13″。 全市辖境总面积4731平方公里,由西至东极端直线全长92.3公里,由南至北极端直线全长100.3公里。 辽阳市自然位置优越,市境东南部位于千山山脉西麓低山丘陵地带;东北部位于龙岗山脉尾部丘陵地带;西部位于下辽河平原东侧边缘地带,约占全境一半以上地区。全境处在浑河、太子河于市境东部出本溪地区自辽阳鸡冠山乡瓦峪西沟附近入境,由东向西经小北河镇附近转为西南流向,经穆家镇大台村附近出境,沿西南流向至唐马寨镇三界泡村附近出境,入海城市和台安县界;以浑河为界,隔水与辽中县、台安县相望。 辽阳市处于以沈阳市为中心的辽宁省中部腹地发达城市群的南侧。以长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为主要交通干线,北往70公里,紧依全国机器制造中心、辽宁省会沈阳市, 并经长春市、哈尔滨市与全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油田输油管道和铁路相通,以辽溪铁路、辽溪公路为交通纽带,东去79公里,与煤铁之城本溪市紧邻;南去26公里,与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鞍山毗连,又南去125公里,即达海湾港口营口市,距全国最大的海运口岸和沿海开放城市大连300公里;西与辽河油田腹地盘锦市有铁路、公路相通;并通过沈阳航空港和大连港口,可与全国及世界各地相联系。1988年国务院批准辽阳市为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 § 地名由来 辽阳市辽阳古称襄平。辽阳名称始于汉代。据《汉书·地理志》载:“大梁水(太子河)西南至辽阳入辽(指辽河)莽曰辽阳”(小辽)水出辽山西南流经辽阳县与大梁水会。“小辽水即现在的浑河。“水北曰阳”,汉代的辽阳(今辽中县茨榆蛇公社偏堡子古城址)因地处小辽水之北,故名曰辽阳。 辽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两千多年的建置。从公元前3世纪到17世纪,一直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军事重镇。辽阳一名,始见于唐朝晚期,最早的称谓见于《史记》 ,名曰襄平。以后曾先后易名为昌平、辽东、辽州、东平、铁凤、天福、南京、东京等名称。 § 自然地理 气候 辽阳市 辽阳居辽东半岛北部腹地,西南边陲距渤海岸70公里,东南边界距黄海岸100公里,宏观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温暖少雨,多西南风,蒸发量大,日照时间较长,易春旱。夏季炎热多雨,盛行东南风,湿度大,降水集中,时遇北方气流,多有强对流天气。秋季降温缓慢,多晴朗天气,凉爽湿润,具有“一场秋雨一场凉,三场白露一场霜”之特点。冬季寒冷期较长,降水较少,严寒干燥,时遇寒潮北风雪。 地形地貌 辽阳市地处辽东低山丘陵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其地貌类型齐全,分异规律清楚,层状地貌典型,地貌分区规整。自东南部边界白云山到西北部界河(浑河)畔,地势由高到低,从中山、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台地到平原,层次分明,海拔由千米以上到50米以下,依次跌落,构成了东南高,西北低的同向倾斜缓降地势。界临岫岩、凤城和本溪县,境内水泉乡是辽阳地区最高点,大黑山是境内第一高峰,海拔1181米;最低点是界临海城市、台安县和辽中县的唐马寨和穆家镇。 辽阳地区东和东南部边界线上由南至北呈北东走向,由胡仙堂山、大黑山、摩天岭等系列山峰组成千山山脉中段的主要支脉。以这条千山支脉为主干,呈南北向由东至西排列着黑背正岔、生铁岭、大砬子、老爷岭以及马耳山、歪桃山等数条余脉。 § 历史遗址 燕州城 燕州城位于灯塔市西大窑镇城门口村东石城山上,为高句丽于公元五世纪初建立的军事山城。山城作不规则方形,用石块建筑,分外城内城。外城东、西、北面城墙顺山势起伏砌筑,并砌有马面及护城短墙。南面利用悬崖作墙,崖下是太子河外城,周长2500米。 内城筑于外城东南角,长45米,宽35米,城内有蓄水池。山顶有了望台,俗称“点将台”,是明代建筑,为全城高最点,现城内仍存有“石城风安保国寺”碑首一截,该城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 文庙座落在辽阳市文圣区东大街文庙广场。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布局严谨,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启圣祠等建筑在南北走向的同一中轴线上。分三层院:第一层院,前为照壁,左右两块满汉文下马石碑,照壁面对牌坊楼式棂星门,门楼围墙,东西角设腋门;第二层院,前为泮池,过泮水桥,建5楹戟门,硬山青砖合瓦,中间过廊,东忠孝祠,西节烈祠,内奉文人名师;第三层院,主体建筑大成殿5楹,重檐歇山,飞檐起脊,青砖合瓦,朱红殿柱,殿中正位奉至圣先师孔子像,东侧复圣颜子、宗圣子思;西侧述圣曾子、亚圣孟子;东西两亭列奉孔子的贤德弟子,大殿的两庑奉祀先儒116人。 大成殿后起土山,建崇圣祠,内奉孔子的五代先祖。庙内还置香亭、经阁、碑楼,清代帝王数方题匾。1900年沙俄入侵,抢掠一空。虽经1934年补葺,又毁于“文革”之中,现改建为文庙广场。 · 辽阳汉魏壁画墓群 辽阳市白塔公园 · 清风寺 · 东京城 · 燕洲城 · 朝阳寺 · 姑嫂城 · 辽阳冮官屯窑址 · 白塔 · 广佑寺 §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辽阳市辖5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辽阳市 面积4741平方千米,人口181万人(2004年)。 白塔区 面积 24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111000。区人民政府驻民主路33号。 文圣区 面积 38平方千米,人口18万。邮政编码111000。区人民政府驻新运大街165号。 宏伟区 面积 59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111003。区人民政府驻健康路9号。 弓长岭区 面积 288平方千米,人口 9万。邮政编码111008。区人民政府驻新开路。 太子河区 面积 148平方千米,人口12万。邮政编码111000。区人民政府驻青年大街57号。 灯塔市 面积1331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111300。市人民政府驻兆麟东路2号。 辽阳县 面积2853平方千米,人口59万。邮政编码111200。县人民政府驻首山镇人民街。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辽阳市 § 历史沿革 辽阳历史悠久,据考古证明,远在六七千年之前,辽阳地区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开发。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末期,开始出现国家行政区意义的行政建制,并一直到十七世纪,始终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军事重镇。 夏·商·周时代 春秋之前,辽阳地区为东胡族和殷商移民居住之地,据《尚书》载,夏、商时辽阳属营州地域,这只是自然分区,不具有国家行政区意义;周代辽阳为箕氏朝鲜侯国的属地;公元前248至279年(燕昭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燕国遗大将秦开进击东胡和箕氏朝鲜,“取地二千里”,在辽河流域,设辽东郡,同时设襄平县。郡、县治地襄平城(今辽阳市老城区)。 秦·汉时代 公元222年(始皇二十五年),秦灭燕,统一地方行建置,废封建,置郡县,襄平县仍隶属辽东郡。汉承秦制,西汉辽东郡郡府仍设在襄平县。郡辖18县,其中:襄平、居就、辽队三县在现辽阳境内;东汉末,辽东太守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置平州,治襄平。其孙公孙渊执政后,自立为平州王,不久称藩于东吴。 魏晋·南北朝 公元238年(魏景初二年),司马懿灭公孙氏,辽东郡纳入魏国版图,设平州,下辖辽东五郡,在襄平设东夷校尉。其后,平州合并于幽州。公元274年(晋武帝秦始十年)复置平州,治襄平。辖辽东、玄菟、昌黎三郡。其中辽东郡辖八县,襄平为首县。不久司马蕤为辽东王,辽东郡一度称辽东国,仍治襄平。自此之后的前燕、前秦、后燕等几个地方政权均属辽东郡,治襄平。东晋末年,高句丽部族兴起,公元404年(东晋元兴三年),高句丽占据辽东,改襄平城为辽东城,襄平城一名由燕国始称,至此废除。 隋·唐 隋代辽东仍为高句丽所占据,隋王朝不容忍割据势力存在,曾三次出兵辽东,均遭失败。公元645年(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征讨高句丽,攻克辽东城,置辽州,第二年罢辽州,设安东都护府。公元676年(仪凤元年),安东都护府移治辽东城。 辽·金 十世纪初,契丹族兴起,建立辽国。公元918年(辽神册三年),辽太祖攻占辽东城,置辽阳府,第二年修葺旧城,改为东平郡;公元928年(天显三年),改辽阳府为南京,并迁东丹国首都于辽阳。作为辽国的陪都,五京之一,东丹国在辽阳存在50余年。公元1116年,新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攻克辽东京辽阳府,金袭辽制,以辽阳为东京,仍为国之陪都,以后改东京道辽阳府为东京路辽阳府,路、府均治辽阳老城。辽阳府辖四县一镇:辽阳县、鹤野县、宜丰县、石城县、长宜镇(隶属鹤野)。 元·明·清 元朝建立后,公元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设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行省直辖七路一府,省、路治所均在辽阳城;辽阳路领辽阳、盖州、懿州三县。明代在辽东废州县,实行军卫制。公元1384年(洪武十七年)置定辽中卫、治辽阳城。辽东都指挥使司治所亦在辽阳。辽东都司下辖二十五卫、二州,其辖区相当今辽宁省的大部。公元1621年(后金天命元年),辽阳为后金攻克。当年努尔哈赤便定都辽阳,在太子河东岸建了新城——东京城,三年后又迁都沈阳。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辽阳设府,下辖辽阳、海城两县,府、县均治辽阳老城,不久府治移至沈阳。1664年(清康熙三年)升辽阳县为辽阳州,属奉天府管辖。此建制延续至清末。 中华民国 民国三年(1914年),辽阳改为县,属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辽阳属伪奉天省。1937年八月设辽阳市。1945年建立辽宁省人民政府。辽阳市属第一行政监察专员公署,公署驻辽阳市,辽阳县为辖县之一。国民党时期,1946年10月,裁辽阳市并入辽阳县,属辽宁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辽阳解放后,1948年7月,属辽宁省一专署,专署驻辽阳市,辽阳县为辖县之一。1949年属辽东省,辽阳县变为省属县。1956年,置辽阳专区,公署驻辽阳市,辽阳县属辽阳专区。1959年,撤专区建制,辽阳县并入辽阳市。1960年,复建辽阳县,属鞍山。1965年,辽阳县改属辽南专署,辽阳市改属省辖市。1975年,辽阳市辖文圣、白塔两个市区和沙岭、灯塔、兰家三个农村区。1980年,恢复辽阳县制,驻首山镇,设灯塔县,驻灯塔镇。1982年以来,又先后设立了宏伟区、弓长岭区,并将辽阳市郊区更名为太子河区,1996年,灯塔撤县设市。至此辽阳市辖两县(市)五区,即:辽阳县、灯塔市、白塔区、文圣区、宏伟区、弓长岭区、太子河区。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