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军“功勋炮” |
释义 | § 简介 红军“功勋炮” 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里,有一门似乎并不起眼的山地野战炮。然而,就是这门看似极为平常的山地野战炮,却有着一段十分传奇的经历。 1935年6月14日,红军红2、6军团(后组建为红2方面军)以一部分兵力佯攻湖北咸丰县,打响了著名的“忠堡战斗”的枪声。在战斗中,我红军指战员始终英勇作战。然而,面对几倍于我军的敌人,在对国民党的“围剿”部队实行分割反包围作战的时候,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遇到了国民党军队强大的火力阻击,人员伤亡比较大。在情急之中,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用一门仅有的山炮和数门迫击炮,对敌军实施火力压制。就在这次战斗中,这门山炮凸现了其神威。当时,红军的炮手连续向敌军发射了3发炮弹,一举摧毁了敌军的火力据点。红军战士趁势发起攻击,在忠堡附近的构皮岭地区全歼国民党军第41师,并活捉了国民党纵队司令兼第41师师长张振汉。 同年11月,在红2、6军团长征途中,这门山炮继续发挥威力。1936年1月,红2、6军团突破乌江天险时,又用这门山炮压制对岸敌军火力,摧毁几处火力点,并乘机夺取船只渡过乌江。因此,红军战士对这门屡立功勋的山炮钟爱有加。 在长征途中,红2、6军团带着这门山炮,转战乌蒙山区,抢渡金沙江,经过藏族聚居区,进军甘孜,翻越大雪山,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在翻越雪山时,许多红军战士牺牲了,在过草地时,更多的红军战士倒下了,但红军战士们对这门山炮却非常珍爱,宁肯吃苦流汗,马驮人扛,必要时拆卸,过了困难地带,再安装起来,就这样,终于把这门山炮带到陕北,使之成为整个红军队伍在长征中带到陕北的唯一的一门山炮。 当然,假如您对这门山炮进行一番“政审”,就会发现,其实它的出身并不值得称道。这门山炮的原称为“七生五过山炮”,1927年由国民党的上海兵工厂制造,口径为75毫米,全重386公斤,炮弹发射初速为280米/秒(榴弹),出厂编号为587号。这门炮原来是国民党军队炮兵营的主力装备之一。1935年4月,红2、6军团转战在湘鄂川黔边镜,于湖南陈家河、桃子溪战斗中,从国民党军第58师炮兵手中缴获了它。从此,这门炮就遇到了自己的“好主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红军炮兵营曾用它参加多次战斗,消灭了大量敌军。它也是红军经过艰苦卓绝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见证。 正因为有着这样光荣的历史,所以在1959年军事博物馆筹建时,贺龙元帅点名将这门山炮陈列进军事博物馆的展厅之中,以向后人展示当年这门山炮的风采和红军的英勇顽强。 § 相关条目 长征 革命 文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