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董希文
释义

§ 人物简介

董希文1914年6月27日生于浙江绍兴,1973 年1月8日卒于北京。1933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翌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二年级。1936年考入该校本科。1937年后,杭州失陷,董希文到福建鼓浪屿画风景。1938年春回到上海,借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抗日呼声的召唤下,他辗转內迁到湖南沅陵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继续学习,并随校到贵阳、昆明。1939年夏毕业,并经校方推荐到河內美术专科学校继续学习。由于他对帝国主义的不满,公费又少得难以维持生活,不到半年弃学回国,深入到贵州苗族地区,创作了《最后的家当》《佃户密议》等暴露日社会黑暗的木刻作品。1942年到重庆,创作了油画《苗女赶场》。1943年7月去敦煌石窟临摹古代壁画,并创作了《云南驮夫的生活》《祁连放牧》等作品。抗战胜利后,在兰州、苏州公开展出所临摹的敦煌壁画。1946年8月经吴作人、李宗津推荐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敦。其间创作了《瀚海》《窗前静物》《戈壁驼影》《哈萨克牧羊女》等,受到了徐悲鸿的鼓励与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创作了《北平入城式》、油画《解放区的生产自救》《开国大典》(见彩图《开国大典》(中国现代))、中国画《祁连山的早晨》、油画《春到西藏》。1955年跟随八一电影制片厂沿长征路线写生,作画250余幅。翌年创作油画《红军过草地》,1960年创作油画《百万雄师过大江》。他前后3次入西藏,创作了《喜马拉雅山颂》《雅鲁藏布江之歌》《千年土地翻了身》等优秀作品。他的革命历史画《开国大典》是深受人民喜爱的作品之一。他的油画技巧精湛,造型准确并吸取中国传统绘画的因素,在探求油画民族风格上,取得突出成就。《千年土地翻了身》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和绘画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室主任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的油画在写实的基础上,吸取借鉴民族绘画及民间艺术的某些手法,注重油画的民族性。作品以人物为主,大都反映现实生活,有强烈的时代感。

§ 作品

代表作有《苗女赶场》、《祁连放牧》、《哈萨克牧羊女》、《开国大典》、《春到西藏》及《千年土地翻了身》等。出版有《长征路线写生集》、《董希文画辑》、《董希文作品选集》等。[1]

§ 人物贡献

作为教育家和画家的董希文,一生贡献良多。他以正直、廉洁的人品和广博的学识,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上世纪40年代,他和妻子张林英从重庆远赴敦煌,在常书鸿的领导下,在条件十分艰苦的莫高窟临摹壁画数百幅,保存了大量的、十分珍贵的敦煌学资料。后人研究敦煌学,许多敦煌画作的原作已不可寻,而只有借助常书鸿、董希文等人的摹本来研究了。单凭此一大贡献,董希文就曾被周恩来和学界高度赞誉。新中国成立后,董希文还与建筑学家梁思成、雕塑家刘开渠等人一起参加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工作,董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起稿组组长,亲自起草了“武昌起义”等画稿,这些新中国杰出人士的才华与热忱,还有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永远地镌刻在纪念碑上。

1952年初,董希文怀着满腔热情,只用两个多月时间,创作出油画《开国大典》。1954年,此画发表后,仅作为年画发行的印刷品的数量,即已超过一百万份,画作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并影响至今。1953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领导人在中南海集体观赏此画并接见作者董希文时,曾给予很高评价。毛泽东看过画后曾说,“是大国,是中国。”“我们的画拿到国际上去,别人是比不过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这幅画还曾作为国家邮票,金、银币图案,并广泛用在教科书中。

§ 作品欣赏

《开国大典》《千年土地翻了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21:22