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辽宁省第一无毒县 |
释义 | § 概要 2002年初,台安县委、县政府从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从着力打造台安软环境入手,提出在全县开展创建“无毒县”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省、市禁毒部门的大力指导和帮助。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创建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经过省、市、县三级验收及抽查,确认台安县为全省第一家“无毒县”。2004年5月26日,鞍山市委、市政府在台安县召开大会,授予台安县“无毒县”称号。副省长闫丰同志参加大会并讲话,对我县创建“无毒县”的作法给予高度肯定。 § 特点 我县创建“无毒县”的主要作法是: 一、从台安县情和禁毒的实际出发,提出创建“无毒县”的工作目标 台安县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辖11个镇,3个农林牧场,4个管理区,152个村,14个社区,总人口37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过去,台安的毒品危害较之其它地区,虽不是十分严重,但形势也不容乐观。面临毒品可能蔓延的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从台安县情和禁毒工作的实际出发,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立足于优化台安发展环境的角度,于2002年初决定在全县开展创建“无毒县”这一着眼当前、功在长远、利于千秋的活动。此次活动着眼于把活动的过程与活动的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宣传教育和预防为重点,明确提出创建全省第一个“无毒县”的目标。并把创建“无毒县”活动的点子打在“抓早抓小、重教重防、净化环境、打造品牌”四个环节上。 “抓早抓小”,就是抓住毒品蔓延的苗头和趋势,在没有形成大的危害之前,变被动禁毒为主动出击,防微杜渐,实现标本兼治。 “重教重防”,就是把禁毒教育和涉毒违法犯罪的预防作为创建活动的重点,提高全民全社会的禁毒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每个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对毒品的“免疫力”,为最终禁绝毒品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净化环境”,就是大力防范控制和打击各类涉毒行为,实施社会环境“绿色工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创造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打造品牌”,就是要在中央和省、市创建“无毒社区”的基础上实现“无毒县”的构想。并且把“无毒县”作为带动台安、影响台安的一张无价品牌,写进县十二届党代会的报告之中,通过“无毒县”这张品牌,对外扩大台安的影响力,对内增强全县人民的凝聚力,从而促进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 二、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创建“无毒县”活动 首先,建立领导和组织机构。2002年6月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村(社区)以上主要领导和重点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共500多人参加的创建活动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04年3月18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创建“无毒县”再动员大会,总结二年来工作情况,对下一步创建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和常务会,听取工作汇报,部署阶段性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四个班子的分管领导担任,成员为有关县直部委办局主要领导。全县各镇、场、区,村、社区,县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也都分别建立了创建活动机构和组织,明确党政一把手是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配专人、腾专屋、拨专款。为把这项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在机构紧缩的情况下,成立了台安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编制为5人。县、镇两级都将活动经费列入县本级财政预算。活动开展两年来,采取县、镇财政专项拨款和各单位自筹的方式,安排落实禁毒经费100多万元,为我县的创建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其次,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则。我县的创建活动从一开始就定位在高标准上,层层制定实施方案、考评标准和验收细则。创建活动不搞试点,而是在全县各镇、场、区和县直各单位全面铺开。县委、县政府与全县98家单位,各镇、场、区与村委会、社区,县直部门与基层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创建的目标和责任,覆盖面达到100%。特别是教育局对220所学校,卫生局对21家医院,药监局对50家药店、50家诊所,文体局对100多家歌舞厅、网吧,公安局对60家宾馆、洗浴中心,工商局对100家重点企业,都签订了“禁毒、拒毒”责任状或承诺书,并上墙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创建活动从创建无毒村、无毒社区、无毒学校、无毒医院、无毒药店、无毒场所、无毒企业等做起,以点带面,自下而上,不留死角、不留尾巴,活动层层开展,成果层层反映;把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工作的各项任务、措施和责任落实到各镇、场、区和县直各部门,分解到村委会、社区、公安派出所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做到机关干部有承诺,单位职工有约定,学校学生有保证,村民有村规民约。 第三,广泛宣传发动,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把大张旗鼓宣传和经常性宣传作为创建活动的主要手段,并注重宣传形式的创新。2002年6月26日,结合“禁毒日”宣传,我县举行了有2000多人参加的创建“无毒县”领导干部签名承诺仪式。之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采取“接力”方式,在全县各行各业开展了“远离毒品、与涉毒行为做坚决斗争”的万人签名承诺活动。共青团台安县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向团旗宣誓“抵制毒品,参与禁毒”,并在团旗上签名承诺。县妇联利用“6·26”禁毒宣传日也开展了万名妇女签名承诺活动。全县近6万名学生采取相同的承诺方式予以响应。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板报、宣传画、宣传车、各种警示牌、标语、公益广告牌(包括地头、村头、路口、门口共300多幅)、禁毒展览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让禁毒的声音传遍农村的所有村屯、城区的每条街巷。在县城各医院科室、学校教室、宾馆以及娱乐场所设置了以“禁绝毒品、珍爱生命”为主要内容的警示牌数千套,进一步扩大影响。同时,积极配合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来我县报道“无毒县”的创建工作,扩大宣传的覆盖面,营造全民全社会禁毒的舆论氛围。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辽宁法制报以及市电视台、鞍山日报等对我县创建工作相继做了详细报道。在县电视台开辟了“禁毒专题”,编排创建“无毒县”专题文艺晚会。我县还制作了一部反映二年多来全县创建活动过程及成果的大型专题片,在2004年“6·26”禁毒日前后滚动播放。各单位,各镇、场、区和各村、社区设立了禁毒教育展室或展板,每个村和社区都培养10户禁毒教育典型宣传户。在鞍羊公路最抢眼处设立近百米的禁毒知识文化宣传墙,展示台安创建工作的一系列成果。筹集资金50万元建成100多平方米的中小学禁毒教育展馆。并把毒品预防教育编成“四字经”,组织学生熟练诵读,开展诵读竞赛,让全县6万名中小学生熟知禁毒知识。6万名学生影响了6万个家庭,教育了12万名家长,进而带动了整个社会。 三、强化禁毒措施,坚持打防并举,确保“无毒县”目标实现 一是排查摸底。由辖区派出所牵头,由创建单位配合,组织专门力量分片包干,深入辖区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进行排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把排查出的吸、扎毒人员和高危人员列入重点人口管理,建立管理档案。 二是严厉打击。深入容易滋生涉毒犯罪的重点行业、重点场所明查暗访,多次开展餐饮、公共娱乐场所涉毒违法犯罪专项突击清缴行动。深入农村和社区,发动群众举报,设立举报箱,大力查处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开展专项治理,对涉毒违法犯罪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 三是堵源截流。加强对精神麻醉药品的管理工作,建章立制,细管严查。县药监局专门出台了禁止出售违禁药品的规定和处罚措施。卫生部门制定了“麻卡”的“七专”管理办法,并对开出的“麻卡”进行跟踪调查。县恩良医院有专职医生统一管理“麻卡”,每天有专车、专人回收病人使用过的药剂瓶,做到“麻卡”的药剂审批量与回收空药剂瓶的药剂量一致,防止落入吸、扎毒品人员之手。 四是落实帮教。对原有吸、扎毒人员全部落实了帮教措施,建立起家庭、居委会、管片民警和单位“四位一体”的帮教小组,实行“一人三卡”制管理(登记卡、尿检卡、帮教卡)。帮教小组与原吸、扎毒人员家属签订帮教责任书,根据不同的帮教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教方案,采取不同的帮教方法。例如在“四位一体”帮教基础上,发动原吸、扎毒人员在校读书的孩子或侄儿、外甥等,用童心换真心,实行逆向帮教,效果非常明显。对原吸、扎毒人员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脱戒情况。两年来,没发现一例新吸毒人员。2000年我县原有在册吸、扎毒人员21名,截止到现在除4名走、死外,另17名已全部戒断3年以上。 四、层层申报验收,严格考核奖惩,保证创建“无毒县”工作取得实效 对创建“无毒县”工作,制定了严格的考核验收实施办法,明确考核验收的范围、时限、程序和标准。实行自下而上层层申报,自上而下层层验收批复。对于达到无毒标准的单位,县委、县政府授予“无毒单位”称号,并层层挂牌。 县委、县政府将创建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核内容,专门研究制定了百分考核细则进行单独考核,做到奖罚分明。在2004年年初召开的全县政法工作会议上,对在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10个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同时,对于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到位而未达到创建工作标准的2个单位,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 为保证创建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成立了四个创建“无毒县”工作指导督促检查组,选派精兵强将为检查组成员,负责创建的督导和检查工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汇报与检查相结合、督促与指导相结合、推进与带动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总结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创建“无毒县”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五、制定长远规划,巩固“无毒县”成果,确保禁毒工作再上新水平 为巩固“无毒县”成果,提高禁毒水平,我县特制定了禁毒工作三年规划。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禁毒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突出工作“四化”要求: 一是宣传教育经常化。把禁毒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宣传工作的总体规划中,统一组织实施。特别是要抓好对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教育,结合法官进校,提高禁毒师资水平。从2004年开始在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普遍开设毒品预防教育课程,做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全县各镇、场、区和重点县直部门都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禁毒教育展室,县里在明年年底前要建成全省第一个高标准的县级禁毒教育基地。组建禁毒宣传小分队和志愿者队伍,以村和社区为单位,长年进行宣传演出,保证三年巡回一次。 二是禁毒队伍专业化。强化公安专业禁毒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提高装备水平,适应新形势下打击毒品犯罪的需要。以打击域外毒品渗透、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和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管理为重点,始终保持对涉毒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和预防毒品在我县的滋生。 三是机构人员长期化。建立健全各级禁毒组织机构。各镇、场、区和县直重点单位的原“创建办”更名为“禁毒办”,配备专门人员,作为长期组织机构。形成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禁毒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禁毒工作格局。 四是管理制度规范化。健全易制毒化学品、麻醉药品、精神药物管理制度,完善重点场所管理规章,堵塞漏洞,做到管理有章可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